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医院坐落于天鹅项下璀璨的明珠--哈尔滨市。占地面积10万平方米,建筑面积8万平方米。院内繁花似锦,绿树成荫,环境清爽优美。全院开设床位744张,3个住院处、2个门诊部。正式在编职工913人(含教学编制人员),其中正高职84人,副高职150人,有博士学位42人,有硕士学位110人,先后被评为全国和省名中医24人。

建院40余年来,医院以医疗为基础,教学为中心,科研为主导,三位一体,皆有长足的发展。特别是近年来,医院有大幅度的改变,经济效益逐年增加,医疗设备不断更新,基本条件得到了改善。诊疗环境旧貌换新颜。医疗上,坚持突出中医特色,走中西医结合道路,使传统医学与现代医学优势互补。大力购置先进医疗仪器,现有上万元医疗设备4145台件,共计7011余万元。有核磁共振、螺旋CT、数字化X光机、钬激光、多弹头治疗仪、数字减影机、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宫腹腔镜、彩色B超、气管、胃、肠电子镜等。

现有重点专科专病13个,其中国级重点专科2个,省级重点专科8个,省级重点专病3个。国家级重点专科中医妇科,在治疗妇科疑难病、常见病上取得了显著的疗效。周围血管病是国家中医管理局批准的国家中医周围血管病医疗中心建设单位,也是我院在全国居领先地位的特色医疗项目。2005年上半年两科均通过了国家重点专科建设中期评估。省级重点专科有中医呼吸内科、中医血液内科、中医肾病科、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科、中医脑血管病科、中医急症科、中医肝胆病科、中医骨伤科;省级重点专病有:老年痴呆病、腰间盘突出症、眼底病。现代化的手术室,现代化的化验室,现代化的医技科室,不仅为病人诊治提供了可靠的科学依据,又为教学、科研提供了优越条件。

我院拥有博士指导教师25名,硕士指导教师94名,导师规模迅速扩大,年龄结构年轻化,学历结构高层次化。有力地推动了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是我校研究生教育发展的根本保证。国家级重点学科1个:中医妇科学学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2个:中医妇科学学科、中医内科(内分泌学科);省教育厅重点学科4个:中医妇科学学科、中医内科学学科、中医骨伤科学学科、中西医结合临床学学科;省人事厅重点学科(2个)中医内科心血管学科中医内科消化学科;省中医管理局重点学科(6个)中医耳鼻喉学科,中西医结合神经内科学科,中西医结合肾病学科,中西医结合呼吸学科,中西医结合内分泌学科,中医皮肤学科。

我院坚持科技兴院,现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科研实验室(三级)2个,即中药药理实验室(妇科)、分子生物学实验室,省级研究所1个(心肺病研究所)。“十五”期间临床医学院共立项168项,已完成95项,在研71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项目1项;国家中医管理局科研基金项目6项;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5项;省攻关科研项目16项;市科委科研基金项目21项;省教育厅科研基金项目16项;省中医局科研基金项目29项;中医药大学科研基金项目61项,总计获得科研经费430.6万元。共获得各级成果奖53项。其中省政府二等奖5项;三等奖14项;国家级学会科技奖三等奖4项;厅局级一等奖6项;二等奖11项;三等奖13项。

目前,医院全体职工正豪情满怀、信心百倍的以“三个代表”为指导思想,以“爱院如家,院荣我荣”为行动准则,以病人为中心,以“文明服务,质量第一”为办院宗旨,以“管理上新档次、质量上新水平、效益上新台阶”为奋进目标,不断开拓进取,与时俱进,为争创在国内同行业中“服务一流、设备一流、管理一流、质量一流”的现代化综合性中医院而努力奋斗!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暨黑龙江中医药大学临床医学院,多年来以医疗为基础,教学为中心,科研为主导,三位一体、协调发展、共同进步,大大提高了教学的发展与进步。

医院实行了“院糸合一”的体制,担负着临床本科、硕士、博士生的教学任务。

一、教学基本情况

1、专业建设

2、学科建设

临床医学院现有国家级重点学科2个,中医妇科学学科、中医内科学学科(培育),国家中医管理局重点学科2个,中医妇科学学科、中医内科内分泌学科。

省级重点学科6个:教育厅重点学科4个(中医妇科学学科、中医内科学学科、中医骨伤科学学科、中西医结合临床学学科)。人事厅重点学科2个(中医内科消化病学学科、中医内科心血管病学学科)。

省中医管理局重点学科6个(中医耳鼻喉学科、中西医结合神经内科学科、中西医结合肾病学科、中西医结合呼吸学科、中西医结合内分泌学科、中医皮肤学科)。

3、课程建设

现临床医学院共承担51门课,每年完成教学工作量1万余学时。

4、师资队伍建设

我院现有教研室14个,教师218人。

(1)中医内科学教研室(2)中医外科学教研室(3)中医妇科学教研室(4)中医儿科学教研室(5)中医骨伤科学教研室(6)中医急症学教研室(7)内科学教研室(8)外科学教研室(9)针灸学教研室(10)推拿学教研室(11)护理学教研室(12)五官科教研室(13)诊断教研室(14)影像教研室

5、后期临床实践教学

二、教学设备

1.实习、实验设备

我院现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科研实验室(三级)2个,即中药药理实验室(妇科)、分子生物学实验室,省级研究所1个(心肺病研究所)。

另外护理实验室、诊断实验室拥有多参数监护仪,高级护理模型人安纳先生、安娜小姐,心肺急救复苏模型,精装静脉注射穿刺手臂等先进的教学实验设备。

2.教学课件

3.实习条件

全院开设床位800张,3个住院处、3个门诊部。现代化的手术室,现代化的化验室,现代化的医技科室,不仅为病人诊治提供了可靠的科学依据,又为教学、科研提供了优越条件。

一、学科队伍

本学科现有13人,以教研室主任周凌教授、副主任孙河教授为学科带头人,拥有教授4人,副教授6人,讲师2人,助教1人,硕士生导师7人,具有硕士学位5人,学士学位8人,平均年龄38岁。世界中医药学会耳鼻喉科专业委员会、眼科专业委员会理事各1人,中国中医药学会、中西医结合学会耳鼻喉科专业委员会委员各1人,中华中医药学会眼科专业委员会委员1人,黑龙江省中西医结合耳鼻喉科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眼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各1人,省医学会耳鼻喉科专业委员会委员1人。学科队伍稳定,职称、学历、年龄结构均较合理。

二、科学研究

本学科努力开展中医药特色研究,探索出多套中医或中西医结合诊治五官疾病的治疗方案。主要学术发展方向是中西医结合治疗眼底病、眼表疾病、耳鼻咽喉疾病的临床与实验研究,已确立四个研究方向:中医药防治咽喉疾病的研究;中西医结合防治眼底病的研究;中医药防治眼表疾病的研究;中医药防治鼻病的研究。承担科研课题27项(省自然科学基金5项,厅局级12项,校级10项),已结题验收11项、在研课题16项,获奖成果8项,在本专业领域具有一定学术影响。

三、人才培养

本学科人员素质高、业务强、团结进取,务实求真,与时俱进,开设承担学校各层次、各专业学生《中医耳鼻咽喉》、《口腔科学》、《中医眼科学》、《眼与全身疾病》等多门课程教学任务,高职教师授课率达90%以上。课程设置兼顾中、西医两大体系,注重“三基”培养,重视教学优化改革,开发出适合本学科特色的CAI课件,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完成教学课题5项,获教学成果奖2项,参编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院校规划教材《中医耳鼻喉科学》、《中西医结合耳鼻喉科学》各1部,已招收培养硕士研究生54人,毕业获硕士学位32人,考取眼科博士研究生1人。

四、医疗工作

五、学术交流

本学科注重以学术交流促进医教研工作发展,多次举办专业讲座,先后参加世界、全国、省级专业学术研讨会或培训班36人次,赴台湾讲学2人次,承办省级学术交流会2次。

六、标志性成果

在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49篇,出版著作16部,获全国医药卫生成果优秀一等奖、北方十省市优秀科技书二等奖1项,黑龙江科技进步三等奖、省自然科学基金成果奖各一项,省优秀高等教育科学研究成果二等奖、三等奖、省中医药科技进步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各1项,市医疗新技术引进应用二等奖3项、三等奖5项。

主任:周凌

副主任:孙河

成员:马莉唐英李岩张莉姚靖刘静霞滕小明常培杰李晓楠范雅娟王宇

承担着中医外科的临床教学工作。其中博士学位1人,硕士学位7人,学士学位4人。

多年来中医外科教研室在完成教学任务,承担临床实习带教任务,培养中医实用人才方面取得一定成绩。在工作中全体教师能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和模式,积极转变教学观念并运用到实践中。同时承担着医疗工作和科研工作。近三年来也积极总结临床教学经验,并在国家级杂志上发表论文共19篇,编写著作8部,主持省内学术会议3次。承担国家中医管理局课题1项,完成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1项,承担校级基金3项。获省教育厅科技进步奖两项。

中医外科教研室所有成员正以新的姿态和饱满的工作热情积极投身教学改革中,为中医外科的发展和培养中医外科专业人才而不懈地努力着。

中医外科教研室人员名单:

主任:杨素清

副主任:郭耀辉

成员:张晓林、王俊志、王远红、郭纯艳、程丽敏、何晓军、高龙英、闫景东、栾天庆、王和平

我院制剂室现有粉碎机、过筛机、多功能提取罐、蜜丸制丸机及其包装机、压片机、糖衣机、颗粒机及其包装机、糖浆灌装机、口服液灌装机、胶囊灌装机、泡罩机、自动喷码机等制剂设备和检验仪器70多台套;制剂车间按药品监督管理局要求设计:人流、物流分开,采用空气净化系统,使生产车间内的空气净化级别达到30万;制剂室拥有一支高素质的管理和专业技术人员的队伍:有3名主任药师、2名副主任药师、7名主管药师、1名药师,并有4名硕士研究生、4名本科生、5名大专生。雄厚的技术力量,使制剂室有能力配合临床完成多项省级科研项目,并担负本校药学院的学生生产实习工作,为医院的医、教、研三位一体工作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我院制剂室准备进行厂房改造,部分设备仪器更新,以达到药监管理部门审批的GPP认证的要求。所以,拥有先进的硬件设施,高素质的人才队伍,高科技的研究成果,才能造就我院制剂室高品质的制剂产品,才能更好地服务于医院,为医院的长远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教研室共有26人,其中博士生导师6人,硕士生导师4人,博士学位者8人,硕士学位者11人,教授15人,副教授3人,讲师6人,助教2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者3人,龙江学者特聘教授1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人。中华中医药学会理事2人、内科学会常务委员2人,、消渴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1人、副主任委员1人,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心血管专业委员会委员1人。拥有医疗科室8个,病床数240张。

承担着本科生及硕士研究生中医内科学、中西医结合临床科研方法学、循证中医药学的理论教学工作,年课堂教学时数5000余学时,同时负责指导本科生、研究生的实习工作。“中医内科学课程”2007年被黑龙江省教育厅确认为省级精品课程。

本教研室人员先后担任普通高等教育中医药类规划教材《中医内科学》(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六版教材编委1人、21世纪课程教材全国高等医药教材建设研究会规划教材《中医内科学》副主编1人,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规划教材《中医内科学》(供七年制中医类专业用)(上海科技出版社2004年出版和人民卫生出版社)副主编各1人,中国科学院教材建设专家委员会规划教材、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教材案例式教材《中医内科学》(科技出版社2006年出版)副主编1人。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本科复习应试及研究生入学考试指导丛书《中医内科学》(清华大学出版社)主编1人。

具有稳定的研究方向:中医药治疗消渴病及其合并症的研究;中医药治疗心脑血管疑难性疾病的机理及疗效评价的研究;中医药治疗治疗血细胞与血小板病变疾病的研究;中医药治疗胃肠炎性病变疾病的研究;中医药治疗肾炎性病变与慢性肾功能衰竭性疾病的研究;中医药治疗肺小气道炎性病变疾病的研究等

近5年本教研室人员承担教学课题12项,获得教学成果4项,发表教学论文4篇;已完成国家级课题4项、省部级课题8项、厅局级5项,在研国家级课题3项,省部级课题11项,厅局级4项。获省部级二等奖4项、三等奖4项,出版著作14部,发表学术论文81篇,获国家专利2项。

中医内科教研室人员名单:

主任:周亚滨

副主任:、宋立群、孙凤

成员:尹燕、尚溪颖、刘东方、徐京育、谢晶日、陈波、张传方、李延、吕瑞民、石杜鹃、李延龙、孙丽华、栗德林、陈鹏、栾仲秋、刘朝霞、王迎新、杜立坤

中医急症教研室人员名单:

主任:陈守龙

副主任:高嵩山

成员:李尔刚、任红、肖菲、蒋宁

课程组教师有业务培训规划、有实施方案,有青年教师试讲制、导师制,青年教师听课制度,新教师均获得岗位证书。

为了适应高等中医药教育的发展和社会对中医药各类人才的需求,儿科教研室在学科建设、教材、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及考试手段上进行了改革与创新。

儿科教研室人员名单:

主任:吕玉霞

副主任:张伟

成员:张立秋、王国杰、杨丽珍、侯树平、王海、姜毅、王林

教研室师资力量雄厚,现共有教师19人,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12人、讲师3人,硕士学位5人、博士学位2人、硕士研究生导师4人、博士研究生导师1人。

教研室承担黑龙江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七年制中医专业、五年制中医专业、护理专业、中西医结合专科等全部西诊课程。全体教师热爱党的教育事业,深知西医诊断课的重要地位,每位教师都认真教书育人,同时充分利用启发式教学方法进行并且深入开展教学改革,应用CAI课件等先进的手段进行授课,受到学生的好评。另外,每位教师还潜心进行学术研究,先后发表学术论文50篇,撰写著作5部,获科研成果奖10余项,为教学与医学做出巨大贡献。

诊断教研室人员名单:

主任:刘建秋

副主任:黄萍、宋爱英

成员:徐慕韩、霍杰、艾民、张世友、姜家康、李竹英、李齐放、刘霞、姜南、张梓荣、周景华、文成英、王艳芬、聂浩杰、王钰、王晶波、谢春郁

教研室现有教师13名,其中教授7名、副教授9名。其中学历结构为博士后2名、博士4名、硕士6名,有一名在职读博士,另有三名在职读硕士。

教研室主任:邹伟教授,医学博士、博士后,研究生导师。38岁,是我校最年轻的正教授之一。现任临床医学院针灸康复科(神经内科三病房)主任。现为中国针法灸法学会针刺手法学组委员、黑龙江针灸学会副会长、黑龙江省科技厅评审专家、哈尔滨市神经内科学会副主任委员、民盟黑龙江省卫生专业委员会委员、民盟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副主任委员。主持参加省、厅、局级科研项目10余项,获省政府科技进步二、三等奖各1项,省教育厅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省中医百科技术进步一等奖1项,省卫生厅青年技术成果奖1项。出版著作四部,其中两部为英文专著。在国家及省级期刊发表论文40余篇。研究方向为针刺治疗急性中风的临床与实验研究。先后荣获黑龙江省五四青年奖章、黑龙江省十大杰出岗位能手和黑龙江省卫生系统杰出岗位能手称号。

教研室副主任:程为平教授,医学硕士、研究生导师。46岁,1983年毕业于黑龙江中医药大学。现任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内科二病房主任,日本广岛大学客座研究员(神经内科)。擅长运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帕金森氏病、中风、多发性硬化症等多种疾病。出版著作5篇,发表论文3篇。

教研室副主任:赵军,医学硕士、研究生导师、主任医师。43岁,现任临床医学院神经内科一病房主任。主持省教委攻关课题1项,编写著作三部,发表论文8篇。

主要研究方向:

1、针刺治疗中风的临床与实验研究

2、针药结合治疗血管性痴呆的研究

科研课题:

承担省、厅、局级科研课题共18项。其中省级科研项目7项,厅、局级科研项目11项。

针灸教研室人员名单:

主任:邹伟

副主任:程为平、赵军

近三年来,教研室主编影像学教材2本,著作6本。教研室主持科研获学校优秀教学成果奖。医学科研获省政府三等奖1项,省教委一等奖1项,省中医局二等奖5项,省高校二等奖1项,市政府二等奖1项。主持申报省自然科学基金1项,校基金2项。在国家、省级医学杂志上发表论文28篇。教研室全体同志积极努力、奋发向上,为培养新世纪中医药人才贡献力量。

影像教研室人员名单:

主任:尹志伟

副主任:许宇飞

成员:李晓陵、李建军、林林、许晓明、温颖、姚家琪、刘丽、关昕、栾金红、王丰

几十年来,教研组积累了丰富的临床、教学、科研经验,同时培养和造就了较雄厚的师资力量,教学制度及教学手段不断完善,人才结构日渐合理,多年来为中医药大学培养了成千上万的优秀毕业生。目前的西医外科教研室,除承担学校各院系的西外教学任务外,还承担着外科临床及科研任务,是三级甲等医院中的骨干科室,设有普外、泌尿、胸脑等专科,是省内中西医结合外科的龙头单位。

外科教研室人员组成:

主任:安立文

副主任:赵刚、王宽宇、王建伟

成员:赵宝山、赵可军、张景欣、刘海潮、贾振、于文慧、陈文阁、孙晓龙、高杰、赵振宇、夏士涛

推拿是以手法治疗为主,可以治疗许多疾病:腰椎间盘突出症、颈椎病、肩周炎、落枕、急慢性腰腿痛、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软组织损伤、头痛、失眠、眩晕、便秘、腹泻、胃脘痛、周围神经损伤、小儿肌性斜颈、半身不遂、面瘫等。因此,推拿的教学是在介绍理论的基础上,强调手法的演练和临床教学,我们引用多媒体教学,电子教案,理论结合实际,提高基础知识和动手能力。

推拿教研室是在2001年末建立的,教师队伍的建设有待于逐步完善。

教研室主任:王军,49岁,男,于1985年毕业于黑龙江中医学院。教授、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担任黑龙江中医学会推拿专业委员会委员;全国推拿学会委员;从事中医临床30余年。现担任我院推拿科的教学,为中医专业、骨伤专业讲授推拿学。参加我院教材《推拿学》(黑龙江人民出版社)的主编,副主编全国成人教育教材《推拿学》(湖南科技出版社)。推拿的教学,与时俱进,不断引进现代化手段,完善教学,使教学更形象化,现代化,培养更多推拿人才。

推拿教研室人员名单:

主任:王军

副主任:郭继承

扶着承担中医本科、中西医结合专科、护理专业、骨伤专业、计算机方向、外语方向的西医内科教授工作。

教师师资力量雄厚,教研室成员中有七人担任临床科室科主任。成立教研室以来讲授近四十届的大学毕业生达万人。获得省级、聚集科研成果二十余项,发表著作论文百余篇,是临床医学院重点发展教研室之一。

内科教研室人员名单:

主任:秦克力

副主任:马建、刘莉

成员:常毓颖、刘丽波、耿乃志、吴维平、杨颖、梁群、翟铁军、韩峰、王静滨、王欣波、郅扶旻、崔健崑、王冰梅、徐洪涛、王凤茹、张铁林、佟颖、张洁玉、李永华

在几十年的护理专业建设中,本专业在学科队伍,课程建设、教材建设,实验室建设及教学科研等诸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一、教师队伍结构合理化

目前护理教研室有教师20名,其中副教授7人,讲师12人,助教1名。具有本科学历者13人(另有3名正在攻读硕士学位),大专学历7人,学历结构合理。各主干课程均有高职授课,高职授课率达到了100%。从成立至今一直是临床医学院的优秀教研室,为社会培养出大批的优秀护理毕业生。

学科带头人穆欣主任现担任黑龙江省唯一的中华护理学会黑龙江省护理学会常委、黑龙江省中西医结合医药学会第四届理事会理、黑龙江省护理学会中医、中西医结合学术会专业主任委员。

二、专业课程设置科学化

专业基础课突出现代护理学的理论框架,符合护理专业的实际需要,多学科互相渗透,使学生今后较好的适应生理—心理—社会的医学模式。本学科承担了7门专业课及全校1门选修课的讲授,其中精品课程《护理学基础》有一套完整的课程规划和措施。每门课程讲授中都配合自制的多媒体课件,并增加大量的临床图片,达到了图文并茂的效果,突出实效性,教学效果好,受到学校及学生一致好评。

三、教材建设先进化

根据最新发展需求,选择实用性强、知识含量高的教材作为学生学习主要工具书。本学科参加编写了21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规划教材9本,包括《护理学导论》、《护理管理学》、《中医护理学》《内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妇产科护理学》、《护理美学》、《护理教育》、<中医食疗药膳学>等,并将规划教材在2004级护理本科学生中加以应用。

四、实验室开放化管理

1、实验室面积240平方米,模拟的护理单元内拥有现代化教学仪器,包括CP1200型监护仪、美国纳斯精装静脉手臂穿刺模型、美国纳斯婴儿头部静脉穿刺模型、皮内注射模型、肌内注射模型、高级全自动心脑复苏模拟人等若干。设备总值24万元,能够满足教学需要。

2、定期开放实验室,充分利用实验室的资源,让学生多动手进行练习。开放的护理实验室为学生进行基本技能的练习提供了有利的场所,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并且通过模拟病房,使学生适应了临床护理的模式,缩短了护理教学与护理临床工作的差距,为今后学生从事临床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毕业前在实验室定期举行护生技能大比武,鼓励学生加强基本功训练的积极性。

五、强化科研意识

我们获黑龙江省高等教育科学研究成果奖5项;黑龙江省高等教育科学研究十五规划课题二等奖1项、黑龙江省人民政府颁发的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三等奖1项;省中医管理局颁发的科技进步奖共5项;现有在研的教学课题5项。

六、有效的实习是毕业学生分配趋势良好的保证

1、制定和调整实习大纲和实习计划,明确规定临床实习的具体内容,建立相应的临床考核标准和考核办法。同时重视对临床带教教师资格的筛选和培养,在实习生带教中要求各病区护士长有带教计划,有专人带教,严格管理。而且护理部有计划培训教学人员,组织护师以上人员教学试讲,老师互相听课,以及教学查房等活动,来提高教学及带教老师的素质和水平形成了良好的护理教学队伍,保证临床教学效果。

2、护理毕业学生走向了全国19个省市的各大医院,并担负着重要护理工作,其中10%从事护理管理工作,20%从事护理教学工作,30%以上担任科护士长工作,她们在临床护理管理、护理教学等领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另外,有1名学生去澳大利亚就读,1名被北大录取为研究生,4名被我校录取为研究生。

护理教研室人员名单

主任:穆欣

副主任:王东梅张春宇

成员:曹秋茹、孙秀、邢立辉、聂宏、贺志美、韩志毅、王荣、仇颖、贾丽丹、安雪梅、王丽芹、国旭熳、薛敏、王北明、鲍雅丽、刘葳、陈冬梅

THE END
1.中医专科自考本科考哪几门?自考中医学本科课程有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有机化学(一)、中药学(一)、药用植物学、中药化学、中药药剂学、中药药理学、计算机应用基础、中医基础理论(一)、方剂学(一)、医古文(一)、中药炮制学、大学语文、计算机应用基础(实践)、中药炮制学(实践)、有机化学实验、中https://www.eol.cn/zikao/zk-wyw/20241213123759.html
2.2025年重庆国家开放大学有临床医学专业吗?没有。根据查询国家开放大学官网得知,国家开放大学没有临床医学专业,国家开放大学是国家承认学历的一种学历普及的教育机构,对涉及到的临床医学的教育是没法施教的,有关医学领域的教学也只是开设了护理与药材加工的相关知识,开放大学教育目的主要是普及知识层。 https://www.zikao023.com/zkdy/359903.html
3.开放大学有中医本科吗国家开放大学是一所特殊的大学,虽然许多人之前没有听说过,但它也是教育部直属的院校,主要提供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两大板块业务,学历教育针对的就是成年人学历提升。今天由小编为大家解答开放大学有中医本科吗这个问题,下面是一些为大家整理的相关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https://www.sndd.net/guokai/16196.html
4.院校本专科生任盐的开放与选修现状分析——以成都中医药大学摘要 目的:通过回顾成都中医药大学本专科任选课的开课与选修现状,为学校下一步完善任选课开放提供建议,为高等中医药院校开设任选课提供重要参考。方法:对学校近5年任选课的开设和学生选课的基本情况等进行汇总,采用SPSS软件对数据进展开更多 Objective:By reviewing the current opening and selection situation of https://cstj.cqvip.com/Qikan/Article/Detail?id=7104753417
5.香港中文大学开放中医新专业!香港中医药专业留学课程学制一年,且不限于中医药背景的学生,本科是生物医药相关专业也可以申请! 官网雅思要求6.5 学费:22w港币 学制:全日制1年 香港中文大学 MSc in Chinese Medicine Pharmacology and Drug Development 中药药理与药物开发硕士(新增) 课程介绍: 该专业旨在培养未来中药药理和药物研发人才,涵盖先进技术在中医研究和药物的应https://www.jiemo.net/news/show-2775175.html
6.辽宁省成人高等学历(专/本科)新生入学及网课学习说明长春中医药大学 https://cczy.yxbyun.com/student/index.html#/login(账户密码登录,不可注册) 长春工业大学 http://ttedu.cep.webtrn.cn(账户密码登录,不可注册) 根据通知,陆续更新! 同时,需要在2024年报考学历的同学们可以开始报名了, 2024年专/本科学历报名已经开始: https://www.lnckedu.com/show-6-576-1.html
7.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理念引领教育改革发展如广州中医药大学以“高水平大学重点学科项目”建设为例,提出以解放思想、筑巢引凤、培养创新、优化平台、引领学科、服务社会、育人为本、“一带一路”等具体措施建设高水平中医药大学;广东工业大学在高水平大学建设中大力推行基于产学深度融合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强调与产业深度融合,注重多样性人才培养以及多层次、https://gdae.gdedu.gov.cn/gdjyyjy/zgnfjygfnh/202008/12c61aefe76c41a08e9d6b9004cd4890.shtml
8.开放大学老年大学开设的模特课程,是以训练学员正确且优美的站姿,正确的站立位置,高雅有型的站姿,恰如其分的90度、180度转身,光脚、高跟鞋、平跟鞋、慢步、摆臀、叉腰走台的能力。通过走台能力、自我塑型能力的训练,达到本科程美育教育的目的。 模特课设基础班和提高班,学制各两年。基础班侧重中老年人体态、步态、基本站姿http://www.hzrtvu.org/vteran/list-1081-1.html
9.2025考研广西中医药大学考点考网上确认报名公告根据教育部《2025 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工作管理规定》以及《广西 2025 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报名公告》文件精神, 现将广西中医药大学报考点(报考点代码:4510)有关事项公告 如下: 一、网上报名、缴费及确认时间 (一)网上预报名、缴费时间(仅对我区普通高校应届本科 毕业生开放):2024 年 10 月 9 日至 12 http://sc.kaoyan365.cn/dongtai/wbgg/48605.html
10.成都中医药大学2024年春学期2024级本科生理学期末考试试题卷基本信息: 姓名: 班级:一、单选题(每题1分,一共70题) 1.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不包括下面哪一项() A.新陈代谢B.能量代谢C.兴奋D.兴奋性E.生殖 2.生物体的新陈代谢不包括下面哪一项() A.合成代谢B.分解代谢C.能量代谢D.自我复制E.自我更新 3.维持某种机能状态的稳定主要有赖于() A.负反馈B.自身调节Chttps://www.wjx.cn/xz/273357471.aspx
11.北京中医药大学临床医学院(西苑医院)20①本科毕业论文; ②本科期间成绩单; ③科研情况表及相关证明材料; ④外语证明:大学英语四级考试或日语四级考试成绩单; ⑤报考中医专业学位的考生还需提供本科临床跟诊或实习经历证明(应届生,须本科学校盖章)或工作单位参与临床工作证明(往届生,须工作单位盖章)。 https://www.xyhospital.com/Html/News/Articles/210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