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在战场上,凭借一己之力歼敌400,立下了赫赫战功。蒋诚作为一名抗战老兵,本有着大好前途,为何会欠下2400元的欠款呢?
蒋诚
蒋诚贷款修建公路
1983年,蒋诚的家乡准备修建公路,就在这时,曾经在部队干过同类型工作的蒋诚自告奋勇,请求加入到铁路修建中来,不过这项工程并没有想象中的那般顺利,铁路修建了一小部分的时候,就由于资金的问题被迫停工。
事后,他以个人的名义向信用社贷款,加上利息共计2400元,有了蒋诚的资金支持,这条公路终于顺利完工。
蒋诚老家
直到1991年,蒋诚才跟儿子蒋明辉表明,自己当年修路的钱是他自己向信用社贷的款,儿子听后感到非常诧异,毕竟2400元在当时无疑是一笔巨款。
当时的蒋明辉只有23岁,工作三年多,省吃俭用才攒下1000多块钱,为了还清这笔巨款,儿子花光了自己的所有积蓄,甚至卖掉了自己的婚房,就连自己的未婚妻都差点离他而去。
蒋诚以及家人合影
二人结婚之后由于没有房子,只能住在女方的家中。因为这件事,蒋明辉受到了不少的风言风语。
但是他并没有埋怨父亲,反而对父亲的做法感到非常自豪,最终凭借着自己的努力终于还清了这笔巨款。
退休之后
蒋诚参军经历
蒋诚,1928年出生于重庆市合川区的一个贫苦农村,当时我国正处于战乱时期,重庆地区匪患横行,蒋诚一家人的生活实属艰难,父母为了把几个孩子养大,付出了自己的全部心血。
蒋诚从小就经历了战火的摧残,亲眼目睹了侵略者的一切残忍行径,他的整个成长的过程经历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等,这也让他清楚地意识到,只有站起来反抗才能解救国家于危难之中。想要参军报国的志向在心中熊熊燃烧。
少年参军
1949年,经过众多革命先辈艰苦地奋战,我国终于走上了解放的道路。老百姓们也迎来了久违的和平和安定,进入了全面复苏的状态。很快,解放军的炮火来到了成都。
成都得到了大面积解放,这时的蒋诚已经21岁,积压已久的心愿终于有了实现的机会,他毅然决然选择了参军,希望自己能够给国家贡献出自己的力量,正式开启了自己的军旅生涯。
朝鲜战争
谁承想,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战火迅速蔓延,美国直接越过了三八线,严重威胁到了我国境内的领土安全。为了维护国内的和平与安定,防止我国领土受到侵犯,我国最终决定挥师入朝作战。
蒋诚所在的部队也被改编成了志愿军第十二师,在进入朝鲜之前,上级领导基于蒋诚卓越的表现,把他提拔成了机炮连的副班长。之后,蒋诚便跟随部队来到了朝鲜战场。
志愿军第十二师
在整个抗美援朝战争的期间,蒋诚参加的战役大大小小400多次,曾经组织了多次重要的战斗,每次在战场上他都是冲在最前面,与敌军展开激烈的进攻。不过真正让他一战成名的还是上甘岭战役。
众所周知,上甘岭战役是抗美援朝战役中最残忍的一场战役,更是蒋诚的整个军事生涯中印象最深刻的一场战役。
上甘岭战役
1952年10月,美军发动袭击,上甘岭战役正式打响,第十二军作为最坚实的作战力量,来到了最前线。当时上甘岭地区的537.7高地已经多次易手,敌军对于这块阵地进行了连续不断地轰炸。
志愿军十五军的战士们遭到了严重的损失,而且他们已经断水断粮十一天,只剩下了24名战士,坚守在阵地的坑道之中。此时蒋诚所在的部队临危受命,负责后续的防御作战任务。
反复争夺的阵地
上甘岭对于我军来说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防线,如果被敌军占领的话,后果不堪设想。11月8日,蒋诚带领着战士们来到了上甘岭阵地,接替了十五军,对敌军展开了猛烈攻击。
很快,敌军被打得溃败不堪,退出了阵地。但是他们并没有就此作罢,敌军调来了飞机大炮,对537.7高地展开了疯狂地轰炸。
炮火连天的战场
紧接着,敌军的飞机再次开始轰炸,蒋诚找到了一个极其隐蔽的战壕,架起了机枪,他的机枪使用非常灵活,每当有飞机从头顶飞过的时候,他就拿着机枪猛烈射击。
敌军发起进攻
总算,功夫不负有心人,在他坚持不懈地努力之下,终于成功击落了一架飞机,战士们瞬间士气大增,敌军看到这样的情况,愤怒不已,召集了更多的兵力加入到上甘岭的战役中。
在双方交战的过程当中,被敌军炮弹的碎片击中,他的腹部被扎伤,就连肠子都流了出来,身受重伤,但是他为了稳定军心,并没有声张,反而是活生生把肠子塞了回去,一直忍受着疼痛对敌人展开进攻。
就在此时,他心中那份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勇气油然而生,就是抱着这样的决心,他创下了一人歼敌400敌军的战绩。最后失血过多,倒在了战场上。随后战友把他送到了战地医院进行治疗,在医生的全力救治之下,蒋诚最终成功渡过危险期。
经过双方的激烈交战,我军也取得了这场战役的最终胜利。战役结束之后,上级给蒋诚授予了一等功的嘉奖。
一等功勋章
1954年,蒋诚跟随大部队回到国内,除了那些所谓的荣誉之外,剩下的就是满身的伤痕,就算是这样,也仍然没有磨灭他想要为祖国做贡献的心情。
当时他们的部队驻扎在浙江,部队上为了解决营房紧张的问题,提出了营房建设的想法,这一次,蒋诚仍然勇于承担起建设的重任。
在他的努力之下,他自己一天的工作量已经达到了两个人一天的工作量,为整个建设的工作付出了很多的心血,上级领导对他做出的贡献更是给予了很大的肯定,给了他三等功的称号。
1955年,蒋诚选择了退伍,回到了自己的家乡生活,不过他并没有把自己之前的那些功绩拿出来炫耀,反而把自己的军功章全部封存了起来,很少对身边的人提起,就算是家里人,也只是知道他是一名抗战老兵,并不知道他曾经获得过如此闪耀的成绩。
蒋诚获得的荣誉
但是他万万没想到后来会发生了父亲主动请缨修建公路的事迹,也是从这件事,让他对父亲的印象彻底改观,看到了父亲的伟大之处。
修建公路
喜报背后的故事
1988年的时候,一位名叫王爵英的人准备修撰当地的县志,在这个过程中,他发现了一封喜报,这封喜报上面所写的内容正是蒋诚在上甘岭战役中所获得功绩的奖章,这让王爵英倍感荣幸。
如果这件事是真的话,对于当地人来说可是无上的荣耀。但是转眼却看到最下面却写着查无此人的消息,当时除了隆兴乡之外,还有一个兴隆乡,王爵英心想“会不会是地址写错了呢”
喜报
之后她联系了自己的学生进行调查,没想到很快便有了消息,正是这次借钱修路的事情让她找到了蒋诚的住址。之后,他带着这份喜报来到了蒋诚的家中,这封尘封了36年之久的喜报亲手送到了蒋诚的手上。
其实这份荣誉早在36年前就应该送到,如今时隔36年,蒋诚也早已年迈,但是他并没有感到任何遗憾,他的身份被曝光之后,也没有把这些作为自己的谈资,而是跟大家表示自己曾经是一名军人,本就是自己应当做的事,自己一辈子都会把国家的利益放在首位。
登记信息
不得不说,蒋诚的精神值得我们永远学习,在当年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涌现出了太多的英雄,有些流传千古,更多的却是隐姓埋名,正是有了这些革命先辈的努力,才有了我们如今的幸福生活。
我们作为后辈,更应该铭记历史,不忘革命先辈们的付出,是他们用自己的身躯给我们创造了和平的生活,他们对于国家的贡献值得我们终身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