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语那些曾经的时代年轮

每个年代都有它的流行语,带着时代的烙印,真实地记录我们的生活,并被新的流行语所取代,当我们回头看时,恍惚会有时空交错的感觉。流行语如流星般划过,无论你是否喜欢它,它都将成为历史的一部分,成为人们心中尘封的记忆。穿越时空,看看流行语背后的故事。

20世纪20年代

1、中国共产党万岁

1922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会议确定了党的最高和最低纲领,标志着党的创建工作基本完成。在这次大会发表的宣言最后口号中,"中国共产党万岁!"这个口号为后来党的若干文献沿用,并出现在一些重大会议及节日庆典的标语内容,也是众多革命者就义、牺牲前表达对党的热爱、对共产主义事业充满必胜信念的惯用话语。

2、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这个问题是革命的首要问题。

毛泽东在《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中指出:“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这个问题是革命的首要问题。中国过去一切革命斗争成效甚少,其基本原因就是因为不能团结真正的朋友,以攻击真正的敌人。”在中国革命史上,随着革命所处的阶段和任务的不同,革命的对象也有所不同。对阶级的分析,关系到革命的策略,随着革命的深入,逐步演变为在革命中应当团结谁、依靠谁、打击谁的问题。

3、革命不是请客吃饭

4、把支部建在连上

1927年9月,毛泽东率秋收起义部队在江西永新县三湾村,领导了举世闻名的“三湾改编”,主要有三项内容:一是整编组织,把一个师缩编为一个团;二是在部队建立各级党组织,把支部建在连上,确立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三是在军队中实行民主制度,实行官兵平等、经济公开。通过把支部建在连上,中国共产党的基层组织与军队的基层单位融为一体,确保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成为建军史上的一个里程碑。这句话也形象地表明,要实现党的领导,必须把党组织建立在各种组织的基层单位。

5、枪杆子里面出政权

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湖北汉口召开紧急会议(“八七”会议),对大革命失败的原因进行总结。毛泽东在发言中指出,党中央所犯错误中的一个错误是不认识军队的极端重要性,“要非常注意军事,须知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这个意见切中要害地指明了大革命失败的经验教训,也为中国革命的基本方式指明了正确的方向。

6、不拿群众一针一线

1928年3月,毛泽东向全体官兵正式宣布三大纪律六项注意。不拿工人农民一点东西是三大纪律之一。1929年以后,将“不拿工人农民一点东西”改为“不拿群众一针一线”。不拿群众一针一线的严格纪律,体现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性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军民一致的原则。

20世纪30年代

1、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这是毛泽东同志1930年1月针对当时党内对中国革命前途的悲观情绪,在一篇通信中提出来的。毛泽东指出:“这里用得着中国的一句老话:‘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这就是说,现在虽只有一点小小的力量,但是它的发展会是很快的。它在中国的环境里不仅是具备了发展的可能性,简直是具备了发展的必然性”。由此,“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就成了中国革命力量由小到大、由弱到强,最终取得彻底胜利的代表性表述。

2、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在《反对本本主义》中,毛泽东从认识论高度第一次鲜明地提出“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等著名论断;阐明了社会调查的重要意义,以及调查的目的、对象、内容、方法和一些技术细节;揭露了教条主义的错误及其对革命事业的危害。

3、战略上藐视敌人,战术上重视敌人。

1936年12月,毛泽东在红军大学所作演说中指出:“我们的战略是‘以一当十’,我们的战术是‘以十当一’。”1948年1月18日,毛泽东在为中央起草的决议草案中说:“在战略上,应当轻视敌人的时候,却决不可在每一个局部上,在每一个具体问题上,也轻视敌人。”这些论述后来被概括为“战略上藐视敌人,战术上重视敌人”口号,成为毛泽东战略和策略思想的生动表达。

4、从战争学习战争

毛泽东在《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中指出:“从战争学习战争——这是我们的主要方法。没有进学校机会的人,仍然可以学习战争,就是从战争中学习。革命战争是民众的事,常常不是先学好了再干,而是干起来再学习,干就是学习。”

5、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

毛泽东在《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中说:“对于人,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对于敌,击溃其十个师不如歼灭其一个师。”这句话形象地指明了弱小的红军在斗争中应该采用的战略战术,成为对敌斗争的一条重要策略。

6、团结、紧张、严肃、活泼

1937年4月,中国人民抗日红军大学正式改名为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毛泽东高度重视抗大的建设,亲自担任教育委员会主席,题写了“团结、紧张、严肃、活泼”的校训,并制定了“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艰苦朴素的工作作风,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教育方针。

7、你要知道梨子的滋味,你就得变革梨子,亲口尝一尝。

毛泽东在《实践论》中说:“知识的问题是一个科学问题,来不得半点的虚伪和骄傲,决定地需要的倒是其反面——诚实和谦逊的态度。你要有知识,你就得参加变革现实的实践。你要知道梨子的滋味,你就得变革梨子,亲口尝一尝。”

8、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

1938年10月,毛泽东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的报告中指出,在中国人民的伟大斗争中,已经涌出并正在继续涌出很多的积极分子,我们的责任,就在于组织他们,培养他们,爱护他们,并善于使用他们。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因此,有计划地培养大批的新干部,就是我们的战斗任务。

9、兵民是胜利之本

10、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

1939年9月16日,针对国民党顽固派制造的一系列反共磨擦事件,毛泽东在一次谈话中表明了我党的严正立场:“任何方面的横逆如果一定要来,如果欺人太甚,如果实行压迫,那么,共产党就必须用严正的态度对待之。这态度就是: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

11、党的建设伟大工程

毛泽东同志在1939年10月发表的《〈共产党人〉发刊词》中,提出要“建设一个全国范围的、广大群众性的、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完全巩固的布尔什维克化的中国共产党”,把建设这样一个党称作是一个“伟大的工程”。它高度概括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的建设总目标、总任务,指明了加强党的建设指导方针和要求。

20世纪40年代

1、整党整风

整党整风是中国共产党对马列主义党建学说的灵活运用与发展,是党的建设的优良传统。1941年至1945年的延安整风,是党史上第一次大规模整风运动。通过延安整风,我们党确立了毛泽东思想在全党的指导地位,推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形成了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优良作风,进一步增强了党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

2、反对党八股

3、惩前毖后,治病救人。

1942年2月延安整风运动开始时,毛泽东在《整顿党的作风》中提出“惩前毖后,治病救人”。“惩前毖后”,就是帮助犯错误的党员认识错误的危害性,找出犯错误的根源,以使本人和其他人从中吸取教训,以便在后来的工作中引以为戒。“治病救人”,就是帮助犯错误者改正错误,好像医生治病一样,完全是为了救人。实行这一方针既能弄清思想,又能团结同志,使党的建设更加兴旺发达。

4、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1943年3月10日,国民党发表反共反人民的《中国之命运》,竭力宣扬其抗战“业绩”,甚至提出“没有国民党,就没有中国”的口号。对此,中国共产党8月25日在《解放日报》发表题为《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中国》的社论,论述中国共产党和根据地人民在抗战中所发挥的作用,并指出:“如果今日的中国,没有中国共产党,那就是没有了中国。”“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中国”被认为是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真理性认识的高度概括,据此谱写的歌曲《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唱遍全国,直至今天。

5、团结就是力量

《团结就是力量》这首歌是抗日小型歌剧《团结就是力量》的主题歌,由牧虹作词、卢肃作曲,产生在1943年6月晋察冀边区平山县黄泥区的一个小村子。歌剧演出后影响很大,特别是主题歌《团结就是力量》立即在全边区广泛流传,成为团结中华民族抗击日本侵略的号角和心声。这句流行语经久不衰,至今仍广为流传。

6、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1943年,毛泽东在《关于领导方法的若干问题》中指出:“在我党的一切实际工作中,凡属正确的领导,必须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就是说,将群众的意见(分散的无系统的意见)集中起来(经过研究,化为集中的系统的意见),又到群众中去作宣传解释,化为群众的意见,使群众坚持下去,见之于行动,并在群众行动中考验这些意见是否正确。然后再从群众中集中起来,再到群众中坚持下去。如此无限循环,一次比一次地更正确、更生动、更丰富。”这一论断从哲学角度对党的群众路线作了理论概括,使之与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辩证法和历史唯物论有机统一起来,表明党的群众路线达到了成熟。

7、自己动手,丰衣足食。

1943年10月1日,中共中央在《开展根据地的减租、生产和拥政爱民运动》的指示中,要求各根据地实行"自己动手、克服困难的大规模生产运动"。之后,"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口号作为各根据地克服经济困难、实现生产自给的努力目标。

8、东方红,太阳升,中国出了个毛泽东。

《东方红》是抗日战争期间,陕北人民用以表达对伟大领袖毛泽东、对中国共产党由衷的感激之情而创作的颂歌。1943年冬,陕西葭县(今佳县)农民歌手李有源依照《骑白马》的曲调,编写成民歌《移民歌》。随后,延安文艺工作者整理删修后,改名为《东方红》,并于1944年在延安《解放日报》发表。

9、我们决不当李自成

10、为人民服务

这是毛泽东同志1944年9月8日在张思德同志追悼会上所作的演讲。张思德生前系中央警备团战士,1944年9月5日在陕北山中烧炭时因炭窑崩塌而牺牲。毛泽东在演讲中说:“因为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所以,我们如果有缺点,就不怕别人批评指出。”后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成为中国共产党立党宗旨的高度概括语言。

11、三大作风

这三大作风是指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这是毛泽东同志在1945年党的七大政治报告中第一次明确概括提出来的,指出:“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思想武装起来的中国共产党,在中国人民中产生了新的工作作风,这主要的就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作风,和人民群众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作风以及自我批评的作风。”三大作风是无产阶级世界观在党内生活和党的工作实践中的具体体现,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任何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

12、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

1945年6月11日,毛泽东在党的七大闭幕词中指出:“我们宣传大会的路线,就是要使全党和全国人民建立起一个信心,即革命一定要胜利。首先要使先锋队觉悟,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从此,“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成为共产党人勇于奋斗、敢于牺牲精神的生动写照,成为人们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的精神动员令。

13、我们能跳出这周期率

1945年7月,黄炎培先生访问延安时与毛泽东同志谈了整整一个下午。黄炎培说:“我生六十余年,耳闻的不说,所亲眼见到的,真所谓‘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一人,一家,一团体,一地方,乃至一国,不少单位都没有能跳出这周期率的支配力。”毛泽东庄重答道:“我们已经找到新路,我们能跳出这周期率。这条新路,就是民主。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

14、自力更生,艰苦奋斗。

抗日战争胜利之时,针对一些人迷信武器,不相信人民群众力量的错误认识,毛泽东在1945年8月延安干部会议上所作的《抗日战争胜利后的时局和我们的方针》演说中说:“我们的方针要放在什么基点上?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叫做自力更生。我们并不孤立,全世界一切反对帝国主义的国家和人民都是我们的朋友。但是我们强调自力更生,我们能够依靠自己组织的力量,打败一切中外反动派。”从此,“自力更生”就成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相信自己,依靠自己,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的斗争口号,后来又演变为“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等口号。

15、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

1946年8月6日,毛泽东在和美国记者安娜-路易斯-斯特朗的谈话中指出:“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看起来,反动派的样子是可怕的,但是实际上并没有什么了不起的力量。”1958年12月1日,毛泽东在《关于帝国主义和一切反动派是不是真老虎的问题》一文中指出:“从本质上看,从长期上看,从战略上看,必须如实地把帝国主义和一切反动派,都看成纸老虎。从这点上建立我们的战略思想。”从此,“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帝国主义和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成为中国人民在思想上战略上藐视一切貌似强大的敌人的口号。

16、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

1947年6月,经过一年的战略防御,中国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反攻,并取得节节胜利。10月10日,中共中央向全国颁布《中国人民解放军宣言》,响亮地提出“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的口号。这个口号反映了人民的愿望和要求,得到热烈拥护和响应,对整个解放战争后来的迅速发展起了重大的推动作用。

17、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

淮海战役打响前后,各解放区人民掀起了轰轰烈烈的支前运动,其规模之巨大,任务之浩繁,动员人力物力之众多,为古今中外战争史上所罕见。淮海战役支前工作最动人的场面,是几百万民工大军推着小推车运送粮食。在这场战役中,华东、中原、冀鲁豫、华中四个解放区共出动民工543万人,所用小推车共约41万辆。淮海战役胜利后,华东野战军司令员陈毅深情地说:“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

18、学会“弹钢琴”

1949年3月13日,毛泽东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提出,弹钢琴要十个指头都动作,不能有的动,有的不动。但是,十个指头同时都按下去,那也不成调子。要产生好的音乐,十个指头的动作要有节奏,要互相配合。党委要抓紧中心工作,又要围绕中心工作而同时开展其他方面的工作。我们现在管的方面很多,各地、各军、各部门的工作,都要照顾到,不能只注意一部分问题而把别的丢掉。凡是有问题的地方都要点一下,这个方法我们一定要学会。钢琴有人弹得好,有人弹得不好,这两种人弹出来的调子差别很大。党委的同志必须学好“弹钢琴”。

19、党委对主要工作不但一定要“抓”,而且一定要“抓紧”。

毛泽东1949年3月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所作的《党委会的工作方法》讲话中指出:“党委对主要工作不但一定要‘抓’,而且一定要‘抓紧’。什么东西只有抓得很紧,毫不放松,才能抓住。”这是一种重要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毛泽东对主要工作总是抓得很紧,任务确定后便全力以赴、雷厉风行,千方百计采取有力措施打开局面,绝不只是空口说说了事。毛泽东这种“抓紧”的领导作风和工作作风为我们作出了表率。

20、“两个务必”

“两个务必”是毛泽东1949年3月在中国共产党第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报告中提出的。在这篇报告中,毛泽东要求全党在胜利面前保持清醒头脑,在夺取全国政权后要经受住执政的考验,“务必使同志们继续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21、进京赶考

1949年北平和平解放后,随着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移到城市,中央决定进驻北平。3月23日,在离开西柏坡前,毛泽东风趣地说:“今天是进京赶考的日子,我们决不当李自成,我们一定要考个好成绩。”毛泽东把进京执政当作是我党的“进京赶考”,旨在提醒全党要始终坚持“两个务必”(务必使同志们继续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始终保持党的本色。

22、中国产生了共产党,这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近现代历史上最为重大的历史事件,对中国历史的发展走向发生了决定性作用。毛泽东在《唯心历史观的破产》中说:1917年的俄国革命唤醒了中国人,中国人学得了一样新的东西,这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产生了共产党,这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23、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1949年9月21日,毛泽东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发表了《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的开幕词。9月30日,他在为这次会议起草的宣言中指出:“当着我们举行会议的时候,中国人民已经战胜了自己的敌人,改变了中国的面貌,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我们四万万七千五百万中国人现在是站立起来了,我们民族的前途是无限光明的。”从此,“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成为人们表达历经艰难困苦的民族获得新生的自豪、自信、自强的话语。

20世纪50年代

1、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1950年6月27日,美国出兵侵略朝鲜,并派第七舰队开进台湾海峡。面对美军对中国东北近邻的入侵和对我国安全的威胁,中共中央作出出兵朝鲜的重大战略决策,举国上下兴起了轰轰烈烈的“抗美援朝,保家卫国”运动。10月19日,中国人民志愿军在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彭德怀率领下,开赴朝鲜战场,与朝鲜并肩作战。1953年7月27日,美国被迫与中、朝在板门店签署《朝鲜停战协定》,历时三年多的朝鲜战争结束。

2、要做人民的先生,先做人民的学生。

这是1950年12月29日毛泽东为湖南省第一师范学校的题词。毛泽东在1949年3月13日《党委会的工作方法》中说:“先做学生,然后再做先生;先向下面干部请教,然后再下命令。”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中,毛泽东说:“我们必须克服困难,我们必须学会自己不懂的东西。我们必须向一切内行的人们(不管什么人)学经济工作。拜他们做老师,恭恭敬敬地学,老老实实地学。”

3、三反五反

“三反”“五反”运动是1951年底到1952年10月,党中央在党政机关工作人员中开展的“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和在私营工商业者中开展的“反行贿、反偷税漏税、反盗骗国家财产、反偷工减料、反盗窃国家经济情报”的斗争的统称。这次运动打退了资产阶级的猖狂进攻,为实现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4、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毛泽东1956年在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提出在科学文化工作中实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即艺术问题上“百花齐放”,学术问题上“百家争鸣”。毛泽东还在1957年的《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指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是促进艺术发展和科学进步的方针,是促进我国的社会主义文化繁荣的方针。”文革后,经过拨乱反正,邓小平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必须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二为”方向和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双百”方针。

5、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即使我们工作得到了极其伟大的成绩,也没有任何值得骄傲自大的理由。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我们应当永远记住这个真理”。这是毛泽东在1956年9月党的八大开幕词中的一段讲话。“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这句名言源自《尚书-大禹谟》中的“满招损,谦受益”,毛泽东在这里古为今用,后来收入《毛主席语录》,成为家喻户晓、脍炙人口的励志名言,鼓舞和激励一代又一代人在国家建设、发展和改革中奋发图强、锐意进取。

6、“解剖麻雀”

“解剖麻雀”是毛泽东提出的一种重要的领导方法,具体是指通过深入研究具体典型,从中找出事物规律的领导方法。这种方法要求我们在工作中深入实际,认真调查研究,通过对个别地方、个别单位、个别典型的科学剖析,求得对普遍情况的真正了解和对一般规律的正确认识。

7、世界上怕就怕“认真”二字,共产党就最讲认真。

1957年11月17日,毛泽东在莫斯科大学面对数千名中国留苏学生和实习生,提出了“世界上怕就怕‘认真’二字,共产党就最讲认真”的名言。毛泽东的亲切话语、谆谆教导,对青年产生极大鼓舞,也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认识、改造世界的进取精神和本质要求。

8、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9、人民公社好

1958年8月上旬,毛泽东赴河北、河南、山东等地视察工作时,多次谈到“小社”并“大社”的问题。当河南汇报他们对“大社”的名称没有使用“共产主义公社”而用“人民公社”的原因时,毛泽东说:“看来‘人民公社’是一个好名字,包括工农兵学商,管理生产,管理生活,管理政权。‘人民公社’前面可以加上地名,或者加上群众喜欢的名字。”当山东请示“大社”叫什么名称时,毛泽东说:“还是叫人民公社好,它的好处是,可以把工、农、商、学、兵合在一起,便于领导。”这些消息见报后,全国各地纷纷效仿。“人民公社好!”“人民公社万岁!”在60年代之后成为巩固农村社会主义所有制和基层无产阶级政权的典型口号。

20世纪60年代

1、大兴调查研究之风

1961年1月,在党的八届九中全会以及此前召开的中央工作会议上,毛泽东多次发表讲话,要求全党恢复实事求是、调查研究的作风,希望与会者回去大兴调查研究之风,一切从实际出发。随后,中共中央向各中央局、省、市、区党委致信指出:深入基层调查研究,是领导工作的首要任务。并附上1930年毛泽东写的《关于调查工作》(即《反对本本主义》)一文。全会之后,毛泽东亲自组织指导三个调查组,分赴浙、湘、粤农村进行调研。此后,“大兴调查研究之风”便成为党坚持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著名口号。

2、工业学大庆,农业学大寨。

1963年底,我国开发了大庆油田,结束中国人靠“洋油”过日子的时代,还锻炼出一支有一定技术素质、有组织纪律、能吃苦耐劳、能打硬仗的石油工业队伍,涌现出“铁人”王进喜这样的先进典型。1964年2月5日,中共中央发出通知,号召全国其他部门学习大庆油田的经验。“工业学大庆”的口号从此在全国传播。大寨原本是一个贫穷的小山村。合作化后,社员们开山凿坡,修造梯田,使粮食亩产增长了7倍。1964年2月10日,《人民日报》刊登新华社记者的通讯报道《大寨之路》,号召全国人民尤其是农业战线学习大寨人的革命精神。此后,全国农村兴起了“农业学大寨”运动。

3、备战、备荒、为人民

1964年5月之后,由于苏、美加紧了对中国的军事威胁,中共中央作出决定,对我国国民经济作一次重大的区域性布局调整,对东部(“一线”)和中部(“二线”)经济建设项目实行“停”、“压”、“搬”、“帮”,重点开发和建设西部(“三线”、“战略后方”)。对这一战略方针,毛泽东用“备战、备荒、为人民”的口号加以概括。这个口号后来多与“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联在一起使用,成为国民经济困难时期我国国际战略防御构思的总概括。

20世纪70年代

1、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2、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把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上来,从根本上纠正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拉开了改革开放的序幕。党的十三大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核心内容,概括为“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扭着不放,毫不动摇,这成为以后中央领导集体一直坚持的原则。

3、实行改革开放基本国策

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吹响了我国改革开放的号角。改革首先从农村开始,1978年11月安徽凤阳县小岗村开始实行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拉开了我国对内改革的大幕;对外开放是强国之路,是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强大动力。改革开放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经之路。

4、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1978年12月13日,邓小平在中央工作会议闭幕会上发表讲话,提出“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重要命题。他对历时近两年的真理标准问题讨论给予高度评价,指出:“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他的这个讲话,尤其是这个命题成了随后召开的具有划时代历史意义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题报告和主题词。

20世纪80年代

1、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

1980我国总人口超10亿,为争取在二十世纪末把人口总数控制在12亿以内,9月25日,中央发出关于控制我国人口增长问题致全体共产党员、共青团员的公开信,号召党员团员带头只生一个孩子,提倡晚婚、晚育、优生、优育。广大已婚育龄夫妇积极响应党中央的号召,使全国少生4亿多人,提前实现人口再生产类型的历史性转变,有效缓解了人口对资源、环境的压力,促进了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2、拨乱反正

1978年11月10日,中央工作会议开始后,陈云在分组讨论中提出要系统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的意见,得到与会者响应。在与会者强烈要求下,11月25日,中央政治局作出为“天安门事件”“反击右倾翻案风”等重大错案平反的决定。邓小平在1980年10月25日的一次谈话中,对拨乱反正作了定义性阐述,即“拨林彪、‘四人帮’破坏之乱,批评毛泽东同志晚年的错误,回到毛泽东思想的正确轨道上来”。

3、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

上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中国与世界的关系悄然发生重大调整。邓小平同志80年代中期提出关于时代主题的判断,即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问题。他指出:现在世界上问题很多,有两个比较突出。一个是和平问题,一个是发展问题。和平问题,主要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冷战格局,东西方两大阵营的存在。发展问题,即是发达国家同发展中国家的矛盾问题。这两件事汇合在一起,就是要打破国际政治经济不平等的旧秩序,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邓小平同志的上述重要判断,既为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奠定了重要基础,也为中国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指明了方向。

4、包产到户

“包产到户”最初叫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俗称大包干),是上个世纪80年代初期在我国农村推行的一项重要的改革,是指农户以家庭为单位向集体组织承包土地等生产资料和生产任务的农业生产责任制形式。包产到户的实行取消了人民公社,又没有走土地私有化的道路,既发挥了集体统一经营的优越性,又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5、摸着石头过河

“摸着石头过河”,是一句反映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在没有先例可循的情况下,奋力开创改革开放新征程的至理名言。1980年12月16日,陈云在中央工作会议开幕会上说:“改革固然要靠一定的理论研究、经济统计和经济预测,更重要的还是要从试点着手,随时总结经验,也就是要‘摸着石头过河’。”随后,邓小平在中央工作会议闭幕会上,表示完全同意陈云意见。“摸着石头过河”形象地揭示了在实践中实事求是、勇于创新、宽容失误、谋定后动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

6、实行计划生育基本国策

20世纪70年代初以来,我国开始大力推行计划生育,提倡晚婚晚育,少生优生。1981年国家设立计划生育委员会。1982年党的十二大报告明确指出:实行计划生育,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在同年通过的宪法中,第一次把计划生育写进总纲。2013年,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关于调整完善生育政策的决议》,启动实施“单独两孩”政策。实行计划生育以来,全国少生4亿多人。

THE END
1.赵建:当“和平与发展”不再是世界主题以上就是“冲突和安全”逐渐成为时代主题的国际背景。从和平与发展,到冲突与安全,半个世纪的历史轮回。在这样的时代背景转换下,我们的生存法则和投资策略也需要做出重大的改变。三、基于“冲突与安全”主题的宏观走势判断与对冲策略 基于这一认知,我们对投资策略也进行了颠覆式重构。从两年前开始我们的策略报告里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73351699406591139&wfr=spider&for=pc
2.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已经成为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已经成为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 A.求稳定谋发展促和谐 B.求和平谋发展促稳定 C.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 正确答案:C 扫码关注公务员事业单位教师考编华图题库微信公众号 每日更新备考试题 回复:试题,0元领取更多试题和资料 https://m.he.huatu.com/2022/0629/1320057.html
3.陈剑:“和平与发展”仍是当今时代主题——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并不意味着这两个问题已经解决。世界大战可以避免,但战争的危险并没有根除,局部战争仍时有发生;经济发展越来越成为各国的共同要求,但南北差距仍在扩大,世界各国远未实现共同繁荣。 邓小平、胡耀邦对时代主题所做思考、探讨和努力,最终成为全党的共识。党中央概括为“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的https://www.aisixiang.com/data/136425.html
4.当今时代的主题是()A.和平与合作B.发展与进步C.和平与发展A. 和平与合作 B. 发展与进步 C. 和平与发展 D. 合作与发展 扫码下载作业帮搜索答疑一搜即得 答案解析 查看更多优质解析 解答一 举报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和平问题是指维护世界和平,防止新的世界战争的问题. 发展问题是指世界经济发展,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问题.所以C是唯一正确的选项,排除错误的https://qb.zuoyebang.com/xfe-question/question/653d81a0e4fcd2e92aa32e1ceafa90c3.html
5.成为新的时代主题。选择一项:a.战争与革命b.和平与发展习题:20世纪70年代以后,( )成为新的时代主题。 选择一项: a. 战争与革命 b. 和平与发展 c. 民主与进步 标准答案: b. 和平与发展 八字精批2025运势命中贵人八字合婚 姓名 性别 男女 生日 上一篇:【标准答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行动指南是( )。 (2 分) A. 中国特色https://m.rwtext.com/32853.html
6.高中政治《和平与发展:时代的主题》教案(通用11篇)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1)和平问题 和平问题是指维护世界和平、防止新的世界战争的问题。 二战后,国际形势总体稳定,和平因素的增长超过了战争因素的增长,争取较长时期的和平的国际环境具有了现实的可能性;同时,当今世界仍很不安宁。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仍然存在,局部冲突和热点问题此起彼伏。世界人民争取和维护https://www.360wenmi.com/f/filepe2r0h20.html
7.党的十五大以来党代会主题演进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党的十四大正式提出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此后的历次党代会报告均将这一重要论断写入其中,并在此基础上不断深化认识。党的十五大提出:“和平与发展已成为当今时代的主题,世界格局正在走向多极化,争取较长时期的国际和平环境是可能的。”基于此判断,党积极把握有利国际环境、抓住历史机遇,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主题中明确https://szpjzx.hbue.edu.cn/77/5f/c5914a292703/page.htm
8.和平与发展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基本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基本内容内容4.中国的主张中国的主张 3.全面认识当前全面认识当前世界和平形势世界和平形势和平成为时代主流和平成为时代主流当今世界仍很当今世界仍很不安宁不安宁2.全面认识当前全面认识当前世界发展形势世界发展形势发展成为时代主流发展成为时代主流发展的严峻形势:发展的严峻形势:https://m.renrendoc.com/paper/213696491.html
9.1985:和平与发展——时代的两大主题1985:和平与发展——时代的两大主题 纵观古今历史,每个时代都会有自己的“主题”。那么何谓“时代主题”?简单说来,就是一个时代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不同的时代有着不同的时代主题。历史事实一再证明,对于时代主题的认定和把握,关系到我们事业的兴衰成败。http://views.ce.cn/fun/corpus/ce/fx/200812/18/t20081218_17713804.shtml
10.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外交战略的继承发展与创新“各国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习近平:《弘扬万隆精神 推进合作共赢——在亚非领导人会议上的讲话》(2015年4月22日),《人民日报》2015年4月23日。)可见,十八大以来,党在时代主题问题上继承了改革开放后的基本认识和判断,坚持了和平与发展是时代主题的认识,并在不同场合、以不同形式向https://www.gxtznn.com/dsxxjyztw/info/1130/1680.htm
11.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3.和平与发展是相辅相成的,世界和平是促进各国共同发展的前提条件,各国的共同发展则是保持世界和平的重要基础; 4.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并不意味着这两个问题已经解决,要清醒地看到,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这两大问题一个都没有得到解决,还需要各国人民长期不懈地共同努力。 下https://www.bangxuetang.com/points/detail?sid=10&bid=12&cid=1427&nid=1428
12.龙平平:邓小平四大历史贡献与留下的四大考题首先,从属性上看,邓小平所说,“发展太慢也不是社会主义”主要讲的是政治问题,是从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制度将长期共存,而社会主义经济文化相对落后,处于弱势的客观事实出发,论述的是在和平与发展已经成为时代主题的环境中,社会主义靠什么去抓住机遇,发展自己,发挥并真正体现出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最终战胜资本主义,这样https://www.zgxcfx.com/sannongzixun/112515.html
13.热点12和平与发展的时代潮流③历史意义:是中国为推动世界和平与可持续发展给出的一个可供选择的、理性可行的行动方案,是为了推动国际秩序和国际体系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是中国以自己的发展惠及世界。 【重点探究】 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 1.“冷战”结束后国际关系变化的原因 动荡原因 ①“冷战”结束后,一些地区和国家内部长期压抑的民https://zujuan.xkw.com/thematiclist/17pt3446ct10064n275613.html
14.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第三阶段始自新世纪,随着全球化和多极化的发展,党在坚持和平发展合作的时代主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和谐世界的理念,实现了认识上的巨大飞跃。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领导中国革命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领导中国外交取得一个又一个辉煌的成果,彻底扭转了旧中国弱国无外交的屈辱局面,同时为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https://www.siis.org.cn/lw/102.jhtml
15.中考必看2019中考历史高频考点(1)推动发展的因素:海外贸易、殖民掠夺和扩张;两次工业革命的推动(2)主要特点:首先形成以欧洲英国为核心、遍布世界各个角落的海运体系,之后从欧洲北部跨越大西洋,向西转移到美国 现代全球航线发展 (1)推动发展的因素:经济全球化和区域集团化趋势加强;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2)突出表现:中国国家主席分别提出建设http://ty.xdf.cn/huodong/zx/201905/3185264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