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成为“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动能

“一带一路”成为“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动能,增添经济热度、文化温度,展现大国意愿、大国能力。从十九大到二十大,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我们既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又要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

细读报告可以发现,“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五个定位是一一对应的,即经济建设是根本,对应的是富强中国;政治建设是保证,对应的是民主中国;文化建设是灵魂,对应的是文明中国;社会建设是条件,对应的是和谐中国;生态文明建设是基础,对应的是美丽中国。无论是“五位一体”总体布局,还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一带一路”不仅是连接伟大事业的桥梁,更是各项工作的粘合剂、润滑剂、催化剂。

将中国发展与世界发展融合在一起

在十九大报告的第一部分,即“过去五年的工作和历史性变革”,强调经济建设取得重大成就,指出“区域发展协调性增强,‘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成效显著;实施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发起创办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设立丝路基金,举办首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二十国集团领导人杭州峰会、金砖国家领导人厦门会晤、亚信峰会。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促进全球治理体系变革。”

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提升中国的国际影响力、感召力、塑造力,同时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新的重大贡献。“一带一路”在互联互通的基础上,创新发展理念,将中国发展与世界发展融合在一起,中国的国际塑造力明显提升。当欧美等西方国家“退、缩、反、逆”情绪蔓延的时候,如美国退出TPP、退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退出巴黎气候协定,英国进行“退欧公投”,“黑天鹅”“灰犀牛”等现象频发;中国在提供全面的、系统的、多层次的物质性、理念性公共产品,“路、带、廊、桥”等“一带一路”实践为缺失信心的国际社会带来了新鲜空气,掀起了进步潮流,中东欧16+1机制、亚投行、丝路基金、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等制度性公共产品供给成为中国参与全球治理的有力注脚。

全球知名的管理咨询公司“麦肯锡”在2017年8月的一份研究报告指出,自2007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全球的跨境资本流动缩水了65%。在一个“去全球化”的时代下:老牌资本主义国家不再像以前那样热衷于到世界各地进行投资,而纷纷提出“本国优先”的口号,内向性、排斥性增强。据统计,发达国家对外投资的规模由1.8万亿美元下降至近1万亿美元,而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规模却与日俱增。未来五年,中国将继续坚持以投资带动贸易,加大区域价值链投资,中方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投资预计将达到1500亿美元。

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

在十九大报告的第五部分,即“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强调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指出“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必然落后”。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要以“一带一路”建设为重点,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加强创新能力开放合作,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

“一带一路”的魅力不仅是一条经贸合作通道,更是一条文明互鉴之路,后者就是“一带一路”文脉的具体体现。“一带一路”不能够急功近利,不能一哄而上、一抢而光、一哄而散,需要构建一个相互欣赏、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的人文格局,要为国际社会的良性互动创造积极的文化条件。

“一带一路”不仅强调走出去,更重视引进来。中国将从2018年起举办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不仅为外国产品进入中国,也为世界各国开展贸易,推动全球贸易增长搭建国际化平台。建设“一带一路”,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实施新一轮扩大开放的重要举措。“一带一路”倡议是发展的倡议、合作的倡议、开放的倡议,坚持的原则是共商、共建、共享,追求的是利益共同体、责任共同体、命运共同体。

提升中华文明的国际软实力

在十九大报告的第十二部分,即“坚持和平发展道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强调“中国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坚持打开国门搞建设,积极促进‘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努力实现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打造国际合作新平台,增添共同发展新动力。”

“一带一路”是中国全面对外开放的升级版,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将致力于提升中华文明的国际软实力。一个具体表现就是“一带一路”成为联合国决议的“常客”。2016年11月17日,联合国大会首次在决议中写入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决议得到193个会员国的一致赞同。2017年3月17日,联合国安理会通过决议形式,支持“一带一路”倡议。2017年5月14日,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说:“今天的世界正位于一个关键的十字路口,既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也面临着十分独特的机遇,这些都影响着人类的未来”“‘一带一路’倡议具有巨大的潜力,它的重点在亚欧非,但是能够惠及整个世界,不管是在地理上,还是在远景上,都是非常宏大的。对于那些尚未融入全球经济的国家,‘一带一路’能够给它们带来更多融入市场的机会。”古特雷斯最后表示,“一带一路”根植于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土壤,联合国非常愿意与中国一道,建好新的丝绸之路。”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有两大支柱,即新型国际关系与人类命运共同体。新型国际关系的核心是发展层面的合作共赢,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核心是文明层面对同舟共济理念的由衷认同。合作共赢与“一带一路”的商脉属性紧密契合,价值或文化共振与“一带一路”的文脉属性高度匹配。因此,“一带一路”不仅要以利服人、以例服人,更要以理服人、以立服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今天的主要问题不是站起来、富起来的问题,而是强起来的问题。具体表现在,中国不仅要有体量,更要有声量。过去,落后就要挨打,贫穷就要挨饿,今天,失语就要挨骂,为此我们要通过“一带一路”建设提升中国参与全球治理的制度性话语权。中国不仅是一个重要的国家,更是一个能够赢得尊重的国家。

未来,“一带一路”将务实推动中国成为综合国力和国际话语权领先的国家,助力“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中华民族将以更加昂扬的姿态、更加负责任的态度、更综合全面的能力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THE END
1.坚定不移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理论开放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标识。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在改革开放中不断推进的,也必将在改革开放中开辟广阔前景”“必须坚持对外开放基本国策,坚持以开放促改革,依托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在扩大国际合作中提升开放能力,建设更高水平https://www.workercn.cn/c/2024-12-10/8410423.shtml
2.高层动态现在,共建“一带一路”已经进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这是新征程上的中国为人类和平与发展事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的新起点。保持战略定力、抓住战略机遇,一茬接着一茬干,以钉钉子精神抓下去,定能实现共建“一带一路”更高质量、更高水平的新发展,推动建设一个开放包容、互联互通、共同发展的世界。https://jyglj.sc.gov.cn/scjyglj/hwsjygcdt/2024/12/6/0d581def7a2f4a43968d9e54f6b470a1.shtml
3.经济大家谈坚定不移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新时代开放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标识。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在改革开放中不断推进的,也必将在改革开放中开辟广阔前景”“必须坚持对外开放基本国策,坚持以开放促改革,依托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在扩大国际合作中提升开放能力,建设更高水平http://news.haiwainet.cn/n/2024/1210/c3544276-32819598.html
4.标准答案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要以()建设标签:习题,答案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习题: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要以( )建设为重点,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 本站收集整理了大量习题及答案,请使用站内查询查找 标准答案:一带一路八字精批2025运势命中贵人八字合婚 姓名 性别 男女 生日 https://m.rwtext.com/47526.html
5.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要以()为重点,坚持引进来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要以( )为重点,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相关知识点: 试题来源: 解析 '一带一路'建设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要以“一带一路”建设为重点,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加强创新能力开放合作,形成陆海内外联动、https://easylearn.baidu.com/edu-page/tiangong/questiondetail?id=1810106670711678164&fr=search
6.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必然落后。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关于"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必然落后。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我们要以()为重点,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加强创新能力开放合作,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的答案很多朋友不是很清楚,接下来小编就为介绍一下改题答案吧。 https://www.duote.com/tech/tiku/411563.html
7.青年大学习将全面深化改革进行到底——关于新时代坚持和发展6.中国开放的大门只会越开越大 (79)开放也是改革。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是我国发展不断取得新成就的重要法宝。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 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必然落后。开放是当代中国的鲜明标识。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坚持对外开放基本国策,打开国门搞建设,https://gqt.ahnu.edu.cn/info/1081/5014.htm
8.广东省专业技术人员20182019公需课作业考试答案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 只会越开越大!对 119.年中国全社会R&D支出总量位居全球第一。错 151.2019"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是以主体功能区为原则进行的一次体制机制创新。对 151.2020"一核"是粤港澳大湾区的组成部分。对 119.缪尔达尔认为,极化效应如何持续下去将有可能形成贫困累 积效应。对 120.我国现https://m.360docs.net/doc/c8139974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