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任平:从“负面清单”到“零关税待遇”,中国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

12月1日起,给予所有同中国建交的最不发达国家100%税目产品零关税待遇,中国成为实施这一举措的首个发展中大国和世界主要经济体。

此前,从11月1日起,新版全国外资准入负面清单正式施行,限制措施由31条压减至29条,制造业领域“清零”。

有分析认为,中国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诠释着为什么“下一个‘中国’,还是中国”。

10月底的省部级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改革和开放相统一,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

日前的拉美之行,习近平主席宣布“中国支持全球发展的八项行动”“中国将出台更多自主开放和单边开放政策”,倡议“建设一个共同发展的公正世界”“携手构建公正合理的全球治理体系”。

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统筹开放和安全,中国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决心坚定不移。

改革开放是中国和世界共同发展进步的历史进程。不断以中国式现代化新成就为世界发展提供新机遇,中国始终致力合作共赢。

历经8次缩减,外资准入负面清单见证中国稳步扩大开放的历程。

2013年,上海自贸试验区成立,我国第一份外资准入负面清单发布,条目有190条。

第二年就开始了第一次缩减。“上海自贸试验区版”减至139条,开放领域扩大,准入条件放宽。

2015年,广东、天津、福建三个自贸试验区成立,“四个自贸试验区版”减至122条。这是第二次缩减,农副产品加工、酒类等一般制造业领域完全放开。

从2016年起,负面清单开始从“四个自贸试验区版”跃升为“全国版”。同时《市场准入负面清单草案(试点版)》制定,国内经济治理开始引入负面清单管理模式。试点经验推广、管理理念升华,开放的意义在加深。

第三次缩减发生在2017年,“全国版”减为63条,自贸试验区则实现负面清单全覆盖,减至95条。轨道交通设备制造、医药制造等领域开放深化。

2018年,“全国版”只保留了48条,“自贸试验区版”减至45条。

这是第四次缩减,具有里程碑意义——“全国版”首次从“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中剥离、独立发布,同时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

第五、第六次缩减分别发生在2019年、2020年,“全国版”分别减至40条、33条,“自贸试验区版”分别减至37条、30条,更加开放、便利、公平的投资环境加速构建。

2021年,“全国版”和“自贸试验区版”分别减至31条和27条。这是第七次缩减,“自贸试验区版”制造业清零。

第八次缩减,2024年“全国版”删除了制造业领域剩余的两条限制措施。

既立足实际,又着眼长远,8次缩减照鉴开放的步伐越来越大、开放的信心越来越强。从中,我们能够更深理解开放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标识,更好把握守正创新、稳中求进等新时代治国理政的重要原则和思想方法。

经济全球化是潮流和大势,中国式现代化不是自己关起门来就可以实现的。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过程,就是与国际高水平互动的过程。

开放水平越高,对改革的促进作用就越大。以高水平开放促进深层次改革、高质量发展,这正是中国的战略考量。

制造业领域,我国开放最早、市场竞争最充分、全球产业分工合作最紧密,负面清单“清零”成为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的一个最佳观察窗口。

在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开幕式上,习近平主席宣布“要尽快放宽外资股比限制特别是汽车行业外资限制”。

其后外资股比限制逐步取消,2018年是专用车、新能源汽车,2020年是商用车,2022年是乘用车。经过4年过渡期,中国汽车业对外资实现全面开放,在世界上首屈一指。

2023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占全球比重超过60%,产销量连续9年位居全球第一。今年11月14日,新能源汽车年产首超1000万辆,全年年产预计1200万辆。

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快速崛起的背后,正是在开放竞争的条件下,以改革创新不断应变求变,加快推进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实现电池、电机、电控等三大技术领域领先优势,建成完整且有韧性的产业链供应链。

今天,中国打造出全球最完备的产业体系,制造业规模连续14年居世界首位,形成200多个成熟的产业集群、26个全球百强科技创新集群……

中国式现代化关键在科技现代化,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关键看科技自立自强。

制造业领域之所以敢于“清零”,正在于越来越多科技领域加快从跟跑并跑向并跑领跑转变,有力增强了进一步扩大开放的自信;还在于我国致力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在扩大国际合作中提升开放能力,推动制造大国迈向制造强国。

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一期项目,2018年7月签约,2019年1月开工、12月整车下线交付。

特斯拉上海储能超级工厂,从洽谈到签约仅用时1个月,今年5月开工,9月底主体厂房建设进度已超60%。

审批平台“一网通办”,专班服务“一竿到底”,竣工验收“四个统一”……“特斯拉速度”的背后,正是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优化的结果。

打造形态多样的开放高地,实施自由贸易试验区提升战略,鼓励首创性、集成式探索,今天的改革“试验田”,就是明天的发展“增长极”。

开放共赢,互利合作。当今世界,合作共赢才能办成事、办好事、办大事。

“我们要扎实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既用好全球市场和资源发展自己,又推动世界共同发展”,这是中国始终抱持的开放追求。

开放的中国是合作共赢的热土。

贝宁是联合国公布的最不发达国家之一。2023年9月,贝宁菠萝正式获得中国检疫准入,11月首批鲜果入境亮相进博会,并签下6000万美元的采购意向,非洲“甜面包”仅用时两个月就实现了“最快输华”。

“零关税待遇”,彰显开放中国的大情怀、大格局、大担当。

“中方欢迎各方继续搭乘中国发展快车,同中国经济共同发展,为实现和平发展、互利合作、共同繁荣的世界各国现代化共同努力。”

THE END
1.外交部:中国对外开放的大门只会越开越大,越开越敞亮展望未来,中国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决心不会变,同世界分享发展机遇的决心不会变,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方向发展的决心也不会变。中国对外开放的大门只会越开越大,越开越敞亮。中新社记者:据报道,1月20日,全球发展倡议之友小组在纽约联合国总部正式成立。发言人能否进一步介绍有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22841229214505304&wfr=spider&for=pc
2.微视频开放的大门开放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标识。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就对外开放作了专门部署,释放了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明确信号。 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门,进出枢纽;路,商旅通途。中国将持续推进开放,打开更多的门,走更远的路。 出品:孙志平 监制:张平锋 统筹:李杰 编导:李佳琳、郝一林 记者:李成、杨琳、https://www.jfdaily.com/wx/detail.do?id=776358
3.微视频开放的大门开放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标识。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就对外开放作了专门部署,释放了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明确信号。 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门,进出枢纽;路,商旅通途。中国将持续推进开放,打开更多的门,走更远的路。 出品:孙志平 监制:张平锋 统筹:李杰 编导:李佳琳、郝一林 记者:李成、杨琳、https://www.jfdaily.com.cn/wx/detail.do?id=776358
4.国家发改委:中国对外开放的大门只会越开越大“借此机会,我想再强调一点,对外开放是中国的基本国策,中国对外开放的大门不仅不会关上,而且只会越开越大。国家发展改革委将加大力度完善高水平对外开放体制机制,完善政策规则体系建设,推动利用外资高质量发展。”金贤东说。 据悉,下一步,国家发展改革委将加快实施2024年版全国外资准入负面清单,针对性解决外商来华投资面https://m.haiwainet.cn/middle/3541089/2024/0919/content_32794196_1.html
5.持续拓宽中国开放的大门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理论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以‘一带一路’建设为重点,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加强创新能力开放合作,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把“一带一路”打造成顺应经济全球化潮流的最广泛的国际合作平台,将更有效地使中国对外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为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有效赋能。https://www.workercn.cn/c/2021-11-08/6838967.shtml
6.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伟大变革)全球第二,对外投资稳居世界前列,连续多年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30%……开放的中国展现蓬勃生机。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中国开放的大门只会越开越大。”“新发展格局不是封闭的国内循环,而是开放的国内国际双循环。”“中国将继续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稳步拓展规则、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落实外资http://www.81.cn/yw_208727/10145866_2.html
7.外交部:“中国游”的蓬勃发展是中国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的直接体现【简介】外交部发言人毛宁13日表示,“中国游”的蓬勃发展是中国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的直接体现。随着中国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免签“朋友圈”不断扩容,相信“中国游”的热度会更高。 记者:蒋志强 新华社 新华通讯社官方账号 热播推荐 马英九下周率团访陆,朱立伦表达祝福 内塔尼亚胡喊话伊朗人民:未来伊朗终将获得https://ent.ifeng.com/c/8fHcjKOylZ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