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共享模式又叫财务共享服务,它以财务服务为外在表现形式,以财务数据的集成、共享和协同作为运营实质,是一种以财务数据为核心的企业财务管理模式。财务共享模式的特点是实时、动态,不仅可以提升企业的资本管理和战略管理的响应能力,而且通过快速的动态反馈,可以对企业的投融资方案和经营管理战略进行灵活地调节,从而为企业管理战略的实现提供有效保障。财务共享模式作为业务、财务数据的集成中心,可以更好地利用数据价值,打通公司业财数据壁垒,更好的提升公司决策的有效性,更好地进行成本控制。
(二)管理会计
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同为企业会计的一种分支,两者都是为了公司的运营效率和管理而存在。但是,管理会计又和传统的财务会计有很大的区别,管理会计的核心功能是管理与计划,它的主要职能是通过财务数据对企业运营管理的过去进行分析,对现在进行控制,和未来提出改进。在现代财务管理体系中,管理会计师对企业过去所发生的一系列的经济行为进行深入的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这些数据中所隐含的信息进行发掘,通过对这些资料所蕴含的资料进行分析,指导企业对现在企业运营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和方案实施上的缺陷进行了解和改进,以确保企业的经济活动能够正确的遵循企业的运营决策的方向。管理会计利用财务数据,对公司经营进行多指标分析,并通过横、纵向对比及参照宏观市场预测,提升公司对未来市场变化的预期计划能力。
二、财务共享模式下管理会计信息化的价值
(一)降低企业经营成本
在传统的财务方式下,企业的财务部门和业务部门之间有着清晰的划分,在企业的生产和销售等前端业务中,经常会有一些人力资源和资金的浪费,原因是财务部门作为后台支撑部门很难掌握前端资源调配情况,仅仅依靠传统财务预算管理难以实时进行经营成本管控,对企业成本控制作用的局限性,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并且由于传统公司的架构设置,往往造成财务、人力和法律合规等职能部门重复设置,导致部分人力资源及运营成本的浪费。在财务共享模式下,企业的管理会计信息化可以使生产和销售部门合同协作、数据共享、动态反馈,使企业的财务部门能够利用财务共享中心对企业进行统一的财务数据管理,完成动态、实时的财务分析,并且通过对传统职能部门架构的改良,减少企业的人力资源、物力和资金资源的投入,使企业的运营费用得到有效的控制。
(二)提高财务处理效率
(三)强化数据准确性
三、财务共享模式下管理会计信息化面临的问题
(一)企业管理层对管理会计信息化的认知不足
(二)会计系统与ERP数据结合不足
(三)财务信息系统存在信息安全隐患
(四)财务共享服务模式与质量不佳
财务共享模式的本质是服务中心,但一些公司管理者的财务管理思想还停留在管理核算层次,缺少服务理念,所以将预期搭建的财务共享中心设置为一个管理公司的中央系统,而脱离了财务共享中心是为下属公司或各个部门提供服务的核心本质。这就使得后期系统设置并没有根据公司的特点设计出相应的服务,导致出现“公司适配财务系统”的情况,甚至会让公司原本的经营模式遭到颠覆。另外,以经营管理为职能核心的财务共享模式也缺乏能动性及灵活性,过多地将管理会计信息化应用于企业的整体管理上,使得公司的业务部门没有得到相应的财务服务,没有真正达到业财融合的目的,同时也降低了管理会计信息化的质量。
四、财务共享模式下管理会计信息化的建设策略
(一)改变企业管理层对管理会计信息化的观念
要推动管理会计的信息化,要先转变企业管理层的思想,加深其认识。首先,要明确企业的财务管理地位及功能,将财务管理定位为企业的数据处理中心,服务并指导、优化企业的运营管理,转变企业管理者对传统财务管理的认识;其次,重视财务共享对企业健康发展的重要作用,加深理解业财融合与财务共享的内涵,并且依据其他企业财务共享的经验与运行模式,建立符合本企业实际情况的财务共享中心,这样才能避免结构性偏差。最后,要适度匹配相应职能权限、资金以及系统资源,有效推动会计信息化的进行,促成业财系统建立,突破数据壁垒。
(二)打造“业财融合”的一站式财务共享中心
业财融合是将企业的业务数据与财务数据进行串联,通过多数据集合分析或数据穿透管理,形成企业数据池,以便更好的为经营生产决策提供支持,其具体表现形式之一就是财务共享中心。但是,因为财务管理系统和ERP系统之间可能存在着一些兼容性的问题,造成很难在企业内部形成一个以业财融合为基础的综合性的财务共享中心,很难达到了数字化经营预期。所以目前大部分企业将资金系统、人力资源系统、预算系统、合同管理系统、短信邮件系统、差旅出行预订系统和财务系统等内容相结合,建立一个高度集成化的企业管理信息化平台,充当成本管理、业务管理、财务管理甚至是公司运营的中心,以此来增强公司的决策科学性,并强化公司对业务过程的事前、事中和事后的监控管理。
(三)全方位加强管理会计信息系统的安全性
(四)形成以服务为核心的管理会计信息化体系
以财务共享方式为基础的管理会计信息化系统应该以服务为主要的运作方式,需要从如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要确定管理会计信息化系统的服务性质,把握好以经营为中心和以财务管理为中心的企业运作方式间的平衡关系,防止由于公司运作方式的转变对经营发展造成不良的影响;第二,企业财务人员应由传统的核算型人才变成财务服务型人才,要求财务人员要提升自身素质及知识结构,不仅要做好基础的财务核算和财务报表的编制工作,还要对企业的业务流程进行全面的了解,并且提高信息技术应用水平;第三,要保障一体化信息系统或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功能完善,保证企业各部门可以通过集成业务系统进行协同工作,方便企业的财务人员通过数据共享为各部门提供优质的服务。最后,要主动推行管理会计报告信息化系统,建立可实时、高效地对公司内部和外部的运作状况和问题进行分析的报告架构,并通过优化模板确保其服务的个性化程度,使其达到最佳的服务品质。
(五)通过培训与招聘提高财务人员信息化能力
对于提高会计人才的综合素养,可以通过培养和选拔两种途径来进行改善。首先,对企业现有财务人员进行有关财务管理信息化的培训,可以通过定期的学习和考核,使员工的信息化程度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并通过结果反馈储备人才,以便后期进行人才选拔。其次,鼓励企业的财会人员主动进行信息系统方面的学习,比如鼓励财务人员参加信息化职业资格的考试,丰富自身知识架构,提升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第三,与本地大学进行合作,建立校企合作的人才培训方式,学校和企业之间还可以签署三方的人才合同,协助大学进行人才培训的同时为企业补充高素质财务人员,为打造高专业、高综合素质的财务团队奠定人才库基础。最终,将多维度的素质评估体系运用到面向社会的招聘中,对财务应聘者的职业道德、业务经验、专业能力、信息化能力等方面进行多维度的评估,并将此综合评判体系作为判定是否为具有优秀综合素质的财务管理人才的评估标准而进行应聘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