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案登记制,你应该知道的六件事政策法规解读政策

作为切实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立案难”问题的关键之举,关于立案登记制,有六件事你应该知道。

法院对诉讼要件不再进行实质审查

据了解,在现行的立案审查制下,法院要对诉讼要件进行实质审查后再决定是否受理,审查内容包括主体资格、法律关系、诉讼请求和证据等。

在实践中,受制于普通公民对法律程序的认识水平,再加上法院存在的“案多人少”矛盾,立案审查制直接导致了一部分应当由法院受理的案件被挡在了门外。

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景汉朝表示,改立案审查制为立案登记制后,法院不再对起诉进行实质审查,而是仅对起诉的形式要件进行一般性核对,对符合法律规定的起诉、自诉和申请,一律接收诉状,当场登记立案。这在客观上扩大了法院的受案范围,能够更充分地保护当事人的诉权。

禁止法院“不收材料、不予答复、不出具法律文书”

根据意见,对于当事人诉讼请求,法院当场不能判定是否符合法律规定的,应当在法律规定的期限内决定是否立案。起诉、自诉和申请材料不符合形式要件的,法院应当及时释明,以书面形式一次性全面告知应当补正的材料和期限。

而对于不符合法律规定的起诉、自诉和申请,法院依法裁决不予受理或者不予立案并载明理由。当事人不服的,可以提起上诉或者申请复议。

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潘剑锋表示,意见明确禁止法院“不收材料、不予答复、不出具法律文书”,意味着不管立案是否成功,当事人都会得到书面答复,不满意就可以凭着书面答复向上级法院申诉。这些立案程序上的改革,是这次意见出台的重要内容。

不是所有案件都能登记立案

景汉朝表示,登记立案针对的是初始案件,也就是一审案件和最初提出申请的案件,包括民事起诉、行政起诉、刑事自诉、强制执行和国家赔偿申请。对上诉、申请再审、申诉等,法律另有规定,不适用登记立案的规定。

目前,我国民事诉讼法、行政诉讼法、刑事诉讼法、国家赔偿法等法律和司法解释已经对民事起诉、行政起诉、刑事自诉、强制执行申请和国家赔偿申请的受理条件作出明确规定。

在阐明立案登记范围的同时,意见也明确了不予登记立案的情形,包括:

违法起诉或者不符合法定起诉条件的;诉讼已经终结的;涉及危害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危害国家安全、破坏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的;其他不属于人民法院主管的所诉事项。

法院“有案不立”将被追责

意见指出,要加强对立案工作的内部和外部监督,强化责任监督。

其中明确提出:人民法院监察部门对立案工作应加大执纪监督力度。发现有案不立、拖延立案、人为控制立案、“年底不立案”、干扰依法立案等违法行为,对有关责任人员和主管领导,依法依纪严肃追究责任。造成严重后果或者恶劣社会影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要全面清理和废止各种立案‘土政策’,任何单位、个人都不得擅自提高门槛,干预法院立案。”景汉朝说,“必须进一步加大内外监督,才能让这项改革措施真正落实到位。”

违法滥诉将受到更有力制裁

意见提出,要依法惩治虚假诉讼,当事人之间恶意串通,或者冒充他人提起诉讼,企图通过诉讼、调解等方式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人民法院应当驳回其请求,并予以罚款、拘留;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在确有必要的时候行使诉讼权,是国家法律赋予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司法机关也会予以支持。”潘剑锋说,“但对于虚假诉讼、滥诉等,法律是明确禁止的,当事人也要树立正确的诉讼观念。”

方便立案,并非鼓励打官司

景汉朝表示,客观来看,打官司并不是解决纠纷的最好手段,而是最后手段。实行立案登记制,保障当事人的诉权,也并非鼓励人人都去打官司。

潘剑锋表示,中国正处于经济转型时期,社会中各种矛盾纠纷也比较多,如果所有的纠纷都涌入法院,会带来巨大的司法压力。“即便法院都给你立案,迟迟无法判决,同样没有意义。”

“打官司程序复杂,耗时长,成本高。在中国这个传统的人情社会,对簿公堂还常常容易伤和气。”景汉朝说,“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不同的纠纷采取不同的方式解决可能效果更好,事实上很多纠纷都适合采取非诉讼手段来解决。”

他表示,法院要在发挥审判功能的同时,将进一步推动完善调解、仲裁、行政裁决、行政复议、诉讼等有机衔接、相互协调的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让群众在面对纠纷时有更多的选择。

“立案登记制改革只是解决了案件入门的问题,至于能不能打赢官司,还要看当事人提供的证据,看法院依据事实、法律作出的判决。”景汉朝表示,“许多当事人起诉往往是抱着必胜的信心来的,其实起诉之前应尽可能收集齐全各方面的证据,同时研判对方可能提供的证据、可能提出的问题,避免盲目起诉,这样才能提高自己胜诉的几率,降低起诉的风险,真正实现打官司的目的。”

THE END
1.立案需要准备的材料是哪些专家导读 立案需要准备的材料:起诉状。证据目录和证据。原告的身份证明。如果原告委托了律师代为诉讼,那么律师还要提交授权委托书和律师事务所出具的所函 把材料一次带齐,省得到时候再去复印或者回来再取,省时省力,提高效率。 立案需要准备的材料是哪些 立案需要准备的材料是哪些 1、起诉状 起诉状的基本要求是:原、https://m.64365.com/zs/721577.aspx
2.立案需要的材料有哪些如果双方当事人有民事争议的话,是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是需要向人民法院立案庭提交必要的立案材料的,然后由人民法院立案庭进行立案审查,那么,立案需要的材料有哪些呢?下面,华律网小编详细为您介绍具体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一、起诉状。 必须由原告本人签名(原告是法人的,加盖公章并由法定代表人签名),起诉https://m.66law.cn/laws/260985.aspx
3.诉讼需要提供什么材料律师普法诉讼需要提供什么材料 诉讼需要提供的材料如下: 1、起诉书; 2、证据材料; 3、原告身份证以及证明被告的资料; 4、如委托他人诉讼,另须提交授权明确的授权委托书及受托人身份证复印件各1份,并同时提供原件供查验; 5、如委托律师诉讼的,则另须提交授权明确的授权委托书及律师事务所接收委托的证明、函件和律师证复印https://www.110ask.com/tuwen/8505116946131314347.html
4.打官司不知道流程?起诉状不会写?钱塘法院的这份攻略请查收●立案时需要提交什么材料? 法院“立案”分为:申请诉前调解、民事立案、行政立案、刑事自诉、强制执行、人身安全保护令等等,需要提交的材料并不相同,但是一般可分为申请书或诉状、身份证明、证据材料三大类。 以民商事纠纷立案为例,起诉人准备起诉状、双方身份证明材料、证据材料等。由于法院受理民商事纠纷须符合民事诉https://www.thehour.cn/news/533760.html
5.“五”来教你打官司丨材料篇本期推出的是材料篇 赶紧收藏起来吧! 好气啊 有人欠我钱 要了好几次都不还 我要起诉他 但是起诉需要准备哪些材料呢 本期“五来教你打官司”告诉你 民事立案材料清单 1 民事诉状 民事诉状,按被告人数+1份提供,如起诉1个被告提供2份,起诉2个被告提供3份。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6945781
6.刑事和执行案件立案材料要求的通知北京刑事辩护律师全市法院在立案工作中应严格遵照执行上述规定,当事人起诉时提交材料不齐全的,应当告知当事人需要提交的材料和具体要求;当事人提交了上述规定要求的材料,并且符合法律、司法解释规定的受理条件的,应当依法受理。 本通知自下发之日起执行。执行中的问题,望及时报告我院立案庭。 http://www.xsbh.org/view/index79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