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史良与韩学章的合影,一位是新中国首任司法部部长,一位是律师制度恢复后首任上海市律师协会会长,她们为新中国的民主与法治进步作出了杰出贡献……”近日,上海市女律师联谊会(以下简称上海女律联)组织女律师来到上海律师公会旧址陈列馆,重温上海律师的初心与使命。
百年前,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律师公会在上海诞生,其中不乏以史良、韩学章为代表的杰出女性。如今,上海女律师人数已近两万,占上海律师总人数的48.23%。为更好呵护女律师健康成长、勇攀高峰,近年来上海女律联创新实施女律师成长“四季”行动计划,打造女律师全生命周期培养方案。
“站在新时代,越来越多的女性律师因共同信仰走到一起,为上海的法治建设贡献半边天力量。”上海市律师协会会长邵万权说,面对新形势新使命,上海律协将持续以党建为引领,传承好上海律师优良传统和民族气节,激励广大律师踔厉奋发,谱写“人民律师为人民”历史新篇章。
春华
仪表得体、案情了然、有礼有节……上海靖霖律师事务所合伙人方芳每次开庭前都会做足准备,这种精神自觉已经成为她的职业习惯。8年前,她报名参加上海女律联举办的“春华”计划,就此播下职业梦想的种子。
今年,执业3年的上海正义永道律师事务所律师陈旖嫣也参与了“春华”计划。她说,这样的培训计划,帮助年轻律师树立了正确的职业价值观,激励大家提升专业能力,充分展现女律师的智慧与美丽。
春发其华,这些年来,上海女律联持续针对执业3年到5年的青年女律师开展“春华”培训计划,围绕政治引领、专业技能、职业担当举办相应活动,努力为新秀女律师提供相互交流、学习、探索、成长的机会。
夏花
“这次训练营让我认识到科技浪潮正加速袭来,律所必须顺势而为,善用科技提质增效。”江朵说,训练营虽只有三天,但律师们学到了“压缩饼干”式的知识内容。
据了解,目前在上海律所中,女性担任负责人的占20%以上,女性合伙人占总合伙人的30%以上,如何进一步提升女性领导力,进一步拓展她们的视野格局,成为上海女律联努力的方向。
首期“生如夏花”训练营顺利举办后,上海女律联将长期打造“夏花”培训计划,将其作为女性律所管理者交流学习的平台,提升女性律所负责人和合伙人对行业发展大趋势的认知和理解,进而提升她们带领律所发展的能力,扩大女性“她”力量的影响力;同时,通过“夏花”培训计划,还能发现人才、培养人才,做好梯队建设。
上海市天一律师事务所合伙人陆艳在首期“生如夏花”训练营担任班长。她说,细心、耐心、匠心是上海女律师最优秀的执业品质,她们善用经验优势开展工作,往往于无色处见繁花,于无声处听惊雷。这种职业优势决定了她们将为上海法治建设、律师行业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秋实
金秋十月,一场“Goldenlegal”涉外法律论坛如约而至,数位深耕涉外法治领域的杰出女律师代表发表主旨演讲,台下上百位观众和学员认真聆听。
“女性合伙人亟须一个集专业性、高效性与包容性于一体的成长平台,为职业发展加速助力。”俞佳琦说,“秋实”计划正提供了这样一个平台,在延展知识深度、提升职业厚度、拓宽交流广度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在延展知识深度方面,“秋实”计划通过定制化课程让女性合伙人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保持敏锐的洞察力;在提升职业厚度方面,通过沉浸式学习体验,确保女律师在实战中展现出卓越的应变能力;在拓宽交流广度方面,通过搭建“在上海、向全国、通世界”的多层次交流平台,为女律师未来合作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女性合伙人是律所的中坚力量,面临带团队、拓业务、建品牌等职场压力,为她们搭建支持性成长平台显得尤为重要。”“秋实”培训计划发起人之一、上海远业律师事务所主任温陈静说,“经过多年实践,‘秋实’计划已支持服务成百上千位优秀女合伙人,帮助她们事业有突破、生活更从容。”
冬阳
在今年的上海女律联会员大会上,来自沪苏浙皖的女律师、女法官、女检察官从坚守公益普法、投身法律援助、护航优化营商环境、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等多角度讲述故事和经验,展示了法治“她”力量。
“女性想要在法律行业取得一定成就,往往需要付出更多的艰辛和努力。我们要始终秉持‘关爱’理念,犹如‘冬日之阳’支持和鼓励女律师们勇敢向前,展现最美好的自己。”上海女律联文体福利部副秘书长、上海市君悦律师事务所合伙人施靖波说。
近年来上海女律联以“冬日之阳”为主题品牌,全方位呵护女律师的身心健康及事业发展,举办了一场场“律爱同行”活动,内容涉及艺术熏陶、心理疏导、中医养生、公益助跑等;同时还精心举办“‘铿锵百玫瑰初心述芳华’——100名党员女律师讲述100个与党的故事”活动,讲述上海女律师的初心使命与职业担当。
近年来,越来越多上海女律师在参政议政、公益法律服务方面发光发热。据统计,现有89名女律师担任“两代表一委员”,她们积极建言献策,撰写议案和提案为法治建设鼓与呼,为妇女、老人、儿童权益保护贡献智慧。
同时,上海女律联组建“巾帼律师志愿团”,积极为有需要的妇女儿童免费提供法律服务,参加“反家暴法讲师团”“八五普法讲师团”“民法典百人宣讲团”,为群众普及法律知识;还有女律师积极驰援西部“无律师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