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篇互联网+下高职教育的几点思考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一、高职院校发展的现状
(一)教学理念僵化,脱离社会发展的节奏
受数千年传统教育观念影响,我国大多数高等职业院校采用的都是以教师为主的传统的教学方法。严格来说,传统教学方法是非常注重理论知识教学的,但忽略了操作教学的重要性。实习课程流于表面和形式,没有对高职学生的来职业发展做针对性规划。同时,有些老师完全不按照规定的教学程序,只是简单地宣读课本,而不是将教材与实际应用结合。课堂气氛沉闷乏味,学生对课程学习缺乏积极性。
(二)教学设施陈旧,跟不上技术发展步伐
我国有大量的高职院校,其中相当一部分都位于偏远地区,当地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学校的互联网设施落后。高等职业学院作为一线培养专业技术人才的单位,一直致力于为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而进行人员培训。对口市场需要的特点,要求学生紧跟社会发展步伐,学习最新的专业知识。财政拮据导致教学设施的陈旧滞后,教学质量也上不去,学生所学知识无法最大化,这不利于其以后的职业发展。
(三)三教学目标与现实脱节,不能及时更新
教学目标(也称为培训目标)是学校为指导未来教学工作设立的目标。为适应和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教学目标应该随着时代的变迁及教育背景的变化及时地改变。互联网技术发展的迅猛发展,已经引起众多高校的高度重视,并且很多高校已经着手将信息技术引入教学目标当中。但是,部分高等职业学院仍然没有适应信息时展的机遇,不对课程体系进行及时的调整,教学计划与社会现状不能融合,甚至完全脱节,教学内容陈旧,学生学习的内容变得毫无意义。
二、互联网对高职教育的影响
(一)对高等院校教学目标的影响
社会对就业人才的培养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标准,以满足自身对人才的需求。高职院校向社会输送专业人才,必须直接面对社会需求,其无疑是感知社会市场对人才需求变化最敏感的学校。网络的发展改变了高职院校的教学目标,为了适应新形势下的人力资源需求,高职院校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掌握信息技术的新要求,培养学生具有明确的创新能力和专业能力,为他们未来的工作做准备。在互联网时代,很多新兴业务类型、模式和领域已经被纳入“互联网+”的范畴,“互联网+教育”也是“互联网+”的重要部分。互联网与教育的结合为教育改革注入了新的活力。“互联网+教育”是指利用云计算、研究分析、物联网等互联网技术,引入人工智能、网络安全等新技术,为学习者提供个性化的高质量新型服务模式。这种教育服务的概念和组织形式有别于传统的教学模式。“互联网+教育”融合了技术、教育和创新,将大数据、云计算、互联网技术与教育紧密联系在一起。智能化引入教育,对当前的高等职业教育模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1]。
(二)对教师教学方法的影响
(三)对学生自主学习方式的影响
传统的学生学习方式是课堂+作业,再辅以课外辅导。传统的学习方法固然有效,但有明显局限。学生很难及时找到老师来解决他们的疑问,而网络技术的发展却可以完美解决这种问题。学生可以通过上网,借助互联网丰富的学习资源,自己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此外,学生还可以在网上自主学习的其他感兴趣的课程充实自己。“互联网+教育”使得教学能够把握学生的兴趣和需求,使学生更容易找到合适的学习方法。
三、网络背景下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对策
参考文献:
[1]叶萍.基于互联网+背景下高职教育的优化思路[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电子刊(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