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典”案例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典型案例<总第1301期>原告法院离婚赔偿女法官

为充分发挥司法案例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示范作用,武鸣区法院发布3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典型案例,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司法裁判,通过鲜活的案例引领良好社会风尚。

目录

1

隐瞒婚史欺骗感情侵害他人人格应担责

——覃某诉黄某人格权纠纷案

2

——石某诉陆某名誉权纠纷案

3

夫妻离婚后,无过错方仍有权向过错方主张损害赔偿

——李某诉何某离婚后损害责任纠纷案

01

隐瞒婚史欺骗感情,侵害他人人格应担责

基本

案情

2023年3月,覃某与黄某在网络上相识,黄某隐瞒已婚事实追求覃某,双方于同年5月正式确定恋爱关系。恋爱期间,双方多次发生性关系。2023年6月30日,覃某得知黄某已婚已育事实,与黄某对质但黄某予以否认,之后双方结束恋爱关系。覃某为此诉至法院,要求黄某赔礼道歉并赔偿精神抚慰金60000元。

裁判

结果

法院认为,被告黄某隐瞒已婚史,导致原告覃某作出错误判断,进而使原告与其产生婚外情并发生性关系,导致原告的人格权遭受损害。被告黄某的行为明显存在过错,且违背公序良俗,侵害了覃某的人格权,应当对原告人格权遭受的损害结果承担赔礼道歉等民事责任。综合考虑黄某的过错程度、承担责任的经济能力,侵权行为所造成的损害后果,以及本地的平均生活水平等因素,酌定由黄某赔偿覃某精神抚慰金2000元。遂判决黄某以书面形式向覃某赔礼道歉,并赔偿覃某精神损害抚慰金2000元。

典型

意义

本案系人格权纠纷,被告隐瞒已婚事实与原告恋爱交往的行为不仅侵害了原告的人格权,还有悖家庭伦理和诚信、友善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本案判决过错方承担精神损害赔偿责任,一方面保护了受害者的合法权益,另一方面有助于引导公众树立正确的婚恋观,维护健康稳定的情感关系。异性之间真情实感恋爱交往本无可厚非,但应以遵循社会基本道德伦理为前提和边界,尤其在确立恋爱关系时,如实告知自己的婚姻情况是最基本的义务,也是对恋爱相对方最起码的尊重。

02

2023年11月10日至11日,陆某在其朋友圈连续发送石某的数个短视频,并在其中部分短视频上发布具有侮辱性和人身攻击的言论。上述视频和图文在陆某朋友圈发布后造成了一定范围的传播和影响。后石某将陆某诉至法院,要求陆某:1.立即停止侵犯原告名誉的行为;2.在其朋友圈置顶三天对诋毁原告不实言论事实进行公开道歉;3.赔偿原告精神损失6000元。

法院认为,陆某在其朋友圈发送石某的视频并发布侮辱、损贬性质的文字,传播和影响范围较大,足以影响他人对石某的社会评价。陆某的行为已经侵犯了石某的名誉权,给石某的精神造成了一定的损害,依法应当承担侵权责任。综合考虑陆某的过错程度,侵权行为的影响力范围及损害后果,酌定由陆某赔偿石某精神损害抚慰金1000元。遂判决陆某立即停止侵犯石某名誉权的行为,对2023年11月10日诋毁石某不实言论事实发布道歉信并在其朋友圈置顶三天,赔偿石某精神损害抚慰金1000元。

03

法院认为,何某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与他人同居并怀孕待产,在李某尚不知情情况下协议离婚,何某对双方离婚负有过错责任,无过错方即李某有权请求损害赔偿。根据何某的过错程度、侵权行为的目的、方式、场合等具体情节及侵权行为所造成的后果等因素,结合何某承担责任的经济能力和当地平均生活水平,酌定依法应赔偿李某精神损害赔偿金30000元。何某不能证实所付款项系离婚损害赔偿金,对其抗辩双方协商好聚好散并已支付赔偿不予采信。遂判决何某赔偿李某精神损害赔偿金30000元。

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双方应当遵守忠实义务,婚内出轨是离婚的重要诱因之一,不仅破坏婚姻制度,也违背公序良俗。发现配偶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存在出轨等不忠行为,离婚诉讼时或离婚后无过错方均可依法提出精神损害赔偿,以维护自身合法权益。本案中,李某离婚后才得知何某婚内出轨并导致他人怀孕待产,双方虽已离婚,但因何某婚内出轨的过错行为给李某造成的伤害并没有消失,法院依法支持了李某离婚后提起的精神损害赔偿请求,通过赔偿的方式使过错方为其实施的过错行为承担后果,使无过错方被损害的权利得到一定补偿和救济。

THE END
1.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继承纠纷典型案例(第一批)澎湃号·政务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继承纠纷典型案例(第一批)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家庭和睦则社会安定,家庭幸福则社会祥和,家庭文明则社会文明。”继承制度是有关财富传承和弱者帮扶的重要制度,处理好继承纠纷,直接关系到家庭幸福和社会安宁。《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专设继承编,对继承相关问题作出规定。人民法院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9678240
2.八个典型案例传递继承纠纷审判原则■ 聚焦继承纠纷典型案例 继承制度和每个人都息息相关,处理好继承纠纷,直接关系到家庭幸福和社会安宁。 近日,最高法公布了8个继承纠纷典型案例,涉及民法典规定的遗赠扶养协议、必留份、遗产酌给、继承权丧失等多个制度的落地实施。 本期《法治周末》集中关注这些典型案例传递出的涉及继承纠纷的审判思路和审判原则,敬请http://m.legalweekly.cn/fzzg/2024-12/19/content_9103577.html
3.说好的100万呢?父亲承诺帮儿子买房又反悔,被儿子告到法庭群益普法 根据我国民法典相关法律规定:赠与合同是赠与人将自己的财产无偿给予受赠人,受赠人表示接受赠与的合同。赠与人在赠与财产的权利转移之前可以撤销赠与。经过公证的赠与合同或者依法不得撤销的具有救灾、扶贫、助残等公益、道德义务性质的赠与合同,不适用前款规定。 https://wenji.64365.com/132075/
4.访西安工程大学《以例说法——大学生身边的民法典100例》切实深化大学生法治宣传教育,加大《民法典》学习宣讲力度,助力校园法治建设,2021年以来,西安工程大学结合“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要求,主动延伸院校职能,构筑师生共创平台,出品图书《以例说法——大学生身边的民法典100例》,开展以“大学生身边的民法典”为主题的普法宣传活动,推动教育与实践的良性互动,促进大学生https://edu.hsw.cn/system/2021/1215/139213.shtml
5.演出展览……超全9月文化活动看这里!精彩尽在福田16.《卖火柴的小女孩》儿童音乐剧 17.《恋爱的犀牛》孟京辉经典戏剧作品 18.《幸运的宝儿》演唱会 B.展览 01.深圳友好(交流)城市捐赠文献展 02.《深圳记忆》系列主题展 03.中国共产党党史上的第一——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特展 04.《美好生活?民法典相伴》主题宣传月普法漫画展 https://www.sznews.com/news/content/2021-08/30/content_24526652.htm
6.人民法院新闻传媒总社社会责任报告(2021年度)策划“每日一典”系列海报,单则阅读量最高超60万。各短视频政务号共发布465条相关短视频作品,总播放量超9000万,点赞600万。报纸推出“美好生活·民法典相伴”专栏,报道各地法院实施民法典案例。 《我是民法君》系列普法短剧 (五)加强舆论监督,深入报道法院队伍教育整顿情况https://www.chinacourt.org/article/detail/2022/05/id/6713992.shtml
7.民法典与百姓生活100问图书简介 2020年5月28日,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以98.5%的高票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其意义注定非展开短评 打开App写短评 norve2022-11-14 09:53:30 有种实在感,也有种空虚感。 1上等阿拉比卡豆2022-09-10 09:14:05 对于我这个法盲是本https://m.douban.com/book/subject/35306867/
8.以案释法:民法典总则编100篇著有《法治之路:律师视角的思考》《行政法律师业务案例选编》(主编)。荣获全 目录 封面 扉页 版权信息 前言 法律、法规、司法解释等缩略语对照表 目录 1 《民法典》的立法目的和制定依据 2 调整民事关系和保护民事权益 3 平等、自愿原则 4 公平、诚信原则 5 合法、绿色原则 6 我国民法的法律渊源 7 特别法https://www.ilawpress.com/book/detail?id=784636154988202496
9.中心机构单位学习宣传民法典活动工作总结中心机构单位学习宣传民法典活动工作总结有哪些?经历了有意义的活动后,想必你会开拓了视野,是时候抽出时间写写活动总结了。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心机构单位学习宣传民法典活动工作总结,仅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大家喜欢! 1中心机构单位学习宣传民法典活动工作总结 为加强民法典重大意义的宣传教育,促进领导干部做学习、遵https://www.xiaorob.com/fanwen/zongjie/269140.html
10.《民法典与百姓生活100问》荣获全国城市出版社优秀图书二等奖西政网讯近日,记者从重庆出版集团获悉,2022年11月在全国城市出版社社长论坛上评出的第35届(2022年度)全国城市出版社优秀图书名单中,由中共重庆市委宣传部与西南政法大学组织专家编写,金平担任顾问,侯国跃担任主编,重庆出版集团出版的普发大众读物《民法典与百姓生活100问》荣获第三十五届全国城市出版社优秀图书二等奖。 https://news.swupl.edu.cn/zhxw/426467384c54413e91f5cf1a101b35f4.htm
11.挑战100天学习民法典第1天以案说法助人为乐却不小心致他人受伤原标题:挑战100天学习民法典第1天以案说法|助人为乐却不小心致他人受伤,要担责吗? 案例 小张逛街时,路遇心脏病发、失去意识的老李。曾学习过急救知识的小张见状,上前对老李实施了紧急心肺复苏,老李逐渐恢复意识。后老李被送至医院,经检查,老李因心肺复苏导致肋骨断裂。本是助人为乐,却导致他人受伤的小张需要为https://m.yunnan.cn/system/2022/08/01/032212291.shtml
12.《民法典与百姓生活100问》在渝首发生活中的法律问题都能在这里保姆受伤雇主应当赔偿吗?如今,生活中遇到的民事法律问题都可以在这本书中找到答案。12月30日,由重庆出版集团出版的《民法典与百姓生活100问》新书首发式暨出版发行研讨会在巴南区举行,该书由市委宣传部与西南政法大学组织专家编写,是重庆出版的第一本将民法典与百姓生活问题相结合的普法读物。https://www.cqcb.com/hot/2020-12-31/35052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