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编探校|UWC姊妹校、清华附中力挺,这所含着金汤匙出生的学校有什么不一样?
IBDP充满着挑战,所以中国孩子往往先上一年准备课程来过渡。说到预备课程,小留不禁想起一所崭新的、含着金汤匙出生的国际高中——CWA世华学校。
-世华学校-
UWC常熟创校团队创办
UWC常熟姊妹校
北京清华附中鼎力支持
原北京四中国际部校长担任执行校长
……
闪闪发光的标签太多太多。
去年9月,世华正式迎来了首届创校生,目前也正是他们学习预备课程(FP,FoundationProgram)的阶段。在建校时,这所学校就怀着将UWC的IB教育带给更多中国学生的美好愿景。如今,世华是如何为中国学生打造独具特色的预备课程的?
-世华创校开学典礼-
带着大家对新学校的好奇,小留决定对世华学校来一次探访。
根植中国培养未来创变者
决定一所学校所有工作的方向的,是一所学校坚信的理念和目标。为了摸清世华课程设计的思路和顶层架构,小留首先采访到世华外方校长Mr.Jean-LucAupoix,一位带着法式幽默的资深IB教育专家。
Mr.Jean-LucAupoix
人物简介:
世华学校外方校长,IB语言学科组全球副主考官,毕业于美国康奈尔大学等知名院校,曾任瑞士StGeorges、英国牛津StClares等知名IB国际学校校长,拥有多年IBDP国际学校管理经验,精通IB课程体系。
世华与UWC有着相同的目标,却又是不同的。UWC有来自世界不同国家的学生,是一个多元文化环境。而我们,要帮助中国学生融入IB,融入海外大学。我们希望他是一个能够面对未来不确定性的创变者(changemaker)。因此,我们需要中国身份、科学精神和人文主义方法。
那么在做世华的FP课程设计时,我们围绕我们的目标,IB所需的知识、技能、态度三个维度,为学生做好过渡。我们首先进行背景设计,识别出学生们需要的能力,制定我们的培养目标。我们设计的课程,一定是将这些能力的培养,全部融入其中,通过课堂、项目、活动等等。我们要巩固他们的学术基础,也要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创造力、信息检索、自我管理、交流、合作等IB学习技巧和特质。
我们同时在清华附中的支持下,开设了STEM课程,即科学、技术、工程、数学,这也是我们的科创特色。我们以项目的方式,将这些学科(STEM)紧密联系起来,培养孩子们的科学精神。这与我们的使命相呼应:用人文主义价值观培养未来创变者。
听起来很提纲挈领?那么接下来,就让我们走进具体的课堂吧!
开放式的FP课堂
在老师的带领下,小留有幸旁听了世华的一节STEM课和一节有趣的跨文化沟通课程。
当天的STEM课刚好是一节理论课,老师带领大家梳理了科学史上的重要人物。同行老师介绍,之后还会有实验、项目等有趣课程。另一节跨文化沟通课程,则是今年新开设的课程。
在这节课上,小留看到中热两国同学对于彼此不同文化的好奇和热情。中国的鸡脚、肉夹馍等美食,让外国同学惊讶不已。外国同学也向中国学生抛出了更有深度的问题:当中国身处新冠疫情的舆论漩涡中时,你们的心情和想法是怎样的?
看到学生们尝试着彼此理解,小留被深深感染到了。毕竟,沟通是理解的基础,而理解是和平的开端。同时,这堂课所展现的情景,也正是中国孩子留学海外后面临的第一个重要问题:如何与不同国家的人交流,并融入他们的文化?
而这样的课堂形式:课前准备、课堂交流、课后反思经常地发生在世华的日常课堂中。
GoutamSen视觉艺术教师(25年教学经验|14年IB授课经验|11年IBDP视觉艺术考官经验):
我们现在所有的上课模式都是基于DP的。例如展演、项目式学习、作品集等等,只是在内容上、体量上会小一些。IB教学是一个完整、连贯的体系,它不仅考察知识,更考察你的理解力,获取知识的能力和方法。
-世华学生视觉艺术作品-
因此,在这一年,相比较课程内容,学习和思维的方式是最重要的。今年我会一步一步教他们,直到他们能自己独立、自由地完成这些事情。
王同学(10年级在校生):
这里的课堂,讨论、小组作业会更多,刷题会更少,课程难度适中。目前,学校还是主要培养我们的学习习惯和思维。
我们要做项目、写论文。例如今年寒假,STEM老师给我们布置了一篇论文,要求讨论电动汽车能否解决环境和能源危机。原本要求2000字,我写了9000字。我先是对目前市场上所有的电动汽车进行了分类,然后通过中国知网查资料,逐条分析每种类型的优劣势。我最终的结论就是,在现有的技术条件下,电动汽车不能解决环境和能源危机。
循序渐进的学生管理
看完了课堂,小留又来到“学生管理处”。在世华,这是一个独特且庞大的部门:StudentLifeCenter。它包含了学生学术生活以外所有校园生活的工作。这是一个在国外大学你会经常看到的部门,世华管理团队认为,学生生活与学术生活同等重要。
-世华学校社团招新海报-
“世华是UWC很重要的、对中国学生的补充。UWC是一个很多元的文化环境,但世华希望,更多中国学生能理解和应用这些资源。”学生工作副校长王珏说。
-在世华的走廊上随处可见学生制作的知识科普-
StudentLifeCenter做了很多工作,在这个大的部门下面,有寄宿学院、学生活动部、秘书处、班主任。在推行各项工作时,充分尊重中国孩子的特点,最有代表性的,就是它循序渐进的学生管理工作。
-学生管理模块-
这学期,基于上学期期末的调研情况,世华推出了新政策——PowerProgram(蓄力项目)。之所以叫这个名字,是希望学生拥有内在的力量管理自己。
世华的寄宿制度是寄宿学院制,学生按照寄宿学院(LivingInCommunity,LINC)划分,并由各学院的“成长导师”负责。
世华的寄宿学院被所有老师定义为“homeawayfromhome”,它是家之外的另一个家。它要承载学生的成长部分,包括帮助他们尊重不同文化、建立关系、身心健康、社区贡献,同时也是学生有归属感的港湾。
-家庭会议-
在成长导师的帮助、支持下,学生们才能更好地完成对新课程、新校园、新环境的适应。
-成长导师与学生合照-
“有一个学生,她的性格非常好,所以身边朋友都非常优秀,但她会弱一点。进入学校后,她其实是很焦虑、不自信的,但我们都没有发现。直到有一天,她情绪爆发,在一个大厅里哭”,成长导师leah说:“后来我们才发现,她甚至已经想退学了。”
-成长导师与学生一起庆祝生日-
视觉艺术老师,同时也是班主任的GoutamSen说:“六个月前,当学生们刚刚进入校园时,他们还很害羞。但现在,他们没有人想家,想父母。这令我非常骄傲。”一群正值青春期的14、15岁年轻人,能够在成长阶段在这样的关怀和引导中成长,实在很幸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