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北京12月29日电(记者袁秀月)28日,中国人民大学保卫处发布通知,将开通社会人员线上自行登记入校系统,除此之外,北京外国语大学、北京理工大学、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等多所北京高校均明确面向社会开放。
北京多所高校面向社会开放
可以注意到,近期北京多所高校推进校园开放的进度。据媒体报道,北京外国语大学、北京理工大学都于近日开放入校。北京外国语大学校外人员持本人二代居民身份证,经闸机刷脸完成人证核验后即可入校。北京理工大学校外人员进入京内各校区(西山实验区除外)无需进行审批报备,携带本人身份证件在校门口刷身份证登记即可入校。
此前,北京大学也曾回应称,该校正在有序推进开放,在平衡校园秩序的同时,尽可能满足社会需求。
近一半“双一流”大学发布开放政策
教育主管部门表态有助推动大学校园开放
今年以来,呼吁高校开放的人有不少,记者注意到,在人民网的领导留言板上,有来自北京、山东、安徽、广西、重庆、江苏、河南、辽宁、四川、福建、天津等多地的网友反映高校开放的问题。今年7月以来,国内多所高校都对校外人员采用预约制入校。
据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公共管理学院教授马亮对中国147所“双一流”高校开放政策所做的评估和解读,2023年,近一半的大学发布了校园开放政策,总体来说还有进一步扩大的空间。
在具体入校人群中,多数开放校园的高校明确所有社会公众都可以入校。也有极少部分大学仅面向高中学生、中学生及家长、临时来访人员、参观的社会公众或校外人员等开放。
马亮表示,从地方教育主管部门的发文或发声来看,的确会对大学校园开放带来一定影响。数据显示,在教育主管部门发文或发声的地区,大学发布校园开放政策的平均比例为55.22%,而其他地区的则为39.92%。从实际开放校园的情况来看,二者分别为67.83%和51.46%。由此可见,教育主管部门的发文或表态都有助于推动大学校园开放。
校园开放行政负担仍较重
专家建议教育主管部门和头部高校要发挥表率作用
国内多所大学校园逐渐对外开放,但在实际操作中仍存在各种政策措施,使社会公众的入校之路道阻且长。
马亮对大学校园开放政策可能造成的各类行政负担进行了评估,结果显示,行政负担还较重,大学校园开放程度还有待提升。
评估显示,有12所高校仅要求身份证核验,占比17.65%。还有11所高校要求预约或登记,占比16.18%。有12所高校要求预约或登记,并对身份证核验,占比17.65%。还有9所高校要求预约或登记,还有预约限额或需要审核,占比13.24%。最后,有15所高校的要求较严格,对上述三个方面都有要求,占比22.06%。由此可见,当前高校校园开放仍然给访客造成了负担和成本,使他们的入校之路并不顺遂。
马亮表示,中国“双一流”高校的校园开放在稳步推进,但是距离社会期望还有较大距离。一方面,大学校园开放的比例还不高,仍然有一半高校没有面向社会开放。另一方面,校园开放的大学设置了重重关卡,对于入校访问的人们来说需要承担较重的行政负担。
他建议,未来应进一步推动大学校园开放,特别是教育主管部门和头部高校要发挥表率作用。与此同时,也要做好大学校园开放的精细化管理,可以分阶段实施,边开放边完善。比如,可先打开大学校园的大门,再打开校园内图书馆、教室、会议室等建筑的小门,逐步扩大大学校园开放范围。再如,可以采取更友好的政策措施,减轻访客入校的行政负担。
马亮认为,当越来越多大学校园开放时,入校访问的社会公众也应遵守校园规则和社会秩序,避免破坏校园环境和秩序。否则,开放校园的高校可能会因此而面临关闭大门的风险,也会使大学校园的公共资源难以得到最大化利用。(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