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网络诈骗的认识和感受(精选5篇)

??其实,诈骗在学校也是普遍存在的。特别是每年大一新生来校之际,此时诈骗分子便会出来“觅食”,主要以大一新生为目标,利用他们对大学的不熟悉,以及对大学美好的憧憬,利用他们的善良。为了达到他们的目的,骗取新生的信任,对其进行“洗脑”,进而诈骗成功。

??往事不堪回首,遥想当年,我青涩少女一枚,独自一人来武汉上大学。来大学第一天就被学姐学长骗,对我这个对大学充满幻想的小女生来说,是一件很残忍的事。记得当时刚来为自己买完生活用品回寝室,一学姐自称是关心学弟学妹敲我们的门,她进来后就大谈她的大学生活经验,让我们好好学习、好好军训、不要想家之类的。我们当时都觉得学姐真的很好,觉得学姐很亲切。

??但是呢,当她讲完讲完这些后,就开始说让我们买英语资料,考四级、六级各种资料,推荐我们买。可是我们都不知道在我们学校大一是不可以考英语四、六级的。还有就是一份要200块钱,对我们来说数目还是很大的。都怪我们耳朵软,相信她,就买了她的资料,刚开始时,她还有给我们送几份报纸、一本词典,然后就杳无音讯了。

??学姐骗学弟学妹这种事虽然不是什么大事,但是也是一种变相诈骗行为。我认为这种行为和我们影片中看到的诈骗分子欺骗老奶奶、善良的路人、担心孩子的妈妈、怀念旧情的同桌的你一样,是很不道德的一种行为。

??被骗,在很大程度上是诈骗机关的人员太“聪明”,但是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因为被骗人员的某种贪便宜的心理,软弱善良的心理。所以在生活中,我们要不被骗,就要练就防诈骗、反诈骗的自我保护心理意识,提高防范意识,学会自我保护。对人对事,要擦亮眼睛,做到防人之心不可无,害人之心不可有。

防网络诈骗心得2

??一、及时组建工作小组

??二、组织有序,多渠道宣传

??由组长牵头,在工作小组的安排布置下,我系师生积极参与此次宣传教育活动,由系学生会负责,自3月4日晚自习起到3月7日晚自习,每天晚自习分为两个时段轮流播放,共播放8场次,覆盖20xx、20xx级25个班级,师生1800余人,并要求每一位同学观看完视频后撰写观看心得体会,及时总结。

??三、活动开展效果

??通过此次宣传教育活动的开展,使广大师生了解了各种电信诈骗的方式以及危害,提高了对电信诈骗的识别与应对能力,增强了同学们对电信诈骗的防范意识,让同学们在今后的生活中有了辨别电信诈骗的能力,减少电信诈骗案件发生在自己身上的几率,也切实加强了公安机关在打击电信诈骗宣传活动中警民协调配合的能力,起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四、活动照片

防网络诈骗心得3

??校园网贷风险多发,一些学生网络借贷导致背负“巨额债务”

??“赚钱快、收入高、无风险”钱凌便一口答应了这个“好差事”,和唐兴签订了免责协议,然后向平台提交了个人姓名、身份证号、学校和入学年份等信息。没到两天,注册就审核通过了。钱凌立刻申请了12个月期贷款,金额1万元,月利率0.99%。

??钱凌的遭遇并非个案。据x警方介绍,除钱凌外,还有x工学院等高校的10名学生掉入唐兴的陷阱。

??曾有媒体报道,x师范大学闽南科技学院一名学生,用十多个同学的信息网贷了70多万元,自己却消失得无影无踪;同学们则不停地接到催款通知,严重影响学习生活。

??此外,除了校园网贷诈骗以外,也有一些大学生为了讲排场,不惜在网络平台借贷来实现超前消费和高消费,有的明显超出了承受能力,背负“巨额债务”。

??消费观念不理性、个人信用保护意识淡薄、网贷平台无序扩张等是主因

??近年来,互联网借贷平台瞄准了大学生群体,以P2P贷款平台、校园分期购物平台和电商平台的分期付款等形式慢慢渗入校园,宁静的象牙塔成为网络借贷平台争夺的地盘。

??“很多校园贷款平台审核存在漏洞。有些甚至举着身份证拍个照,读一段话录个视频就可通过审核。这可能是校园网贷乱象的重要原因之一。”x警方办案人员告诉记者。

??而另一方面,大学生财商观念方面的误区,也是网络贷款案件在大学校园内频繁发生的一个重要原因。中央民族大学法学院教授邓建鹏认为,很多大学生还没有形成正确的理财观念,对个人信息的保护意识也不足,这让不法分子有了可乘之机。

??也有专业人士认为,消费信贷是一种金融工具,并无道德标签。一些理性消费的大学生也不在少数,通过分期贷款消费能减轻一次性消费带来的资金压力,但关键是学生的借贷要在自己可承受范围之内。

??应加强风险提示,建立严格的借贷流程和审批机制“大学生享受金融服务本无可厚非,而且现在快速发展的态势也说明确实存在市场需求,但现在的问题是,校园网贷作为新兴业态,与大多数互联网金融平台一样,还游离于监管之外。”“分期乐”公关负责人认为,一些平台野蛮生长,有些平台存在费率不透明、授信额度过高、风控松懈但催收严酷等不负责任的信贷行为。

??此外,目前存在的问题也和当前部分大学生信用意识薄弱,消费观念有偏差有关,亟须提高大学生的金融和网络安全知识水平。

??“防范校园网贷的风险又同时能满足大学生分期购的需求,最重要的是监管要跟上。”邓建鹏认为,未来的监管政策应在以下方面着力:首先要规定互联网金融平台一定要对大学生做特别的风险提示,倡导适度消费的理念。其次,在评估信用水平和偿还能力时,要适用高于其他人群的审核标准。

??近日,教育部和银监会联合通知,要求加大不良网络信贷监管力度,向学生预警提示信息,同时建立校园不良网络借贷实时预警机制等。

??中央财经大学金融法研究所所长黄震表示,校园网贷平台首先要模式合规,才能避免法律风险。如果是以P2P的形式来做,就要按法律法规所规定的,确保其信息中介的定位;如果是以自有资金放贷,就必须由监管部门颁发牌照的消费金融公司来做。

关键词:小学信息技术;网络安全;思考

网络时代的到来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种种便利,但是在网络上也充斥着各式各样的网络陷阱,威胁人们的财产和人身安全,给人们的正常生活带来了一定的影响。小学生的年龄比较小,分辨是非能力比较弱,在使用网络的时候,安全意识较为缺乏。因此,在教学时,教师必须做好信息技术网络安全教学,帮助学生树立网络安全意识。

一、小学信息技术网络安全教学现状

1.教师在教学中不重视网络安全教学

2.学生的网络安全意识缺乏

二、信息技术网络安全教学的策略

1.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开展网络安全教学

2.运用案例教学法,认识网络安全的重要性

例如,教师可以将一些关于网络诈骗的案例引入课堂,以视频或者是其他的一些方式播放给学生观看,让他们能够通过具体的案例了解到网络上存在的一些安全问题,提升自己的安全防护意识,合理使用网络信息技术,维护自身安全。

3.运用情境教学法,感受网络安全

网络安全问题时时刻刻都在人的身边,对于人们的日常生活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因此,教师在教学时,可以通过情境教学,模拟生活中的例子进行网络安全教学,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网络安全教学的意义。

总之,小学信息技术网络安全教学,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观念认识信息技术,科学地运用计算机技术,可以帮助学生抵制网络诱惑,将信息技术运用到有需要的地方。因此,教师在教学时,要学会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将网络安全意识渗透到学生的脑海中,提高学生的自主安全防范意识,帮助他们正确使用网络信息技术,促进小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严建江.关于学校网络安全及上网行为管理的几点举措[J].学周刊,2012(9).

计算机网络安全教育能够提高计算机用户的安全防御思想,加强计算机网络安全意识。通过研究教育游戏,探讨了模拟游戏中进行计算机网络安全教育,旨在提高计算机网络用户的网络安全意识,用一种更好的、更为有效的方式减少互联网安全问题的出现频率,保障计算机网络安全,加快互联网技术茁壮发展。

关键词:

游戏;计算机网络;安全教育

1概述

1.1定义

当今互联网界出现了一种新兴游戏,“教育游戏”。教育游戏即在游戏中进行教育,在娱乐的同时让玩家能够学会一些有用的知识技能,学会计算机网络安全方面的基础知识的网络游戏。教育游戏中,教育应排第一位,而游戏只是一个传播知识的载体,它将教育内容以一种充满趣味性的方式表现出来。在游戏中,通过在虚拟的环境中学习,从而使玩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学习到有用的技能,形成和发展自己的个性的过程,通过教育游戏,模拟游戏中进行计算机网络安全教育,是一个提高玩家网络安全意识的有效方法。

1.2设计原理

1.3发展教育游戏的意义

随着计算机游戏的普及,网络游戏中的虚拟世界对现实社会的影响越来越大。发展教育游戏,模拟游戏中进行计算机网络安全教育,能加强游戏玩家在游戏过程中所获得的知识、生活基本常识和一些技能,包括计算机网络安全技能,能帮助玩家在游戏的过程中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得到感情技能的收获。当今社会,网络的普及度范围广,通过发展教育游戏,可以更高效地推动信息的传播,模拟游戏中进行教育,会让玩家更有带入感,所达到的教育效果更强。借助教育游戏的成功,可以将一些教育活动逐渐转移到互联网上,依靠互联网的高覆盖、快发展,让教育活动能更快捷、更迅速、更深入地在社会中运行发展。大力发展教育游戏,促进教育快速发展。

2计算机网络安全教育

2.1现状

2.2存在问题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网络的方便快捷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人们的生活。然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给人们带来的不仅仅是便利,还给网络安全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很多互联网安全问题随之出现,网络安全问题越来越突出。个人信息的泄漏、破坏、网络诈骗等网络安全事件发生次数逐年增加。一些不良人士运用计算机,窃取网民的私密信息,利用这些信息进行网络诈骗,给人民带来巨大的经济利润的损失。一些严重的计算机犯罪行为甚至已经上升到了国家层面。解决计算机网络安全的问题已经刻不容缓。

2.3加强教育的意义

3模拟游戏中进行计算机网络安全教育

3.1加强计算机网络安全教育

3.2游戏设计的关键因素

教育游戏的设计过程,要遵循几个关键点。游戏的教育内涵必须要突出,能使玩家在游戏的过程中学习到知识,保证了游戏的教育内涵,才能保持教育游戏的初衷。在教育游戏的设计过程中,游戏界面背景也十分重要。运用丰富的色彩,减少玩家的视觉疲劳,简单明了的操作按钮,也能使教育游戏的整体效果清晰,保证玩家的游戏兴趣。设计多样的游戏角色、精彩的游戏背景,在很大程度上增加游戏的内涵,同时也能增加玩家对游戏的兴趣,持之以恒地在教育游戏中学习。游戏中运用和现实高符合度的游戏情景,增强玩家的带入感和情感认同,能够更有效地加强教育游戏的作用。在教育游戏中,加入防御和攻击的角色,构建网络安全规则,制定游戏中的网络安全法律,在游戏中强调信息的保密性、完整性,在高仿真的网络游戏中,加强玩家对网络安全重要性的认识,进而达到教育的作用。游戏设计的核心是创新,创新是游戏的灵魂,一些合理的思维方式,一些合理的行为动机,都可以成为解释为何要创造性地去贯彻网络安全教育,这既是一个起点,也是一个对传统教育模式的终结点。

3.3模拟游戏中进行计算机网络安全教育的意义

4结语

网络发展迅速的信息时代,计算机网络游戏覆盖范围广泛,影响着无数的网络玩家。加强网络游戏的监管,创新建立全新的网络游戏,在游戏中植入教育元素,通过游戏对玩家产生积极向上的影响,在网络环境复杂的现代社会,加强计算机网络安全教育,抓住现有的计算机网络资源,加强教育游戏的建立,通过模拟游戏中进行计算机网络安全教育,高质高效地对玩家进行教育,寓教于乐,让互联网环境能够得到改善。精心设计一些以教育为主的游戏,满足不同年龄、不同层次的玩家的需要,通过游戏进行教育,改善中国当前游戏现状,提高计算机网络安全教育水准。

参考文献

[1]柳烨,彭英.在模拟游戏中进行计算机网络安全教育[J].湖南理工学院学报(自科版),2012,25(3).

在学生安全教育方面,思想品德学科有着责无旁贷的义务和责任。在思想品德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安全意识渗透,使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在形象感知中、在了解社会中增强安全意识,能为他们今后更好地认识社会、做好自我保护奠定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

安全教育;初中思想品德;自主学习;教学情境;教学资源

一、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使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增强安全意识

二、创设形象教学情境,使学生在形象感知中增强安全意识

思想品德学科具有不可避免的严肃性、抽象性,如果教者在教学中一味地通过口头进行知识性教学,长此以往,学生就会渐感学科枯燥乏味,兴趣全无,严重影响学习效果。开展安全教育也是如此。因此,教者有必要考虑初中生的心理特点和学习能力,采用丰富多彩、趣味洋溢的教学形式,使知识呈现尽量通俗化、形象化,使学生接受过程尽量简单化、愉快化。如我们在教学七年级上册“如何拒绝不良诱惑”内容时,可组织学生进行“双簧戏”的表演,让学生在观看表演的过程中轻松愉快地知晓不良诱惑就在身边,要想拒绝不良诱惑,确保自身安全,就必须学会避开诱因,婉言谢绝朋友,改正不良习惯。又如我们在教学七年级下册“善用法律保护自己”内容时,可以组织一个模拟法庭,将有关未成年人合法权益遭受侵害的案例呈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脱离教材乏味空洞、抽象严肃的叙述,使学生形象地感知运用法律保护自己合法权益的途径。总之,通过类似的情境呈现方式,将教材抽象知识变为形象知识,学生接受过程会变得更轻松,学习效果也会得到有效改善。

三、充分呈现教学资源,使学生在了解社会中增强安全意识

关键词:诈骗罪;犯罪既遂;失控说

一、诈骗罪既遂标准学说

(一)占有说

占有说。周光权教授认为,占有说是合理的,因为“刑法以保护法益为目的,认定是否成立犯罪要考虑有无法益侵害存在”;占有说有时又被称为取得说。该说认为,对诈骗罪基本犯的既未遂形态的区分应该以行为人是否已经实际占有公私财物,对公私财物无合法根据的占有达成的同时即构成诈骗罪的既遂。否则,就是诈骗未遂。占有说是目前司法界所采的主流学说,也是司法实践中的诈骗罪既遂认定的标准,同时周光权教授也支持占有说。然而此种学说目前已经难以适应因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而迅速变化着的实践,因为随着结算方式的变化,行为人有可能在控制某物的同时却并未占有它,占有与控制的脱离使得占有说难以在司法实践中对诈骗罪既遂的认定起到应有的作用。比如当公私财物虽处于行为人的控制之中,但却为第三人所占有时,行为人并未直接占有其所骗得的公私财物,以占有说来判定,难道要因此认定行为人为诈骗未遂?可是此时被骗走财物的当事人已经实际失去了对财物的控制,认定为未遂明显不妥。

(二)控制说

控制说。控制说认为,诈骗罪的既遂应该以行为人实际取得对所欲骗取的公私财物的实际控制为准。控制说的提法从行为人对财物取得实际控制出发,而不仅仅限于表面上的占有。控制说的问题在于受害人丧失对自己财物的控制与行为人取得控制两者并不同步,行为人取得对财物的控制等于或者晚于受骗人丧失对财物的控制,控制说将行为人实际控制财物作为法益受到侵害的认定点,不利于对受害人利益的保护,因为受害人的利益在丧失对财物控制的那一刻就已经受到侵害。

(三)失控说

失控说。熊选国认为应该采失控说,他认为“财物的所有人或占有人是否失去其对财物的控制为诈骗罪既遂与未遂标准”。该学说主张对诈骗罪既遂的认定应该以财物的所有人失去对财物的控制为准,也即失去对财物的实际支配权作为认定诈骗罪既遂与否的界限。如果财物的所有人因行为人的欺骗行为而实际失去了对自己财物的控制,那么此时诈骗既遂,否则为未遂。

二、失控说作为诈骗罪既遂标准的合理性

(一)从诈骗罪客观方面分析失控说的合理性

研究诈骗罪的既遂认定,离不开对犯罪本身、对犯罪构成的研究。目前学界对诈骗罪的四个构成要件一般无争议,但对于诈骗罪的客观方面应该包含几个基本要素,有着四要素和五要素之争。“四要素说”认为,诈骗罪客观方面的构成要素包括:欺骗行为、使他人产生错误认识、处分财产、获取财产;“五要素说”认为,除了上述四个要素之外,诈骗罪客观方面的基本构造还应该包括财产损失,这样才是完整的诈骗罪的客观方面的构造。可以说,对本罪客观方面的不同认识直接会对诈骗罪基本犯既遂形态的认定产生影响。

(二)从刑法机能方面分析失控说的合理性

1.刑法机能的种类:谈到诈骗罪的既遂认定标准,不得不提起刑法的机能。刑法的机能实质上是指刑法所具有的作用,是刑法可以发挥的作用和人们希望刑法所能起到的作用。目前的主流学说认为刑法有三种机能,分别为:保护法益、行为规制、自由保障。

2.契合刑法的保护机能:保护法益机能在刑法的三种机能中位居前列,甚至可以说刑法的机能就是保护法益。关于诈骗罪判断的关键点在于被害人是否丧失了对财物的控制,而不在于行为人是否取得了控制,因为无论行为人取得与否,被害人均已丧失了其本来拥有的对财物的控制,法益已然受到了侵害。从这个方面来讲,刑法的保护法益机能位居前列,为了更好的发挥刑法的机能,从而更好地保护法益,采用失控说是最符合保护法益这一机能的,所以是合理的。

三、司法实践中新型诈骗犯罪的既遂认定

(一)短信诈骗犯罪的既遂认定

相比普通诈骗犯罪,短信诈骗型犯罪有着特殊的行为过程,具体表现为,被害人一般并非直接将财物交付给行为人,而是通过汇款或者转账等方式交付,在财物流转的过程中加入了第三方。从受害人收到诈骗短信,到基于错误认识而处分财产,中间由于第三方比如银行的介入,导致财产并非直接转移至行为人。财物丧失控制的节点应该从被害人基于错误认识向银行等第三方发出通知时较为适宜。

(二)虚拟财产诈骗犯罪的既遂认定

四、结语

作为多发性犯罪――诈骗罪,对于它的既遂认定标准的研究在理论和实务上都是有着重要意义的。现今理论研究还在不断深入,实践也在不断发展,对于诈骗罪既遂的研究并不会终止,在进行理论研究的同时我们需要立足于现实,与时俱进,不断深入对于诈骗罪既遂认定的研究,找出现有不足与缺陷,让诈骗罪的既遂认定更加完善。(作者单位:河北经贸大学法学院)

THE END
1.紧绷防范之弦,远离诈骗之害近日,阿城区公安局莅临哈科职院,并与哈科学子们一起进行了一场防诈骗宣传演讲。由此可见学校与社会对学生们科普诈骗知识与意识的重要性。那么,什么是诈骗,什么又算诈骗呢? 诈骗,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款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 https://www.hrbkjzy.org.cn/tw/zxtw/content_48511
2.什么是诈骗罪,诈骗罪的立案条件是什么根据我国相关法律规定,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通过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等手段,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产的行为。如果有人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采取上述方式骗取了对方当事人的财物,则可能面临刑事打击。具体而言,当这种情况涉及以下任何一种情况时,应当被视为犯罪并予以追究:1.个人诈骗公私财物,数额在5000元至https://www.66law.cn/laws/3218111.aspx
3.就是关于诈骗类的你好,具体情况可以详细谈下 https://china.findlaw.cn/ask/lawyer_66127320.html
4.诈骗罪构成要件都有哪些?诈骗罪的构成要件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客体要件 诈骗罪侵犯的客体是公私财物所有权,其侵犯的对象仅限于https://www.zhihu.com/question/6338282867/answer/51413996431
5.犯罪的客观方面(精选四篇)二、保险诈骗罪客观方面的具体表现 刑法第一百九十八条将本罪客观方面中的犯罪手段限定为五种情形: 1.投保人故意虚构保险标的, 骗取保险金。这里所说的“保险标的”, 是指作为保险对象的物质财富及其他有关利益、人的生命或者身体。“故意虚构保险标的”, 是指投保人在与保险人订立保险合同时, 故意虚构了一个不存https://www.360wenmi.com/f/cnkey15d5b24.html
6.合同诈骗罪的特征认定与刑事辩护要点乔方律师律师文集若行为人将取得的财物全部或大部分用于合同的履行,即使客观上未能完全履行合同,一般也不认定为合同诈骗罪。 (六)行为人未履行合同的原因。影响合同未履行可归结为主客观两方面的原因,若一方当事人依合同享有权利,但不愿意、不积极主动去承担义务,从而造成享受权利和承担义务不对等,由于合同未履行是由于行为人主观上https://www.lawtime.cn/article/lll101911301101916395oo294350
7.诈骗罪的辩护要点探析澎湃号·湃客澎湃新闻诈骗罪的犯罪客体是公私财产的所有权。如果行为人实施了欺骗行为,但其侵犯的客体不具有经济价值,则不构成诈骗罪;如果其侵犯的客体不是或不限于公私财物的所有权,也不构成诈骗罪。 1.2.4诈骗罪的客观方面 诈骗罪的客观方面为:行为人实施了欺骗行为,被害人因欺骗行为而产生错误认识,由于错误认识,行为人实施了处分或者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6945369
8.职务侵占罪若干问题研究理论研讨德宏长安网职务侵占罪的行为人,一旦利用职务之便实施了非法占有该财物的行为,承担损失责任的只能是本单位,并不是财物的实际所有人。因此,单位实际控制或管理、使用、运输中的其他公私财物可以成为职务侵占罪的对象。 (三)职务侵占罪的客观方面 1.如何理解“利用职务之便”的含义https://www.dhzf.gov.cn/lyyt/content-16-9498-1.html
9.浅谈骗取贷款罪和贷款诈骗罪的关联与区别专业文章骗取贷款罪侵犯的客体是国家金融管理秩序和金融机构财产的使用权,而贷款诈骗罪侵犯的客体为国家金融管理秩序和金融机构财产的所有权。 (二)客观方面 骗取贷款罪在客观上表现为,行为人因不具备贷款的条件而采取了“欺骗”手段,以达到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贷款要求,从而获取贷款,给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造成重大损失。贷款https://www.allbrightlaw.com/CN/10475/7a847c37a5cdd837.aspx
10.关于审理非法集资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的理解认定是否具有非法占有目的,应当坚持主客观相一致的原则,既要避免以诈骗方法的认定替代非法占有目的的认定,又要避免单纯根据损失结果客观归罪,同时也不能仅凭行为人自己的供述,而是应当根据案件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对于因经营不善、市场风险等意志以外的原因,造成较大数额的集资款不能返还的,不应当认定为集资诈骗罪;对于https://news.whpu.edu.cn/info/1008/9928.htm
11.第三节犯罪客观方面另有一些犯罪,在刑法中规定的犯罪客体、犯罪主体或犯罪主观方面都是相同的,此罪与彼罪的区分主要表现为行为方式的不同。例如,盗窃罪、诈骗罪、抢夺罪等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而侵犯财产的各种犯罪之间的区别,就是如此。这也就是立法对犯罪客观方面要件往往要加以具体规定的原因所在。在成立犯罪的前提下,犯罪完成与未完成http://mooc1-api.zyk.jspi.cn/nodedetailcontroller/visitnodedetail?courseId=1500&knowledgeId=5478
12.诈骗罪的主观构成要件和客观构成要件是什么专家导读 诈骗罪的主观要件为直接故意,即怀着通过欺诈他人获得不正当利益的意图。本罪的客观构成要件为行为人实施了欺骗受害人使其在啊不知实情的情况下将财物主动交付给行为人,该欺骗行为中不包含以虚假消息威胁当事人。 诈骗罪的主观构成要件和客观构成要件是什么 一、诈骗罪的主观构成要件和客观构成要件是什么 (https://mip.64365.com/zs/1276554.asp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