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我国“互联网+政务服务”行业相关政策汇总

负责组织拟订信息化发展的战略,提出政策建议;组织起草信息化法律法规草案,制定规章,拟订行业技术规范和标准并组织实施,指导行业质量管理工作;指导软件业发展;拟订并组织实施软件、系统集成及服务的技术规范和标准;推动软件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推进软件服务外包;指导、协调信息安全技术开发。

中国软件业协会

行业自律组织

深入研究软件行业的新形势、新趋势、新常态、新要求,通过多方面的工作,加强全国软件行业的合作、联系和交流;开拓国内外软件市场,加速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软件开发工程化,软件产品商品化、集成化、服务化,软件经营企业化和软件企业集团化;在政府和企业之间发挥桥梁、纽带作用,促进软件行业的健康发展。

中共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办公室(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行业监管和指导机关

国家电子政务专家委员会

电子政务统筹协调机构

研判国际电子政务发展态势,研究国家电子政务建设和管理中的重大问题,指导各地开展电子政务综合试点,为制定国家电子政务发展战略规划和重大工程建设提供咨询意见,为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提供电子政务领域的政策建议。

颁布机构

政策名称

2021年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

适应数字技术全面融入社会交往和日常生活新趋势,促进公共服务和社会运行方式创新,构筑全民畅享的数字生活。将数字技术广泛应用于政府管理服务,推动政府治理流程再造和模式优化,不断提高决策科学性和服务效率。

2020年

国务院办公厅

全面推行“不见面”办事,进一步拓展“互联网+政务服务”,提供“24小时不打烊”的在线政务服务;持续推进“互联网+监管”。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政务服务“跨省通办”的指导意见》

从高频政务服务事项入手,2020年底前实现第一批事项“跨省通办”,2021年底前基本实现高频政务服务事项“跨省通办”,同步建立清单化管理制度和更新机制,逐步纳入其他办事事项,有效满足各类市场主体和广大人民群众异地办事需求。

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

《关于做好信息化支撑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

充分发挥信息化在支撑疫情监测分析、创新诊疗模式、提升服务效率、促进人员安全有序流动等方面的作用。

《关于进一步精简审批优化服务精准稳妥推进企业复工复产的通知》

要求大力推行政务服务网上办:加快实现复工复产等重点事项网上办;依托线上平台促进惠企政策落地;围绕复工复产需求抓紧推动政务数据共享。

国务院办公厅电子政务办公室、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办公厅

《关于依托全国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做好社会保障卡应用推广工作的通知》

以国家政务服务平台为总枢纽,通过推动社保卡在各地区和国务院有关部门政务服务平台的应用,实现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信息的共享复用,便利群众办事,提高服务效能。

《国家政务信息化项目建设管理办法》

规范国家政务信息化建设管理,推动政务信息系统跨部门跨层级互联互通、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强化政务信息系统应用绩效考核。

2019年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建立政务服务“好差评”制度提高政务服务水平的意见》

2020年底前,全面建成政务服务“好差评”制度体系,建成全国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好差评”管理体系,各级政务服务机构、各类政务服务平台全部开展“好差评”。

国务院

《关于在自由贸易试验区开展“证照分离”改革全覆盖试点的通知》

加快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推动涉企经营许可事项从申请、受理到审核、发证全流程“一网通办”“最多跑一次”;加强对审批行为的监督管理,建立审批服务“好差评”制度;要全面推行“互联网+监管”。

《优化营商环境条例》

国家加快建设全国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推动政务服务事项在全国范围内实现“一网通办”;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充分运用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手段,依托国家统一建立的在线监管系统,加强监管信息归集共享和关联整合,推行以远程监管、移动监管、预警防控为特征的非现场监管,提升监管的精准化、智能化水平。

《关于做好优化营商环境改革举措复制推广借鉴工作的通知》

在全国复制推广借鉴京沪两地优化营商环境改革举措有关事项。

依托全国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加快打造全国政务服务“一张网”,实现更大范围“一网通办”、异地可办、“掌上可办”,确需到现场办的再到政务服务大厅办理;加快推进“互联网+监管”,及时总结推广地方好的经验做法,提高监管及时性、精准性、有效性。

《国务院关于在线政务服务的若干规定》

加快建设全国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推进各地区、各部门政务服务平台规范化、标准化、集约化建设和互联互通,推动实现政务服务事项全国标准统一、全流程网上办理,促进政务服务跨地区、跨部门、跨层级数据共享和业务协同,并依托一体化在线平台推进政务服务线上线下深度融合。

《国务院关于修改部分行政法规的决定》

国务院对与政务服务“一网通办”不相适应的有关行政法规进行了清理。

《政府工作报告》

首次提出“互联网+督查”;要求:压减和规范督查检查考核事项,实施“互联网+督查”。

2018年

大力发展“互联网+政务服务”,除法律法规另有规定或涉密等外,要按照应上尽上的原则,五年内政务服务事项基本上网办理;推进跨部门联合监管和“互联网+监管”,实现综合监管、“智慧监管”,做到“一次检查、全面体检”。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成立国务院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和“放管服”改革协调小组的通知》

健全以“双随机、一公开”监管为基本手段、以重点监管为补充、以信用监管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推进跨部门联合监管和“互联网+监管”。

《关于加快推进全国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建设的指导意见》

加快建设全国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推进各地区各部门政务服务平台规范化、标准化、集约化建设和互联互通,形成全国政务服务“一张网”,并制定了至2022年政务服务平台的建设目标。

《关于进一步深化“互联网+政务服务”推进政务服务“一网、一门、一次”改革实施方案》

加快构建全国一体化网上政务服务体系,推进跨层级、跨地域、跨系统、跨部门、跨业务的协同管理和服务,推动企业和群众办事线上“一网通办”(一网),线下“只进一扇门”(一门)现场办理“最多跑一次”(一次),让企业和群众到政府办事像“网购”一样方便。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

《关于深入推进审批服务便民化的指导意见》

全面推行审批服务“马上办、网上办、就近办、一次办”;深入推进审批服务标准化;持续开展“减证便民”行动;大力推行审批服务集中办理;着力提升“互联网+政务服务”水平;创新便民利企审批服务方式等内容。

2017年

中央网信办、国家发展改革委等

《关于开展国家电子政务综合试点的通知》

确定北京、上海、广东等基础条件较好的省(自治区、直辖市),开展为期二年的国家电子政务综合试点;提出建立统筹推进机制、提高基础设施集约化水平、促进政务信息资源共享、推动“互联网+政务服务”、推进电子文件在重点领域规范应用五大方面共十三项具体任务进行重点探索。

国家发改委

《关于印发“十三五”国家政务信息化工程建设规划的通知》

到“十三五”末,形成共建共享的一体化政务信息公共基础设施大平台,总体满足政务应用需要;形成国家政务信息资源管理和服务体系,政务数据共享开放及社会大数据融合应用取得突破性进展,显著提升政府治理和公共服务的精准性和有效性;建成跨部门、跨地区协同治理大系统,在支撑国家治理创新上取得突破性进展;形成线上线下相融合的公共服务模式,显著提升社会公众办事创业的便捷度。推进政务信息化可持续发展,有力促进网络强国建设,显著提升宏观调控科学化、政府治理精准化、公共服务便捷化、基础设施集约化水平。

加快推行“互联网+政务服务”,推动政府部门在协同联动、流程再造、系统整合等方面进行改革,提升线上线下一体化政务服务能力。加强部门间信息互联互通,打破“信息孤岛”。2017年内要基本完成国务院部门内部政务信息系统整合清理工作,年底前要拿出国务院部门互联互通的政务信息系统名单和共享信息目录、逐步实现连接,2018年6月底前实现国务院各部门整合后的政务信息系统统一接入国家共享平台。”

《政务信息系统整合共享实施方案》

围绕政府治理和公共服务的紧迫需要,以最大程度利企便民,让企业和群众少跑腿、好办事、不添堵为目标,提出了加快推进政务信息系统整合共享、促进国务院部门和地方政府信息系统互联互通的重点任务和实施路径。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互联网+政务服务”技术体系建设指南的通知》

《建设指南》按照“坚持问题导向、加强顶层设计、推动资源整合、注重开放协同”的原则,以服务驱动和技术支撑为主线,围绕“互联网+政务服务”业务支撑体系、基础平台体系、关键保障技术、评价考核体系等方面,提出了优化政务服务供给的信息化解决路径和操作方法,为构建统一、规范、多级联动的“互联网+政务服务”技术和服务体系提供保障。

《“互联网+政务服务”技术体系建设指南》

围绕构建统一、规范、多级联动的“互联网+政务服务”技术体系,以服务驱动和技术支撑为主线,重点建设“互联网+政务服务”业务支撑体系、基础平台体系、关键保障技术体系、评价考核体系四个方面内容。

2016年

《国务院关于印发“十三五”国家信息化规划的通知》

全面开展“互联网+政务服务”,大力推进政务服务“一号申请、一窗受理、一网通办”,构建方便快捷、公平普惠、优质高效的政务服务信息体系,简化群众办事环节,让信息多跑路、群众少跑腿。

《关于加快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

2020年底前,建成覆盖全国的整体联动、部门协同、省级统筹、一网办理的“互联网+政务服务”体系,大幅提升政务服务智慧化水平,让政府服务更聪明,让企业和群众办事更方便、更快捷、更有效率。

《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纲要》

到2020年,“电子政务支撑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坚实有力”;到2025年,“根本改变核心关键技术受制于人的局面,形成安全可控的信息技术产业体系,电子政务应用和信息惠民水平大幅提高。实现技术先进、产业发达、应用领先、网络安全坚不可摧的战略目标。”

《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开展信息惠民试点实施方案》

加强政务信息资源跨部门、跨层级互通和协同共享,发挥信息共享支撑多部门协同服务的作用简化优化群众办事流程,最大程度利企便民;运用互联网、大数据等手段,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增强政务服务的主动性精准性、便捷性,提高群众办事的满意度;在试点地区实现“一号一窗一网”目标。

《国务院关于印发2016年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工作要点的通知》

以更大力度推进政务公开,让人民群众和企业了解放权情况、监督放权进程、评价放权效果,做到权力公开透明、群众明白办事。加大政府信息数据开放力度,除涉及国家安全、商业秘密、个人隐私的外,都应向社会开放。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转发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开展信息惠民试点实施方案的通知》

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促进部门间信息共享,是深化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的重要内容。为进一步推动部门间政务服务相互衔接,协同联动,打破信息孤岛,变“群众跑腿”为“信息跑路”,变“群众来回跑”为“部门协同办”,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2015年

《关于规范国务院部门行政审批行为改进行政审批有关工作的通知》

提出全面实行一个窗口受理,积极推行网上集中预受理和预审查,创造条件推进网上审批,加快实现网上受理、审批、公示、查询、投诉等。

为推动生成式AI行业的发展,我国发布了一系列行业政策,如2024年12月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发布的《关于加强人力资源服务助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提出推进人工智能赋能人力资源服务,利用人力资源市场规模优势、数据优势、场景优势,构建技术赋能、产业升级、网络安全、便捷高效的服务体系。

为推动互联网数据中心技术发展,我国发布了一系列行业政策,如2024年1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推进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打造韧性城市的意见》提出强化网络枢纽、数据中心等信息基础设施抗毁韧性,建立健全网络和数据安全应急体系,加强网络和数据安全监测、通报预警和信息共享,全面提高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安全风险抵御

超级计算是计算数学的重要概念,指超级计算机及有效应用的总称,是利用高性能计算机上的庞大计算能力,解决科学与工程领域复杂计算问题的方法和过程。

我国各省市也积极响应国家政策规划,对各省市AI服务器行业的发展做出了具体规划,支持当地AI服务器行业稳定发展,比如2024年5月广东省发布的《广东省关于人工智能赋能千行百业的若干措施》提出培育芯片创新发展生态,探索存算一体、类脑计算、芯粒、指令集等芯片研发与应用,推动面向云端和终端的芯片应用,推广高性能云端智能服务器。

为促进算力服务行业的发展,我国发布了一系列行业政策,如2024年7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的《关于创新信息通信行业管理优化营商环境的意见》提出开展算力互联互通技术研究和试点应用,推动公共算力资源标准化互联,加强算力统筹监测,打造智算生态圈,提升算力服务能力,助力传统产业智能化升级。

为加强区块链的应用,我国发布了多项行业政策,如2024年7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的《关于创新信息通信行业管理优化营商环境的意见》提出加快探索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在监管中的应用,推行远程监管、线上监管方式,进一步提升监管效能。

THE END
1.法律信息互联网服务法律信息 Open Menu Close Menu 硬件 软件 销售与支持 互联网服务 知识产权 更多资源 互联网服务了解适用于各种 Apple 在线功能和服务的条款和政策。Apple 媒体服务 条款和条件适用于 Apple 服务和 app,包括:App Store、Apple Arcade、Apple Music、Apple TV app/Apple TV Channels/Apple TV+、Apple Newshttps://www.apple.com.cn/legal/internet-services/
2.“互联网+”相关法律法规总结20240307170947.pdf(申报稿2017年4月10日报送)》,“互联网+”行业主要法律法 规和产业政策如下: (1)《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 2000年9月25日国务院颁布了《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2015 年根据2011年1月8日《国务院关于废止和修改部分行政法规的规 定》修订),该办法是中国互联网内容管理的基本法,主要规范互联 https://max.book118.com/html/2024/0307/8056130044006043.shtm
3.盘点“2021年影响中国互联网行业发展的十件大事”从2021年9月起,《中华人民共和国数据安全法》《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护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陆续实施,为行业提供了更加细致可操作的法律依据和行为规则,进一步夯实了互联网法律体系的制度基础,标志着我国网络安全保障迈入新阶段。 三、反垄断指南等政策出台,互联网企业合规发展进程加速 https://article.xuexi.cn/articles/index.html?art_id=5292983176569338399&item_id=5292983176569338399
4.2017年半月谈第2期半月谈2017第2期文章汇总中国政法大学法律史学研究院院长朱勇教授长期从事中国传统法律的研究.并关注政策法律与国情的适应性问题。近日,半月谈记者来到中国政法大学,采访了朱勇教授。 法律与政策要符合中国实际与中国国情 “法律与政策,只有符合中国实际,适应中国国情,才能够得到有效实施,才能全面实现法律与政策的制定宗旨。”年过六旬,却依然精神http://www.chinagwy.org/html/slzl/qt/201708/92_210675.html
5.高新民:互联网治理中的五大矛盾与统一腾讯云开发者社区本文根据中国互联网协会副理事长高新民在7月23日举办的“互联网+”时代的法治创新——第二届中国互联网法律政策论坛的发言整理。 高新民 中国互联网协会副理事长 各位好!今天对我来说是个难得的机会,能够和各位专家共同探讨互联网法律政策方面的问题。中国互联网协会新成立了法律政策工作委员会,很多相关工作都是该委员https://cloud.tencent.com/developer/article/1052792
6.自学网络安全(黑客技术)2024年90天学习计划自学网络安全计划3.1 法律法规政策知道在什么框架下行事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 《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制度2.0》 3.2 国家政府机构(知道谁在管事) 中央网络信息安全领导小组:http://www.cac.gov.cn/ 国家互联网应急中心:http://www.cert.org.cn/ https://blog.csdn.net/2401_85026116/article/details/142760295
7.法律政策研究专家1、洞察全球互联网法律政策动态,及时掌握并解读互联网相关法律政策,分析对行业和具体业务的影响; 2、深入开展互联网行业前沿法律政策议题研究,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撰写分析文章和研究报告,输出行业观点; 3、支撑法务BP需求,制定互联网行业法律政策研究计划,输出研究成果; 4、参加行业相关会议,进行外部研讨交流。 https://jobs.bytedance.com/experienced/position/7260713654314633509/detail
8.法治建设专项课题拟立项名单公示66.《潍坊市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中设施农业用地的政策与法律研究》 课题负责人:张鹏 承担单位:潍坊科技学院 67.《潍坊市优化法治营商环境服务高质量发展研究》 课题负责人:丁金川 承担单位:山东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68.《“互联网+新媒体”时代高职院校融入社区法制教育工作途径研究》 https://m.thepaper.cn/baijiahao_12821545
9.广州仲裁委员会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印发有关文件,明确将广州定位为全国五大国际商事仲裁中心之一,并在试点改革方案中多次强调要推广互联网仲裁。 各项政策的出台落地,支持广仲建设国际一流仲裁机构,进一步提升涉外法律服务质效和保障能级,在国际法律实务中发出更多“中国声音”、贡献更多“中国智慧”。 https://www.gzac.org/gzxw/5822
10.在“互联网+”和O2O驱动下,法律行业的创业如今是怎样的局面?互联网+法律服务这个领域问题多多,甚至举步维艰,想要获得发展,必须要找对方法。 2015年,曾被称为互联网+法律服务元年,也是众多创业者的出发点所在。但当许多人真正动手进行互联网+法律创业,却发现这个领域问题多多,甚至举步维艰。 今天,我想深入谈谈这个产业的发展历程、发展现状以及未来趋势。否则在信息不对等的情况https://www.tmtpost.com/25736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