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就来聊一下:一个月挣1万,难么?答案是:太简单了,简单到我都不知道应该写什么。因为根本不需要什么方法、技巧、项目等。只要在思维和认知上达到了“挣1万”的高度,然后去做,就一定能做到。
换句话来说:只要想赚,每一个普通人都可以。挣不到,找我来,我给你补!
当然,听听就得,别当真,哈哈——我说的是别把“我给补”当真,而不是别把“一个月能挣到1万”当真。
首先来看一下,一个月挣到1万,需要什么条件?等等,不是说谁都能做到么,为啥还需要条件?其实主要是为了更严谨,毕竟让一个刚出生的小孩儿去一个月挣1万块钱,确实有点儿夸张。
第一,得具备完全行为能力。虽然说很多“部分行为能力”人也能够赚到钱(甚至能赚的更多),但从普通人的角度出发,还是把这算一个条件吧。
第二,在没有“方法、技巧、项目”之前,“一个月挣1万”对于多数人来讲都要吃一些辛苦,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但这个辛苦吃的,是在合理范围之内的。
第三,要接受一些“思维和认知”上的转变,这是基础。可以把这理解为“电脑硬件”的升级,换了更牛的CPU,电脑的处理速度就变快了(挣钱能力变强了)。
第四,要做一些行为上的改变。总不能本来一个月挣5千,然后一拍脑门儿,啥都没干,收入就变成1万了吧。
第五,几乎适合所有的行业,所有正在挣钱的人。
来升级“大脑硬件”。一个月挣1万,需要改变一些“思维和认知”。不要一提思维和认知,就觉得很复杂、很虚。只不过是让大家明白且相信一些事情,能看得懂中国字、听得懂中国话,就都能明白。
1
弄清楚自己靠什么挣钱
有人打工,有人送外卖,有人做小生意,有人薅羊毛,甚至有人靠拾荒……。但对于绝大多数普通人来讲,这些事情的本质是一样的:大家都在靠“自己所能提供的价值”来挣钱。有的是体力劳动,有的是脑力劳动。
所以第一个“思维认知”上的升级其实很简单:大家弄清楚,自己正在靠什么赚钱,还能做什么赚钱。找一张纸,列出来,只要是不违反法律法规,不违反公序良俗,全部都列出来。
每个人能赚钱的方式,绝对不是只有一种,哪怕只是做体力劳动。为什么要搞清楚这件事情?因为你现在正在干的“挣钱”的事儿,很可能在自己所有的赚钱能力中,不是效率最高的(甚至大概率不是),尤其是那些有所谓的“正式工作”的人。
前几天跟一个会员聊天,跟我说他这个月的工资才2800元。连他自己都明白,哪怕去送外卖(甚至都不需要很累),也不可能才赚2800元。还在坚持这份工作,只有两个原因:
第一,惯性。做这份工作已经习惯了,根本没有考虑过其他的赚钱的方法。第二,工作本身的特殊性,有淡旺季(或者需要积累)。如果是前者,想多赚钱就只有一个方法:换个事情挣钱。
第一个“思维和认知”的升级最为基础、最为简单,但也最为重要。如果你现在挣的很少,并且感觉到前途渺茫,就必须找到其他自己能够挣到钱的方式。
注意,我们的目的是“工作”挣钱,不是“靠现在的工作”挣钱。这一点,非常重要。
2
弄清楚自己挣多少钱由什么决定的
很多人会把这个问题的答案,简单的理解成:靠能力,能力高的人挣的就多,能力低的人挣的就少。表面上来看,这个结论没问题,但我们还可以分析的更透彻。
最简单的理解:一小时能赚多少钱。这个因子的影响效果是显而易见的:同样是月嫂,有的一个月6000,有的一个月要两三万;在大学里,同样是讲课(甚至讲同样的课),助教一课时20块钱,教授一课时100多块钱。
什么意思呢?原来有技能A(基础核心技能),现在增加了技能B。这时候你的变现产品就变成了“A+B”,同时有这两个技能的人就变少了,物以稀为贵!就跟前面讲到的月嫂案例是一样的。
3
挣到的所有的钱都是一样的
还是那句话:目标是一个月挣到1万块钱,而不是“做现在的工作”挣到1万块钱。如果现在的工作无论怎么做都做不到,那就只有以下3种可能:
第一,用于创造价值的劳动总时长太少
第三,动力不足
没错,是动力不足,是自己“不想”赚。如果想赚,我上面讲的这些思维认知,都明白后,怎么可能一个月挣不到1万?
我以前发表过类似的观点,有人跟我质疑:那些厂哥厂妹怎么能赚到1万?他们每天很辛苦!那些保洁阿姨怎么办?他们一个月就两三千块钱!这就是思维和认知的问题!!
最后讲一个小例子吧:
我们家附近有一个体育公园,我经常带闺女去玩儿。公园的外面有一个摆摊儿卖儿童玩具(小风车、气球、摔炮啥的)的大姐,估计50多岁吧,听障人士。知道夏天的时候,一晚上能卖多少钱么?800多(我在边上看着),利润至少50%以上(至少至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