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信箱:zhejiang@chinanews.com.cn
当下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包含着对更高质量教育的期待。而全民终身学习,赋予了每个人以平等的受教育权利,让教育发展成果惠及全体民众。
改革开放之初,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国家开放大学前身)成立,以其继续教育属性填补了全民终身学习的空白。同一时期,作为电大系统45所省级分部之一的宁波广播电视大学,以“促进全民终身学习”为宗旨,向东海之滨的社会各群体敞开了大门。2020年12月18日,学校更名为宁波开放大学。
宁波开放大学党委书记黎群多年来一直强调,要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破解终身教育落地“最后一公里”难题,不断深化内涵建设,持续优化学习服务,为学习者提供高品质学习体验,把宁波开放大学办成一所受人尊敬的大学。
朝着“建设一流城市开放大学”的发展目标,学校正积极落实国家开放大学“学历教育创优提质、社会培训开疆扩土、老年教育做优做强”三大战略任务,奋力书写开放大学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聚焦学习需求开放教育创优提质
作为东部沿海开放城市,宁波的高等教育大众化程度远超全国平均水平。随着城市建设进程加快,城市发展动能升级,产业调整转移,宁波开放大学面临生源减少、不确定性增多的新挑战。
为变挑战为机遇,全校上下一心,坚持走“创新驱动、转型提升”之路,紧贴城市发展需求,遵循成人学习规律,着力提升学习者的职业能力、文明素养;积极与政府、行业、企事业单位等多元主体深度合作,为宁波培养用得上、留得住,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一线应用型人才。
学校充分利用开放大学系统办学、公安垂直管理的优势,与宁波市公安局强强联手,成立国家开放大学宁波辅警学院。辅警学院办学4年来,累计已有10526名辅警学员参与学历提升,1.6万余人次参与各类技能培训。
系统内各县(区)级学院和分校紧紧围绕当地政府要求、行业企业需求、老百姓渴求办好教育。象山学院对接地方支柱产业,培养“现代泥瓦匠”;为建筑企业输送近4000名建筑类专业毕业生;镇海分校开设应用化工技术专业,培育绿色石化紧缺人才;全系统聚焦乡村振兴战略,与宁海、奉化、余姚、北仑小港当地组织部门、街道合作,举办村(社)干部及产业领头人学历与非学历融合提升项目。
在全校上下共同努力下,宁波开放大学保持每年万人以上的招生规模,目前开放教育在校生22190人,规模稳定有力支撑了质量提升。
如今,宁波开放大学已桃李满天下。开放教育办学中涌现出以大国工匠、全国劳模竺士杰为代表的一批优秀学生典型。他们之中,有奋战在工厂车间一线的“浙江省技术能手”卢学锋;有来自农村,辛勤耕耘的“全国优秀农民工”吴喜海;有默默无闻潜心研究的教育部“科学技术进步奖”获得者陈昆;有勤恳工作全心奉献的宁波市“治安荣誉奖”获得者黄云飞;有优秀外来务工人员、团中央代表陶文娟;更有身残志坚、斩获伦敦残奥会金牌的黄成……
近年来,随着老龄化趋势的加快,银发一族如何享受信息时代的便利,更好地融入社会?宁波开放大学积极履行社会责任,从2011年至今,开设了一系列普及老年人智能技术的通识类课程。
学校还开设提高老年人应对智能生活水平的特色课程,回应老年人的真实需求。《走近智能生活》《安卓手机与互联网生活》《老年趣味编程》……为应对当下掀起的短视频热潮,在2021学年,该校新开设《短视频剪辑制作》课程,让银发一族依旧可以勇追时代潮流。
老年教育实体办学十年来,宁波开放大学共办班638个,推出课程358门次,服务老年学员26224人次;老年电视大学教学注册点143个,覆盖宁波各县市区,年服务近17万人次;着力落实《宁波市关于加快发展老年教育的实施意见》,牵头成立宁波市老年教育共建共享联盟;主编出版适老化教材4门,利用“宁波乐龄学堂”向宁波老年人公益推送网络精品课程;老年学员“钢琴奶奶”莫志蔚事迹两次登上中央电视台专题报道……凭借一项项落在实处的教学成果,宁波开放大学于2020年荣获全国“敬老文明号”称号,位列全国10所高校之一。
紧贴发展需要社会培训开疆扩土
宁波开放大学不断创新办学体制机制,积极探索合作办学新模式,与宁波市综合行政执法局联手,合作共建垃圾分类学院,集垃圾分类教育培训、宣传策划、理论研究于一体。
学院里的专、兼职老师们走进校园、社区、乡村,开展垃圾分类宣讲,研发课程,编制教材,为不同群体提供多层次、多方位、多样化的教育培训服务,为全国生活垃圾分类宣传教育工作贡献智慧。垃圾分类学院现已培训4.3万人次,完成线上培训及考试认证2万余人。
2021年春季,宁波开放大学与宁波市司法局、江北区政府联合共建全国首个地市级调解学院——宁波调解学院,为宁波市1.4万多名人民调解员提供全方位、多维度、线上线下的教育场景,打造宁波调解人才培养和调解理论研究的新高地。
华侨学院依托宁波市侨联、海内外“宁波帮”潜心办学,真诚服务,创办“侨联大讲堂”系列公益讲座;开设侨眷“美好生活”特色品牌课程;举办青年侨商、侨文化骨干高级人才研修班。
红牡丹学院以“国花为媒”创造了让外籍人士2小时画出牡丹,爱上中国文化的“红牡丹模式”。学院创建“红牡丹国际家园”,开设乡村课堂、国际直播课堂,开展中外文化艺术交流活动,已有来自170个国家的12000多外籍人士参加学习活动。
垃圾分类学院、调解学院、华侨学院、红牡丹学院……随着一个个特色学院的建立,宁波开放大学走出一条紧跟时代脉搏、紧贴城市发展的创新之路,打通全民终身教育“最后一公里”的新征程。
步入“十四五”,宁波开放大学再次迎来新的发展契机。校长翁雪莲说:“我们以‘创新驱动、转型提升’为发展战略,努力成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重要力量和建设技能社会的有力支撑。不忘初心,不辱使命,宁波开放大学将向‘一流城市开放大学’迈进!”(作者:李典周薇)(完)
浙江乌镇:打造“夜经济”让“客流”变“客留”...
掠影:浙江东阳又闻南枣飘香...
浙江德清出土大量千年瓷器疑似东晋到南朝时期...
“爱换换”为“智慧城市”提供出行场景数字化嬗变让绿色出行风潮吹向全国...
主办单位:中国新闻社浙江分社地址:浙江省杭州市文一西路1199号中新大厦11楼邮编:311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