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是推动新媒体发展的核心动力,移动互联网技术促进了抖音等短视频新媒体的迅猛发展。作为短视频领域的后起之秀,抖音秉持着“得年轻人者得天下”的理念,一经问世便抓住了年轻用户的心,大学生群体作为抖音的消费者和享用者成为抖音风靡的重要推动力量。抖音的风靡展现了其强大的生命力,也潜藏着可能的负面作用。随着抖音的流行与发展,加强抖音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研究、开发和利用,抖出正能量,成为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课题。
一、抖音的风行及大学生抖音现象的凸显
1.抖音风靡:短视频的兴起与抖音的流行
而在诸多短视频APP中,于2016年7月上线的主打差异化战略的音乐类社交短视频抖音则似一匹黑马,在经历用户短时井喷后,迅速超越梨视频、快手、火山小视频等同类型产品,以后来居上的姿态成为当下最火爆的短视频产品,短视频领域呈现出“一超多强”的格局。抖音凭借“专注年轻人的15秒音乐短视频社区”的垂直定位,开创了“音乐+视频+社交”的新形式,并于2017年12月荣登IOSAPPSTORE免费榜榜首。抖音日活跃用户从2018年春节前后的4000万到1亿仅耗时2个月。[2]截至2018年6月,抖音日活跃用户已飙升到1.5亿以上,月活跃用户数已超过3亿。抖音在国内引发追捧,出海后更是在日本、泰国、越南、印度等国家先后成为最受欢迎的短视频APP。根据抖音官方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6月,抖音全球月活跃用户数已超过5亿。抖音的流行使短视频领域进入“抖”时代,全民皆刷、全民皆抖,抖音成为短视频领域当之无愧的新一代媒介之王。
2.爆红之道:美颜滤镜齐上阵,不潮不炫不抖音
3.用户画像:大学生是抖音的主力军
抖音产品负责人王晓蔚曾表示:抖音的用户画像为一二线城市,24岁以下,且受过良好教育的年轻人。根据QuestMobile发布的《2017年中国移动互联网年度报告》[3]显示,抖音在“00后”移动网民最爱TOP10APP排行榜中位列第四,在“90后”移动网民最爱TOP10APP排行榜中位列第一,而“70后”和“80后”移动网民最爱TOP10APP排行中则没有出现抖音。2018年6月,由洋葱智库联合卡思数据发布的《抖音政务账号分析报告》显示,24岁以下年轻用户在抖音短视频中占据着较大的比重,约为77%。[4]而根据极光大数据,同样也显示抖音用户主要以年轻用户为主,而且有超过61.49%的抖音用户居住在城市。该统计还显示,抖音用户男女比例均衡,女性用户略高于男性用户。[5]《新京报》新媒体在其出品的第1199期《图个明白》中展示了抖音用户的学历结构,专科及以上学历的用户占68%。虽然目前尚无大学生用户的专项数据分析,但综合各项数据,不难看出抖音用户呈现出了高学历和低龄化的特点。留意观察一下校园,无论课堂、食堂、校道、校车,随处可见正在刷抖音、拍抖音的大学生,这也确证了抖音对大学生的特殊吸引力,大学生群体在抖音上的主力军地位不言而喻。
“90后”、“00后”大学生天然有着接受时尚、创造时尚的基因,他们的表演天赋及对肢体、表情、语言的灵活运用远超他们的父辈,而在上大学之前,这种实际表达的欲望是受到压抑的。中学时代在校要穿整齐划一的校服,回到家里也要做乖宝宝,个性化表达在他们现实生活的体验中是不被鼓励的。众所周知,表演是一种可开发的资源,抖音的出现充分挖掘了大学生们的表演才华,满足了年轻人用轻松自在、草根个性的方式表达自己、展现自我的心理诉求、情感诉求和媒介使用需求。抖音最大的成功在于它以一种简单而被社会所认可的方式,释放了大学生群体被压抑的表演才华和展现欲望,成为当代大学生获得社会认同的重要方式。一人一部手机、一人一个抖音,学习、生活中的点滴细节都要在抖音里秀出来,晒抖音、刷抖音、评抖音成为当下大学生的生活常态。同时,抖音以其不可阻挡的态势深刻影响着高校的日常教学活动、学生文化活动和校园生活环境,大学生抖音现象悄然成风。
二、抖音繁荣背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隐忧
抖音之所以能够集聚大学生的人气,其根本在于其满足了年轻大学生渴望平等、追求个性的情感需求和心理需求。抖音调剂了大学生的日常生活,让很多人有血有肉地体验了一把天南地北。部分大学生通过抖音上的创作和表达,记录着日常生活的点滴,也很大程度上疏解着他们平淡的业余生活中内心的孤独和寂寞。而在这些个体行为朝着相互协助的公共性方向演进的时候,一些人难免会陷入偏执的泥潭,爆红的抖音在向着美好愿景快速发展之时,同样也出现了乱象频生的景观,而这些都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隐忧。
1.让人上瘾的精心设计
2.算法推荐加速信息茧房的形成
依靠特定的算法、根据用户的兴趣进行内容推荐是抖音相比其他短视频APP所具有的独特技术优势,算法推荐掐中了用户的兴趣脉门,增加了用户黏度,但也带来了算法焦虑,加速了信息茧房的形成。美国学者桑斯坦在《信息乌托邦》一书中指出,在信息茧房中,“我们只听我们选择的东西和愉悦我们的东西的通讯领域”。[6]抖音上的智能算法推送,是根据用户的兴趣和爱好进行推荐的,一方面抖音把用户的兴趣尽在自己的掌握之中,另一方面也让人逐步禁锢在使自己愉悦的信息领域,禁锢在自身构建的信息茧房中。算法推荐作为一种技术本身是中立的,而抖音上什么样的内容可以传播却意味着抖音的选择和判断。尤其当负面信息出现时,如大学生好奇并下意识地进行浏览或操作不当,类似标签的视频将在算法的引导下大量涌现,“偏轨”问题一旦发生,算法推荐将助长负面信息的传播,让人陷入自身的审美和认知局限之中而不自知。信息茧房中信息的先入之见会让人对某一事物的看法逐渐变得根深蒂固,当个人被禁锢在兴趣偏好的自我建构中时,好比作茧自缚,不知不觉中便会失去总体性的视野。
3.沉迷虚妄的精神愉悦
4.内容不良带来精神污染
三、抖出正能量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运用抖音的关键
正能量是指一切有助于社会发展进步的精神因素,积极引导大学生守正创新、奋发进取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着力点,大学生群体是否葆有正向的能量态势,将直接关系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效果与目标实现。抖音作为集聚大学生人气的平台,若对平台上粗俗低俗及病态的价值判断听之任之,对错误价值观放任自流,将对大学生成长成才和正确价值观的形成带来非常严重的负面影响。因此,加强对抖音的规范和引导,发挥抖音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抖出正能量,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对的关键。
1.用价值观为技术赋能,研发推广抖音防沉迷系统
2.加大内容审查力度,建立多方参与的监管机制
内容审查不力是抖音的一大痛点,抖音已经进入绝大多数大学生的生活,其威力不容小觑。抖音运营公司责任重大,应摒弃功利化的思维,加强自查自纠力度,特别是对抖音上内容的审核力度,不能因为追求流量而忽略内容质量。抖音上含有低俗媚俗、拜金或推崇不良生活方式的视频,对人们的思想行为具有不良的负面影响。为此,必须加强对抖音的监管。建立上下齐抓齐管、多方共同参与的监管机制,积极发挥社会各方力量,鼓励人们参与到抖音的监管之中,共同营造良好的网络环境。确保抖音视频的正确价值取向,紧绷网络意识形态安全之弦,守住价值主线、道德底线和法律红线,谨防出现方向性的错误。对一些诋毁英雄的负面视频和账号要坚决予以清理封禁。据抖音运营平台2018年8月9日发布的《抖音对违规账号及内容的处罚通告》,仅2018年7月一月间,抖音平台便“清理36323条视频,8463个音频,252个挑战,永久封禁39361个账号”。若要使治理整治工作取得更大成效,应持续针对抖音涉嫌违规内容采取删除、封禁等措施,同时要谨防问题反弹,继续压实主体责任,进一步加大治理整治力度,积极推进抖音用户的实名制认证等,为大学生用户营造风清气正的抖音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