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大学物理学专业强基计划招生培养方案(2020版)

山东大学物理学专业强基计划招生培养方案(2020版)

物理学专业

一、基本情况

1.专业简介

山东大学物理学科历史悠久,始建于1930年,是山东大学的前身国立青岛大学最早的院系之一;1946年国立山东大学在青岛复校时,物理系是当时设立的15个院系之一;2000年原山东大学、山东医科大学、山东工业大学三校合并组建为新的山东大学,物理系改为物理与微电子学院;2008年1月更名为物理学院。我国著名的科学家王淦昌、束星北、丁西林、王普、郭贻诚、王承瑞、雷啸霖等一大批学界泰斗、栋梁之才都曾在山东大学物理学科执掌教鞭;开国元勋罗荣桓元帅、中科院院士马祖光、彭实戈、薛其坤、王克明、石广玉、工程物理研究院原党委书记姜悦楷、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卫和刘泽金等都曾在山东大学物理学科蒙沐教泽。

物理学科先后入选国家“211工程”、“985工程”重点建设学科;也是山东大学最早进入全球ESI前1%排名的学科之一;2016年入选山东大学“学科高峰计划”首批重点学科;在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处于B+行列;1994年入选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与教学人才培养基地。2017年山东大学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物理学院成为“化学与物质科学”的主要建设单位之一。

2.师资队伍

山东大学物理学院现有教师114人,有教授51人、副教授26人;物理学科师资队伍实力雄厚,其中千人计划特聘教授4人、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8人、中组部万人计划科技创业领军人才1人、国家自然科学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5人、入选中组部青年千人计划者8人、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3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2人、教育部跨世纪和新世纪优秀人才15人、山东省泰山学者特聘教授7人、9位教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4人入选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

3.教学及科研条件资源平台

目前山东大学物理学一级学科博士点主要设置有6个二级学科:“理论物理”“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凝聚态物理”“原子与分子物理”“光学”“空间物理学(等离子体物理)”。“凝聚态物理”和“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是国家重点二级学科,“理论物理”和“原子与分子物理”是山东省重点学科,拥有晶体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粒子物理与粒子辐照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低维材料物理山东省高校重点实验室、高能物理山东省高校重点实验室等。2019年山东大学物理学本科专业入选国家一流专业。山东大学物理学院拥有国家物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多门国家级和省级精品课程,并设有泰山学堂物理取向班、王淦昌物理基地班、严济慈物理学和应用物理学英才班等,采用多种模式培养高水平的本科生。

二、培养目标及培养要求

1.分阶段培养目标及毕业生知识能力要求

(1)本科阶段

(2)研究生阶段

培养目标:聚焦高端芯片与软件、新材料、先进制造和国家安全等关键领域,发挥基础学科的支撑引领作用,以交叉融合强基础为依托,以解决国家战略需求为目标,培养一批物理基础扎实、科研能力突出、满足国家战略需求的拔尖创新人才。毕业生知识能力素质要求:①较好地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遵纪守法,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遵纪守法,团结协作,学风严谨,有强烈的事业心和献身精神。②掌握物理学专业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能够独立地、创造性地开展科学研究或担任专门技术工作,具有主持较大型科研和技术开发项目的能力。全面了解物理学科领域的发展动向,并在科学或专门技术上做出创造性成果。③掌握一门外语(英语),能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具有较强的写作能力和国际学术交流能力。

2.阶段性考核和动态进出办法

强基计划学生实施阶段性考核和动态进出机制。学生入校后,在第三学年末(本科阶段)进行第一次考核与分流,考核通过者进入第四学年(本研衔接阶段)继续学习;未通过者退出强基计划,转入相应专业的普通班学习,同时从同专业普通班中选拔相同数量的优秀学生增补进入强基计划。在第四学年末,根据本科毕业审核情况,对符合本科毕业要求并获得学士学位的学生,通过推荐免试形式进入博士研究生阶段学习;没有达到要求的学生退出强基计划,按普通班学生培养。在第五学年末进行第三次考核与分流,考核通过者根据学生意愿选择继续攻读博士学位或自愿放弃,未通过考核的学生按照硕士研究生培养。

3.本硕博衔接的办法

三、毕业要求及授予学位

本科阶段

本科生学习期满,修满本科阶段物理学专业培养方案规定的应修课程,完成培养方案规定的至少160学分、成绩合格,准予毕业;成绩绩点达到要求,授予理学学士学位。

研究生阶段

研究生学习期满,修满规定的学分、成绩合格,并完成社会实践、前沿讲座、讨论班、学位论文等规定的培养环节,通过论文答辩,准予毕业;经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审议通过后,可授予相应学位。

1.学分要求

强基计划学生申请硕士研究生毕业的,应修总学分数不少于30分,其中必修学分数不少于24分;参加前沿讲座不少于15次,主讲不少于2次。

强基计划学生申请博士研究生毕业的,应修总学分数不少于44分,其中必修学分数不少于34分;参加前沿讲座不少于30次,主讲不少于7次。

2.科学研究与学位论文要求

硕士研究生

(1)选题和开题报告

强基计划学生在导师指导下,于第十学期末完成硕士论文选题工作。研究课题必须具备科学性、创新性和可行性,应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博士点基金项目、省部级以上的重点科研项目、重点学科科研项目和重点科研基地研究项目等相结合。

强基计划学生应于第十一学期初的中期筛选时做开题报告、提交论文撰写计划,然后方能正式开展论文撰写工作。

(2)学位论文进展情况的定期检查

每隔3-5周,硕士生在一定范围内报告论文进展情况,导师、指导小组及有关人员参加,帮助硕士生分析论文工作进展中的难点,及时给予指导,促进论文研究工作的顺利进展。

(3)学位论文的预审查

(4)学位论文的评审和答辩

硕士学位论文完成后,导师、指导小组及院、部所学位评定分委员会主席和主管院长、主任,按照《山东大学授予硕士、博士学位工作细则》组织做好学位论文的评审和答辩的各项工作。

博士研究生

强基计划博士研究生在导师指导下,于第十二学期末完成博士论文选题工作。

研究课题必须具备科学性、创新性和可行性,应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博士点基金项目、省部级以上的重点科研项目、重点学科科研项目、重点实验室和重点科研基地研究项目等相结合。

强基计划博士研究生应于第十二学期末或第十三学期初提交论文撰写计划,并向导师指导小组做开题报告,经过讨论认为选题合适,计划切实可行,方能正式开展论文科研与撰写工作。

每隔3-5周,博士生在一定范围内报告论文进展情况,导师和指导小组及有关人员参加,帮助博士生分析论文工作进展中的难点,及时给予指导,促进论文研究工作的顺利进展。

(3)学位论文的全面审查和预答辩工作

四、培养方式

1.改革教学方法,注重综合素质培养

聘请有经验的知名学者授课,建立一支师德高尚、学术水平高、教学能力强、具有国际视野的师资队伍。实行学分制,采取小班授课制,开设荣誉课程,聘请学业导师,开展针对性教学与个性化指导,采用讨论式、参与式和探究式的教学模式,增加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实行教授小组的集体导师制,通过灵活多样的形式对学生进行学业和生活指导。重视对学生创新能力及品德修养的教育,通过综合测评,激励学生主动参与集体活动和科研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以灵活多样的方式引进外籍教师授课,开拓学生的视野,拓宽学生思路,使学生能得到多样化、国际化的教学体验。坚持启发式教学,通过增加课堂互动,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课程思政融入到教学内容中,使学生树立爱国情怀和正确的三观,加强师德师风教育和学生的人文科学素养培养。

2.优化人才培养方案

(1)健全质量监督与保障体系

建设“五位一体”的保障体系和“七环并举”的教学质量监督体系。基于高水平的师资和丰厚的教学资源,在学院政策导向下,配合课程教学团队的职责落实和教指委委员与教学督导的跟进及教师互相听课交流,结合学生的信息反馈和对毕业生跟踪调查,使这种多模式、多维度的质量监督体系得以全面开展。

(2)加强课程教材建设,更新教学内容,努力打造“金课”

《光学》和《物理学》分别入选“十一五”和“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有机固体物理》入选21世纪理论物理及其交叉学科前沿丛书,《等离子物理学基础》入选“十三五”国家重点出版物规划项目。

升级基础物理实验室,更新实验教材,同时设立创新实验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通识课程中增设创新创业课程;新增了实践类课程;利用暑期学校邀请外籍教师为本科生讲授《等离子体物理简介》、《电磁学》和《量子力学》等课程,提高国际化教学水平。通过“物理学前沿专题”、“新生研讨课”、“名师讲坛”为课程教学和教研提供最新信息,使学生了解物理学最新进展。

《原子物理学》等12门专业核心课程及2门实验课程组建了课程团队并实行了首席教师负责制,将最新科研成果适当融入课程教学中。成立学院项目团队,推动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建设。加强信息化教学资源建设,建设线上课程。组织课程团队重新编写教材,调整和优化教学的重点和难度,以适应强基计划人才培养计划的特殊需求。

(3)加强学习过程管理、激发学生潜能

(4)教学质量评价及时反馈与改进

定期组织师生座谈,针对发现的问题,组织专题讨论,采取有效措施,及时解决问题。建立毕业生和用人单位的反馈机制。邀请优秀毕业生回访母校,座谈课程设置、课程教学内容和改进策略。同时,开展“泰山学子讲堂”活动,为在校生解惑答疑、提高专业能力、拓展国际化视野,实现“家文化”的延展和“学堂情愫”的传承。形成厚基础、阔视野、重人文、多层次的教学质量评价及时反馈与改进体系。

3.构建适合强基计划人才培养的实验科研体系

通过政策和资金引导,进一步强化强基计划学生在本科阶段的科研训练,充分利用学校和学院现有的科研资源和科研平台,让强基计划学生从入学就开始进入科研实验室,接触科技前沿问题,逐步培养强基计划学生在某一特定研究领域的科研兴趣。从三年级开始全面实施导师制,动员全院教师参与到强基计划学生的培养工作,为强基计划学生提供更好科研指导。学生可自由组合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题,在导师指导下较系统地对某个前沿课题进行研究,并鼓励科研训练与毕业设计结合,引导学生较早较好地从事前沿科学研究。

4.加强国际交流,拓宽学生视野

“继续走出去”。加强和优化已有的国际交流项目,让多数的学生能够在学习期间参加一次以上的长期或短期国际交流。目前物理学院已与英国的杜伦大学、曼彻斯特大学、布里斯托大学、利兹大学、谢菲尔德大学、爱丁堡大学,美国的杜克大学、匹茨堡大学,德国的亚琛大学、DESY、洪堡大学,瑞士的欧洲核子中心(CERN)等多所国际高水平大学和研究机构在本科生和研究生培养方面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鼓励三年级以上的本科生和研究生到国外高水平研究机构和大学进行长短期的国际交流,使学生能够接触了解国外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并在国外实验室从事一定的科研活动。

“加强请进来”。利用山东大学流动岗位境外特聘教师聘请计划,引进外籍教师,开设专业基础课程,使学生从基础课程阶段就接触国外的先进教育理念,提升强基计划学生的培养质量。通过多种途径邀请国外知名教授来山东大学开设短期课程,继续办好暑期学校,提升国际化教学水平。

5.建立长效的跟踪机制,持续改进培养质量

由分管学生工作的教师对毕业生的后续发展进行跟踪和统计,建立长效的跟踪机制。对比学生本科期间的表现和毕业后的发展和科研情况,对比强基计划和其他班的毕业生的后续发展情况,总结规律,为后续强基计划学生的培养提供指导和参考,持续改进强基计划学生选拔、课堂教学、科研能力培养等各方面的工作,进一步提高强基计划人才的培养质量。

6.参与重大科研攻关项目

五、课程设置

山东大学强基计划物理学专业本研衔接课程设置表

六、配套保障

1.组织保障

学校成立以学校主要负责人为组长的山东大学强基计划人才培养领导小组,由分管本科培养和研究生培养的校领导做副组长,成员由本科生院、研究生院、学生工作部、研究生工作部、人事部、财务部、国际事务部以及其他有关部门的主要负责人组成,全面领导强基计划人才培养工作。

物理学院成立以院长为组长的强基计划人才培养工作小组,由分管本科生教学和研究生教学的副院长做副组长,成员由物理学和应用物理学专业负责人、物理系主任、本科生与研究生教务秘书、学院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学院研究生学位委员会委员等组成,全面承担本专业强基计划人才培养工作。

强基计划人才培养工作纳入学校教学督导范围,接受学校教学督导组的监督与检查。

2.经费保障

山东大学高度重视强基计划学生培养工作,根据每年教学计划,积极协调各方资源,多渠道筹措资金,制定相应预算,安排专项经费,给予强基计划充足的经费支持,从“985工程”专项、“双一流”专项经费中给予足额的经费配套,同时积极自筹资金支持强基计划学生培养。教学经费近年增长迅速,通过科学合理地分配教学经费,在确保强基计划教学日常运行良好的基础上,增加用于强基计划教学改革、条件改善、设备购置、实验教学、社会实践、海外交流、奖助学金等方面的支出。

物理学院每年配套相应经费,主要用于购置教学实验设备及耗材、学生开放创新实验、师生参加教学研讨会、精品课程和资源共享课程建设、邀请校外专家来校举办讲座和授课等。教学经费的充足投入为教师开展教学研究、教材编著、课程平台建设等提供资助,为强基计划学生培养工作的顺利完成和提升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3.师资保障

4.政策保障

学校保障强基计划的免试推荐研究生名额,凡达到升学深造要求的学生均可通过免试推荐研究生方式进入我校研究生阶段学习,成绩特别优秀的学生,可以直博方式进入博士研究生阶段学习。

5.其它激励机制

推荐

随机推荐

总部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含光北路33号文华商务大厦B座5楼

学校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含光北路33号文华商务大厦B座5楼

THE END
1.青岛市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审验平台青岛市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审验平台【系统登录】学员登录 管理员登录 登录 忘记密码 新用户注册鲁ICP备09022525号 鲁公网安备 37021202000202号 服务电话:88917692、88916120 政策解答:82969267 https://shenhe.wsjxjy.org/
2.山东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平台非学历教育平台;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网络学习平台;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在线培训平台;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网络学习平台;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在线培训平台;企业内部培训;残障人士测评系统;残疾人行业解决方案;数字化培训平台;考试系统;培训系统;继续教育培训平台;继续教育在线学习http://szzj.sdou.edu.cn/cms/zy.htm?eqid=ebd58ed4000929100000000264340593
3.全国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平台第三:工作人员核对报名信息后,会在1个工作日通过微信,发送当地继续教育学习详细流程操作手册,按照学习指导的要求修满本年度继续教育学分即可。 注意:因平台是面对全国会计人员,报名信息量较大,请勿重复提交报名信息和添加微信,以免给工作人员造成过重的工作负担。工作人员在收到报名信息后会在1个工作日通过微信发送当地https://accjxjy.com/index.php/shanxi/2024/12-14/104.html
4.青岛市市南区政务网青岛市市南区工程技术职务初级评审委员会、青岛市市南区工程技术职务中级评审委员会对2024年度工程技术系列初、中级专业技术职务资格申报人员进行了评审,现根据有关规定,对评审通过人员予以公示。公示时间自2024年12月11日至12月17日。 公示期内,任何单位或者个人对公示对象的申报材料、评审结果有异议的,均可通过电话或http://www.qdsn.gov.cn/zwgk_8/ywdt_8/tzgg_8/202412/t20241211_8684724.shtml
5.青岛继续教育学分,科技重塑学习,智能教育新时代的开启青岛继续教育学分系统,依托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实现教育信息化2.0时代的跨越式发展,我们致力于为广大学习者提供一个智能化、个性化、高效化的学习平台,让继续教育变得更为便捷、高效。 最新功能亮点 1、智能化学习路径:系统根据学习者的学习习惯、能力水平,智能推荐最适合的学习路径,让学习更具针对性。http://4g.chengxue.net/post/18834.html
6.青岛市首个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学习平台正式启用本网讯 为不断完善专业技术人员知识结构,迅速提升专业技术人才队伍专业素养和技术能力,推动全市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工作再上新台阶,由青岛市继续教育协会开发建成的“青岛市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学习平台”(以下简称学习平台),经过试运行近日正式启用,这是我市首个市级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平台。 https://m.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18474383
7.2023青岛会计继续教育登录入口3.主管部门单位组织本单位、本系统会计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面授培训的,面授培训结束后一周内,主管部门应及时将测试合格人员签到表、会计人员信息、本期培训总结、学习效果自评、测试试卷等资料报所属财政部门,经审核符合面授培训要求的,由财政部门进行继续教育学分认定。 http://m.sulaixue.com/kjz/jxjy/41908.html
8.青岛市卫生基层卫生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根据《关于在青岛市卫生系统专业技术职务晋升中强化继续教育工作有关问题的意见》(青人社办字〔2013〕125号)文件规定,申报晋升卫生、基层卫生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资格的,自2013年起,任现职期间每年必须取得继续教育学分25分。 (四)卫生、基层卫生高级专业技术资格“人机对话”实践能力考试 http://www.yuntougao.com/chachong/1566.html
9.山东省教育厅(精选8篇)(三)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学分登记与管理依托“山东省教师教育网”,建立全省统一平台,按照分级管理的原则,实现学分登记与认证、学分查询、统计检索等功能一体化,推进全省教师继续教育管理信息化建设。 二、培训管理 (四)新一轮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全员培训以新理念、新课程、新技术和教师职业道德培训为主要内容,主要由省https://www.360wenmi.com/f/filee38ff95w.html
10.2024年青岛市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平台:www.qdjxjy.com.cn2024年度青岛市专业技术人员的公需科目学习培训,采用线上学习的方式,专业技术人员可登录“青岛市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学习平台(网址:www.qdjxjy.com.cn/)”,参加继续教育公需科目学习培训,学时完成后,平台将自动计入个人“学分银行”。 一、人员范围 根据《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规定》(人社部第25号令)要求,专业技术人员http://www.daydayup123.com/a/15989.html
11.坚持以本为本注重内涵发展努力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修订了《青岛农业大学教学督导工作条例》,加强了教学督导对教学计划、教学过程、教学秩序、教学质量、教学基本建设、教学管理等教育教学环节的监控、指导和信息反馈。严格调停课制度,强化了教学过程管理,规范了教学运行;利用“校友邦”网络实践教学管理平台,强化对实习实训等实践教学环节的监督管理力度。继续推动专业评估,https://qauweekly.ihwrm.com/index/article/articleinfo.html?doc_id=3076771
12.青岛市教师教育信息化管理服务平台青岛市教师教育信息化管理服务平台 登录 记住登录账号 忘记密码? 登录 使用第三方登录: 如何登录 如何找回密码 如何绑定邮箱 忘记登录账号怎么办 主办:青岛市教育局人事处 地址:山东省青岛市市南区闽江路7号 邮编:266071 备案序号:鲁ICP备12013511号 备案号:鲁公网安备 37020302370865号 版权所有 2016-2024http://jsjy.qdedu.net/
13.如何打印自己的继续教育学分第一步,打开浏览器,建议用谷歌或火狐。 第二步,登录青岛市教师教育信息化管理服务平台,网址:jsjy.qdedu.net 第三步:登录平台账号。(两种方法都可以) 方法一:直接登录青岛市教师教育信息化管理服务平台 (帐号自己的身份证号) 方法二:如果青岛市教师教育信息化管理服务平台密码忘记,可以利用山东省教师教育网(远程研修https://www.meipian.cn/2g7ufk2e
14.关于在青岛市卫生系统专业技术职务晋升中强化继续教育工作有关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暂行规定〉的通知》的通知(鲁人〔1995〕90号)、《青岛市政府关于印发〈青岛市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暂行规定〉的通知》(青政发〔2002〕3号)和《关于全面加强继续医学教育工作的通知》(青卫发〔2001〕13号)等文件规定,现就在青岛市卫生系统专业技术职务晋升中强化继续教育学分考核认定试点工作提出https://www.shangyexinzhi.com/article/3112199.html
15.青岛人事考试网报名参加2018年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继续教育学分取得时限均截止到2017年12月31日。 五、其他 考试时间及专业设置、报名条件、报名费用、主管部门初审、审核材料等有关问题另行通知,届时以青岛人事考试网(http://rsks.qdhrss.gov.cn )发布的正式文件为准。请各单位提前部署,认真做好考试报名的组织实施工作,确保考试https://www.360doc.cn/article/1458336_7196524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