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9年,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为了防止通信系统在核战争中被彻底摧毁,建立了阿帕网(ARPANET),该网络主要用于军用计算机互连。
1974年,美国科学家文顿G.瑟夫(VintonG.Cerf)和罗伯特E.卡恩(RobertE.Kahn)共同开发了一个互联网标准通信协议—“传输控制协议和网间协议”(TCP/IP),将与美国国防部合作的研究机构的4台计算机连接起来,使得它们可以进行数据传输,这被认为是互联网的雏形。此后,互联网进一步发展,成为对人类社会影响最为深刻的现代信息技术。互联网的起源与发展历程如图1所示。
图1互联网的起源与发展历程
1989年,欧洲核子研究中心(CERN)的蒂姆·伯纳斯-李(TimBerners-Lee)发明了万维网(WWW),开发了超文本标记语言(HTML)、统一资源定位器(URL)和超文本传输协议(HTTP),统一了互联网内容的显示格式,并通过超链接的方式为用户提供了一个可以浏览的图形化界面,使用户可以查阅互联网上的信息资源。1991年5月WWW在Internet上首次露面,立即引起轰动,获得了极大的成功。
网络论坛(BBS)把网络社交推进了一步,从点对点交流推进到了点
对面交流。BBS是一种电子信息服务系统。它向用户提供了一块公共电子白板,每个用户都可以在上面发布信息或提出看法。早期的BBS由教育机构或研究机构管理,现在大多数网站都建立了自己的BBS系统,供网民通过网络来结交更多的朋友,表达更多的想法。BBS把“群发”和“转发”常态化,理论上实现了向所有人发布信息和讨论话题的功能。
2006年,亚马逊(Amazon)推出弹性计算云服务(ElasticCompute
Cloud,EC2),它是一种Web服务接口,专为开发人员设计,可在AWS(AmazonWebService,亚马逊云服务)云中提供可调整大小的计算容量。2006年8月9日,Google首席执行官埃里克·施密特(EricSchmidt)在搜索引擎大会(SESSanJose2006)首次提出“云计算”(CloudComputing)的概念。2008年,微软发布其公共云计算平台(Windows
AzurePlatform),由此拉开了微软的云计算大幕。如今,云计算逐渐成为一个包含基础设施、运算平台乃至整套管理、软件解决方案的庞大体系。云计算的爆发被称为互联网的第三次革命,也被认为是支撑物联网发展的基石。阿里云、亚马逊云、京东云等云计算系统极大地促进了电子商务的发展。2015年,阿里云正式与12306展开合作,12306将系统中访问量最多的查询业务搬上了阿里云,实现了100%“云查询”,加快了交易速度。
2008年,以3G蜂窝技术为代表的通信技术快速发展,此后,光纤技术、卫星通信、4G、5G,以及物联网通信技术—远距离无线电(LoRa)、窄带物联网(NB-IoT)不断涌现。移动互联网终端技术、通信技术和应用技术发展迅猛,页面浏览、网上购物、网上支付、文件下载、在线游戏、在线视频等移动互联网业务正在改变人们的生活、交流、娱乐和消费方式,使互联网更加贴近普通人的生活。
“物联网”这一概念由国际电信联盟正式提出,并伴随2009年IBM“智慧地球”在世界范围内推广而成为新的科技热点。2012年,通用电气(GE)提出了“工业互联网”的概念;2013年,德国政府推出“工业4.0”战略;2015年,中国政府发布了制造强国战略第一个十年行动纲领。此后,全球物联网设备连接数高速增长,2019年全球物联网设备总连接数达到120亿,预计2025年全球物联网设备总连接数将达到246亿。由此,智能驾驶、云机器人、智能制造、3D打印和无人机迅猛发展,互联网对世界的影响也将更为强烈和深远。此外,随着物联网应用的推进,物联网技术与社交网络相融合,形成社交物联网(大社交网络)。
驶、云机器人等新应用领域;与神经网络(大社交网络)结合产生度秘、小冰等智能虚拟助理产品;与传感器终端结合产生边缘计算,驱动各神经系统联合运转形成云反射弧。
2018年,以互联网“云脑”为代表的脑巨系统,成为人工智能之后的又一个科技热点。一方面,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各个组成元素不断链接到大社交网络中,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的交互和沟通,形成互联网“云脑”的神经网络发育基础。另一方面,交通、安全、金融、商业、政务、农业、矿产等各个领域不断通过云反射弧的方式,实现从感知到中枢神经处理再到反馈的类脑智能化处理过程。2020年后,人类群体智慧和互联网人工智能在互联网“云脑”中不断融合和互补,形成“云脑”的大脑架构,驱动其不断向前进化,智慧社会将随着“云脑”的成熟逐渐形成。
海量数据对信息实时处理提出了迫切的要求,量子计算机应运而生。量子计算机理论上具有模拟任何自然系统的能力,同时也是发展人工智能的关键。由于量子计算机在并行运算上的强大能力,它可以快速完成经典计算机无法完成的计算,因此产生的量子模拟器和专用量子计算机或将成为物理学家、化学家和工程师在材料应用和药物设计方面的重要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