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分钟立案,25分钟开庭,互联网法院足不出户打官司17城山东新闻新闻

足不出户就能打官司这一想法在杭州互联网法院已经成为现实。

随着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系统引入到审判过程中,我国的法院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适应互联网改革的大趋势,并试图让互联网空间“法治化”。

作为全国首家互联网法院,杭州互联网法院正在探索如何用互联网去审理相应的案件。它的目标之一便是能在“网上审理案件”。

“互联网+法院”的挑战

“既然网购变得非常便利,那么互联网案子的审理为什么不能一样方便和有效呢?”杭州互联网法院院长杜前说。

8月18日上午,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周强和浙江省委书记车俊为杭州互联网法院揭牌,这标志着中国涉互联网案件的集中管辖、专业审判拉开了序幕。

杭州互联网法院审理一件涉及侵害作品信息网络传播权的纠纷案件

这位70后院长早已开展相应的工作。她的工作履历似乎就是杭州互联网法院的诞生及其发展的“进程表”。

2015年4月,浙江省高院确定由杭州市西湖区、滨江区、余杭区3家基层法院和杭州市中级人民法院作为网上法庭的试点法院。

“这3家法院分别审理网络购物、互联网借款、网络著作权侵权3类多发且涉及互联网纠纷的案件,这些试点法院构成了一个开放的在线纠纷解决平台。”杜前告诉第一财经记者。杜前曾在当地中院及滨江法院工作过。

2017年5月,杭州铁路运输法院作为第一审法院,正式上线“网上诉讼平台”,集中管辖杭州地区网络购物合同纠纷等5类案件。杜前已调任该院担任院长,该院成了杭州互联网法院的前身。

杭州互联网法院提供的数据显示,自从该平台运行以来,全省有15个法院陆续加入,累计处理案件近2.3万件。

“这些工作可以被视作‘互联网+法院’,但我们也碰到了很多瓶颈。”浙江省高院副院长朱深远说,主要是审判的专业化程度不够,还有网上审判的流程设计难以衔接,而现状是每天几乎都有新类型的案件出现,涉及知识产权、小额合同纠纷、产品责任侵权等。

互联网的急剧发展对法院审判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让司法界人士感到困扰的问题在于,这些案子进入日常审理难度都不高,但当事人因为互联网而分布在天南地北,法庭的取证调查工作难度激增。

“由于互联网的虚拟性、跨地域审理、诉讼在线发生,以及去中心化等特征,对现有的法律理论和司法制度产生了巨大的挑战。”朱深远说,如果“线下审理”,那么当事人运用传统司法规则、诉讼方式解决纠纷成本高、流程长,因此迫切需要一个“在线的司法通道”。

于是,客观形势的发展对司法提出的要求不仅仅是“互联网+法院”,而是一座“互联网法院”。

“网购”式便利诉讼

由于杭州互联网法院被视为“司法主动适应互联网发展大趋势的重大制度创新”,因此,该院试图利用互联网技术构建专业、高效、便捷的司法运行体系。

杜前说,在反复测算和演练后上线的“网上诉讼平台”,可以做到“5分钟起诉立案”。

在杭州互联网法院,记者看到了这样的系统及其操作过程:原告可以使用手机号码注册账号后,在线填写诉状、提交相应的证据材料,系统会自动提取电子商务平台的当事人身份信息、网上交易过程及各类表单数据,实现网络证据在线输入。同时,该系统会自动计算诉讼费用,而且当事人可以通过支付宝或网银缴纳。

如果涉及到举证环节,当事人还可以随时在线提交各类证据,而质证也可以在网上完成。

由杭州互联网法院提供的数据显示,截至8月15日,该院共立案2605件,审理结案1444件,而且全部为“在线审理”。

杜前说,因为采取了互联网审理,因此当事人足不出户,便可以进入“杭州互联网法院诉讼平台”,从起诉、立案、送达、举证、开庭、裁判和执行等每个环节全部“在线进行”,而诉讼参与人的任何步骤也可以做到即时连续记录。

在该法院使用系统一个多月后,也就是今年6月26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组长习近平主持召开了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36次会议,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设立杭州互联网法院的方案》。会议强调,要按照依法有序、积极稳妥、遵循司法规律、满足群众需求的要求,探索涉网案件诉讼规则,完善审理机制,提升审判效能,为维护网络安全、化解涉网纠纷、促进互联网和经济社会深度融合等提供司法保障。

8月8日,最高院印发了《关于设立杭州互联网法院的方案》,方案明确依托杭州铁路运输法院,试点设立专门审理涉互联网案件的杭州互联网法院。杜前就任该院首任院长。

来自深改组的“定位”

“按照中央深改组的定位,杭州互联网法院是司法主动适应互联网发展大趋势的重大制度创新。”朱深远说。

朱深远认为的“创新”在于,法院的审判队伍不仅要懂法律,而且要熟悉互联网,知道网络的发展趋势,也了解最新技术的应用,还要在案件的管辖、审判职能等诸多方面有创新。

按照法院的官方表述,该院将集中管辖杭州市辖区内的下列涉互联网的案件。这些案件大体有7类:互联网购物、服务、小额金额借款等合同纠纷;互联网著作权权属、侵权纠纷;利用互联网侵害他人人格权纠纷;互联网购物产品责任侵权纠纷;互联网域名纠纷和因互联网行政管理引发的行政纠纷,以及上级人民法院指定杭州互联网法院管辖的其他涉及互联网民事、行政案件。

“从这些案件可以理解互联网法院承担着的5项职能,也就是‘新载体’、‘试验田’、‘先行者’、‘孵化器’、‘主导者’。”朱深远说。

按照他的解释,该法院将为深度依赖网络的大众提供便利的司法服务。其次是通过审理、研究案件,对网络平台制定自治性规则进行规范化指引,防范和化解网上各类交易的法律风险。再次,因应互联网审理机制的变革,法院将对诉讼进行全流程再造,制定包括诉讼规程、庭审规范、当事人操作指南等新型互联网审判方式。

同时,作为“孵化器”,该院致力于推动互联网法律法规的完善。在这些基础上,法院将探索建立涉网纠纷“一站式”解决机制,整合仲裁、调节和行政机关等其他组织的法律服务资源。

“在实施数据共享后,最终构建一个以互联网法院为终端的纠纷化解通道。”朱深远称。

原被告身份如何确认?

虽然杭州互联网法院目前已经形成了一套以诉讼平台操作规程和网络视频庭审规范为中心的“程序规则”,但在诉讼主体身份确认、当事人在线质证、在线行为控制等方面仍面临不少难题。

与其他普通法院不一样的是,如在原被告双方“身份确认”上,由于网络的匿名性和虚拟性,要想确认当事人的身份是件“难事”。

根据《杭州互联网法院诉讼规则》,当事人要提起“网络诉讼”,首先要在诉讼平台上进行身份认证。

杜前介绍,通过网络实名认证、人脸识别或法院线下认证等方式完成“认证”工作。

这一“认证”具体包括登陆法院域名,利用手机号进行注册并进行实名认证和绑定,再根据自身诉讼地位,如“原告”和“被告”起诉或应诉。

此外,法院为了确认是真实身份,个人需要同时提交身份证正反面,法人或非法人组织需要提交相应的营业执照和法定代表人身份证明。这些证明还需要一个“线下验证”的程序,才确保真实身份。

那么,主审法官又如何确定双方提交的证据是真实的呢?杜前表示,当事人将证据予以拍照、扫描或电子证据上传到诉讼平台,如果涉及实物证据,一般还要求当事人在庭审前邮寄给审理法官。同时在庭审时,在线展示给各方当事人。在案件判决生效后,当事人还可以在线申请执行。

另一个难题发生于庭审期间的网络条件。一旦有人故意中断庭审,那将如何处理呢?

杜前说,按照《杭州互联网法院审理规范》,技术人员会在开庭前确保当事人使用的网络条件,如果查明确实因为网络技术、网络故障等原因导致庭审无法进行;如果庭审中原告擅自退出,则按照撤诉处理;如果被告擅自退出,则按照缺席继续审理。

“庭审期间我们全部录音录像,并采用智能语音识别技术,而这些录音录像可以作为追究破坏法庭秩序、妨碍诉讼活动等行为的依据。”杜前说。

杭州互联网法院方面表示,将进一步强化审判数据结构化、模块化的功能,推进审判业务与技术、数据的融合,打造案件数据体系,逐步开发服务当事人的诉讼风险评估系统和类似案件智能推送系统,并开展互联网产业发展的专业风险分析,让司法大数据服务审判和执行。

杭州互联网法院的设立开启了法院的互联网时代。作为一次重大制度创新,全国首家互联网法院诞生于杭州或许绝非偶然。

为什么是杭州?

对于互联网法院在杭州诞生,杭州中院副院长邵景腾告诉第一财经记者,是“应运而生”。

他表示,正如习近平在2016年G20峰会开幕式上所说,在杭州点击鼠标,联通的是整个世界。也正是因为杭州目前的信息经济对地区生产总值增长贡献率超过50%,已经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杭州网站数量、B2B、B2C、C2C、第三方支付均位居全国首位,云计算、大数据、移动支付、智慧物流等领域的产业发展也位居世界先进水平。”邵景腾说,“加上国家信息经济产业示范区、中国(杭州)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及国家电子商务产品质量风险监测中心等多项国家级战略政策和平台也落户在杭州,由此让杭州逐步形成了全国性的跨境电商、网上产品质量监督、网上知识产权保护以及信用示范体系。”

同样,杭州特有的城市发展定位也推动杭州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

“这一目标就是将杭州建设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互联网+’创新创业中心。”邵景腾说。

目前,杭州互联网法院在性质上属于专门法院,与负责专门管辖的海事法院、军事法院、铁路法院、森林法院等属于同一类法院。

另一法律界人士认为,由于杭州在全球电子商务发展上处于高速阶段,而目前电子商务国际规则并不成熟,特别是对跨境电子商务纠纷的依法处理仍处于起步阶段。在该人士看来,这对日后主导网络空间的国际话语权和规则制定权也将意义重大。

THE END
1.杭州互联网法院诉讼平台案件评估 问题咨询 https://court.netcourt.gov.cn/
2.西湖区人民法院纠纷调解平台30亿人次使用 资深用户 西湖区人民法院纠纷调解平台 2024-12-20 16:08:10 浏览 作者:屈铭鑫 该平台旨在为辖区居民提供一个高效、便捷、公平、公正的纠纷解决途径,减少诉累,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平台依托先进的信息技术,整合法院资源、社会资源和专业调解资源,构建了一个涵盖在线调解申请、证据提交、调解进 一、 平台https://www.jmnews.cn/yqnews/yqxieshang/152405.html
3.杭州互联网法院诉讼平台审理规程第一条为了规范网上审理程序,利用互联网技术解决涉网纠纷,方便当事人诉讼,提高办案效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等相关规定,结合网上审判特点及本院审判工作实际,制定本规程。 第二条杭州互联网法院诉讼平台www.netcourt.gov.cn(以下简称诉讼平台)是网上审理涉网纠纷的专门平台。 https://www.pkulaw.com/lar/9ff71e0efaa264a06900ff2861dc530bbdfb.html
4.《杭州互联网法院诉讼流程及可信时间戳证据提交法院指引》11) 上级人民法院指定管辖的其他互联网民事、行政案件。 2. 如何高效整理证据 1)证据目录:列出序号、名称、来源(标注案号、身份、名称)、证明对象及页码。 2)页码标注:采用多层级目录,便于补充证据,保持目录连贯性。 3)分组证据:按法律要件、争议焦点或诉讼请求分组,构建逻辑体系。 https://www.tsa.cn/baike/5712.html
5.收到短信跟邮件说杭州互联网法院起诉我了是真是假的?杭州互联网法院是否确实受理了我的案件? 我为何会被杭州互联网法院起诉? 起诉的具体内容和法律依据是什么?99%问题解决率 · 1对1深度沟通 收到短信跟邮件说杭州互联网法院起诉我了是 问题相似?推荐使用下方服务 专业律师在线解答 严选律师极速响应 马上提问 您好,若您的问题未解决,可直接提问,平台严选专业https://mip.66law.cn/case/15705229.aspx
6.知产财经网11月23日下午,杭州互联网法院院长陈增宝受邀出席第二届全球数字贸易博览会数据要素治理与市场化论坛,并在现场发布杭州互联网法院数据权益司法保护十大典型案例。 杭州互联网法院院长陈增宝发布数据权益司法保护十大典型案例 数据要素治理与市场化论坛 杭州互联网法院数据权益司法保护十大典型案例 https://www.ipeconomy.cn/index.php/mobile/news/magazine_details/id/7865.html
7.全国首家互联网法院落户杭州:让涉网诉讼像“网购”一样便利中国涉互联网案件的集中管辖、专业审判在杭州揭开新篇章——杭州互联网法院8月18日上午成立,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周强、浙江省委书记车俊揭牌。 作为全国首家互联网法院,杭州互联网法院探索用互联网方式审理互联网案件。当事人足不出户,点击“杭州互联网法院诉讼平台”(www.netcourt.gov.cn),法院就能提供“网购”般便利的https://news.sina.cn/2017-08-18/detail-ifykcqav9893034.d.html
8.杭州互联网法院怎么起诉(三)不符合起诉条件的,经释明后,原告无异议的,起诉材料作退回处理;原告坚持继续起诉的,依法作出不予受理裁定。 综上所述,在网络法庭诉讼的流程在文中进行了详尽的描写,起诉人向互联网法院提起诉讼的,受案的法院是北京、广州、杭州互联网法院,当事人可以通过线上提供材料的方式向其中一家提起诉讼。 展开回答 00https://wenda.so.com/q/1686519295219508
9.杭州互联网法院打官司教程:5分钟提交诉状,全程网上操作合法性,是指提供证据的主体、证据形式、收集证据的程序或者方法等应当符合法律的有关规定; 关联性,是指证据与待证事实之间必须具有一定的联系。 点击×人们已回应,查看其他人对证据的回应。 审判 登录杭州互联网法院诉讼平台,进入“我的诉讼”。 案件等待审理时,状态为等待开庭,您可以点击查看案件进度,查看质证内容,http://www.bjhwtx.com/h-nd-228214.html
10.为什么要设立互联网法院?杭州互联网法院成立,网络经济纠纷可网上截至6月20日,该法院共收到涉网案件申请1896件,正式立案1446件。从杭州铁路运输法院网上诉讼平台的资料可以了解到:未来互联网法院至少将包括网络购物合同纠纷、网络购物产品责任纠纷、网络服务合同纠纷、在互联网上签订履行的金融借款合同纠纷和小额借款合同纠纷、网络著作权纠纷等5类涉网案件。 https://www.kaitao.cn/article/20170628100307.htm
11.杭州互联网法院发布《民事诉讼电子数据证据司法审查细则》审判信息在全国首个电子证据平台上线之时,杭州互联网法院为规范电子数据的审查标准,准确认定案件事实,保护当事人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签名法》等有关法律规定,结合改革试点审判实践,制定了《民事诉讼电子数据证据司法审查细则》。 https://www.chinaiprlaw.cn/index.php?id=5305
12.浙江高院2023年度十大知识产权案件云南大学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近年来涉商业数据权益的不正当竞争纠纷呈现高频多发态势,但法律对于数据权益的保护路径未作明确规定,《反不正当竞争法》“互联网专条”关于相关行为的违法性认定标准尚不明确,司法实践亦不统一。本案涉及提供“一键搬家”软件搬运平台数据行为的合法性判断问题,具有一定的社会影响。本案判决从数据来源、数据成本、数据http://www.ip.ynu.edu.cn/node/341
13.杭州互联网法院两年考:平均审案时长不超过27分钟新闻频道从无到有,杭州互联网法院建立了电子诉讼平台、调解平台、送达平台、执行平台和司法区块链,覆盖在线收案、立案、审判和执行的全流程。事实上,杭州互联网法院在过去两年的探索并不局限于单纯的“高效率”。目前,杭州互联网法院已探索建立了十余项诉讼规则标准,基本形成涉网案件线上审判的程序体系和诉讼指引。 https://news.hexun.com/2019-09-16/1985661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