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广播电视大学现代远程教育公共服务体系”是本世纪初我国现代远程教育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生事物,它的建设与发展是在我国远程教育领域所进行的一项重要的实践创新——《中央广播电视大学现代远程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大事记(2000—2018年)》中这样写道。
中央电大公共服务体系产生与发展的四个阶段
记者:回顾公共服务体系的发展历程,大致经历了哪些阶段?发生了哪些重要事件?
杨孝堂:中央电大公共服务体系的产生与发展至今可以说共经历四个阶段。
一是酝酿立项及试点运行阶段(2000—2004年)。
中央电大公共服务体系的产生与发展有着深刻的历史背景和令人难忘的发展历程。
1998年之前,电大系统也在探索成为远程教育中心即公共服务体系的办学模式。1998年“现代远程教育工程”作为《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的一部分开始实施,教育部先后批准了68家普通高校开展“网络教育”,同时也批准了中央电大开展“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项目,从此拉开了我国远程教育多元化发展的序幕。
中央电大为了更好地实施“开放教育试点”项目,解决“互联网技术支撑”问题,开始寻求与技术公司的合作。2000年11月6日,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与TCL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合作项目签字仪式暨新闻发布会的召开,以及2001年4月2日,电大在线远程教育技术有限公司的注册成立,标志着这一校企合作新模式的真正落地与试运行。电大在线公司开发的“电大在线教学平台”得到了业界普遍的认可。
网络教育试点初期,个别高校网院因招生规模过大导致质量失控,并出现期末考试作弊等严重问题。高教司责成中央电大帮助组织期末考试工作,中央电大较好地完成了工作,得到了高教司的认可。
叠加以上情况,2001年年底,教育部提出利用电大系统资源优势建设远程教育公共服务体系的设想和要求,教育部高等教育司提议并批准中央电大开展“现代远程教育校外教学支持服务体系建设”试点项目。这也就是公共服务体系酝酿和论证的阶段。之后,通过调研、方案设计和实践探索,校外教学支持服务体系进行了3年多的试点实践。
二是正式运营与项目创新阶段(2005—2011年)。
从2005年3月开始,中央电大公共服务体系进入正式运营阶段,其标志是教育部2005年3月印发的《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同意建设“中央广播电视大学现代远程教育公共服务体系”的批复》,及4月印发的《关于建设中央广播电视大学现代远程教育公共服务体系的通知》。教育部印发的两个文件标志着中央电大公共服务体系正式进入全面运作阶段。在这一发展阶段,中央电大公共服务体系实施企业化运作模式,“奥鹏教育”成为了中央电大公共服务体系的一张亮丽的名片,获得了其服务高校和社会各界的高度认可。
三是内涵建设与多元化业务发展阶段(2012-2015年)。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要“办好开放大学”,2012年国家开放大学和五所地方开放大学正式挂牌。奥鹏教育一方面积极主动、全力支持开放大学建设,另一方面加快推进公共服务体系的内涵建设,拓展公共服务的范畴,在完善为试点高校学历教育服务的基础上,大力发展非学历继续教育服务,积极发展与行业、系统和企业的合作,拓展服务领域和方式,将自身的定位提升为“服务终身教育体系和学习型社会建设”,努力提升为终身教育体系和学习型社会建设服务的实力和能力,探索公共服务体系多元化业务发展模式。
第四阶段是2015年至今,应该是进入了“互联网+”时代的面向终身学习的新型公共服务体系。
“互联网+”为公共服务体系发展带来新契机
记者:“互联网+”时代已经到来,您认为会给远程教育和公共服务体系带来哪些契机?
杨孝堂:2015年“互联网+”首现政府工作报告,这对我国社会、经济、文化、环境、资源和基础设施等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引领着互联网与各行各业融合发展的“新常态”。“互联网+”战略在为远程教育提供发展机遇的同时,更在变革取向上为远程教育发展指明了方向。在信息技术应用方面,为了更好地服务每位学生,奥鹏教育加大了新技术的研发与投入,充分利用教育大数据、人工智能、教育云等,为教育革新助力。
记者:据您所知,奥鹏教育在“互联网+”背景下的探索具体有哪些?
杨孝堂:2012年,奥鹏教育获得中小学教师培训资质,开始探索教师培训业务,致力于以“互联网+”为驱动,服务教师专业发展和地方教师梯队结构的整体提升。
2014年,国务院推出进一步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措施,取消和下放利用互联网实施远程高等学历教育的教育网校审批,释放减政放权与开放市场信号,远程教育的生态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奥鹏教育在2015年1月联合国内37所网络教育试点高校成立了MOOC中国联盟,面向行业化、区域化、国际化的社会发展需求,做政府想做、社会需要做、单个高校无法做的事情,构建面向全民终身学习的中国在线课程开放平台。
为普通高校开展传统的成人招生学生提供技术支撑,为传统的成人函授、非全日制学生的学习注入了互联网学习的基因。如新奥学院的成立。
奥鹏教育的未来需要进一步发展和完善
记者:您曾经提到公共服务体系要做的事情主要是两个模式、三种平台。国际上有无成熟经验可借鉴?
杨孝堂:奥鹏教育作为公共服务体系,最初的定位没错,仍要坚持。因为奥鹏教育没有办学权,所以公共服务体系未来要做的事情,我认为是两个模式、三种平台。
两个模式,一是公共服务体系与高校、社会机构对接。目前做得很好,已经跟几十所大学和机构建立合作关系,但还有很大的拓展空间。二是与教师个体合作。这个教师不一定局限于学校,他可能具有某项职业技能,同样可以在网上开课,如奥鹏的慕课网的师资就是这种类型。个体教师出来教学,特别是一些职教和技能类教师,需要有人提供支持服务。
三种平台,一是机构定制平台,如普通高校、高职、中小学,为他们提供远程公共服务。二是MOOC平台,可以做社会范围的公共服务平台。三是SPOC平台。这类隐私性的小平台,可以为个体教师服务,也是应该积极拓展的方向。奥鹏教育要实现这一点,要有大量的签约教师,利用互联网为个性化教学提供支持服务。
一个可参考的案例就是美国德州的API公司。API成立于2012年,2013年面向全球招生。其运营模式类似奥鹏教育,它和美国50多所高校合作,只做一个学校最好、最优秀的专业,帮这个专业的老师做在线课程,它面向全球招生,跟高校学费分成。奥鹏教育在扩展与其他大学的合作时可以参考API,找高校优质的专业来改造,实现互联网教学。
另外谷歌Site是一个网站平台,针对单个教师建立的课程共享空间,教师可以在上面制作课程,但超过1G的存储量要收费。它的经验也很有参考价值。
记者:您认为未来公共服务体系的发展之路会是怎样的?
从2001年12月至今,在教育部的指导和有关方面的大力支持下,奥鹏教育已经走过了19个春秋。目前已经在全国31个省市区设立1800多家奥鹏远程教育学习中心,与40多所高校网络教育学院合作,共开设了400多个专业,为高校近百万在籍学生提供学习支持服务。随着内外部环境的变化,奥鹏教育也在积极探索新形势下的转型发展之路。
党的十九大也提出了要支持和规范社会力量兴办教育。奥鹏教育作为教育服务企业,既要充分把握这样的历史机遇,更要以质量为核心,提高综合服务能力和服务质量,构建面向终身学习的新型公共服务体系,要处理好与教育主管部门、与合作高校、与开放大学(电大系统)、与行业其它机构的关系,要以学习者需求为导向,提供更高质量的教育产品和教育服务。党的十九大报告单列网络教育,有专家解读其深层次的意义在于,期望搭建广义的网格化教育,促进传统技术和新型技术相联系、虚拟网络和实体平台相结合。因此,公共服务体系大有可为,不可替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