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校外线上培训意见出台,公立学校老师将不能兼职在线教育机构
有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在线教育市场规模超2300亿元,同比增长21.07%,从学前教育到高中毕业,在线教育全覆盖,受到越来越多家长的欢迎。不过,线上教育也有不少“成长中的烦恼”,规范校外线上培训,也成为巩固校外培训治理成果的必然要求。
在《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发展的意见》引发近一年后,本月15号,教育部等六部门发布了《关于规范校外线上培训的实施意见》,对校外线上教育的培训时长、资质、内容都做出了规定。靴子终于落地,从业者怎么看?校外线上教育又将迎来怎样的改变?
小型培训机构整改难点较多
培训机构需要备案、培训时长不得超过40分钟、小学1-2年级的不得留作业、按课时收费的,每科不得一次性收取超过60课时的费用……这份新出台的针对校外线上培训的实施意见中,亮点颇多。对于一些头部企业来说,意见整体较为温和。
某少儿英语线上培训机构工作人员:“监管办法从去年校外的出了之后,线上的毕竟也发展到一个阶段,而且确实互联网行业新生事物出来会有一些问题,所以这个(校外线上培训意见出台)整体上对我们来说,不是一个特别意外的东西。”
不过,对于一些小型企业甚至个人开设网络直播授课的老师,如何合规,可能是个问题。
难点一:教师资质需合规
意见提出,要具有完善的招聘、审查、管理培训人员的办法,师资队伍相对稳定,不得聘用中小学在职教师。从事语文、数学、英语、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知识培训的人员应当具有国家规定的相应教师资格。聘用外籍人员须符合国家有关规定。要在培训平台和课程界面的显著位置公示培训人员姓名、照片和教师资格证等信息,公示外籍培训人员的学习、工作和教学经历。
对于很多用户来说,线上教师资质如何判断确实是个难题。花了五千多块钱,给孙子报了个在线教育的班,孩子不爱学最终只能不了了之。
北京朱女士:“(报了)英语,在学校老师介绍的,回来就报了。我问他上得怎么样,他说不太好,不想上,好像说是老师不怎么好。”
对家长来说,给孩子报线上教育最主要的原因是不受学习场所的限制,还能随时回听课程,考察了课程设置和口碑之后,尤女士给儿子报了一个儿童在线英语培训课程。
尤女士:“主要是看孩子的兴趣,培训机构的口碑、名声也是考虑的一方面吧。师资这方面对于线上机构来说其实很难了解,一般都会说名师,但上课的时候也不会对这些老师特别的了解。”
教育网站“跟谁学”的页面上,老师甚至都是化名。
“跟谁学”网站上,在线辅导教师多为化名
记者:“都是什么师资背景呢?”
助教:“背景是吧?元宝老师以前是学而思的,笑老师是特级教师。”
助教:“(教师)资质的话,能看到官网上到的就是这个老师的工作经历、平时的奖项吧。”
一位在线上教育机构兼职的老师说,学校已经要求她报考教师资格证。
某机构兼职教师:“现在要求我今年把教师资格证考出来,不然的话可能没法上岗。我本来自己其实没有太多需要,但是现在因为有这个(校外线上培训意见),这样的话,不管是什么教育机构都得有证才可以。”
同时她透露,受意见影响,一些公立学校兼职的老师,下半学年将不再续约。
某机构兼职教师:“确实损失了一大批公立学校的老师,据我了解,我是唯一一个不是老师的代课教师,其他的(老师)都有教师资格证。其他公立学校的老师因为规定就不能再继续跟它合作了,现在老师就比较少,一下子老师会比较紧张。”
难点二:课程设置需调整
就内容、时长问题,记者咨询了多家教育培训机构,以数学科目举例,虽然许多课程名字叫“思维训练”,实际就是以义务教育教材为纲。
某培训机构客服:“人教版。”
记者:“就是小学的教材?”
某培训机构客服:“对,也会根据我们教研组进行改编。”
此外,记者对比多家校外线上培训网站,超出一小时的课比比皆是。
某培训机构客服:“有一个小时、一个半小时、两个小时的(课)。”
专家:需出台解释规定,防止打擦边球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认为,在这方面,有关部门需要进一步出台解释性规定,防止有机构打擦边球。
储朝晖:“我觉得这个是符合教学教育市场进一步规范,依法治理的大方向。比如,我觉得在线教育公开教师资质很有必要,很多在线机构包装了一些所谓的名师,实际上有一些人连基本的教师资质都没有,信息不对称,那么用户在选择的时候就容易受到误导。按照规范的机制,也是应该把要出售的服务性质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