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合同诈骗罪辩护律师:事后行为对合同诈骗罪认定的影响法院推定行为人北京市

北京合同诈骗罪辩护律师:事后行为对合同诈骗罪认定的影响

合同诈骗罪是特殊的诈骗犯罪,其核心是非法占有目的。但目的隐藏于人的内心,不易察觉,故需要通过其外在行为表现和其他客观事实推定得知。外在行为表现往往反映人内心的真实意思或者意图,毕竟像刘备那样“喜怒不形于色”的人属于少数。其他客观事实则包括从缔约谈判、签署合同以及到合同履行整个过程。

审查合同签订、履行整个过程的目的在于认定是否具有非法占有目的。对行为人主观目的的判断,需要综合全案情况进行推定,不能仅以行为人实施了某一行为而简单地推导其具有非法占有目的。具体而言,应结合行为人的履约能力、履约行为、对取得财物的处置情况、合同未履行原因及事后态度和表现等情况,加以综合评判。

行为人事后行为表现最能够体现其目的,而不能仅以其过程瑕疵行为或者不诚信行为而定罪。比如行为人虽然提供了虚假的贷款资料,但是其将贷款资金用于生产经营,贷款期间持续偿还利息,只是因为市场原因导致在贷款期限届满时无力偿还。虽然贷款时提供了虚假产权证明,但不能仅以此就推定具有非法占有目的。同理,在合同诈骗案件中,也不能简单地以某一行为简单地推定行为人具有非法占有目的。

在陈某合同诈骗案(2023-16-1-167-002)中,陈某受托以某贸易公司名义收购小麦。但因该贸易公司内部争议导致陈某对该贸易公司是否继续购买产生误解。为减少损失而低价出售了收到的小麦,得款120万元后将74万元支付给出售方,但将其余货款用于偿还债务和出借他人。

本案之所以按照合同诈骗罪刑事立案,主要原因在于陈某将出售小麦而取得的部分货款用于偿还个人债务和出借他人。但法院审查认为,陈某在签约和履约时并未实施欺骗行为,没有非法占有出售方财物的目的。在贸易公司就是否履约而发生内部争议后,陈某为信守合同而积极联系收购商,通过自己的努力尽量减少损失。

同时认为,陈某既要为贸易公司信守合同,又要应对出售方付款要求,不得已将货物以低于进价的价格销售,此举实属被迫无奈,并非主观所愿。降价销售造成一定亏损,这也是导致不能及时归还货款的原因之一。陈某将收取的货款部分用于偿还债务和出借他人,意图通过资金周转弥补降价造成的损失,同时也在积极筹措资金归还货款,并与出售方协商延缓付款期限。就在协商归还货款期间被限制人身自由而导致无法支付货款。而且在出售方起诉后,贸易公司承担了连带责任。最终认定陈某不构成合同诈骗罪。

前述案例中,法院认定无罪的核心之一是陈某事后积极协商偿还货款行为,但因其被采取强制措施而无法偿还,该客观结果是由于陈某意愿之外的因素导致的。由此可知,事后态度和行为对于行为定性的关键作用。

本案中有一个插曲细节,就是行为人在侦查员带着追款时脱逃,并在脱逃期间向收购商追款20万元后而将15万元出借他人,剩余89万元再未偿还,直至被抓获。

单就该细节而言,即便行为人对于前述其他情节不承担刑事责任,但就该20万元这一细节也存在被认定为非法占有目的的可能。更有甚者,正是基于该行为,有没有被推定陈某全案具有非法占有目的呢?我想在其他案件中难免会有更大争议。

回顾本案可知,行为人事后行为表现对行为定性影响很大,比如无逃匿行为,事后积极协商还款,以及合同履行期间持续还款等,都属于积极履行合同的表现。若存在此种事后行为,认定非法占有目的就应当慎之又慎。

实践中,民事纠纷和合同诈骗极易混淆,非法占有目的是区分核心,而在认定非法占有目的的客观事实中,事后行为又是重中之重。

THE END
1.紧绷防范之弦,远离诈骗之害近日,阿城区公安局莅临哈科职院,并与哈科学子们一起进行了一场防诈骗宣传演讲。由此可见学校与社会对学生们科普诈骗知识与意识的重要性。那么,什么是诈骗,什么又算诈骗呢? 诈骗,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款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 https://www.hrbkjzy.org.cn/tw/zxtw/content_48511
2.什么是诈骗罪,诈骗罪的立案条件是什么根据我国相关法律规定,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通过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等手段,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产的行为。如果有人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采取上述方式骗取了对方当事人的财物,则可能面临刑事打击。具体而言,当这种情况涉及以下任何一种情况时,应当被视为犯罪并予以追究:1.个人诈骗公私财物,数额在5000元至https://www.66law.cn/laws/3218111.aspx
3.就是关于诈骗类的你好,具体情况可以详细谈下 https://china.findlaw.cn/ask/lawyer_66127320.html
4.诈骗罪构成要件都有哪些?诈骗罪的构成要件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客体要件 诈骗罪侵犯的客体是公私财物所有权,其侵犯的对象仅限于https://www.zhihu.com/question/6338282867/answer/51413996431
5.犯罪的客观方面(精选四篇)二、保险诈骗罪客观方面的具体表现 刑法第一百九十八条将本罪客观方面中的犯罪手段限定为五种情形: 1.投保人故意虚构保险标的, 骗取保险金。这里所说的“保险标的”, 是指作为保险对象的物质财富及其他有关利益、人的生命或者身体。“故意虚构保险标的”, 是指投保人在与保险人订立保险合同时, 故意虚构了一个不存https://www.360wenmi.com/f/cnkey15d5b24.html
6.合同诈骗罪的特征认定与刑事辩护要点乔方律师律师文集若行为人将取得的财物全部或大部分用于合同的履行,即使客观上未能完全履行合同,一般也不认定为合同诈骗罪。 (六)行为人未履行合同的原因。影响合同未履行可归结为主客观两方面的原因,若一方当事人依合同享有权利,但不愿意、不积极主动去承担义务,从而造成享受权利和承担义务不对等,由于合同未履行是由于行为人主观上https://www.lawtime.cn/article/lll101911301101916395oo294350
7.诈骗罪的辩护要点探析澎湃号·湃客澎湃新闻诈骗罪的犯罪客体是公私财产的所有权。如果行为人实施了欺骗行为,但其侵犯的客体不具有经济价值,则不构成诈骗罪;如果其侵犯的客体不是或不限于公私财物的所有权,也不构成诈骗罪。 1.2.4诈骗罪的客观方面 诈骗罪的客观方面为:行为人实施了欺骗行为,被害人因欺骗行为而产生错误认识,由于错误认识,行为人实施了处分或者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6945369
8.职务侵占罪若干问题研究理论研讨德宏长安网职务侵占罪的行为人,一旦利用职务之便实施了非法占有该财物的行为,承担损失责任的只能是本单位,并不是财物的实际所有人。因此,单位实际控制或管理、使用、运输中的其他公私财物可以成为职务侵占罪的对象。 (三)职务侵占罪的客观方面 1.如何理解“利用职务之便”的含义https://www.dhzf.gov.cn/lyyt/content-16-9498-1.html
9.浅谈骗取贷款罪和贷款诈骗罪的关联与区别专业文章骗取贷款罪侵犯的客体是国家金融管理秩序和金融机构财产的使用权,而贷款诈骗罪侵犯的客体为国家金融管理秩序和金融机构财产的所有权。 (二)客观方面 骗取贷款罪在客观上表现为,行为人因不具备贷款的条件而采取了“欺骗”手段,以达到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贷款要求,从而获取贷款,给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造成重大损失。贷款https://www.allbrightlaw.com/CN/10475/7a847c37a5cdd837.aspx
10.关于审理非法集资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的理解认定是否具有非法占有目的,应当坚持主客观相一致的原则,既要避免以诈骗方法的认定替代非法占有目的的认定,又要避免单纯根据损失结果客观归罪,同时也不能仅凭行为人自己的供述,而是应当根据案件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对于因经营不善、市场风险等意志以外的原因,造成较大数额的集资款不能返还的,不应当认定为集资诈骗罪;对于https://news.whpu.edu.cn/info/1008/9928.htm
11.第三节犯罪客观方面另有一些犯罪,在刑法中规定的犯罪客体、犯罪主体或犯罪主观方面都是相同的,此罪与彼罪的区分主要表现为行为方式的不同。例如,盗窃罪、诈骗罪、抢夺罪等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而侵犯财产的各种犯罪之间的区别,就是如此。这也就是立法对犯罪客观方面要件往往要加以具体规定的原因所在。在成立犯罪的前提下,犯罪完成与未完成http://mooc1-api.zyk.jspi.cn/nodedetailcontroller/visitnodedetail?courseId=1500&knowledgeId=5478
12.诈骗罪的主观构成要件和客观构成要件是什么专家导读 诈骗罪的主观要件为直接故意,即怀着通过欺诈他人获得不正当利益的意图。本罪的客观构成要件为行为人实施了欺骗受害人使其在啊不知实情的情况下将财物主动交付给行为人,该欺骗行为中不包含以虚假消息威胁当事人。 诈骗罪的主观构成要件和客观构成要件是什么 一、诈骗罪的主观构成要件和客观构成要件是什么 (https://mip.64365.com/zs/1276554.asp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