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0月自考试题电子商务与电子政务全国
课程代码:04754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SET协议与SSL协议相比,其优点是(A)
A.安全性高
B.速度快
C.效率高
D.更简单
2.电子政务的技术结构中,电子政务网络体系包括政府内网、政府外网和(B)
A.政府门户网站
B.政府专网
C.政府事务网
D.资源数据库
3.电子政务系统规划的基本原则中,其最根本的一点是(B)
A.整体规划,分步实施
B.以公众需要为目标
C.以信息资源规划为先导
D.以标准化为基本尺度
4.电子数据交换的英文缩写是(B)
A.CAD
B.EDI
C.MRP
D.EC
5.就无形商品或服务的电子商务模式来说,新浪、搜狐属于(C)
A.网上订阅模式
B.付费浏览模式
D.网上赠予模式
6.流程的存在是为了完成将投入转化为产出的特定的任务。这反映了流程具有(A)
A.目标性
B.逻辑性
C.层次性
D.渐进性
7.企业网站进行网络推广的首选方法是(B)
B.搜索引擎
1自考电子商务与电子政务试题
8.我国的《电子签名法》颁布于(C)
A.2001年
B.2003年
C.2005年
D.2007年
9.因特网采用的通信协议,也是目前最完整、被普遍接受的通信协议是(A)
A.TCP/IP
B.WWW
C.DNS
D.HTTP
10.在电子商务物流技术应用中,在途库存商品跟踪和管理的应用技术是(A)
A.条码
B.射频识别
C.GIS
D.GPS
1l.网络银行有多个显著的经济特征,下列不属于其特征的是(D)
A.虚拟性
B.混业化
C.经济性
D.中介化
12.政府管理创新的重要内容是实施(B)
A.电子商务
B.电子政务
C.电子税务
D.电子人大
13.在公民本位、社会本位和权利本位指导下,通过法定程序,按照公民的意志组织起来,
承担服务责任,履行服务职能的政府称为(D)
A.管制型政府
B.管理型政府
C.先进型政府
D.服务型政府
14.政府公务处理电子化的起源是政府的(D)
C.办公机械化
D.办公自动化
15.在电子商务应用框架中,建立网上商城属于组成部分中的(D)
A.信息发布层
B.信息传输层
C.贸易服务层
D.电子商务应用层
2自考电子商务与电子政务试题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16.电子化公务处理系统的基本类型有(BDE)
A.任务型
B.事务型
C.管制型
D.管理型
E.辅助决策型
17.电子商务和电子政务中的“电子”应该是广义的现代信息技术,它包括(ABCD)
A.Internet
B.Extranet
C.E-mail
E.传真
18.下列选项中,符合电子政务系统建设扩展性原则的做法有(ABCD)
A.充分考虑政务的长期需求
B.主要着眼于目前的应用系统及现有的技术
C.力图以最小的代价建设一个适应信息技术发展的系统
D.以柔性化设计政务信息系统,以适应未来规模的扩张
E.由于未来需求的不确定性,系统以满足当前需求为目标
19.电子支付的发展经历了多个阶段,其形式有(AE)
A.ATM
B.CA
C.E-Cash
D.ETF
E.POS
20.流程管理模式与职能管理模式相比,其特点主要有(ABCE)
A.通过组织结构的全新设计获得了管理的优质和高效
C.突出了管理的服务本质
3自考电子商务与电子政务试题
D.强调对结果的追求,不要求过程控制
E.强调信息工具的重要性
三、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请在每小题的空格中填上正确答案。错填、不填均无分。
21.现代政府管理对流程,特别是确定化的流程(即管理程序)有着特殊的依赖性。
22.EDI系统中,将平面文件转换为EDI标准格式或将收到的EDI标准格式转换为平面文件的软件是转换软件。
23.电子政务的基本结构,主要依托现行的国家行政管理组织结构。
24.电子商务就是应用电子化手段进行的商务活动。
25.网络支付中,银行内部以及银行之间进行通信的网络称为金融专用网。
26.网络营销首要的劣势是缺乏信任感。
27.电子政务的核心与基础是公务处理电子化。
28.从我国BtoB电子商务平台的现状来看,主要分为信息平台、商务平台和综合平台。
29.知识经济的基本特征就是持续性。
30.利用电子商务信息网络尽可能地通过信息沟通,将实物库存暂时用信息代替,即信息作为虚拟库存。
四、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31.非对称加密技术
答:加密解密采用一对密钥,加密密钥可以公开称为公钥密钥,解密密钥需保密称为私钥。
32.供应链管理
答:对供诮链中的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进行设计、规划、控制和优化,以寻求建立供、产、销企业以及客户间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最大限度地减少内耗,实现供应链整体效率的最优化,并保证供应链成员取得相应的绩效和利益,来满足顾客需求的整个管理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