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微观察丨用好“改革开放”这关键一招

在中国的改革开放进程中,两次会议,意义深远。

习近平总书记评价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划时代的,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历史新时期。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也是划时代的,开启了全面深化改革、系统整体设计推进改革的新时代,开创了我国改革开放的全新局面。”

今年是改革开放45周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10周年。

45年来,我们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大胆地试、勇敢地改,干出了一片新天地。新时代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全面深化改革,坚定不移推动高水平对外开放,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

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

“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

1982年4月的一个晚上,时任河北正定县委副书记的习近平召集县委农工部几名干部开了个“闭门会”,交给他们一个任务:去凤阳,把小岗村的经验带回来。

△1978年冬天,安徽凤阳小岗村18户农民创造出“包干到户”,拉开中国农村改革的序幕。

安徽凤阳小岗村,中国农村改革第一村。彼时的小岗村,被称为大包干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已经搞了3年多。由18枚红手印催生的这项改革,在实行后的第一年就迎来大丰收。但在河北,所有的县都在观望。

习近平和县里主要领导商量:“大包干是现阶段调动农民积极性的最好办法,也是解放农村生产力的最好办法。河北还没有启动,咱县能不能先行一步,搞个试点?”

揣着习近平写的介绍信,几天后,这几名干部来到了小岗村,亲眼目睹了大包干带来的大变化。回来后,在习近平的指导下,大包干在正定里双店公社试点开始了。那一年,里双店公社农业产值翻了一番,农民年人均收入由210元增加到400多元。

△1983年,时任河北正定县委书记的习近平,临时在大街上摆桌子听取老百姓意见。

以钉钉子精神抓落实,是习近平始终坚持的改革方法论。

在福州,围绕客商反映最强烈的投资项目审批流程多、耗时长问题,他推动“一栋楼”办公,要求只要是方便企业办事,有利于招商引资的改革就要大胆去做。福州在国内开创了集中审批的先河。

在浙江,他重视、鼓励基层改革创新,探索形成了科特派制度、“山海协作工程”、“千万工程”等许多成熟的改革经验。

在上海,他强调:“上海正处在改革发展关键时期,要以一往无前的勇气、克难攻坚的胆识和先行一步的锐气,站在新起点、抢抓新机遇,谋求新发展、实现新突破。”

“改革关头勇者胜,我们将以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的决心,义无反顾推进改革。”进入新时代以来,面对千头万绪的改革任务和空前巨大的改革压力,习近平总书记亲自主持召开40次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会议和30次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会议,根据这70次会议最后推出各种改革方案和举措2485项。

从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到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从农村土地改革到产权制度改革,从高标准高质量建设雄安新区到探索建设海南自由贸易港,从进一步完善生态环境监管体制到全面推行“河长制”“湖长制”……在习近平总书记亲自部署、亲自推进下,一项项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举措陆续出台、渐次实施,很多领域的“坚冰”被打破,很多方面的“硬骨头”被啃下,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活力更加强劲。

“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

△“109枚封存审批公章”被国家博物馆收藏。

在中国国家博物馆里,有一件特殊的收藏品——来自天津市滨海新区的109枚公章。早年间,由于历史原因,企业办事要跑很多部门,可能要盖几十甚至上百个章,十分不便。2014年5月,滨海新区成立全国首个“行政审批局”,将分散在多个单位的数百项审批职责归并到一个部门,由1枚公章取代了109枚公章。

这些被封存的公章,成了中国全面深化改革的一个生动见证。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在全面深化改革进程中,遇到关系复杂、难以权衡的利益问题,要认真想一想群众实际情况究竟怎样?群众到底在期待什么?群众利益如何保障?群众对我们的改革是否满意?”“突出重点,对准焦距,找准穴位,击中要害,推出一批能叫得响、立得住、群众认可的硬招实招,处理好改革‘最先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的关系,突破‘中梗阻’,防止不作为,把改革方案的含金量充分展示出来,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

△2018年4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北宜昌调研长江生态环境修复工作。这是总书记在许家冲村了解移民群众生活和发展特色产业等情况。

过去,长江岸线由于经济过度开发、无序排污等,造成生态恶化,影响民生。一面是经济转型势在必行,一面是人民对碧水蓝天的期盼。怎么办?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定要彻底转变观念,再不要以GDP增长论英雄了。他先后四次主持召开座谈会,明确要求“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出台“史上最严”环境保护法,打响污染防治攻坚战,我国生态文明建设顶层设计及一系列创新性制度陆续出台,美丽中国建设的步伐不断加快。

我们推进改革的根本目的,是要让国家变得更加富强、让社会变得更加公平正义、让人民生活得更加美好。

全面深化改革,老百姓关心什么、期盼什么,就要抓住什么、推进什么。

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教育体系、社会保障体系、医疗卫生体系,教育普及水平实现历史性跨越,基本养老保险覆盖10.5亿人,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稳定在95%;改造棚户区住房4200多万套,改造农村危房2400多万户,城乡居民住房条件明显改善……涉及百姓的衣、食、住、行、教育、医疗、养老等都成为改革的发力点,彰显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兑现着“让人民共享改革开放成果”的坚定承诺。

“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

只会越开越大”

△2012年12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圳莲花山公园,向邓小平铜像敬献花篮。离开前,他挥锹铲土,种下一棵高山榕树。

在深圳,有这样两棵高山榕树:一棵是1992年1月,邓小平在仙湖植物园种下的。一棵是2012年12月,习近平在莲花山公园种下的。

党的十八大刚刚闭幕不久,习近平总书记首次地方调研,就来到改革开放的窗口——深圳。循着先辈的足迹,习近平发出新的改革动员令:“之所以到广东来,就是要到在我国改革开放中得风气之先的地方,现场回顾我国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将改革开放继续推向前进。”

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开局之年,习近平总书记首次地方考察,再次选择广东。

“中国的改革开放政策是长期不变的,一以贯之的。”在广州,习近平总书记说,“中国是不会自己把大门关上的,我们开放的大门还要进一步扩大。所有世界上愿意与我们合作共赢的国家,我们都愿意和他们相向而行,推动世界经济共同繁荣发展。”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中国开放的大门只会越开越大。

△2023年9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义乌国际商贸城考察时,同商户亲切交流。

浙江义乌,一座建在市场上的现代化城市。在浙江工作期间,习近平曾十多次到义乌,深入小商品市场调研,对这里的情况十分熟悉。

今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义乌国际商贸城二区考察调研。商贸城入口的大屏幕向总书记展示着两张图表:一张是义乌市场采购贸易出口的实时情况,一张是“义新欧”班列运行的动态数据。

这些来自“世界最大小商品市场”实时变动的数据,成为反映中国乃至全球外贸及经济趋势的“晴雨表”。40多年来,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大潮,义乌人从摇着拨浪鼓走街串巷,到马路边摆地摊,再到建成“买全球、卖全球”的“世界超市”。如今的义乌市场,汇集着26个大类210多万种商品,关联着全国210万企业、3200万工人。

这些年,我们坚持以高水平开放促进高质量发展,持续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稳步扩大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开放活力日益迸发。

深入实施外商投资法、持续缩减外资准入负面清单;高质量实施《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主动对接《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等;22个自贸试验区构建起覆盖东西南北中,统筹沿海、内陆、沿边的改革开放新格局;中欧班列联通欧洲25个国家200多个城市,“丝路海运”联通全球43个国家100多个港口;作为1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主要贸易伙伴,中国举办消博会、服贸会、广交会、进博会、链博会等一个个展会,一以贯之践行开放承诺……

一项项实打实的政策举措,向世界说明中国开放的大门只会越开越大,14亿多中国人民迈向现代化是中国带给世界的巨大机遇。

△2023年6月8日,广东深圳南山区蛇口集装箱码头,一派繁忙的作业景象。

走过千山万水,仍需跋山涉水。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中国式现代化成败的关键一招。

踏上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新征程,习近平总书记引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坚持依靠改革开放增强发展内生动力,统筹推进深层次改革和高水平开放,踔厉奋发、勇毅前行,必将不断书写改革开放新的历史篇章。

THE END
1.中国将坚定不移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开放的大门只会越来越大。()刷刷题APP(shuashuati.com)是专业的大学生刷题搜题拍题答疑工具,刷刷题提供中国将坚定不移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开放的大门只会越来越大。( )A.正确B.错误的答案解析,刷刷题为用户提供专业的考试题库练习。一分钟将考试题Word文档/Excel文档/PDF文档转化为在线题库,制作自己https://www.shuashuati.com/ti/ae4edd91b79e4343a4fe2ec368225623.html
2.习近平总书记全面深化改革开放金句——2019年1月23日,在十九届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六次会议上的讲话 坚持深化改革开放。深入推进改革创新,坚定不移扩大开放,着力破解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不断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不断增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动力和活力,把我国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 https://www.nmg.gov.cn/ztzl/xyesdjgxsd/toutiao/202312/t20231218_2427889.html
3.《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中国共产党是一贯重视理论指导和勇于进行理论创新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长期实践中,始终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 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https://www.wbc.edu.cn/plus/view.php?aid=3116
4.学习进行时读懂中国,需要读懂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开放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标识,中国开放的大门只会越开越大 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是我国现代化建设不断取得新成就的重要法宝。今年是改革开放45周年,要继续做好自身改革这篇大文章,既扩大开放之门,又将改革之路走稳。要更加主动对接高标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U5Mjg5MDMxOQ==&mid=2247538296&idx=1&sn=1745f35634c261bc568938fbc444dd0b&chksm=fe1ac6d8c96d4fce46b80e9007d87812acfc42da69d74a12fc025bd6714dce7462081530bf3d&scene=27
5.走中国道路,给世界信心光明日报10日上午,习近平主席在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在经济界引发热烈反响。接受采访的经济界人士一致认为,习近平主席的主旨演讲,深刻总结中国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重要经验和启示、世界意义和影响,提出一系列新的改革开放重大举措,向世界宣示了新时代中国坚定不移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坚定意志和坚强决心,为https://news.gmw.cn/2018-04/11/content_28277618.htm
6.十九大后,习近平对中国经济给出8大论断明年恰逢改革开放40周年,中国全面深化改革将有哪些新作为,值得期待。 4、中国开放大门只会越开越大 “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 ——11月9日,习近平同特朗普共同出席中美企业家对话会闭幕式并致辞 在逆全球化和贸易保护主义有所抬头的今天,习近平的这份表态无疑给全世界吃下“定心丸”。 https://m.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1911706
7.廊坊大讲堂对外贸易持续增加,2009年中国成为全球最大货物出口国、第二大货物进口国,2013年成为全球货物贸易第一大国。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引进外资大幅增加,日益成为吸引全球投资热土。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制造业第一大国、货物贸易第一大国、商品消费第二大国、外资流入第二大国、外汇储备第一大国(表1)。http://lfdjt.com/info_13_325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