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响中国二十届三中全会阐明中国改革内在逻辑

罗曼诺夫: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具有战略性、全局性意义,被称为“新征程上的一份纲领性文件”。2万余字的《决定》包括15个部分、60条任务,共提出300多项重要改革举措。无论是“总目标”,还是“七个聚焦”“六个坚持”,字里行间透露着中国“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坚定信念。“改革”二字贯穿整个《决定》文件,“体制机制”成为高频词。全会的主题也从全面深化改革上升至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经济体制改革仍然是重中之重

《中国社会科学报》:紧紧牵住经济体制改革这一“牛鼻子”,仍是未来中国改革的关键。外界认为,《决定》对经济体制改革的部署力度大、举措实、含金量高。您对此如何解读?

罗曼诺夫:中国共产党在二十届三中全会上对有关经济体制改革的发展战略作了重点部署。这传递出一种信号,即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仍然是重中之重。同时,全会对构建支持全面创新体制机制作了重要部署。《决定》强调,“教育、科技、人才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这意味着,中国政府在未来的日子里将投入更多的资金、人力、资源用于科技创新。中国经济将进一步成为创新驱动型经济体,即高科技行业自主创新成为推动国家经济增长的引擎。为实现这一点,中国将更加重视培育壮大新兴产业、超前布局建设未来产业。这些产业不仅涉及自主开发先进技术,也涉及如何对尖端技术进行风险投资。

这些规划的公开,让人们对中国经济发展前景充满信心,这种信心不仅对中国人民,对全世界人民也至关重要。放眼未来,随着中国成为更加引人注目的全球科技引领者,中国经济不会像一些西方国家所言变得日渐疲软。中国将继续吸引更多的外国投资合作伙伴,也将继续增加国际贸易额、扩大联合生产和科研合作机会等。

人们常说,中国经济政策的实施依赖于两只“手”,而西方经济只依赖于一只“手”。在西方,自由主义方法过度依赖于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改革者对市场的全能性作用抱有极大幻想。中国改革者则灵活使用政府宏观调控这只“看得见的手”,来弥补市场“看不见的手”的缺陷。西方的标准并不适合用来评价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政策。一些西方观点认为,只有减少国家在经济体系中的存在感,才能够将改革政策加以延续,而增加国家的角色则意味着经济衰退,这种观点是极其错误的。

中国改革正在进行一场严肃考试

《中国社会科学报》: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历史上的历届三中全会相比,此次全会的文件在文字措辞、语言风格方面有哪些变化?这些变化背后有着怎样的考量?

罗曼诺夫:多年来,改革始终是中国发展的首要任务,因此也成为了历届三中全会文件的关键词。与历届三中全会文件相比,二十届三中全会发布的公报与《决定》中出现了一个新现象,即“改革”一词频繁与“安全”一词相伴。这种改革与安全的结合是基于当前中国改革所面临的新背景。可以说,如今的中国改革正在进行一场十分严肃的考试,这场考试的主要议题是如何使改革战略适应新形势。

自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中国的改革举措一直在以和平与发展为特征的国际环境中进行。大多数时候,中国面临的外部条件较为有利,国内拥有许多高技能的工人,物质资源便宜易得。经过几十年的“摸着石头过河”,中国的改革举措经历了试验、纠偏和革新的阶段,经济体制逐步从曾经的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然而,如今时代发生了巨大变化,地缘政治冲突与国际纷争频发,国际环境变得越来越不和平,全球化的红利正在迅速减少。这意味着,当前中国改革所面临的外部条件发生了前所未有的转折。

二十届三中全会对这种变化有着充分、准确的研判,中国意识到需要制定详细而严密的战略规划,以从容、自如地应对这种变化。中国的改革举措之所以在20世纪末取得巨大成功,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正确的改革顺序——首先采取容易和快速实施的改革步骤,然后落实较为困难的改革任务。一些国际专家认为,这一阶段之后,中国的改革将会进入一个放缓的阶段甚至戛然而止。然而,这种情况在现实中并未发生。

开放的大门只会越开越大

罗曼诺夫:今天,一些西方国家毫不掩饰其减缓中国向更高水平工业层次跃迁的意图,以阻止中国获得新技术。例如,美国采取了一系列遏制中国发展的措施。面对西方大国的贸易与经济制裁措施,以及强行改变中国发展模式的不合理要求,中国表现出了坚定不移的态度,在坚持独立自主的国家发展道路方面未曾退缩。中国意识到,如果轻易屈服于来自西方的压力,将对国内的改革政策造成巨大损害。

在专注于提升国内改革实效的同时,中国一直致力于深化开放程度。与一些西方国家乐此不疲地为他国制造经济壁垒相比,中国始终支持全球化的自由流动。中国深知,在如今全球一体化的时代,国与国之间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没有哪个国家可以成为全球经济的孤岛。“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必然落后。”这一观念已深深烙印在中国的发展基因之中。二十届三中全会公报也指出,开放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标识。

习近平主席所作的关于《决定》的说明中提到,中国发展进入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性因素增多的时期,各种“黑天鹅”“灰犀牛”事件随时可能发生。全会对于“黑天鹅”和“灰犀牛”事件的提醒,显示出中国对于稳步推进改革的高度重视。这表明,中国正在做出巨大努力,确保国际层面可能发生的意外事件不会导致经济显著放缓。

对于许多国家而言,未来几年无疑将充满新的挑战,中国也不例外。纵然面临种种可能的困难和风险,习近平主席的坚强领导将保证中国继续在提质创优的改革道路上前进。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并非简单的修修补补、零敲碎打。着眼未来,中国的改革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辅以更大的政治意愿,并实现改革政策各方面的全面协调,而中国对此有着清醒的认知。我深信,即使在逆全球化阴影笼罩之下,中国开放的大门也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

审核:李建军

责任编辑:王俊梅

网络编辑:王晏清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THE END
1.理论学习丨如何理解中国开放的大门只会越开越大?举办进博会是中国推动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的重大决策,是中国主动向世界开放市场的重大举措。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这是中国对世界的郑重承诺,充分彰显了以实际行动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的大国形象和责任担当。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AwMjMzNzA2Nw==&mid=2650819851&idx=1&sn=6cd308886def2f477730a833b580cf99&chksm=813f1d4fb6489459a2f91d43f934c5788a2e1e4367839e348c9a506b1069f0f5981aede2c899&scene=27
2.如何理解中国大门越开越大理解中国大门越开越大,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思考:首先,中国大门越开越大意味着中国对外开放的程度不断提高。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不断推出一系列对外开放政策和措施,吸引了大量外资和外国企业进入中国市场。这不仅为中国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动力,也为国际社会提供了更多的合作机会。其次,中国大门越https://zhidao.baidu.com/question/1378545410588293579.html
3.《中国开放的大门只会越开越大》学习汇报大家好!今天同大家一起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中国开放的大门只会越开越大”一文。 这篇文章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开幕式上主旨演讲的一部分。文章虽然不长,但内涵丰富,主要概括和表明了中国扩大开放的坚定立场、坚定信心和坚定决心。 https://www.meipian.cn/36rmqiq9
4.中国改革开放的大门只会越开越大——普通人的机遇与风险并存时代在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中国改革开放的浪潮已汇聚成不可阻挡的洪流,它不仅深刻改变了中国的面貌,更以其独特的魅力与活力,影响着世界的每一个角落。今天,当我们再次凝视这片古老而又年轻的土地,一个清晰而坚定的声音回响在耳边:“中国改革开放的大门只会越开越大。”这句话,对于每一个普通人而言,既是希望的灯塔https://zhuanlan.zhihu.com/p/719631602
5.光明日报评论员:开放的大门只会越开越大理论原标题:开放的大门只会越开越大 “世界看到了改革开放的中国加速度,看到了将改革开放进行到底的中国决心。” “我们改革的脚步不会停滞,开放的大门只会越开越大。” 习近平主席在2019年新年贺词中,重申中国开放的大门只会越开越大,再次向外界表明中国坚持走开放发展道路的坚定决心。 http://theory.people.com.cn/n1/2019/0104/c40531-30502916.html
6.回顾改革开放40年心得体会3篇经管文库(原现金交能改的坚决改,不能改的坚决不改;同时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来越大,而且中国无论发展到什么https://bbs.pinggu.org/thread-13214477-1-1.html
7.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思想伟大历史成果心得体会范文(三篇)“两个平行市场”的理论,实践证明也必须予以修正邓小平推开国门,江泽民、胡锦涛坚守改革开放的大门,习近平根据历史经验和当前局势,一再表示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能越开越大从建立四个经济特区到全方位对外开放,从中国“入世”、人民币“入篮”到提出和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中国实现了由“紧跟世界发展潮流到在https://www.yxfsz.com/view/1626460160154243073
8.家长开放日的心得体会(通用50篇)家长开放日,它敞开了校园大门,架起了家校心桥,实践了智慧教育,构建了智慧课堂,促进了家校合作,我们非常喜欢这种教育方式! 家长开放日的心得体会 5 近年来,家长开放日成为了越来越多学校的一个标配。每到开学的季节,学校纷纷宣布家长开放日的时间和安排,家长们也会在日历上圈出这一天,准时前往学校。在这一天,家长们https://www.jy135.com/xindetihui/1853903.html
9.将全面深化改革进行到底——关于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6.中国开放的大门只会越开越大 (79)开放也是改革。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是我国发展不断取得新成就的重要法宝。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 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必然落后。开放是当代中国的鲜明标识。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坚持对外开放基本国策,打开国门搞建设,https://gqt.ahnu.edu.cn/info/1081/5014.htm
10.如何理解中国开放的大门只会越开越大阮乐15849369796》以国内大循环为(),并不意味着要关起门来搞封闭运行,而是要 - 上学吧 甄娄1627……》 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必须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把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作为主攻方向,显著增强我国经济质量优势. 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要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强化基础研究,实现前瞻https://www.da-quan.net/ti/%E5%A6%82%E4%BD%95%E7%90%86%E8%A7%A3%E4%B8%AD%E5%9B%BD%E5%BC%80%E6%94%BE%E7%9A%84%E5%A4%A7%E9%97%A8%E5%8F%AA%E4%BC%9A%E8%B6%8A%E5%BC%80%E8%B6%8A%E5%A4%A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