胖猫的姐姐表示,弟弟是一名游戏代练,只吃10元的外卖,累到吐血都舍不得看病,省吃俭用,两年转了女友51万元。
代练,就是号主花钱请人来替自己打游戏,目的是完成游戏任务,如升级、打装备、刷金币等等。最早的游戏代练或可以追溯到2003年的《传奇》,不少人替别人“挂机”,刷经验,收一定费用,此后在《魔兽世界》等游戏中专职代练越来越多。
胖猫作为代练的具体收入无从得知,仅以51万元计算,他每年收入在25万元左右,每月2万余元,听起来收入并不低。不过,胖猫的收入并不是普通游戏代练的真实收入水平。据胖猫姐姐晒出的截图反应,他每天代练陪玩16个小时,陪玩一把20元,才攒下来这些钱。
北青报记者从网上了解到,游戏代练的开价并不高。一家《王者荣耀》代练店铺开出的价格按照等级收费,具体为“青铜黄金和铂金段位,一颗3元,钻石段位,一颗4元,星耀段位,一颗5元,王者1-10星,一颗7元,王者11-20星,一颗9元,王者21-30星,一颗11元”。
有不少代练表示,目前市场默认的方式是,“先上星,再结算”,因此对他们来说也有风险。“经常会遇到打完了不给钱的情况,把我拉黑,直接把号申诉回去了,那我们什么都没有了。”
两种接单模式
已形成完整黑产产业链
实际上,代练接单分为两种,一种自己接单,被称为“散户打手”;另一种则通过平台接单,被称为“自有打手”。有“自有打手”表示,标价的代练费并不能全部流入自己的钱包,工作室还会从中抽取一些提成。
“上次从平台接了个单,从傍晚6、7点钟打到凌晨2点多,最后只给我40多元”,有代练表示。北青报记者看到,不同的游戏平台或工作室抽取的提成在5%-20%不等。一些号主为了所谓的“保障”,而更倾向于在平台寻找代练,这也侧面压低了代练的收入。
北青报记者看到,一家“王者荣耀代练”店铺的30天销量在514万件,按照其标价一件商品价格1元来计算,该店铺月收入超500万,收到评价累计12.9万。为了更多推销代练服务,在平台上一般不以上星数来付费,而是告诉客服当前等级,以及想要达到的等级,打包报价。比如“90元飞速上号套餐,118元跟车躺赢陪练”。
根据腾讯发布的《2021游戏安全白皮书》,当前游戏代练产业发展迅速,网络上的各种代练中介平台和被利益驱动代练打手越来越多,目前号主、上游商家、打手、代练平台之间已经形成了一条完整的黑产产业链:游戏号主一部分与散户打手直接对接需求,他们加好友下单;另一部分则与上游商家或第三方代练平台发布需求并下单,平台或商家收到订单后,再对自有打手发布需求;其中一部分自有打手在接单后,私下与游戏号主联系,则后期也可以直接加好友下单。
隐私泄露、顶号盗号
代练暗藏多层风险
代练的另一大问题在于,可以绕过平台设置的未成年人“防沉迷”系统。2023年2月,腾讯公司发现一款名为“代练帮”的APP以“返现金”等方式,引诱、鼓励包括未成年人在内的用户,通过其平台进行《王者荣耀》代练交易。腾讯公司称,未成年人可以通过代练,获得成年人的游戏账号,绕过“防沉迷”机制进入游戏。由此,腾讯将其告上法庭。
浦东法院认为,该APP允许用户通过其平台进行游戏代练交易等一系列行为,破坏了《王者荣耀》游戏的公平竞技机制,损害了消费者的游戏体验和合法利益。该公司从中获取分成收益,系将他人享有竞争性权益的网络游戏作为获利工具;该行为亦使得用户可绕开游戏中的实名制和防沉迷措施,导致运营机制落空,妨碍了网络游戏运营秩序,故认定该APP存在不正当竞争。浦东法院经审理后作出一审判决,认为该APP运营方构成不正当竞争,判决其立即停止该行为,并赔偿腾讯公司经济损失及维权合理开支共98.5万元。
2021年8月30日,国家新闻出版署出台通知,要求游戏厂商只能在周五、周六、周日和法定节假日的20时至21时为未成年人提供服务。该案涉及未成年人保护,因此法院在开庭审理前,向被告发出诉前禁令,要求立即停止APP运行,防止未成年人继续获得成年人游戏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