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沃律师知识产权诉讼是否存在“恶意”?案例解读法院证据专利权专利侵权

在知识产权领域,诉讼像是一面盾,是制止他人违约、侵权,保护权利人合法权益的坚实后盾,但实践中,也存在一些人以获取非法利益为目的而提起诉讼,借“维权”之名行“侵权”之实。本文在分析典型案例的基础上,针对知产恶意诉讼中“恶意”的认定标准进行了浅要的分析。

知识产权恶意诉讼一般是指当事人以获取非法利益或者侵害他人合法权益为目的,在明知诉讼请求缺乏正当权利依据、事实和理由的情况下所提起的知识产权诉讼。针对该恶意诉讼行为,受侵害方有权依法起诉侵害方因恶意提起知识产权诉讼损害责任,请求判决侵害方赔偿损失。

因恶意提起知识产权诉讼损害责任的构成要件应当包括:1.侵害行为,即一方当事人提起了知识产权诉讼;2.主观恶意,即提起诉讼的一方当事人主观上具有恶意;3.损害后果,即该诉讼行为给另一方当事人造成了实际的损害后果,造成了经济损失或竞争优势的削弱;4.因果关系,该诉讼行为与损害后果之间具有因果关系。

案例一

甲某是某工艺品生产商的老板,发现乙公司擅自制造和销售的某款木质挪车牌,侵害了自己的外观设计专利,将乙公司告上法庭。

此前,甲某就该木质挪车牌向国家知识产权局申请外观设计专利,并授意旗下品牌对乙公司进行投诉,导致乙公司网店所销售的木质挪车牌被下架。

甲某理应知道该专利已进入公有领域,却仍以乙公司侵害其外观设计专利权为由提起诉讼。因该专利被宣告无效,甲某撤回了起诉。

乙公司来到广州知识产权法院,起诉甲某恶意提起知识产权诉讼损害责任。

那么,甲某的行为是否构成恶意提起知识产权诉讼?

首先,根据甲某先前的表现,可以推定,甲某与一般未接触过专利诉讼的民众不同,其具备一定专业知识。

其次,甲某在明知权利基础不稳定的情况下向国家知识产权局申请外观设计专利,其行为已不具有正当性。

再次,甲某在投诉失败并被提醒该专利可能进入了公有领域之后,仍对乙公司提起侵害外观设计专利诉讼,明显是不正当行使其诉讼权利的行为。

案例二

专利权人庞某以江苏某电器公司生产销售的被诉侵权产品构成对其专利权的侵犯为由,向法院提起诉讼,法院经审理认为被诉侵权产品未落入庞某涉案专利权保护范围,判决驳回其全部诉讼请求,后江苏超能电器有限公司主张某提起前案构成恶意诉讼,遂提起本案诉讼。

2019年,庞某以江苏某电器公司、四川某水电公司为被告向南京中院提起侵害发明专利权纠纷诉讼,庞子敬提交了江苏某电器公司投标文件中的图纸作为证据,被控侵权设备与1979号案件为同一设备。

同年,南京中院作出(2019)苏01民初1474号民事判决,认为不构成侵权,驳回庞某全部诉讼请求。之后庞某不服,上诉至最高法院,最高法院做出判决,驳回上诉,维持原判。庞某不服该判决,向最高法院申请再审,最高法院裁定:驳回庞子敬的再审申请。

江苏某电器公司以庞子敬提起1474号案诉讼构成恶意诉讼为由,向南京中院提起本案诉讼。

南京中院一审认为:庞某的行为符合恶意提起知识产权诉讼的构成要件。

首先,庞某提起1474号案诉讼无正当事实依据,其在1979号判决业已生效的情况下,就同一专利权、同一被控侵权实物再次提起专利侵权纠纷之诉。

其次,庞某提起1474号案诉讼具有主观恶意。其提交的新证据显然无法否定1979号案判决对独立权利要求判定不构成侵权的结论,但其仍提起诉讼,具有主观恶意。最后,庞某恶意诉讼行为导致江苏某电器公司应诉而支出律师费、公证费、差旅费等经济损失,且该损失与其行为存在因果关系。

一审判决后,庞某不服,向江苏高院提起上诉。

二审法院审理后认为,根据现有证据不足以认定庞某提起1474号案知识产权诉讼主观上具有恶意。

首先,庞某提起1474号案件诉讼具有法律上的依据。其作为涉案发明专利的权利人,对侵害其专利权的行为提起诉讼,具有合法的权利基础。

其次,庞某提起1474号案件诉讼具有事实上的依据。1979号案件虽被驳回诉讼请求,但是是有前提条件的;而在1474号案件中,庞某向法院提交了江苏某电器公司的投标文件作为新证据。最高法院在该案二审判决中明确认定,庞某提交新的证据材料可清楚展现1979号案件中原本无法展现的技术细节及特征。由此可见,庞某提交的新证据可能影响对被诉侵权产品是否落入涉案专利权保护范围的认定。

再次,庞某提起1474号案件诉讼主观上不具有恶意。鉴于专利侵权纠纷案件技术性、专业性强,审理难度大的特点,在庞某提交了新证据的情况下,法院在没有组织各方当事人进行认真、细致、全面的技术比对、关联及衍生证据质证、技术争议辩论之前,亦无法作出是否构成侵权的判定。

因此,根据现有证据无法认定庞某在1474号案件未经法院审判的情况下,明知被诉侵权产品不落入涉案专利权保护范围。综合考虑以上情况,不能仅以败诉的结果认定原告提起诉讼时主观上具有恶意,最终判决认定庞某提起前案不构成恶意提起知识产权诉讼。

通常认为,认定某种具体的诉讼行为构成恶意提起知识产权诉讼,至少应当满足一般民事侵权行为的构成要件。其中,“恶意”的判断既是关键也是难点。由于当事人的主观状态具有一定隐蔽性,法院在诉讼中往往需要借助当事人的自身情况以及其在个案中的诉讼表现综合判定是否存在“恶意”,如重点考虑行为人的认知能力、主观目的,并结合专利权基础是否稳定、是否履行诚信诉讼义务等。值得注意的是,不能仅以败诉结果来反推提起诉讼的行为人具有恶意;不能以涉案专利权、商标权嗣后被宣告无效而反推提起诉讼的行为人具有恶意。

THE END
1.中美贸易战阴影下—中国企业如何跨境应对美国知识产权侵权诉讼在美国,如果一家企业生产或销售侵犯了美国专利、商标、版权或商业秘密的任何产品或服务,那么这家企业应承担知识产权侵权责任。我们所见到的许多针对中国企业的知识产权诉讼案中,美国诉讼当事人指控中国企业协助另一家公司生产或销售涉嫌侵权的产品,这称为知识产权协助侵权。然而,构成协助侵犯知识产权的前提是,被诉企业必https://www.dorsey.com/newsresources/publications/articles/2018/05/elman-ip-infringement-cases
2.2023年中国法院10大知识产权案件和50件典型知识产权案例涉“长高电新”商标恶意诉讼司法惩戒案中,人民法院在依法惩治知识产权权利滥用行为的同时,还将当事人涉嫌滥用知识产权恶意诉讼的线索移送人民检察院,积极推动人民检察院依法行使监督职能和提出检察建议。 下一步,人民法院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持续深入践行习近平法治思想,围绕公正与效率,不断https://www.court.gov.cn/zixun/xiangqing/430692.html
3.知识产权案件诉讼程序是怎么样的?导读:知识产权的案件包括公诉程序还有自诉程序,如果是公诉案件,需要监察机关向法院审查起诉,需要公安机关对案件的证据材料进行收集,涉及到三个司法机关的办案处理,如果是自诉案件,一般是权利人向法院起诉。知识产权案件诉讼程序是怎么样的? (一)公诉程序 行使国家公诉权的检察机关,对公安机关侦查终结移送起诉的案件或者对https://www.64365.com/zs/1208066.aspx
4.知识产权诉讼种类有哪些在这个网络盛行的时代,由于人们对知识产权的了解不够深入,因此发生了各种各样的知识产权相关的法律纠纷,如果不懂得如何保障自己的权益,那就没有办法让那些侵犯权利的人受到相应的惩罚,华律网小编在这里整理了知识产权的诉讼种类,希望能让读者们对知识产权有更深入的了解。 知识https://m.66law.cn/laws/447622.aspx
5.专利诉讼律师专利诉讼律师招聘猎聘专利诉讼律师招聘频道为您提供大量的专利诉讼律师招聘信息,有超过10000多专利诉讼律师招聘信息任你选寻,招聘专利诉讼律师人才就来猎聘专利诉讼律师招聘!求职找工作就用猎聘聊。https://www.liepin.com/s/da73b0b280e6c858943fa3e3d7a77619/
6.知识产权诉讼流程是什么问题解答: 知识产权诉讼流程是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提交民事起诉状;人民法院受理并立案后,向被告送达起诉状副本;人民法院在开庭前三日内通知;开庭时,按照法庭调查、法庭辩论的程序进行;宣判。 法律依据: https://www.5858.com.cn/article-621914.html
7.专利行政诉讼的种类及事由有哪些?(5)以海关知识产权执法机构为被告的专利行政诉讼。下面分别介绍。以专利复审委员会为被告的专利行政诉讼根据《专利法》第41条、46条的规定,对专利复审委员会的复审决定不服,以及对专利复审委员会宣告专利权无效或者维持专利权有效的决定不服的,可以自收到通知之日起三个月内向人民法院起诉。因此,以专利复审委员会为https://product.11467.com/info/10816912.htm
8.常见的知识产权纠纷有哪些知识产权纠纷诉讼流程→MAIGOO知识4、仲裁。是指知识产权纠纷双方当事人在自愿基础上达成协议,将纠纷提交仲裁机构审理,由仲裁机构做出对争议双方均有约束力的裁决的解决纠纷的制度。当事人可以根据仲裁裁决或调解书要求对方承担责任或履行义务,也可请求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5、民事诉讼。是指人民法院在知识产权纠纷双方当事人的参与下审理和解决知识产权https://www.maigoo.com/goomai/203117.html
9.实务研究中美互联网知识产权侵权批量诉讼司法实践比较——以近年来随着跨境电商业务的兴盛,中国跨境电商卖家们迅猛征战全球市场的同时也遭遇了众多品牌方及其他知识产权权利人在美国发起的商标、版权及外观设计专利侵权诉讼。这些诉讼对原告方来说轻松便利、维权成本较低、维权效果显著,但是却轻而易举地扼住了中国跨境电商卖家的喉咙,使中国卖家们受到惨痛教训。本文针对这些案件的实https://www.cifnews.com/article/140518
10.探析知识产权恶意诉讼的考量因素及应对策略敦和分享恶意诉讼,是指违背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十三条规定:“民事诉讼应当遵循诚信原则。当事人有权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处分自己的民事权利和诉讼权利”。当事人在民事诉讼活动中应秉持诚实信用,在合法范围内善意行使诉讼权利,不得以损害他人利益为目的提起诉讼或滥用诉讼权利。简而言之,恶意提起知识产权民事诉讼,https://www.harvestinglaw.com/newsinfo/297.html
11.科创板IPO拟上市企业如何识别及应对知识产权恶意诉讼?一、科创板上市过程中出现的知识产权恶意诉讼 本系列此前文章《科创企业如何应对上市前夕及过程中被提起的发明专利侵权诉讼?》中有提到,越是技术密集型行业,市场竞争激烈,同行业企业之间就越容易发生专利战,引发连续的知识产权侵权诉讼、权属诉讼或行政诉讼等纠纷。 https://www.liu-shen.com/Content-3473.html
12.北京知识产权法院当事人参加诉讼须知1、鉴于知识产权诉讼专业性较强,诉讼难度较大,建议当事人委托律师或专业代理人代理参加诉讼。 2、当事人有正当理由需申请缓交、减交、免交案件受理费用的,应当提出书面申请,由我院研究决定;无正当理由又未提出书面申请而逾期不交纳案件受理费用的,按撤诉处理。 https://www.liketm.com/blog/post/293.html
13.科创板IPO知识产权诉讼专题(第5期)——IPO进程中专利权属纠纷的科创板IPO进程中的专利权属问题涉及企业与企业、企业与个人、企业与科研单位之间的诉讼,在企业的技术研发路径、专利申请、人员流动、企业合资、知识产权管理等各个环节都可能产生纠纷。相比专利侵权纠纷更为复杂,不能通过简单的侵权对比分析、无效对方专利等常规手段解决,很难通过一次问询回复就使得审核机构认为企业的解释全https://laoyaoba.com/n/836381
14.崔国斌标准必要专利诉讼中禁诉令的适用最终,最高人民法院在关于知识产权诉讼中的行为保全措施的司法解释中,持相对灵活的态度,将“使申请人的合法权益受到难以弥补的损害或者造成案件裁决难以执行等损害”并列作为审查诉前和诉中行为保全申请时考量的因素。在本文看来,“判决难以执行”应该被视为“难以弥补的损害”的一种表现类型。当然,有时即便判决可以https://www.jfdaily.com/sgh/detail?id=11454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