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际舞台上,中国的外交活动闪耀着智慧的光芒;在国际事务中,中国离不开世界,世界更离不开中国。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政策的原则是,为保障本国独立、自由和领土、主权的完整,拥护国际的持久和平与各国人民间的友好合作,反对帝国主义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
——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1)材料一反映出我国外交政策的出发点是什么?为建立新型的国际关系,我国在20世纪50年代提出了什么原则?产生了什么影响?
材料二1972年2月,尼克松乘坐的飞机缓缓降落在中国北京的机场。尼克松走下舷梯,离地面还有三四级台阶时,就向前来迎接的周恩来伸出手。两位领导人紧紧握手达一分钟之久,周恩来诚恳地说:“总统先生,你把手伸过了世界最辽阔的海洋和我握手,25年没有交往了。”
——岳麓书社《政治文明历程》
(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历史信息?促成这次“握手”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材料三中国外交活动大事年表(节录)
1981年中国当选联合国经济与社会理事会人权委员会成员国
1988年中国成为联合国维持和平行动特别委员会成员,并于次年首次派员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
1996年中俄等五国元首在上海会晤,确立了定期会晤的“上海五国机制”,后来发展为上海合作组织
2001年我国在上海成功举办亚太经合组织第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
(3)据材料三,概括我国在新时期参与国际事务的主要表现。这说明我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怎样的作用?
答案
(1)出发点:维护国家主权与世界和平。原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影响: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2)信息:中美关系开始改善。因素: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国际形势的变化。
(3)表现:参加联合国事务;开展多边外交。作用: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促进了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在50多年前的一次重要国际会议上,周恩来总理首次提出“求同存异”这一解决国际问题的重要原则。这次国际会议是
A.巴黎和会B.华盛顿会议
C.万隆会议D.第26届联合国大会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外交事业蒸蒸日上。下列哪项是1971年中国外交取得的成就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B.中共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C.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D.中日建立外交关系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①割香港岛给英国;②赔款2100万元;③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④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材料二:①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②赔偿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③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④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材料三:①清政府赔偿白银4.5亿两;②清政府保证严禁中国人民参加任何反帝活动;③从天津大沽到北京沿线设防的炮台一律拆毁,允许列强各国在北京到山海关沿线要地驻兵;④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在界内居住。
材料四:历届联大讨论恢复中国在联合国合法权利时支持中国票数变化示意图(1950年10票;1956年24票;1960年34票;1965年47票;1970年51票);(五星红旗在联合国大厦前飘扬)
(1)前三则材料的内容分别出自三个条约,请写出这三个条约的名称及其这些条约的签订对中国社会性质分别产生的影响。
材料一条约:《》,影响:
材料二条约:《》,影响:
材料三条约:《》,影响:
(2)根据材料四回答:1955年-1970年中国在联合国获得的支持率呈现怎样的趋势?在这种趋势下,中国在哪一届联合国大会上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3)从上述材料中不难看出,清政府的外交是软弱可欺的,而新中国的外交是日趋成熟的。你认为发生这一变化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由下面的历史短剧台词(片断),可知他们正在学习
小华:送人千里,终有一别,陛下请回吧!
小明:爱卿,此去西域凶险异常,然匈奴一日未了,则国无宁日,望卿不辱使命,早去早回。
A.张骞出使西域B.郑和下西洋
C.清军出兵雅克萨D.玄奘印度取经
1971年10月25日,一美国代表说:“这是联合国历史上的转折点,反西方国家在美国威信动摇时第一次击败了美国。”他哀叹,那些表决后欢声雷动的代表们“就是要踢山姆大叔一脚”。这位美国代表谈论的历史事件是
A.万隆会议圆满成功B.中国在日内瓦会议上取得外交胜利
C.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D.中国加入世贸组织谈判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