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响中国改革开放为什么“行”: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上

新一季“思客讲堂·党校公开课”《理响中国|以“理”服人:改革开放为什么“行”》,五位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的资深教授,带你解码全面深化改革和高水平对外开放的“中国智慧”。本期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政治和法律教研部副主任、教授孙东方,讲述“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上”。

演讲全文:

大家好!

谈到中国的改革开放,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托马斯·萨金特曾经讲过这样一段话:“我曾遇到过一些中国学生,他们的故事让我本人非常感动。这些学生的父母既不识字,也不会写字,而这些学生却获得了博士学位。试想一下,这样的事情在人类历史上发生过几次呢?”美国著名经济学家科斯也发出了这样的赞叹:1978年以来,中国的改革开放是二战之后人类历史上最为成功的经济改革运动!他说:“我是一个出生在1910年的老人,经历过两次世界大战和许多事情,深知中国的前途远大,深知中国的奋斗是全人类的奋斗!中国的经验对全人类非常重要!”

大家都知道,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是我们的重要法宝。45年前(1978-2023),面对何去何从的重大历史关头,我们党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开启了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伟大征程,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面对冷战刚刚结束的复杂局面,我们党吹响了进一步扩大开放的号角,开放的脚步由经济特区、沿海城市走向沿江、沿边和内陆地区,多层次、全方位的区域开放格局初步形成。面对经济全球化的迅猛浪潮,我们党努力进取、百折不挠,从“复关”申请到“入世”谈判总共谈了15年,黑头发谈成了白头发,中国成功加入WTO,积极融入国际体系,对外贸易实现跨越式发展,并带动了经济的高速增长。面对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习近平总书记创造性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为世界经济增长注入了新动能,为国际经济合作提供了新平台,开辟了人类共同实现现代化的新路径,成为新时代中国的深刻印记和鲜明标识。大家想想,这么重要的法宝能丢吗?丢掉了那就是犯历史性错误。

筚路蓝缕,春华秋实。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中国的今天。45年来(1978-2023),我们的国家兴了,创造了很多的世界第一和名列前茅;我们的老百姓富了,纷纷出国旅游、购物、送孩子留学,享受着全球化带来的好处;我们的企业强了,到世界经济的大海中去经风雨、见世面、强筋骨,有135家企业进入世界500强;那我们对世界的贡献更大了,最近10年(2013-2023),中国经济对世界经济增长的平均贡献率是超过了30%。特别是现在越来越多的80后、90后甚至是00后,迈着自信的步伐走进国际舞台,讲述着中国开放的故事、传播着中国开放的声音、展现着中国开放的形象。他们的学识、视野和作为,是父辈们不敢想象的。打开大门的中国充满着生机和活力,国际社会看好中国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国家与中国开展合作,越来越多的外国企业到中国投资兴业,越来越多的外国朋友来中国学习工作。总之一句话,发展自己、造福世界,这就是中国开放的成功之道。中国的开放,不是要一家唱独角戏,而是欢迎各方共同参与;不是要谋求势力范围,而是支持各国共同发展;不是要营造自己的后花园,而是要建设各国共享的百花园。大家想想,这么好的经验能丢吗?丢掉了,我们舍不得。

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进入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已经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发展环境发生深刻复杂变化。特别是最近这些年,一些国家开历史倒车,小院高墙、脱钩断链、冷战思维,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在这样一种情况下,有人也很担心:中国开放的大门会不会关上、开放的进程会不会中断。对此我只想说一句:朋友,你多虑了!因为我们懂得,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必然落后。这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一个国家要发展繁荣,就一定要把握世界发展的大势,否则就会被历史所抛弃。因为我们知道,我国作为一个人口众多和超大市场规模的社会主义国家,要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绝不可能关起门来搞建设。世界好,中国才能好;中国好,世界才更好。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仅不会关上,而且只会越开越大。

中国是这么想的,也是这么做的。我们实施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形成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的对外开放格局,坚持以高水平开放促改革促发展。而且大家还要注意,新发展格局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绝不是要关起门来搞封闭运行,而是通过发挥内需潜力,使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更好地联通,更好地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实现更加强劲的可持续发展。

那高水平开放体现在哪呢?比方说,加快制度型开放,主动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2013年,我们在自贸试验区推出了第一张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最初的限制措施是190项,而今天只有27项。试验成功后,马上在全国推广实施。我们还把自贸试验区和自贸港建设由蓝图变成了现实。2013年,在上海设立了第一个自贸试验区,到今天有多少,总共是21个(截至2023年10月)。这21个自贸试验区虽然占国土面积还不到千分之四,但贡献的进出口占到了全国的17.3%,吸收的外资占到了全国的18.5%。2018年,海南自贸港建设正式启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希望海南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把海南自由贸易港打造成展示中国风范的靓丽名片。”海南自贸港建设的鲜明特点,就是通过制度集成创新加速高水平开放。累计推出的15批134项制度创新成果跟下饺子一样并形成了一个叠加效应,广泛涉及营商环境、“放管服”改革、产业发展等多个领域,让国际上的朋友们充分地看到了高水平开放的力度、速度还有温度。德国大众集团董事长奥博穆就明确说,“海南自贸港正在成为全球了解中国的一扇新窗口”,期待“未来与中国、与海南加强全面合作,实现互利共赢”。

又比方说,加大进口力度,实打实地为低迷的世界经济注入新动能。我们现在不光要往外卖,更要往里买。从2018年开始,进博会我们连续举办了六届,即便是在疫情期间也没有中断。来的朋友是收获满满,他们讲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没想到”。2018年,美国的一家精油企业抱着“试试水”的心态来了,没想到一下子收获了3.8亿元的订单。之后,他们一届都没有缺席,之前只有9平米的展台,现在也扩展到了200平米,采购的金额是到了10亿元。2020年,一个阿富汗小伙带着纯手工的羊毛地毯来了,没想到轻松拿下2000张订单。这2000张订单意味着什么,意味着2000个阿富汗山区的家庭有了一整年的收入。2022年,日本的一家制药企业带着治疗罕见病的新药也来了。大家都知道,新药上市一般来说要经过好几年,但没想到的是,在进博会的积极推动下,这款新药只用了6个月就进入到博鳌的医疗机构。那这一个又一个的“没想到”说明了什么,我想就充分说明,进博会是市场、是平台、是机遇、是吹走世界经济阴霾的春风,更是我们高水平开放的生动写照。

再比方说,积极推动“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一带一路”(倡议)提出10年(多)来,从无到有,从“大写意”到“工笔画”,从硬联通软联通到心联通,不断上演着共商共建共享的精彩故事。那也有人问:“一带一路”是不是中国自己受益给别人挖坑?情况绝不是这样的。麦肯锡公司的研究报告显示,中国企业在非洲雇员的本地化率是到了89%,极大地带动了当地的就业,可以说“一人就业、全家脱贫”。世界银行的研究报告也有这样的评估,“一带一路”使共建国家的贸易增长2.8%到9.7%,全球贸易增长1.7%到6.2%,全球收入增加0.7%到2.9%。到2030年,将使共建国家的760万人摆脱极度贫困、3200万人摆脱中度贫困。我们看到,“一带一路”有效促进了各国商品、资金、技术、人员的大流通,成为新时代国际贸易的驼铃、帆影。我们看到,“一带一路”让能源短缺不再是发展的瓶颈,让发展中国家绿色低碳的梦想得以点亮,成为新时代可持续发展的绿洲、灯塔。我们还看到,精彩纷呈的文化年、艺术节、博览会,独具特色的鲁班工坊、“丝路一家亲”、“光明行”,不断深化着文明的交流互鉴,成为新时代的丝路乐章。“一带一路”连接历史、现实与未来,她源自中国,但机会和成果属于世界。

同舟共济扬帆起,乘风破浪万里航。世界在变,中国也在变。很多朋友都非常关心一个问题,就是持续深化的中国开放会给世界带来什么?我想,归结起来至少有三点:第一,更加坚定的开放信心,隔阂偏见、弱肉强食是越走越窄的死胡同,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不仅能破解难题、走出困境,而且会孕育激发人类文明的不断进步。第二,更加强劲的发展动能,共享中国大市场提供的机遇,共享中国制度型开放提供的机遇,世界经济增长将不再徘徊在长期乏力的低谷,发展成果将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各国人民。第三,更加完善的全球治理,一个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新型经济全球化,一个更加公正合理的全球治理体系,就在不远处等着我们。

最后,我想用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在首届进博会开幕式主旨演讲中,曾经讲过的一段话与大家共勉:中国经济是一片大海,而不是一个小池塘。大海有风平浪静之时,也有风狂雨骤之时。没有风狂雨骤,那就不是大海了。狂风骤雨可以掀翻小池塘,但不能掀翻大海。经历了无数次狂风骤雨,大海依旧在那儿!经历了5000多年的艰难困苦,中国依旧在这儿!面向未来,中国将永远在这儿!

THE END
1.书写中国开放的大门为何越开越大?正不断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 拓展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空间 以更加开放的胸怀拥抱世界 云南|以大通道引领大开放 复兴号动车组飞驰在中老铁路橄榄坝特大桥上 杨林 摄 东连黔桂通沿海,北经川渝进中原 南下越老达泰柬,西接缅甸连印巴 这是云南独特的区位优势 把云南建设成为 我国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 是以习近平同志为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60298169876410007&wfr=spider&for=pc
2.论“开放的大门只会越开越大”原标题:论“开放的大门只会越开越大” 新时代新征程,我们要更好争取开放发展中的战略主动,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改革,推动形成开放、多元、稳定的世界经济秩序,在与世界的深度融合、互利共赢中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推进积蓄更多能量。 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时强调:“在全面深化改革、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提升科技自https://view.inews.qq.com/k/20230523A02KTR00?no-redirect=1&web_channel=wap&openApp=false
3.学习问答34.如何理解中国开放的大门只会越开越大?举办进博会是中国推动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的重大决策,是中国主动向世界开放市场的重大举措。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这是中国对世界的郑重承诺,充分彰显了以实际行动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的大国形象和责任担当。https://m.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4767352
4.提气!中国开放的大门,只会越来越大!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不断壮大我国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的明确要求。按照新目标的要求,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 ?以开放发展经略内外联动,“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而且这种开放是双向的交流,就像习主席在G20杭州峰会上说的那样,“中国将同世界深度互动,http://m.news.cctv.com/m/a/index.shtml?id=ARTInnRZfBQkfNWDbfzhaAIU180103
5.为啥说中国对外开放的大门只会越开越大2001年末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我国对外开放进入新阶段。我国由以前有限范围和有限领域内的开放,转变为全方位的开放;由单方面为主的自我开放,转变为与世贸组织成员之间的相互开放。 在2019年11月的第二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会上,中国明确表态,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中国开放的大门只会越开越大。我们将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https://zhuanlan.zhihu.com/p/482431833
6.为什么中国开放的大门不能关闭,只能开大?评论频道我们已经尝到改革特别是开放的好处,就不可能把打开的大门再关上,也没人愿意并能够关上,所以我们在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上就已经听到:“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我们看到2019年版外资准入负面清单已于去年7月30日施行;我们看到我们在降低进口关税,鼓励进口;我们还看到金融业对外开放以及今年1月1https://opinion.hexun.com/2020-01-06/199873359.html
7.实录李克强妙答美国经济“大佬”提问我可以明确说,中国改革开放时间还不长,很多行业正在逐渐成熟过程中, 这一成熟的过程也是逐步扩大对外开放的过程。中国对外资准入的领域会越来越宽,开放的大门会越开越大,而且绝不会关上。在座各位只要有资金,有投资愿望, 我们热烈欢迎,具体项目可以下来磋商。https://www.kankanews.com/detail/PqwP55Beo2V
8.习近平访英说清楚了中国的这8个原则问题东北网舆情频道其实,不必担心。习近平已经多次表示,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上,而且“中国利用外资的政策不会变,对外商投资企业合法权益的保障不会变,为各国企业在华投资兴业提供更好服务的方向不会变。” 这次访英,在中英工商峰会上,习近平也说了,对外开放是中国经济持续繁荣的重要动力,也是中国同世界各国实现合作共赢的根本之道。“https://yuqing.dbw.cn/system/2015/10/23/001030296.shtml
9.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伟大变革)全球第二,对外投资稳居世界前列,连续多年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30%……开放的中国展现蓬勃生机。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中国开放的大门只会越开越大。”“新发展格局不是封闭的国内循环,而是开放的国内国际双循环。”“中国将继续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稳步拓展规则、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落实外资http://www.81.cn/yw_208727/10145866_2.html
10.理响中国孙东方:为什么中国开放的大门只会越开越大?思客讲堂 新华网思客倾力打造的品牌栏目 发表于:2024-03-22 09:47:52 0:00 /0:00 点击进入专题http://www.xinhuanet.com/sikepro/20240322/23d2386ac2a04255a6c830dcde416169/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