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中医药平台法律风险规制及建议

关键词:互联网+;互联网医疗;中医药平台

一、“互联网+”中医药平台的发展模式

“互联网+”中医药平台是一个综合性的线上中医药服务平台,主要是提供预约挂号、线上诊疗、远程医疗、在线购药等多样性的服务,强调在中医院信息化框架下构建新兴智慧医疗服务体系。根据我国《互联网诊疗管理办法(试行)》和《互联网医院管理办法(试行)》,“互联网+”中医药平台开展的业务主要分为诊疗、非诊疗业务两大类。其中诊疗业务又分线上诊疗(限于部分常见病、慢性病复诊和“互联网+”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线上+线下”诊疗;非诊疗服务(主要包括:健康咨询/管理/培训、线上挂号、预约转诊等服务)按照是否涉及药品销售,可细分为涉药销售和不涉药销售两大类[1]。因此,我国“互联网+”中医药平台的发展模式主要是两类:“互联网+”中医在线诊疗与医药销售一体化的平台模式和“互联网+”中医药在线诊疗的平台模式。

(一)“互联网+”中医在线诊疗与医药销售一体化的平台模式

主要是指互联网平台通过实体中医医疗服务机构共建“互联网+”中医药合作平台,依托线下具有执业许可的中医医疗机构服务资质,引入医生、药师及消费者,促进三方积极互动,实现在线诊疗与医药销售一体化。同时,此模式需特别注意在考虑医生、患者双核驱动之外,引入B端的药企加入,形成B2D2C链条,构建新的医药数字化生态,力求实现诊疗到配药的业务闭环[2]。

(二)“互联网+”中医院在线诊疗平台模式

主要是指公立中医院搭建自己的互联网平台,即线下实体中医医疗机构借助现代互联网技术公司开展线上医疗服务模式,强调实体中医院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便利患者就医,创新线上诊疗模式,整合医疗资源,创新“互联网+”中医药平台进行问诊及网售处方药,实现中医医疗机构线上线下双向配合诊疗形式。

二、“互联网+”中医药平台现存法律风险探讨

“互联网+”中医药平台热潮背后是尚不完善的法律监管制度,这一现况必给“互联网+”中医药市场的运行带来隐患,也易引起实践操作中重重风险。因此,分析“互联网+”中医药平台运营过程中存在的共性法律风险,保障“互联网+”中医药平台健康、可持续运行具有重要意义。

(一)医疗质量风险

(二)医疗安全风险

“互联网+”中医药平台的业务涉及患者、医生、医院平台、药店等多个主体,主体之间的法律关系复杂混乱,医疗服务质量良莠不齐,加之因时空差别、服务流程差异等情况,发生医疗纠纷时难以对整个医疗服务过程进行事后监管与控制,责任认定比传统线下医疗纠纷更加复杂,处理难度更大,患者也难以维权。考虑到医务人员与“互联网+”中医药平台之间的关系不同于线下实体中医院,其不是雇佣关系。“互联网+”中医药平台仅仅只是一个服务平台,对线上的医务人员进行执业资格的审核就可安排在其平台执业,对医务人员提供的诊疗行为管理和限制较少。若一旦发生医疗纠纷,如何认定责任的承担者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尤其是中医作为一种传统医学,将人体看成一个整体,其治疗行为往往不针对某一具体部位或症状,而是从整体上进行调理,这也导致其治疗结果难以把握,很难用一种量化的标准去评价其结果[4]。面对复杂多样的医疗纠纷,“互联网+”中医药平台如何从诊疗到药品整个医疗过程的安全性角度保障患者的权益是维持与开拓互联网医疗市场的重要影响因素。

(三)药品运营流通风险

中药材是临床药剂和中成药生产的原料,而中药材和中成药的使用直接影响中医治疗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也影响“互联网+”中医药平台药品环节的运营。但由于我国中药材的行业标准无统一规定,缺乏自己的安全卫生判定标准,导致许多中药材重金属超标、农药残留严重超标,中成药质量下降,无法真正起到治疗的效果。中医药行业无具体标准对中药材生产、制造进行规范,“互联网+”中医药平台能否保障中药药品质量的安全是个值得深思的问题。同时,在中医临床治疗中,中医的诊疗开方并无统一的剂量,传统的中医世家还有自己独特的药剂配方,有时根据病人情况和药材质量的不同,医生往往会加减药材的剂量。中医药难以标准化是制约中医药互联网化、产业化发展的主要因素[5]。因此,“互联网+”中医药平台在发挥平台优势的前提下,保障中药药品的质量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四)患者个人信息安全风险

三、“互联网+”中医药平台法律风险规制建议

“互联网+”中医药平台是现代信息技术与医学知识融合的新兴领域,只有依据其实际发展的需要,给予恰当的规制,才能促进互联网中医医疗行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一)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二)加强医疗安全保障

(三)加强药品运营流通安全

(四)完善患者个人信息保障制度

参考文献

[1]胡晓华,易王瀚.我国互联网医院业务模式回顾与展望[J].健康中国观察,2020(9):76-80.

[2]张蓝飞,宋一宁.后疫情时代互联网医院如何融入产业链[N].医药经济报,2020-08-20(2).

[3]邓勇,郑豪.中医互联网医院遇到的法律障碍及其应对策略[J].中国医院,2019,23(9):8-11.

[5]周小玲,章新友,仵倚,等.“互联网+”中医药融合的因素与对策分析[J].江西中医药大学报,2019,31(2):100-102.

[6]王炯.国内互联网医疗发展分析及落地研究[J].互联网天地,2015(9):1-3.

[7]张宇清.“互联网+医疗服务”体系下患者隐私权保护研究[J].医学信息学杂志,2019,40(1):6-11.

THE END
1.?互联网医院的乱与变“从现行法律框架来看,如果互联网医院或经授权的第三方机构在收集患者信息的基础上,通过云计算等技术将信息转化成医疗大数据,从而使其具有智力成果或经济价值属性,那么该等数据可以在知识产权等财产性权益的框架下予以保护。”刘俊海说。 医生身份审核不严 http://m.legalweekly.cn/hlws/2024-08/01/content_9031882.html
2.互联网医疗相关法律问题研究【摘要】:<正>互联网医疗是医疗行业向互联网端延伸,是以互联网传输和数据应用为基础,开展医疗相关服务的医疗产业新模式,涵盖通过互联网的在线诊断、远程会诊、电子处方、远程治疗和康复,以及基于互联网的相关健康教育、医疗信息分析、电子健康档案,疾病风险评估等多种形式的健康服务。医疗产业关系国计民生,互联网医疗的https://cpfd.cnki.com.cn/Article/CPFDTOTAL-YNLS201808001007.htm
3.降医疗大数据领域的政策和法律问题健康医疗大数据领域的政策和法律问题 互联网技术与医疗健康产业的日益融合,空前扩大了医疗数据的规模,于是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关注并积极探索健康医疗大数据的深度挖据和应用。 引言 随着云计算、物联网技术的持续发展,互联网日益加深对医疗健康产业的渗透乃至重塑。在此契机下,医院的信息化建设得到有效推进,移动医疗产业https://www.51cto.com/article/523638.html
4.纳入医保支付范围!“互联网医疗”的“春天”来了?不过,专家提醒,未来互联网医疗要想健康地发展,仍然需要相应的法律法规进行监管和完善。 顾海告诉记者,互联网医疗涉及到个人信息的泄露等问题,这里面的法律责任如何承担、法律方面政策措施能不能跟得上,这些问题都需要考虑到。 而从技术上说,互联网医疗目前主要用于复诊,能不能随着相关技术的提升,使互联网医疗更深度介https://www.ourjiangsu.com/wap/a/20190806/1565088092139.shtml
5.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当今,全国医疗改革问题是热点话题,农村医疗改革作为其重要的组成部分,直接关系着农民的切身利益,关乎整个社会医疗改革的全局问题,从20xx年开始,本着多方筹资,农民自愿参加的原则,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地区不断增加。这一政策的实施,将会给农村医疗带来一个新的局面。但是,在医疗保险制度实施过程及相关政策的贯彻中,会伴https://www.jy135.com/zhidu/740073.html
6.医院安全自查报告(通用18篇)我院坚持公益性质,健全了医疗质量控制体系,严格落实质量管理计划,分析存在的问题和制定整改措施,持续改进医疗质量。严格遵守医疗卫生法律法规、规章和诊疗技术规范和操作规程,严格执行医疗核心制度,认真履行岗位职责,廉洁行医。建立和落实了医疗质量和安全管理工作奖惩制度,公布投诉电话,制定医院投诉管理制度,及时化解医疗纠纷https://www.ruiwen.com/gongwen/baogao/1065440.html
7.中国法院网各位网友大家好,欢迎大家关注本次网络直播。北京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法院、北京市朝阳区卫生健康委员会联合召开新闻通报会,介绍三中院辖区一、二审医疗纠纷案件审理情况及“化解预防医疗纠纷 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十项工作机制,并通报典型案例及司法建议。 https://www.chinacourt.org/chat/chat/2023/09/id/53148.shtml
8.2024年7月即将生效和失效的法律法规及6月公报案例“两高”典型案例北大1.互联网政务应用安全管理规定 20240515公布/20240701施行 2.财政部、国家林草局关于印发《湿地恢复费缴纳和使用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20240429公布/20240701施行 3.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证券交易费用管理规定 20240419公布/20240701施行 4.国家医疗保障局办公室关于印发《医药集中采购平台服务规范(1.0版)》的通知 https://www.chinalawinfo.com/Feature/FeatureDisplay1.aspx?featureId=1075&year=2024&data=2024/7/3
9.关于患者隐私保护的法律思考——以降医疗大数据为背景上海格健康医疗大数据隐私保护建议 (一)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 医疗大数据时代下,患者隐私的保护是不得不面对的一个问题。美国从 1991 年就颁布了 HIPAA 法案(健康保险携带和责任法案)。 这项法案规定了患者在入院之内的各种权利和义务,并在公布后的二十年内不断进行更新与发展。随着互联网的兴起,也加入了有关的内容。同时https://www.glinkslaw.com/904.html
10.医疗事故如何网络维权总之,网上诉讼为医疗事故的解决带来了便利,但也需要当事人认真对待每一个环节,按照规定的程序和要求进行操作,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以上是关于医疗事故如何网络维权的相关回答,遇到相似问题不要慌,点击咨询快速找到专业、合适的律师,深度沟通法律需求,快速获得解答!https://www.66law.cn/laws/3204617.aspx
11.《互联网广告管理办法》修订要点解读——合规之路不再“暂行综上我们理解,由于目前正式出台的法律法规中并未明确禁止以直播形式发布医疗和“三品一械”广告,该问题的合规要点仍然在于能否就直播广告取得广告批准文号。我们建议相关企业密切关注监管动态,并与当地市场监督管理部门保持良好沟通。 5. 针对互联网广告特有的广告场景有何特殊规定? https://www.kwm.com/cn/zh/insights/latest-thinking/key-revisions-of-internet-advertising-management-measures.html
12.法律咨询律师在线110法律咨询网提供免费法律咨询、律师在线咨询、法律法规查询、点对点法律咨询解答、在线案件委托。劳动合同律师、婚姻法律师、刑事辩护律师等为您提供在线律师咨询服务http://www.110.com/
13.云计算介绍云计算项目目前,云计算已成为信息技术产业的战略重点,涉及互联网、医疗、金融、教育等多个领域,但同时也面临着访问权限、数据完整性、技术保密性和法律法规不完善等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强化数据安全、完善访问权限设置、发展存储技术以及建立健全相关法规。 摘要由CSDN通过智能技术生成https://blog.csdn.net/fuhanghang/article/details/128611854
14.互联网+时代下远程医疗陪诊业务的法规框架与标准建设一、法规框架的构建:保障远程医疗的合法性和规范性 1. 法律法规的出台:随着远程医疗的普及,各国政府纷纷出(脉购CRM)台相关法律法规,如中国的《互联网诊疗管理办法》、美国的《远程医疗服务法案》等,明确了远程医疗的法律地位,规定了服务范围、责任归属、数据保护等内容,为远程医疗陪诊服务提供了坚实的法律基础。 http://zhangwoo.com/v2/detail.aspx?id=58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