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建设高能级科技创新平台

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已由产业全球扩张进入到研发全球扩张的新阶段,建设国际性的研发中心城市正成为国家与区域占领新一轮产业制高点,进而引领全球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的主要方式。加快建设高能级科技创新平台,是长沙打造全球研发中心城市的应有之义,能够为长沙抢占科技制高点、在激烈的区域竞争中脱颖而出提供关键支撑和发展动能。

构建高能级科研创新平台体系

高能级的科研创新平台是打造全球研发中心城市的关键支撑。目前,长沙的国家级创新平台大多集中在传统优势产业领域。因此,必须构建高能级的科研创新平台体系,助力全球研发中心城市建设。

加快推进国家实验室和国家重大科学装置建设。国家实验室和重大科学装置是区域科技竞争的重要力量,长沙要打造全球研发中心城市,必须实现国家实验室、重大科学装置“零”的突破。对标国家实验室,加快建设岳麓山实验室、岳麓山工业创新中心(实验室)、湘江实验室、芙蓉实验室等“四大实验室”。岳麓山实验室致力于建设国内顶尖、世界一流的种业实验室,岳麓山工业创新中心(实验室)将打造成工业共性技术创新平台,湘江实验室致力于成为国家先进计算与人工智能原创理论研究中心、关键技术创新高地和产业赋能基地,芙蓉实验室致力于建设国内顶尖、国际一流的精准医学实验室。以“四大实验室”为引领,建设布局合理、特色突出、优势明显的湖南省实验室体系。加快推动国家超级计算长沙中心、大飞机地面动力学实验平台建设,争取纳入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规划布局,为长沙打造全球研发中心城市夯实基础。

加速建设国家级创新平台。整合创新平台,积极申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和全国科技创新中心,争当国内基础科研、科技创新的典范城市。围绕工程机械、汽车及零部件、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文化创意、新材料、种业等优势产业,以及新一代信息技术、生命科学、智能传感器、智能机器人、前沿新材料、氢能及储能等未来产业领域,支持长沙争创国家级工程机械制造业创新中心、国家级功率半导体创新中心、半导体装备制造业创新分中心、国家医学中心等,打造一批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国家产业创新中心、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等国家级创新平台。

大力发展新型研发机构。发展壮大长沙半导体技术与应用创新研究院、长沙北斗研究院、潇湘大数据研究院等新型研发机构,鼓励有基础有条件的机构建设和申报湖南省新型研发机构。积极争取国内外知名科研院所、世界一流大学、跨国公司、世界500强企业来长沙建立创新研究院,按照“一事一议”给予政策支持。借鉴发达地区经验,探索事业单位性质的新型研发机构开展运营管理机制改革,允许其建立多元投资的混合制运营公司,鼓励运营公司通过作价投资、许可、转让等方式开展科技成果转化,允许管理层或核心骨干以货币方式出资持有股份。

提升科研创新平台开放合作水平

科研创新平台是创新要素的集聚高地,最大限度地用好创新资源,以开放合作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推进人才、资本、技术、数据等创新要素的自由流动与交换,优化创新要素资源配置,积极参与全球创新网络,提升创新体系整体效能。

建立产学研深度融合创新联合体。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建立由中央企业和科技领军企业引领支撑,科技型骨干企业、专精特新企业、中小微企业、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地方政府等共同参与的产学研深度融合创新联合体。有效整合研发、创新资源,打造资源集聚、目标一致、分工明确、协同发展、利益分配合理的价值共同体。集中力量突破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等,实现颠覆性技术创新升级,塑造全球研发中心的新优势。

推动创新资源开放共享。整合工程机械、轨道交通装备、中小航空发动机及航空航天装备等优势产业,以及现代石化、新能源汽车、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等产业的创新资源,建设关键共性技术研发平台。大力推进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公共算力开放创新平台建设,制定标准化模块化的数据开放共享模式,为长沙打造全球研发中心城市提供算力、算法的强大支持。建立人才资源库,将各行业领域的专家学者、领军人才、企业高管、技术人员等统一归档,并实施动态管理,推进人力资源的有效配置。推动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开放共享,提高使用效率,释放服务潜能。

完善科研创新平台发展生态

纵观全球研发机构集聚程度高、国际影响力大的城市,其研发生态具有高包容性的特征,宽容的文化氛围、优质的公共服务、稳定的经费保障、科学的制度体系等共同推进各类研发主体协同互动、研发资源高效配置,为打造全球研发中心城市创造良好的环境。

营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文化氛围。以硅谷为例,自由创新、宽容失败、平等开放、风险投资等多重因素,共同营造出硅谷对创新创业极为有利的文化氛围,吸引着全球具有多元文化背景的优秀人才,集聚了包括苹果、AMD、eBay、Google、Facebook、英特尔等行业巨头。营造以人为本的创新文化生态,为不同层次的创新人才施展才华提供舞台。同时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和企业家精神,增强创新平台和创新人才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推动高质量、高水平的科研成果不断涌现。

提升科技公共服务支撑能力。优化整合科技公共服务平台,探索建立省级、市级科技资源统筹服务中心,为研发机构提供优势、高效的公共服务。建设一批跨学科交叉、跨领域融合科技公共服务平台。大力推进湖南省及长沙市技术交易市场发展,常态化、体系化、专业化开展“专利(成果)拍卖季”“创新挑战季”等“揭榜挂帅”服务活动。

建立稳定的研发经费保障机制。持续稳定的研发经费投入是科技创新平台顺利运行的重要保障。创新政府财政资金投入方式,设立年度研发经费投入引导资金,按一定比例对创新平台的研发经费投入给予基础引导、增量引导等支持;加大政府引导母基金扶持成果转化力度,扩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支持覆盖面。激励与撬动社会资本投入,通过技术实施许可、成果转让、联合研发等方式,吸引与支持企业和其他社会组织加大对创新平台建设的投入。

构建科学的制度体系。对标硅谷、波士顿、班加罗尔、上海等地的创新政策,高起点、高标准制定科技创新平台专项支持政策。在研发投入、技术攻关、资源优化配置、知识产权保护、成果产业化等领域,构建法治框架体系和制度规范,建立健全研发容错纠错机制,将长沙建设成为全球新技术、新产品、新兴产业的创新策源地。(作者系湖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省社会科学院基地特约研究员)

THE END
1.创新创业平台建设成果包括2. 打造创新创业生态系统:创新创业平台建设的成功是建立在完整的创新创业生态系统之上的,平台的建设也促进了生态系统的发展壮大。 3. 引领产业创新发展:创新创业平台的建设促进了产业的创新发展,帮助企业优化创新产业链,推动传统产业的升级换代。 4. 提高创新创业服务水平:平台的建立不仅为创业者提供了更好的融资渠道,https://wenku.baidu.com/view/8bbc003acb50ad02de80d4d8d15abe23482f03dc.html
2.2019年“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建设情况人工智能“国家为了充分发挥人工智能行业领军企业、研究机构的引领示范作用,促进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进一步推进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建设,推动我国人工智能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2019年8月1日,科技部印发了《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建设工作指引》。 https://www.qianzhan.com/analyst/detail/220/190912-87723722.html
3.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方案6篇(全文)两个持续提高”目标任务,整合各类农业科教信息资源,贯通农业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农技推广、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等各个环节,有效提升农业科技教育工作质量和效率,全面促进农业科教与农业产业的深度融合,着力提升新常态下农业科教体系服务现代农业的能力,我部研究制定了《国家农业科技服务云平台建设方案(试行)》(以下简称《方案https://www.99xueshu.com/w/filewa1qrb6r.html
4.什么是创新平台建设?全国创新平台建设是指为了促进企业创新和发展,建立一个能够支持创新活动的平台。这个平台需要具备多种功能,https://www.1633.com/ask/368396.html
5.企业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有效的管理体制和机制能推动平台创新工作快速发展,建立科学有效的管理体制和薪酬激励机制,提高创新平台建设水平。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相关MBA论文范文,希望能帮到大家,更多精彩内容可浏览(www.oh100.com/bylw)。 摘要:国内传统产业面临着产能严重过剩,市场需求放缓,企业市场竞争愈加激烈,企业要走出重组、破产困境,转型https://www.yjbys.com/bylw/MBA/77108.html
6.上海电机学院“协同创新平台”建设管理办法第三条协同创新平台建设与学科建设的关系。平台建设和学科建设都包含学科方向凝练、团队建设、基地建设等三项基本要素。平台建设更加强调需求导向,其目标驱动在于解决社会发展和行业企业技术开发的实际问题。高校的平台还须具备畅通应用型本科及研究生人才培养的途径。平台建设是我校应用型学科建设的主要途径。 https://zwgk.sdju.edu.cn/2020/1013/c4375a82203/page.htm
7.理论视野聚力打造高能级创新平台建设科技最大限度调动各类创新主体参与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的积极性,完善各类科技创新平台的耦合联动和利益分享机制。一是全面梳理创新平台清单。系统梳理全省的国家及省、市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工程技术中心、大学科技园等各类创新平台,通过不同类型的创新平台链接研发、设计、创意、孵化、生产等环节,制定个性化服务政策,构建有http://healthnews.sohu.com/a/755666821_121375869
8.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规划1、农业科研经济管理2 0 1 0 ,( 2 ) :2 6 m a n a g e m e n tf o re c o n o m yi na g r i c u l t u r a ls c i e n t i f i cr e s e a r c h 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规划 赵林萍 (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北京1 0 0 0https://www.renrendoc.com/paper/889421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