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能源转型》白皮书里的考点梳理事业单位考试网

《中国的能源转型》白皮书里的考点梳理

2024年8月29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中国的能源转型》白皮书。白皮书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总书记关于能源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论述,系统阐释总书记提出的“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消费革命、供给革命、技术革命、体制革命和全方位加强国际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指导下,中国推进能源转型的政策理念和实践做法,全面介绍中国推动形成能源绿色消费新模式、构建新型能源体系、发展能源新质生产力、推进能源治理现代化取得的积极成效,展示中国持续深化绿色能源国际合作、促进全球能源可持续发展的努力和贡献,呼吁国际社会共商能源合作大计,共同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共同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共建清洁美丽地球家园。具体内容,跟着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一、中国能源转型的基本理念——“五个坚持”

——坚持人民至上。中国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持续提升全社会能源普遍服务水平,为更好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提供清洁可靠的用能保障,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坚持绿色低碳。把节约能源资源放在首位,实施全面节约战略,充分用好一克煤、一滴油、一度电,不断提升能源利用效率。以绿色低碳为导向,大力实施可再生能源替代,加快构建以非化石能源为主体的能源供给体系。

——坚持立足国情。坚持先立后破、通盘谋划,传统能源逐步退出必须建立在新能源安全可靠替代的基础上,加强能源产供储销体系建设,补足能源储备调节短板,发挥化石能源兜底保障作用,有效应对能源安全风险挑战。

——坚持创新引领。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加快能源技术、产业、商业模式创新,推动新能源技术及其关联产业成为带动产业升级的新增长点,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

——坚持开放合作。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扩大能源领域高水平对外开放,全方位加强能源国际合作,构建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共赢新模式。深度参与全球能源治理变革,推动建立公平公正、均衡普惠的全球能源治理体系。

二、中国能源转型的实践成就——“四个新”

——清洁能源发展实现新跨越

截至2023年底,我国风电、光伏发电装机规模较十年前增长了10倍,清洁能源发电装机占总装机的58.2%。清洁能源消费量占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从15.5%提高到26.4%,煤炭消费比重下降12.1个百分点。

——能源清洁高效利用取得新成效

十年来,我国累计淘汰煤电落后产能超过1亿千瓦,电力行业污染物排放量减少超过90%。全社会终端用能电气化率达28%。与2012年相比,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累计下降超过26%。

——绿色能源技术实现新突破

中国已建成风电、光伏全产业链研发设计和制造体系,全面掌握大型三代压水堆和高温气冷堆第四代核电技术,水电全产业链体系全球领先。

——能源体制改革取得新进展

中国主体多元的能源市场结构逐步构建,统一开放的能源市场体系逐步完善,反映市场供需关系的能源价格机制逐步形成,市场在提升清洁能源消纳水平、保障电力供应、促进资源优化配置等方面的作用日益显现。

三、中国为全球绿色转型作出的突出贡献

——中国是全球能源转型的推动者、贡献者。十年来,中国可再生能源年度新增装机在全球的占比均在40%以上。全球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从13.6%提高到18.5%,其中,中国的贡献率为45.2%。

——中国依托持续的技术创新、完整的产业链供应链体系、充分的市场竞争、超大规模市场,实现了新能源产业快速发展,也推动了全球风电和光伏发电成本大幅下降。

——中国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积极拓展绿色能源领域合作,一大批惠民生的“小而美”项目落地,为所在国提供了清洁、安全、可靠的能源供应方案。

四、中国携手各国共建清洁美丽世界的坚定主张

——共同深化能源转型务实合作。

——共同维护全球能源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促进绿色能源产品和技术畅通、自由、非歧视流动。

——发挥负责任发展中大国的作用,与各国共同提升全球能源可及性。

——坚持公平、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及各自能力原则,共同应对气候变化挑战,呵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

五、数读中国的能源转型发展

(一)十年来中国的能源成就

——快。清洁能源消费比重提高10.9个百分点;煤炭消费比重下降12.1个百分点;清洁能源发电量占比提高约15个百分点。

——高。一次能源生产能力增长35%;能源领域固定资产投资累计约39万亿元。

——民。全国人均生活用电量翻了一番;2015年历史性解决全国无电人口用电问题。

——绿。单位GDP能耗累计下降超过26%;PM2.5平均浓度累计下降54%;重污染天数下降了83%。

(二)重点领域节能提效

十年来:

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累计下降超过36%;

钢铁、电解铝、水泥、玻璃等单位产品综合能耗平均降幅达9%以上。

截至2023年底:

累计建成节能建筑面积达326.8亿平方米;

节能建筑占城镇既有建筑面积比例超过64%,较2013年提升了近30个百分点;

累计建成超低能耗、近零能耗建筑超过4370万平方米;

累计建成充电基础设施近860万台,加氢站超过450座。

(三)绿色能源消费新模式

2022年北京冬奥会、2023年杭州亚运会均实现100%使用绿色电力;

中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超过2040万辆,全国铁路电气化比例达73.8%;

全社会终端用能电气化率达28%,十年来电气化水平提升约7个百分点。

(四)加快构建能源供给新体系

中国风电累计装机容量达4.41亿千瓦;

中国光伏发电累计装机容量达6.09亿千瓦,其中,分布式光伏发电累计装机容量超过2.5亿千瓦,占光伏发电总装机容量40%以上;

常规水电装机容量达3.7亿千瓦;

在运在建总装机容量10033万千瓦,其中,在运核电装机容量5691万千瓦;

生物质发电累计装机容量4414万千瓦;

全国长输油气管网总里程约19万公里,其中原油管道3.3万公里、成品油管道3.3万公里、天然气管道12.4万公里;

“西电东送”输电能力约3亿千瓦,建成20条特高压直流输电通道。

(五)大力发展能源新质生产力

量产先进晶体硅光伏电池转换效率超过25%;

陆上风电机组最大单机容量突破10兆瓦,单机18兆瓦的海上风电机组顺利下线;

世界最大单机容量100万千瓦水电机组在白鹤滩水电站投运。

(六)助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2014年至2023年,全球风电和光伏发电项目平均度电成本分别累计下降超过了60%和80%,这其中很大一部分归功于中国的贡献;

2021年,中国宣布不再新建境外煤电项目;

中国与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绿色能源项目合作;

中国倡导建立“一带一路”能源合作伙伴关系,成员国已达到33个,覆盖亚洲、非洲等六大洲。

【小试牛刀】

(多选题)2023年8月29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的《中国的能源转型》白皮书指出,中国顺应全球能源发展大势,推动能源发展方式逐步从资源依赖型向创新驱动型转变,走出了一条符合中国国情、适应时代要求的能源转型之路。以下属于我国能源转型应坚持的理念原则的是:

A.坚持人民至上

B.坚持绿色节能

C.坚持创新引领

D.坚持开放合作

【答案】ACD

【解析】第一步,本题考查时事政治。

第二步,白皮书指出,中国的能源转型,坚持以下理念原则:坚持人民至上;坚持绿色低碳;坚持立足国情;坚持创新引领;坚持开放合作。

B项:坚持绿色低碳。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能源转型是关键。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的发展道路,着力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把能源转型作为经济社会发展重要目标。把节约能源资源放在首位,实施全面节约战略,充分用好一克煤、一滴油、一度电,不断提升能源利用效率。以绿色低碳为导向,大力实施可再生能源替代,加快构建以非化石能源为主体的能源供给体系。选项应改为“绿色低碳”,而不是“绿色节能”。B项错误。

C项:坚持创新引领。创新是打开能源转型之门的“金钥匙”。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加快能源技术、产业、商业模式创新,推动新能源技术及其关联产业成为带动产业升级的新增长点,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深化能源市场化改革,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激发各类经营主体活力。C项正确。

D项:坚持开放合作。推动可持续发展、应对气候变化,是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扩大能源领域高水平对外开放,全方位加强能源国际合作,构建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共赢新模式。深度参与全球能源治理变革,推动建立公平公正、均衡普惠的全球能源治理体系。D项正确。ACD项正确。

因此,选择ACD选项。

【拓展】坚持立足国情。能源的饭碗必须端在自己手里,立足国内增强能源自主保障能力。坚持先立后破、通盘谋划,传统能源逐步退出必须建立在新能源安全可靠替代的基础上,加强能源产供储销体系建设,补足能源储备调节短板,发挥化石能源兜底保障作用,有效应对能源安全风险挑战。

下一篇:没有了

【申论私教】申论大咖批改诊断课

2024国家公务员考试图书合集

2024国家公务员考试教材2本

【全新上市】2024版公务员录用考试模块宝典行测+申论6本

2024年多省联考历年珍题(行测+申论)

2024贵州公务员考试图书

2024贵州省考笔试定金班

2024年贵州公务员考试金榜套题刷题班

30天成“事”计划-2.0

2024事业单位公基高频考点+职测速解手册2本

2024事业单位专用教材职业能力倾向测验.A类

2024版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知识题库6000题

医考580-系统提升班

【医学基础/护理/临床】2023医疗事业单位招聘考试图书合集

【贵州】医疗学霸笔记

【贵州】事业单位联考E类

2024年军队文职笔试【公共科目+专业科目】旗舰班

【管理学】2024年军队文职笔试【公共科目+专业科目】旗舰班

2023军队文职面试领航班

【戏剧与影视】2024年军队文职笔试【公共科目+专业科目】旗舰班

THE END
1.携手合作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塑造良好外部发展环境,要坚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坚持和平、发展、合作、共赢,践行多边主义,反对保护主义,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改革,共建开放型世界经济,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方向发展。运筹大国关系,努力构建总体稳定、均衡发展的大国关系框架。加强国际发展合作,推动共建“一带http://baijiahao.baidu.com/s?id=1739557785924040138&wfr=spider&for=pc
2.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三)100天精读计划这是2017年1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联合国日内瓦总部出席“共商共筑人类命运共同体”高级别会议时发表的主旨演讲。讲话深入分析人类过去100多年历史的启示,系统阐述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五个坚持”,从伙伴关系、安全格局、经济发展、文明交流、生态建设五方面为人类社会发展进步描绘了蓝图,为http://www.scopsr.gov.cn/zlzx/wqzt/100jgjh/201905/t20190515_369295.html
3.坚定引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前进方向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出系统谋划部署,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强调“对外工作必须坚定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习近平外交思想的核心理念,是对“建设一个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I0NTM5Mjc0Ng==&mid=2247514018&idx=1&sn=b11f01ae298189e74f9e0da110193045&chksm=e8d00f42bd1f06042c51feb9bcd677760046bb245b88234021d0a09a1085a52acfd6d520be39&scene=27
4.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演讲稿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就是聚焦发展这个根本性问题,释放各国发展潜力,实现世界经济大融合,各国发展大联动,人类成果大共享。构建人类共同命运体的五个坚持是〔1.坚持对外协商;2.坚持共建共享;3.坚持合作共赢;4.坚持交流互建;5.坚持绿色低碳。〕扩展:一、坚持对话协商,建设一个持久和平的世界。建设一个持久和平的世界,https://www.docin.com/touch/detail.do?id=2793802149
5.党员干部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心得严峻的新冠肺炎疫情面前,全世界共同战“疫”行动,是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最好的诠释。作为党员干部,通过反复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一书,尤其是最后一篇文章《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深切体会到,其中的“五个坚持、五个建设”的内涵,更加明晰了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总布局和总路径,一定https://www.wydbw.com/info/8/224605.html
6.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面临的现实挑战与对策“当今世界,各国相互依存,休戚与共。我们要继承和弘扬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2017年1月18日,习近平在联合国日内瓦总部的演讲中提到了“五个坚持”,并说“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这是整个世界都在思考的问题。中国的方案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共赢https://www.fx361.com/page/2019/0910/9910059.shtml
7.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论文1000集合6篇为了保证全球范围内的普遍安全 ,为人类社会繁荣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 ,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就是基于当前国际安全问题的现实 ,号召世界各国坚持以对话解决争端 、以协商化解分歧 ,统筹应对传统和非传统安全威胁 ,反对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 。 推动构建相互尊重 、平等协商的政治共同体 。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提出:“https://www.oubohk.cn/yuwen/610113/
8.理解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五重维度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天府智库理论研究习近平总书记在2015年博鳌论坛亚洲论坛的讲话基础上,将人类命运体理念进一步发展,在2017年十九大报告中将其进一步深化为“五个坚持” 。再次,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五项原则:“一是坚持对话协商,二是坚持共建共享,三是坚持合作共赢,四是坚持交流互鉴,五是坚持绿色低碳。”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http://www.sass.cn/109000/59323.aspx
9.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内涵及新时代意义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坚持和平发展道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思想是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继承、创新和发展,是对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外交经验的科学总结和理论提升。人是一种社会存在物,自人类从动物中走出来那一刻起,就过着一种共同体的生https://marxism.ytu.edu.cn/info/1065/2123.htm
10.2023年中考道德与法治专题复习:专题十二倡导命运共同体展现大国(“五个坚持、五个建设”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基本内涵) 4.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意义、价值? ①有利于建设持久和平的世界;②有利于建设普遍安全的世界;③有利于建设共同繁荣的世界;④有利于建设开放包容的世界;⑤有利于建设清洁美丽的世界。 5.人类对世界发展的美好愿景是什么? http://zy.21cnjy.com/16035525
11.共同构建人类卫生降共同体习主席指出:“中国始终秉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既对本国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负责,也对全球公共卫生事业尽责。”在经济全球化时代,人们生活在一个由各种错综复杂关系联结在一起的世界,国与国之间的依存度越来越高。“共同佑护人类共同的地球家园”与“共同佑护各国人民生命和健康”有机统一,内蕴着实现生态正义http://www.81.cn/xxqj_207719/xxjt/ll/10119086.html
12.《人类是一个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教学设计《人类是一个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是小学高年级的第14讲。本文以“人类共有一个家园”、“把我们的星球建成和睦的大家庭”和“做中国与世界各国人民友谊的小使者”三部分为主要内容,通过对“人类命运共同体”含义的理解,初步引导孩子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自己的力量。 https://zw.nxeduyun.com/index.php?r=space/school/theme/content/view&id=2225053
13.开创中国国家安全与外交事业主动塑造的新时代习近平外交思想主要包括十个方面的坚持:坚持以维护党中央权威为统领加强党对对外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坚持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使命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坚持以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为宗旨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根本增强战略自信;坚持以共商共建共享为原则推动“一带一路”建设;坚持以http://www.cicir.ac.cn/NEW/opinion.html?id=2c6b1753-48dc-4d7b-a9a0-8058e4572b51
14.陈佑武李步云:中国人权知识体系论纲从建构逻辑来看,中国人权知识体系建构遵循历史文化逻辑、人类文明逻辑、思想指导逻辑以及法治保障逻辑。在建构路径来看,构建中国人权知识体系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为指引,以中国式现代化为依托,以人权学科建设为中心。https://www.humanrights.cn/2024/08/29/f708afbd6b0e49d8abae0ff75289e1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