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金融产业发展正迎来两大契机,一是我国多项金融开放政策落地,金融业对外开放大门越开越大;二是2019年召开的厦门市招商大会和厦门市金融产业促进大会。”市人大代表、厦门经济管理学院学员处副处长、高级工程师胡加生认为,厦门建设高素质高颜值现代化国际化城市,金融是一个重要的切入点,应该把握契机,乘势而上。他建议,要加快“走出去”招商的步伐,推动银行、保险、券商等金融机构集聚厦门。
紧扣资源禀赋优势,大力发展特色金融产业。市政协委员、福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吴迪认为,要发挥对台优势,推动合资全牌照证券公司、台商基金等两岸特色金融机构落地厦门;持续推进特色金融招商,鼓励各大金融机构和科技创新企业在厦设立金融科技研发中心等,加大区块链技术、央行数字货币的研究应用。
市人大代表、瑞达期货股份有限公司金融研究院负责人蔡荣华建议,要加强专业化招商队伍建设,注重“择商选资”,做好招商引资项目的风险评估工作,大力引进立足厦门、辐射带动能力强的金融机构,“尤其是金融类总部经济企业,对于做大金融产业增量,建设区域金融中心意义重大。”
市政协委员、福建英合律师事务所副主任陈雪指出,境外金融投资机构对厦门金融法治营商环境的认同感与信任感,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国际金融的投资意愿与投资信心,这就对我市的国际化金融法治营商环境建设配套提出更高要求。陈雪建议,可以借鉴新加坡的成功经验,依托厦门仲裁委员会这个全国排名前十的商事仲裁机构,在厦门设立国际金融仲裁中心。
关键词做优服务
建公共信息服务平台
助力中小微企业成长
金融活,经济活。蔡荣华指出,要从机制上鼓励银行、地方担保机构和小贷公司等本地金融机构,为实体企业提供融资服务。同时,要擅于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优化金融服务,“比如,大力推广‘信易贷’平台,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建设金融强市的同时,也要注意防范金融风险。市人大代表、厦门大学管理学院教授叶少琴认为,如何管控金融风险,是一个需要政府重视的命题,“要围绕风险评估、风险应对、信息沟通等要素,提前做好风险预警。”市人大代表、市人大法制委员会主任委员郭晓芳建议,政府在整顿重大金融风险后,要制定相应规则,提供更好的保障与支持,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培养壮大金融产业,形成良性循环和有序发展。
关键词以产引才
通过大数据平台
引进高素质人才
市人大代表,思明区委常委、组织部长张谷认为,人才应成为厦门今后建设金融强市的重要抓手。他建议,要坚持以产引才,聚焦行业需求,大力引进领军型、创新型、复合型、专业型等高素质人才。同时,要加强人才研究,既注重高层次人才投入引进,也加大对中高级人才的扶持力度。此外,针对企业人才的技术需求、经营需求和生活需求,要列出清单,有针对性地提供服务,并建立起全市人才大数据平台,提升人才工作信息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