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刑满释放的骗子,凭着歪才一跃而成为中央某杂志湖南记者站站长。上任不久,他劣性不改,很快被罢免。但是,他不思悔改,继续打着“王牌记者”的牌子,数次骗取众多知名企业的信任。正当他春风得意时,迎接他的又是一副冰凉的手铐。10月17日,我省特大诈骗团伙案主要嫌疑人刘中显被长沙市公安局经侦支队依法逮捕,一个骗迹遍及三湘的江湖骗子终于露出了真面目。
2002年初夏,长沙某酒店内,一名自称中国××杂志湖南记者站的“站长”、“主任记者”正大宴宾客,奢靡程度令人咋舌。酒足饭饱之后,来宾每人还领走一条“芙蓉王”香烟。主家风光无限,来宾心满意足,酒店也暗自窃喜网住了一个“财神爷”。这个主家真是又富又贵,他的名片上赫然印着诸多“重量级的头衔”:国务院体改办××杂志社湖南工作站站长、主任记者、国务院体改办中国××报管理周刊主任记者、亚太经济日报驻湘记者站站长、首席记者、新华社经济信息编辑部执行主编。能结交这样一个“名记”,对于不少有求于他的人来说,真是莫大的“荣幸”。
2002年7月,中央××杂志湖南记者站到市公安局报案,称有人打着该杂志记者的身份四处行骗,在社会上造成恶劣影响。此案引起市公安局的高度重视,经侦支队派遣精干力量展开侦察。经过缜密侦察,一个叫刘振军的男子进入侦察视线。
“王牌记者”大玩空手道
刘振军本名刘中显,湘阴县人,1963年5月生,无业人员,家住长沙市雨花区奎塘中南院社区,1981年中专毕业。1989年9月15日,他因伪造深圳市物资公司公章和某副省长签署的“批示”,打着销售计划钢材2万吨,为家乡人民办点好事的幌子,到湘阴县某区公所骗取钢材款11.4万元,被判处有期徒刑10年。刘中显有一定的文化功底,在服刑期间,向多家媒体投稿并发表稿件40余篇,4次减刑而提前释放。1998年求职于××杂志,2000年1月任该杂志湖南记者站站长。但刘中显劣性不改。2001年8月,因其拖欠该杂志社发行款3.85万元,并用假汇款欺骗杂志社,被免职。
据警方介绍,从2000年8月开始,刘中显等人以采访为名,骗取某些工厂的信任后,伪造公章,虚构单位骗签巨额标的业务合同,然后以办手续跑关系需周转资金的名义共诈骗30余万元。2000年8月,他为长沙市某客车有限公司在某报刊发表稿件后,经常上门吹嘘自己关系广,要帮助公司销售产品。然后伪造公章,以湖南中改资产经营有限公司的名义,与该客车公司签订标的数千万元的巨额业务合同,后称需要活动经费去北京等地联系业务,而自己的公司资金周转困难,先后两次到该公司借款13.7万元。同年9月,刘中显以同样的手段与长沙某工厂骗签了购车50辆、价值2100万元的合同后,该厂又借给刘6.1万元活动资金。他还先后向长沙某食品公司、湖南某速印公司、湖南某外贸公司等5家单位骗借10余万元,全部挥霍一空。
“刘氏骗术”大揭秘
刘中显何以屡骗得手?受骗者何以轻易上当?随着案件的明晰,答案也渐渐浮出水面。
一是大肆铺张、制造财大气粗的假象,使他人放松警惕,疏忽大意。他利用种种“显贵”的身份与10余家宾馆、酒店和公司协议挂账消费,骗取钱物达70余万元。他与某大酒店签订贵宾挂账协议后,吃喝能挂账,拿物也随意,2002年3月至6月期间就签单消费达33万余元,其中签单取走价值20余万元的“芙蓉王”香烟(酒店价格280元/条),然后将其中一部分以单价193元~195元/条的低价贱卖到长沙市红旗区梓园路某礼品回收店。另外还在长沙几家公司取走210瓶价值6000余元的红葡萄酒和125件价值2万余元的“油中王”,用于送礼或低价转卖,携款藏匿。东窗事发后,受害方还不相信是真的:“有没有搞错?此人是大牌记者,陪他吃饭的可都是有头有脸的知名人物。他是本店熟客,怎么可能是诈骗犯?”
三是抓住少数确有困难、病急乱投医的人行骗。益阳胡某的女儿龚某去年高考刚达专科分数线,想到南京某校就读。一天,在酒桌上偶遇自称是副厅级干部、又是记者的刘中显。刘拍着胸脯对胡某说:“你女儿的事就包在我身上,在湖南读本科没问题,一分钱也不要多拿,直接进湖南师大读书,不要去南京了。”胡某庆幸自己遇到了“贵人”,千恩万谢拜托办理,满怀希望等待好消息。但每次催问结果,得到的答复是事情差不多了,还要点费用去打点跑关系。胡某没办法只好满足他的要求。就这样刘中显以请客送礼走关系等借口,前后数次向胡某索要费用2.9万元。眼看招生期过,孩子上学都成困难,百般无奈之下,胡某只好将孩子挂寄在湖南省某师范学校。母女至今想起还悔恨交加。
四是花言巧语、拉拢被骗者,以挽回损失为名,将其招为帮凶,继续行骗。福建老板陈某被刘骗去10万元,碍于其地位名气,怕得罪刘追不回账,案也不敢报。李某被骗去2万元,得到的只是由刘中显伪造的任命其为××杂志社郴州采编部主任的一纸假任命书。(作者:李运宗向波卜英姿朱耀红)(编辑:晨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