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克强总理回答中外记者提问中国开放的大门会越开越大

20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与中外记者见面并回答提问特派北京记者汤铭明摄

李克强总理会见采访两会的中外记者并回答提问

20日上午,人民大会堂三楼金色大厅,春意浓浓、暖意融融。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于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后在这里会见中外记者并回答提问。韩正、孙春兰、胡春华和刘鹤四位副总理一同参与。

谈开放政策

对抗癌进口药品力争降到零税率

“如果说中国的开放有新变化的话,那就是门会越开越大”

中国40年来有目共睹的经济社会发展成就和开放是密不可分的。开放推动了改革,促进了发展。去年年初,习近平主席在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发表演讲时明确表示,中国将继续维护自由贸易,开放是中国的基本国策。如果说中国的开放有新变化的话,那就是门会越开越大。中国经济已经深度融入世界经济,关上门等于挡住了我们自己的路。

新的变化意味着进一步扩大开放。比如货物贸易,我们商品进口税率水平在世界上处于中等水平,我们愿意以更开放的姿态进一步降低商品进口的总体税率水平。一些市场热销的消费品,包括药品,特别是群众、患者急需的抗癌药品,我们要较大幅度地降低进口税率,对抗癌药品力争降到零税率。对于服务贸易,我们现在是逆差,进一步开放服务业会付出一些代价,但可以促进提高产业竞争力。下一步重点要放宽服务业准入,比如在养老、医疗、教育、金融等领域,会加大放宽准入力度,在一些领域逐步放宽甚至取消股比限制。还会全面放开制造业,在这方面不允许强制转让技术,我们将保护知识产权。

外商投资负面清单会进一步调整缩减。今年及今后几年会逐步放宽准入,且要加快推进涉及外商投资的三个法律合并成一个基础性法律,以实现给外商准入前国民待遇的承诺。

当然,开放是双向的、是相互的,就好像双人划船,光靠单人使力,这个船只能原地打转。只有两人同向用力才能向前进。

谈『放管服』

放宽市场准入下六个“一”硬功夫

“只要是为了人民的利益,我们万难不辞、万险不避”

要放得开,还必须管得住、管得好。我们要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对那些假冒伪劣、坑蒙拐骗、欺行霸市,乃至搞不正当垄断的,就要把它驱逐出市场,甚至严加惩罚。当然,加强监管,也要注意防止扰民。比如这次机构改革,我们就把涉及市场监管的一些部门合并了,推进综合执法,避免多个“大盖帽”去管一个小商贩。

这次国务院机构改革还包括了国税和地税的合并,这令我想起了一件事。我参加一次座谈会,有专家跟我说他去调研时发现,在餐馆里边吃饭是由地税向餐馆收营业税,而要打包带走就由国税来收增值税。他问当地有关方面,要是站在餐馆门槛上吃该由哪个部门来收税?当时对方给他的回答是“你这是抬杠”。但在现实当中的确有这样的事情。我们这几年通过推动营改增、取消营业税,实现了税收以共享税为主,这样国税、地税合并就有了基础,可以避免多头收税、干扰企业的行为。所以放要放出活力,管要管出公平。管也是要触动利益的。

“利民之事,丝发必兴”。我们要努力为市场主体优化营商环境、为人民群众提供办事便利,敢于自我革命。只要是为了人民的利益,我们万难不辞、万险不避。

谈风险防范

银行法定存款准备金达20多万亿

“投资者千万不要听信那些非法集资者编造的‘竹篮子也可以打水’的神话”

我要负责任地说,中国有能力防范、也不会出现系统性金融风险。因为中国经济的基本面是好的,金融运行也是稳健的。当然了,中国经济总量已达80多万亿元,银行资产有250多万亿元,你说没有点风险,那是不可能的。常言道:云多易生雨,树大常招风。但我们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和拨备覆盖率是比较高的,高于国际标准。目前我们商业银行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在15%左右,这也相当于存了20多万亿的准备金,或者叫做风险准备金。

今年我们还主动调低了赤字率,且会努力按这个方向持续降低赤字率。这既是有信心的表现,也是为应对如果国际不确定因素增多、国内一些新的风险点出现而备足工具。

金融领域也有一些违法违规行为或者规避监管的行为在兴风作浪。最近我们监管部门主动出手、果断处理,就是要让这些点状的风险不扩散,该戳的“脓包”还是要戳,否则也有道德风险。在处理的过程中,我们也注意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我们这次机构改革把银监会和保监会合并,也是要防止规避监管的行为发生。还有一个老问题就是非法集资,政府会保持打击的力度。这里我也想说一句话,投资者千万不要听信那些非法集资者编造的“竹篮子也可以打水”的神话。

谈『互联网+』

对“互联网+”的监管应包容审慎

“不能出现了某些问题就一巴掌打死;也不允许利用‘互联网+’搞坑蒙拐骗”

中国经济这艘巨轮这几年能够行稳致远,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在世界科技革命新一轮浪潮中成功挂上了“互联网+”这个风帆,它催生了新动能。“互联网+”不仅加出了新动能,而且它是最大的共享经济平台,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供了广阔的舞台,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发生着深刻的变化。

当然,“互联网+”作为新事物,也有这样那样的问题,关键是要趋利避害,采取包容审慎的监管方式。对于“互联网+”,不能怕惹事、图省事,出现一些问题就一巴掌打死;也不允许利用“互联网+”搞坑蒙拐骗,败坏“互联网+”的声誉,抹黑“互联网+”。我们应该从两个方面悉心呵护。下一步我们还要采取推动“互联网+”的许多新举措,比如说过去一些“互联网+”的企业总是到海外上市,现在我们已经要求有关部门完善境内上市制度,欢迎他们回归A股,同时要为境内的创新创业企业上市创造更加有利的、符合法律规定的条件。我们还要推进“互联网+”来拓展“智能+”,把它和医疗、教育、政务服务等结合起来,推动数字经济、共享经济向前发展,既快又健康。

谈产权保护

制止新官不理旧账把合同当废纸

“让各类产权的所有者安心,给所有合法产权所有者都吃上长效的定心丸”

保护产权就是保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石,就是保护生产力,我们一直把各类合法产权的保护放在心上,而且逢难必解。记得去年在记者会上,有人担心住宅土地使用权到期后会不会有问题,我们明确表示可以延期、不影响交易,而且这方面要抓紧修法。对农民土地承包第二轮到期,我们也明确提出继续延长30年。我们还在多方面采取措施,维护合法产权,运用法律加强保护。

保护产权必须要尊重合同。有些地方的某些行为不好,新官不理旧账,换了一个官员,过去的合同就不算了。政贵有恒,不能把合同当废纸。对此我们是坚决制止的,而且要予以处罚。去年我们有关部门抓住几个典型案件,把涉产权的错案纠正过来,这也表明了我们的决心,就是要持续向社会发出信号:让恒产者有恒心,让投资者有信心,让各类产权的所有者安心,给所有合法产权所有者都吃上长效的定心丸。

谈就业保障

责无旁贷为农民工创造稳定就业

“我们要将心比心,各级政府及其工作人员,都要把就业放在心上,扛在肩上”

过去5年,中国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其中一个很大的亮点就是实现了6600多万城镇新增就业,保持了比较充分的就业。就业对于一个家庭来说是天大的事。没有一个人就业,一个家庭就毫无生气。如果大学生毕业就失业,就没有希望。我们要将心比心,各级政府及其工作人员,都要把就业放在心上,扛在肩上。今年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把城镇调查失业率列入预期目标,就是为了更加充分地反映城乡就业状况,也可以说这是自加压力。

这里我报个大账,我们今年城镇实际新成长劳动力有1500万到1600万,我们定的目标是至少要保证新增1100万人就业,但方向是1300万人以上,前几年我们都做到了,今年没有理由不做到。与此同时,我们还有2.8亿农民工。促进农民工就业也是新型城镇化的重要内容,今年至少还要新增三四百万农村转移劳动力。对此,我们要责无旁贷地为农民工创造稳定的就业机会。

今年的高校毕业生达820万,是历史新高,还有近500万中专毕业生,加上近百万复转军人和去产能转岗职工,必须努力保障他们的就业,绝不允许有零就业家庭出现。这就需要我们进一步拓展就业岗位,特别是培育新动能。

谈医疗保障

要使2000万人以上享受大病保险

“用大病保险等多种制度,不让‘一个人患大病,全家都倒下’”

过去几年,我们用了很大的努力,在过去的基础上完善基本医保制度,构建了世界上最大的医保网,这是为了让人人小病能看、大病敢看。但同时我们也感受到,确实还有一些困难家庭看大病难。

中国太大,我们还有三千多万贫困人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脱贫攻坚高度重视,对打赢这场攻坚战向全社会作出承诺。在贫困人口当中,很多是因为大病致贫,或大病返贫。我们要在巩固基本医保的基础上,把治大病的问题作为重点来抓。这几年我们创新体制,把基本医保和商业保险结合起来,运用“大数法则”,放大资金效应,使更多的人享受大病医保,去年就有1700多万人受益。

今年我们要在这方面继续加大力度,提高的中央财政对基本医保的补助资金,一半用于大病保险,至少能使2000万人以上能够享受大病保险救助,而且扩大了大病保险病种。同时我们要通过发展“互联网+医疗”、医联体等,把优质医疗资源下沉,让更多的大病患者能够方便得到优质医疗资源的服务。

今年春节前我到地方调研,路过一个贫困人口家庭,临时走了进去,看到家里老人有大病,也有医保卡,但还是不敢去看。这个情景在我脑中至今挥之不去。常说病来如山倒,我们就是要用大病保险等多种制度,不让“一个人患大病、全家都倒下”。

谈养老金

今年将实施养老金基金调剂制度

“中央收取3%统筹调剂,以后还会有所提高,以弥补有些省养老金可能会发生的不足”

保证养老金足额发放、按时领取,这是我们必须做到的。个别省份发放养老金之所以有困难,和当地经济下行压力较大、财政减收有关,他们已经采取盘活处置国有资产、调整财政支出结构等来保证及时足额发放。当然,中央财政也给了一定的帮助。

不可否认,可能还会有一些省份养老金在总体上会出现一些困难,但从全国范围来讲,我们保证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是有能力的。去年末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基金的结余是4.1万亿元,当年也是收大于支。我们还有养老金的战略储备,就是社会保障基金拥有的资金在增加,去年达1.8万亿元,完全可以保证全国范围内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

我们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很重要的就是要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人民政府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保障和改善民生,我们就是要保障基本民生,破除民生痛点,增加优质资源,惠及更多人民群众。

个税起征点会提高多少?我们会抓紧启动,按法律程序办理。

谈两岸关系

不容忍任何“台独”企图主张行径

“不能允许外国势力打‘台湾牌’,这会给两岸同胞、给两岸关系都带来困难”

保持两岸和平发展,这是两岸民众的福祉所在,我们会坚定按这条路走下去。我们一直在考虑怎样为台湾同胞来大陆工作、学习、生活,提供同等的待遇,因为我们是一家人。正因为我们同属于一个中国,那就不能容忍任何“台独”的企图、主张和行径,也不能允许外国势力打“台湾牌”,这会给两岸同胞、给两岸关系都带来困难。我们愿意和认同体现一个中国原则的“九二共识”的台湾政党、团体开展对话、协商,共同商谈解决两岸同胞关心的问题,维护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最终实现祖国和平统一。这是民族大义所在。

谈粤港澳合作

港澳居民在粤渐享同等民生待遇

“大湾区的规划纲要正在制定过程当中,很快会出台实施”

我们要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把它建成世界级的大湾区,重要原因就是三地有各自独特的优势,能够形成互补,否则就谈不上建设一个有世界竞争力的大湾区了。现在大湾区的规划纲要正在制定过程当中,很快会出台实施,港澳居民到内地来,特别是到广东来工作、生活,在住房、教育、交通等诸多方面将逐步享受同等的待遇。

至于说香港、澳门融入国家发展大局,我们当然会坚持“一国两制”、“港人治港”、“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方针,我们和其他国家都可以共同发展、互利共赢,更何况内地和港澳同属一个国家,在“一国两制”下,会更好发挥各自的优势,形成互补,打造新的增长极。

谈和平发展

永不搞扩张不走“国强必霸”道路

“和各国在相互尊重、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发展关系,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中国过去的发展是在和平的国际环境下取得的,今后要实现现代化,也需要和平的国际环境。这里我想强调两点:第一,中国永远不会搞扩张。中国是发展中国家,我们无意搞扩张,即使将来强大了,也不会走国强必霸的道路。我们愿意和各国在相互尊重、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发展关系,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第二,我们会集中精力做好自己的事。这些年来,作为总理,我深知中国发展中还有诸多困难和挑战,在民生方面还有诸多难题和痛点,政府每天要应对的是大量这类难题。我们出访和国际交往都是为了赢得和平稳定的国际与周边环境,为中国发展赢得更多的共赢机遇,这一点我们是清醒的。

谈中美经贸

中美如打贸易战对双方都没好处

“我们会严格保护知识产权,希望美方不要丢了这个平衡中美贸易的重器”

去年中美贸易的规模已达5800多亿美元,能走到这一步是靠市场,是按照商业规则来推进的,否则也不可能有这么大的量。当然,我们不愿意看见有比较大的贸易赤字,不仅是对美国。我们希望贸易总体平衡,否则的话难以持续。

刚才我讲了一些中国继续推进扩大开放的具体措施,包括在服务业、制造业、商品等领域。美方企业是可以抓住机遇的。但同时我们也希望美方能够放宽对华高技术、高附加值产品的出口。我们会严格保护知识产权。希望美方不要丢了这个平衡中美贸易的重器,否则就是丢了赚钱的机会。

谈半岛无核化

中国尽最大努力维护半岛和平稳定

“希望看到各方拿出诚意付诸行动,尽快把朝核问题拉回到谈判桌上来”

我们乐见半岛出现缓和的趋势,也支持一切有利于通过对话谈判解决半岛核问题的努力,中方会尽最大努力来推动和实现半岛无核化、维护和保持半岛和平稳定。我们希望看到各方拿出诚意,付诸行动,尽快把半岛核问题拉回到谈判桌上来,使半岛无核化与半岛和平稳定能有新的进展,这对有关各方、对世界都是好事。

谈中俄关系

中俄年贸易规模将朝千亿美元迈进

“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稳定发展对双方、对世界都有利”

中俄经贸关系前几年走了一个“马鞍形”,这是世界贸易形势变化、国际大宗产品价格下跌等客观原因造成的。去年中俄经贸关系有了新的发展,贸易规模增加了20%以上。现在中俄两大经济体的年贸易规模是800多亿美元,我觉得还有很大潜力。我们完全可以通过创新机制,挖掘潜力,朝1000亿美元的目标迈进。中俄互为最大的邻国,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稳定发展对双方、对世界都有利。

谈中日关系

积极考虑上半年正式访问日本

“如果说两国关系现在出现了‘小阳春’,就要防止出现‘乍暖还寒’”

中日关系改善不仅需要氛围,更需要远见和定力。中日两国领导人互访有利于让中日关系回归正常轨道,但更重要的是要夯实中日关系的基础,我们不能搞“一锤子买卖”,要让中日关系持续向好。今年是《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缔结40周年,应该遵守和坚持《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等中日之间四个政治文件的精神和共识。如果说两国关系现在出现了“小阳春”,就要防止出现“乍暖还寒”,要让中日关系向着持续稳定的方向发展。我们对日方有期待。

THE END
1.书写中国开放的大门为何越开越大?正不断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 拓展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空间 以更加开放的胸怀拥抱世界 云南|以大通道引领大开放 复兴号动车组飞驰在中老铁路橄榄坝特大桥上 杨林 摄 东连黔桂通沿海,北经川渝进中原 南下越老达泰柬,西接缅甸连印巴 这是云南独特的区位优势 把云南建设成为 我国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 是以习近平同志为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60298169876410007&wfr=spider&for=pc
2.论“开放的大门只会越开越大”原标题:论“开放的大门只会越开越大” 新时代新征程,我们要更好争取开放发展中的战略主动,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改革,推动形成开放、多元、稳定的世界经济秩序,在与世界的深度融合、互利共赢中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推进积蓄更多能量。 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时强调:“在全面深化改革、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提升科技自https://view.inews.qq.com/k/20230523A02KTR00?no-redirect=1&web_channel=wap&openApp=false
3.学习问答34.如何理解中国开放的大门只会越开越大?举办进博会是中国推动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的重大决策,是中国主动向世界开放市场的重大举措。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这是中国对世界的郑重承诺,充分彰显了以实际行动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的大国形象和责任担当。https://m.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4767352
4.提气!中国开放的大门,只会越来越大!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不断壮大我国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的明确要求。按照新目标的要求,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 ?以开放发展经略内外联动,“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而且这种开放是双向的交流,就像习主席在G20杭州峰会上说的那样,“中国将同世界深度互动,http://m.news.cctv.com/m/a/index.shtml?id=ARTInnRZfBQkfNWDbfzhaAIU180103
5.为啥说中国对外开放的大门只会越开越大2001年末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我国对外开放进入新阶段。我国由以前有限范围和有限领域内的开放,转变为全方位的开放;由单方面为主的自我开放,转变为与世贸组织成员之间的相互开放。 在2019年11月的第二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会上,中国明确表态,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中国开放的大门只会越开越大。我们将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https://zhuanlan.zhihu.com/p/482431833
6.为什么中国开放的大门不能关闭,只能开大?评论频道我们已经尝到改革特别是开放的好处,就不可能把打开的大门再关上,也没人愿意并能够关上,所以我们在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上就已经听到:“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我们看到2019年版外资准入负面清单已于去年7月30日施行;我们看到我们在降低进口关税,鼓励进口;我们还看到金融业对外开放以及今年1月1https://opinion.hexun.com/2020-01-06/199873359.html
7.实录李克强妙答美国经济“大佬”提问我可以明确说,中国改革开放时间还不长,很多行业正在逐渐成熟过程中, 这一成熟的过程也是逐步扩大对外开放的过程。中国对外资准入的领域会越来越宽,开放的大门会越开越大,而且绝不会关上。在座各位只要有资金,有投资愿望, 我们热烈欢迎,具体项目可以下来磋商。https://www.kankanews.com/detail/PqwP55Beo2V
8.习近平访英说清楚了中国的这8个原则问题东北网舆情频道其实,不必担心。习近平已经多次表示,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上,而且“中国利用外资的政策不会变,对外商投资企业合法权益的保障不会变,为各国企业在华投资兴业提供更好服务的方向不会变。” 这次访英,在中英工商峰会上,习近平也说了,对外开放是中国经济持续繁荣的重要动力,也是中国同世界各国实现合作共赢的根本之道。“https://yuqing.dbw.cn/system/2015/10/23/001030296.shtml
9.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伟大变革)全球第二,对外投资稳居世界前列,连续多年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30%……开放的中国展现蓬勃生机。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中国开放的大门只会越开越大。”“新发展格局不是封闭的国内循环,而是开放的国内国际双循环。”“中国将继续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稳步拓展规则、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落实外资http://www.81.cn/yw_208727/10145866_2.html
10.理响中国孙东方:为什么中国开放的大门只会越开越大?思客讲堂 新华网思客倾力打造的品牌栏目 发表于:2024-03-22 09:47:52 0:00 /0:00 点击进入专题http://www.xinhuanet.com/sikepro/20240322/23d2386ac2a04255a6c830dcde416169/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