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族律评过世后产生的租金是否属于遗产?

日前,最高人民法院发布了《关于统一法律适用加强类案检索的指导意见(试行)》,强调在先案例作为法官进行裁判的参照或参考作用,旨在统一法律适用,提升司法公信力。因此,本文以北京和上海的司法裁判案例为样本,以期能够为过世后房屋租金的定性与分割问题的类案处理提供参考。

一、案例引入

张总和张太太两人白手起家创业,经过多年的奋斗积累了大量的财富,其中,在北京地区拥有多处住宅,平日里出租,每年都可以获得不菲的租金收入。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张太太不幸染病去世,但家人却在遗产分割问题上产生了纠纷,向法院提起了诉讼。继承诉讼耗时较长,张太太名下的房屋在诉讼期间产生了可观的租金收入。由于接收租金的银行卡掌握在张总手中,每月的租金收入均被张总转到了自己名下的其他银行账户里。对此,张太太的父母在继承诉讼中对租金收入进行了主张,认为租金系遗产,应当在继承诉讼中一并分割,要求张总返还。对于张太太父母的这一主张,张总则认为,张太太过世后房屋所产生的租金应当属于合法继承人的财产,而不是遗产性质。既然不是遗产,自然不应在本案继承诉讼中分割,其他继承人如果有争议,应当在确认了合法的继承人之后,另行起诉进行主张。

那么,继承人生前出租的房屋在过世后产生的租金究竟属于什么性质,对于分割租金收益所产生的争议是否应当在继承诉讼中一并处理呢?

二、房屋租金属于孳息还是经营性收益?

要回答本文讨论的问题,首先应当明确,过世后的房屋租金到底属于孳息还是经营性收益。

01

法律规定

租金应属于法定孳息

法律上的孳息,可以分为天然孳息和法定孳息。《物权法》第一百一十六条规定:天然孳息,由所有权人取得;既有所有权人又有用益物权人的,由用益物权人取得。当事人另有约定的,按照约定。法定孳息,当事人有约定的,按照约定取得;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按照交易习惯取得。

02

司法裁判主流观点

租金属于遗产的孳息

笔者以北京、上海两地的案例为样本,检索得到一些典型案例。北京、上海两地法院的主流观点认为,房屋的租金属于遗产的孳息,应当在继承案件中一并分割。

北京地区案例

上海地区案例

03

司法裁判少数观点

租金不属于遗产

当然,除了主流观点之外,也有一些案例中法院持有不同的观点。在这些案例中,法院认为租金不属于遗产。

在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法院审理的(2016)京0102民初27039号继承纠纷案件中,李某4与盛某原系夫妻关系,二人生育三子,即本案原告李某1和李某2、被告李某3三人。李某4于1999年6月21日死亡,盛某未再婚,于2015年7月10日死亡。两人均无遗嘱或遗嘱抚养协议。手帕口房屋所有权于1994年1月25日登记在李某4名下。李某4死亡后未进行继承。李某4死亡后,该房对外出租,盛某与被告同住。盛某死亡后,该房继续对外出租,租赁事宜由被告李某3及其配偶办理。对于房屋的租金,法院认为,盛某自2012年1月入住养老中心后取得的养老金及房屋租金扣除养老中心费用、医疗费用及死亡后丧葬费费用后,结余38973.25元,应属于遗产。但盛某死亡后的手帕口房屋租金收入并非被继承人的遗产,应属于二原告及被告的共有财产,不是本案处理的范围,本案不予处理,双方可另行解决。

在北京市石景山区人民法院审理的(2013)石民初字第1922号法定继承纠纷案件中,被继承人罗XX与宋XX系夫妻关系,双方在夫妻关系存续期间共育有二子一女,即宋×1、宋×2、宋×3。宋XX于2009年4月10日死亡,罗XX于2006年2月1日死亡,二人生前均未留有遗嘱。法院认为,关于原告宋×1主张被告宋×2支付位于北京市石景山区依翠园房产自2009年5月至2013年7月的房租一节,因房屋房租需由房屋所有权人或者使用权人经营出租所得,并非房屋产生的自然孳息,不属于被继承人遗产范围。

在上海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审理的(2017)沪01民终11681号继承纠纷案件中,被继承人李某7于2009年6月6日因病在台湾省台北市死亡。谭某与被继承人李某7于2000年11月14日生育儿子李某1,并于2000年11月15日经上海市xx局登记结婚。2002年12月13日,李某7与易某(新加坡籍)在新加坡登记结婚,婚后未生育子女。关于天山路三套房屋租金处理问题,法院认为,天山路三套房屋出租所得租金收益,并非房屋自身所有权价值的孳息,故李某7去世后的租金收益并非遗产,不属于继承纠纷处理范围,且谭某、李某1与易某就天山路三套房屋租赁期间、实际收取租金数额等均持有较大分歧,故谭某、李某1该项诉请不宜在本案中一并处理,可循合法途径另行主张。

三、租金属于遗产还是继承人的财产?

从上文的法院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出,大部分法院认为,被继承人过世之后到遗产分割之前产生的租金,属于遗产的孳息,应当依法一并分割。但是也有三则案例持不同观点,认为过世后产生的租金并非遗产,应当另案处理。那么,过世后产生的租金到底属于遗产还是继承人的财产呢?

对于不动产的物权变动,我国立法采用的是“登记生效”主义,也即,在办理不动产变更登记手续后方才发生不动产物权变动效力。但是,在继承中,我国法律对于物权变动效力进行了特殊的规定。

《物权法》《民法典》第二十九条因继承或者受遗赠取得物权的,自继承或者受遗赠开始时发生效力。第二百三十条因继承取得物权的,自继承开始时发生效力。第三十一条依照本法第二十八条至第三十条规定享有不动产物权的,处分该物权时,依照法律规定需要办理登记的,未经登记,不发生物权效力。第二百三十二条处分依照本节规定享有的不动产物权,依照法律规定需要办理登记的,未经登记,不发生物权效力。《继承法》第一千一百二十一条继承从被继承人死亡时开始。第二条继承从被继承人死亡时开始。

但是,《物权法》第一百一十六条第二款规定:法定孳息,当事人有约定的,按照约定取得;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按照交易习惯取得。什么是交易习惯呢?《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释义》写道:“法定孳息(利息、租金等),按照一般的交易规则,利息应由债权人取得,租金应由出租人取得。”至此,笔者倾向于认为,在无其他约定的情况下,因继承而发生的房屋物权变动,在继承开始时即已发生,不以物权的变更登记为生效条件。按照交易习惯,租金作为一种法定孳息,应由出租人取得,而出租人应当是合法的房屋产权登记人,市场上也大多需要以房屋产权登记人的名义签订。

因此,在无特殊约定的情况下,过世后产生的租金在大多数情况下仍然是被继承人死前签署的租赁合同的延续,由此产生的租金属于被继承人所有。即使是继承人在被继承人死后重新签订租赁合同,由于承租人签订合同时也要查看出租人与房屋产权登记人是否一致,实践中大多是采用房屋产权登记人的名义签订租赁合同,或者其直系亲属以房屋产权登记人的名义签订。如果仍然是以被继承人名义签署的租赁合同,则对于产生的租金,笔者倾向于认为属于被继承人所有,属于遗产。也即,被继承人去世之后到遗产分割之时产生的租金,笔者倾向于认为属于遗产的孳息,而非合法继承人所有的孳息。但是,具体到每一个案件,还是需要结合实际的出租和使用情况来分析租金的性质。

四、结语

END

作者信息

袁芳

贾明军律师团队成员,华东政法大学法学硕士,执业领域为婚姻家事领域的争议解决、私人财富管理。

秦卓瑜

贾明军律师团队成员,华东政法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法学硕士,执业领域为婚姻家事领域的争议解决、私人财富管理。

THE END
1.贾明军律师贾明军律师_新浪博客,贾明军律师,如何高效整理家事案件的材料?,婚外“血亲”夺产的利益平衡与财富规划,离婚案件的“出轨”及心理对抗分析,2023年贾明军团队承办案件业务类型与涉及问题小结,兔年岁尾,“明眼”漫谈一:漫谈团队,家族财富财产保全规划的实践与分析,2023年04https://blog.sina.com.cn/jiamingjunlawyer
2.贾明军律师的微博贾明军律师 7月9日 10:59 来自微博weibo.com 发布了头条文章:《如何高效整理家事案件的材料?》 °如何高效整理家事案件的材料? 贾明军律师 如何高效整理家事案件的材料? ?收藏 4 评论 ?2 c +关注 贾明军律师 7月4日 11:28 来自微博weibo.com 发布了头条文章:《A股实https://weibo.com/1624446900
3.中伦(上海)律师事务所合伙人贾明军律师来国际金融法律学院讲学2021年5月28日18:30,由国际金融法律学院主办的“家庭财富管理中的金融法视角”讲座在华东政法大学长宁校区的圆桌会议室举办,中伦(上海)律师事务所合伙人贾明军律师一行五人莅临会场。本次讲座邀请贾律师作为主讲人,华东政法大学国际金融法律学院冷静教授主持,华东政法大学国际金融法律学院郑彧教授、姜影副教授及陈晓芳副教https://isfl.ecupl.edu.cn/2021/0607/c4637a180387/page.htm
4.律师执业机构 北京市中伦(上海)律师事务所 主管机关 浦东新区司法局 性别 男 年龄 49 政治面貌 中共党员 执业类别 专职律师 执业证号 13101199910616796 所内身份 聘用专职律师 资格证号 169875050398 执业状态 正常 业务范围 婚姻家庭,遗嘱继承https://credit.lawyers.org.cn/app/huangye-shapp/lawyer/detail.jsp?id=cf837c42da274bc9a5556fa64dced20c
5.注意十八“看”,买房无后患贾明军律师注意十八“看”,买房无后患--贾明军律师 “衣食住行”是人生的大事,“住”尤为重要。在寸土寸金的上海,有一套舒心的住房,对每个普通人都是一种向往,因此,买房无疑成为人生中的大事。但是,如何购买一套称心如意的商品房呢?总结笔者多年的经验,建议购房者从十八个方面评判自己初步中意的商品房。 http://www.110.com/ziliao/article-115632.html
6.贾明军律师团队:追回配偶赠与小三财物,这些事儿你必须知道贾明军律师团队|郝丹阳 婚姻中或离婚后,一方若发现(前)配偶私自赠与“小三”巨额财产,除了愤怒之外,难免会想着如何追回这些财产,保护自己的财产权。笔者在中国裁判文书网中查找了请求宣告配偶赠与无效、要求“情妇”返还赠与财产的诉讼判决,并分析、总结、归纳了50件中级法院和基层法院的相关判决。 2015年起,全国15个省http://www.bjhwtx.com/h-nd-255449.html
7.微博贾明军律师 10-28 10:36 来自 微博 weibo.com 发布了头条文章:《家事非诉业务法律文本起草细节探讨》 家事非诉业务法律文本起草细节探讨 贾明军律师 家事非诉业务法律文本起草细节探讨 4 评论 3 贾明军律师 10-14 10:47 来自 微博 weibo.com 发布了头条文章:《“一体两翼,并肩而行” ——家事律师的非诉业务》https://m.weibo.cn/n/%E8%B4%BE%E6%98%8E%E5%86%9B%E5%BE%8B%E5%B8%88?jumpfrom=weibocom
8.专业引领明灯,人生良师贵人栏目开篇至今,我们认识了一批追随朱树英脚步、深耕建设领域法律服务的专业律师。一本《建纬律师之路》让很多有志于从事专业法律服务的律师看到了“路在何方”;两本黄皮书《建设工程法律实务》和《房地产开发法律实务》为众多投身于此的专业律师打通了“任督二脉”。而今天同样是一位专业律师贾明军,读着《房地产开发法律http://www.cqlsw.net/lite/prose/2024012143214.html
9.人在律途:小律师到大律师的成长范本pdfepubmobitxt电子书贾明军律师,是北京市中伦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在加入中伦前,他是中国内地首家专业婚姻家庭律师所——上海沪家律师事务所创始人。他还兼任华东政法大学特聘教授以及中国人民大学的客座教授,曾被评选为第三届“上海市优秀青年律师”称号。 贾律师连续三年被钱伯斯(Chambers&PartnersAsiaPacific;)评价为亚太“私人客户/财富管https://windowsfront.com/books/11686658
10.能说会写对一名律师有多重要?独家贾明军律师作为第三代专业律师的优秀代表,他以亲身经历分享道:“首先,从律师个体来讲,专业化指我们所在团队的专业化,怎么解决生存的问题?其次,是指律所的专业化。第三,是指推进整个行业的专业化发展。”纵观上海乃至全国各地在建筑房地产领域的领军人物,有很多出自建纬所,大家同心协力共同推动行业发展,这http://www.mzyfz.com/cms/benwangzhuanfang/xinwenzhongxin/zuixinbaodao/html/1040/2018-03-16/content-1322391.html
11.人在律途:小律师到大律师的成长范本这不是一部简单的励志书,但它却可以帮助你如何成为一位能够给客户带来安全感的律师。 这不是一部一般的参考书,但它却可以帮助你 如何成为一位能够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律师。 作者简介· ··· 贾明军律师是北京市中伦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在加入中伦前,他是中国内地首家专业婚姻家庭律师所——上海沪家律师事务所https://book.douban.com/subject/26414683/
12.专业化是小型律师事务所发展的必由之路――赴上海律师事务所考察一、我所走方的四家律师事务所的基本情况概况(以走访先后顺序为序)。 1、上海沪家律师事务所。 成立时间和地点:上海沪家律师事务所2006年注册于上海市静安区。 律师人数:该所有3名合伙人和3名聘用律师共6名执业律师的合伙制律师事务所。 律师特点:律师及其他工作人员70/80后的年青人。合伙人贾明军律师是该所的http://www.szlawyers.com/info/09116f6f6470182265c907c680c53dda
13.家事律师网年轻家事律师访谈项目杨晓林律师 北京家事法方向专业律师“家事法苑”“小林律师”是杨晓林律师的法律服务商标,自2004年9月起,二十年专注于婚姻家事领域法律服务,是北京地区乃至全国最早的家事法方向专业律师,为您提供专业、周到的法律服务。 律师团队杨晓林律师在第六届山东家事律师交流会(济宁站)做主题分享 杨晓林以《https://www.famlaw.cn/
14.杨晓林由杨晓林律师与上海沪家律师事务所贾明军律师合著的《走出围城———婚姻律师帮您打离婚官司》,2006年3月由法律出版社出版发行; 《婚姻家庭案件律师业务》(新版“律师业务必备丛书”之一)2007年下半年将由法律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http://www.law-lib.com/lawyer/lawyer.asp?id=38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