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现代教育技术自考考试大纲(00413免费下载)

《现代教育技术》是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小学教育专业(专科)的必修课程。现代教育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不仅丰富了传统的教育教学手段,增加了信息传递的方式、方法,提高了教育教学的效果和效率,也极大的改变了传统的教育观念和教学模式。

二、课程目标

通过该门课程的学习,考生应达成以下目标:

2.掌握媒体素材处理基本技能、信息化学习资源设计与制作方法。3.掌握信息化教学工具的使用方法,树立信息社会责任意识。

4.理解信息化教学环境含义、特点、组成,掌握信息化教学环境的应用、教学创新实践。

5.理解教学设计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掌握教学设计的基本过程和方法。6.了解教育应用新技术,掌握信息化教学新模式。

本课程是小学教育专业的必修课程,是一门面向中小学教育教学实践、具有很强实践性的课程,为专业核心能力的培养提供支持。该课程为《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等课程实现信息化教学奠定基础,将技术与课程进行深度融合,应用信息技术优化教与学的方式方法,实现现代化教学水平的提升。

四、课程的重点和难点

本课程的重点章节:第二章信息化教学资源,第三章信息化教学工具,第四信息化教学环境。

本课程的次重点章节:第五章教学设计,第六章教育技术应用新发展。本课程的一般章节为:第一章教育技术概述。

难点章节:第二章信息化教学资源,第三章信息化教学工具。

Ⅱ考核目标

本大纲在考核目标中,按照识记、领会、简单应用和综合应用四个层次规定其应达到的能力层次要求。四个能力层次是递进关系,各能力层次的含义是:

识记:要求考生能够识别和记忆本课程中有关教育技术核心概念及原理的主要内容,并能够根据考核的不同要求,做正确的表述、选择和判断。

领会:要求考生能够领悟和理解本课程中现代教育技术核心概念及原理的内涵及外延,掌握媒体素材处理的基本能力,理解并掌握学习资源的分类、类型。

简单应用:要求考生能够根据信息化教学工具的使用方法、信息化教学环境的应用,掌握信息化学习资源设计与制作,树立信息社会责任意识。

综合应用:要求考生能够综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核心概念和基本理论,完成信息化教学资源的设计与制作,掌握应用信息技术优化教与学的方式方法,实现现代化教学水平的提升。

Ⅲ课程内容与考核要求

第一章教育技术概述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3.理解教育技术与课程教学的关系。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一)教育技术基本概念

识记:①什么是教育技术;②教育技术的发展;③信息技术与教育技术。(二)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

识记:①TPACK模型;②信息时代的教师能力结构。

领会:①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②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发展。

(三)教育技术与课程教学

领会:①多媒体课堂教学模式;②网络教学模式;③混合式教学模式。

识记:①教育信息化;②数字化学习;③信息化教学;④智慧教育。

三、本章关键问题

教育技术与课程教学是什么关系?教育技术从哪些角度给课程教学提供支持?

第二章信息化教学资源

1.了解信息化教学资源的评价方式与评价的指标体系。2.理解信息化教学资源的含义、类型及特点。

3.掌握媒体素材处理基本能力。

4.掌握信息化资源的设计与制作。

(一)信息化教学资源概述

识记:①信息化教学资源的含义;②信息化教学资源的类型。

领会:①信息化教学资源的特点。(二)课堂教学型课件设计与制作领会:①演示文稿的制作技巧。

简单应用:①演示文稿的设计;②演示文稿的制作。

(三)自主学习型课件设计与制作领会:①自主学习型课件的特点。

综合应用:①自主型学习课件的设计与制作;②基于快速课件工具的课件开发;③微课及微课视频的设计与制作。

(四)媒体素材处理基本能力

简单应用:①图片的加工处理;②视频文件的加工处理;③音频文件的加工处理。

(五)信息化教学资源评价

领会:①信息化教学评价的基本要素;②信息化教学资源评价的指标体系。三、本章关键问题

信息化教学资源有哪些?如何设计与制作信息化教学资源?

第三章信息化教学工具

1.了解信息化教学工具的概念、功能特点及其分类。

2.了解电子白板、几何画板、虚拟实验工具的基本操作及其教学应用。3.掌握思维工具的基本操作及其教学应用。

4.掌握三种在线授课工具、两种教学评价工具的基本操作及其教学应用。

(一)信息化教学工具概述

识记:①信息化教学工具的概念;②信息化教学工具的功能特点及分类。

(二)思维工具的教学应用

领会:①思维可视化的概念;②思维导图的概念;③概念图的概念。综合应用:①思维导图的教学应用;②概念图的教学应用。

(三)学科教学工具的应用

简单应用:①电子白板(希沃白板5)的应用;②几何画板的应用。

(四)虚拟实验工具的应用

简单应用:①PhET虚拟实验工具的应用;②Nobook虚拟实验工具的应用。

(五)在线授课工具的应用

(六)教学评价工具的应用

简单应用:①网络问卷工具的应用;②互动练习工具的应用。

信息化教学工具与一般教学课件有哪些异同点?在课堂中如何结合教学课件与软件工具进行教学?

第四章信息化教学环境

1.了解典型信息化教学环境的类型,了解数字化校园的规划、应用和智慧校园的基本概念及探索。

2.理解信息化教学环境的含义、特点及组成。3.理解数字化校园的基本概念和建设内容。

4.理解网络教学平台的概念、类型和实践。5.掌握典型的网络教学平台的构建与应用。

(一)信息化教学环境概述

识记:①信息化教学环境的含义;②信息化教学环境的特点;③信息化教学环境的组成。

(二)典型的信息化教学环境

简单应用:①多媒体教室;②计算机教室。

综合应用:①智慧教室;②视频录播室;③创新实验室。

(三)数字校园建设与应用

识记:①数字校园的概念;②数字校园的特点;③数字校园建设的目标。

领会:①数字校园的建设内容;②数字校园的规划。综合应用:①数字校园的应用;②智慧校园的探索。

(四)网络教学平台的应用

识记:①网络教学平台的概念;②网络教学平台的类型。

简单应用:①Moodle平台的构建与应用;②LAMS平台的构建与应用。

信息化教学环境的基本构成及教学特征是什么?举例说明一种信息化教学环境的教学功能与特点有哪些?

第五章教学设计

1.理解教学设计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内容。2.掌握教学设计的基本过程和方法。

3.掌握课堂教学、在线教学与混合式教学方案的设计与评价。

(一)教学设计概述

识记:①教学设计的基本概念;②教学设计的基本原理;③教学设计的基

本过程。

领会:①教学设计的基本内容。(二)课堂教学设计

领会:①课堂教学设计概述。

简单应用:①编写设计方案;②评价设计方案。(三)在线教学设计

领会:①在线教学概述。

综合应用:①编写设计方案;②评价设计方案。(四)混合式教学设计

领会:①混合式教学概述。

综合应用:①编写设计方案;②评价设计方案。

什么是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要考虑哪些内容?师范生要掌握哪些有关教学设计的技能?在线教学设计与混合式教学设计有什么异同?

第六章教育技术应用新发展

1.了解人工智能技术、脑机接口技术、虚拟仿真技术、云计算与大数据技术等的基本内涵及其教育应用。

2.理解网络环境下超越传统课堂教学的新模式及其理念。

3.理解网络环境下学校教学组织方式的演变以及信息时代教学发展的趋势。

(一)教育应用新技术

识记:①人工智能技术;②脑机接口技术;③虚拟仿真技术;④云计算与大数据技术。

综合应用:①人工智能的教育应用;②脑机接口技术的教育应用;③虚拟仿真技术的教育应用;④教育大数据的应用。

(二)信息化教学新模式

识记:①翻转课堂;②“三个课堂”;③STEAM。

综合应用:①翻转课堂教学模式;②“三个课堂”教学模式;③STEAM跨

学科教学模式。

(三)创新课堂教学实践案例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三个课堂”教学模式、STEAM跨学科教学模式的特点是什么?分析可汗学院如何在教学中运用学习分析技术?

Ⅳ关于大纲的说明与考核实施要求

一、自学考试大纲的目的和作用

课程自学考试大纲是根据专业考试计划的要求,结合自学考试的特点而确定。其目的是对个人自学、社会助学和课程考试命题进行指导和规定。

课程自学考试大纲明确了课程学习的内容以及深广度,规定了课程自学考试的范围和标准。因此,它是编写自学考试教材和辅导书的依据,是社会助学组织进行自学辅导的依据,是考生学习教材、掌握课程内容知识范围和程度的依据,也是进行自学考试命题的依据。

二、课程自学考试大纲与教材的关系

课程自学考试大纲是进行学习和考核的依据,教材是学习掌握课程知识的基本内容与范围,教材的内容是大纲所规定的课程知识和内容的扩展与发挥。

大纲与教材所体现的课程内容基本一致。大纲规定的课程内容和考核知识点,教材里均有相应体现。

三、关于自学教材

本课程使用教材为:《现代教育技术》(第2版),柯清超、马秀芳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20年。

四、关于自学要求和自学方法的指导

本大纲的课程基本要求是依据专业考试计划和专业培养目标确定的。课程基本要求明确了课程的基本内容,以及对基本内容掌握的程度。基本要求中的知识点构成了课程内容的主体部分。因此,课程基本内容掌握程度、课程考核知识点是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考核的主要内容。

在学习中,考生应注意以下事项:

1.以本大纲为纲,努力吃透大纲精神。本大纲在“课程性质和目标”部分指明了课程的重点和难点。一般来说,简单应用和综合应用层次涉及的知识点

也均为各个章节的重难点。在学习教材对应的章节内容之前,需要参透本自学考试大纲规定的考核知识点及对应考核要求。

2.开展理解基础上的有意义记忆。记忆的时候要做到理解基础上的有意义识记,避免机械记忆、生吞活剥。务必重视对课程中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的学习,要下足够的功夫,反复思考,不能满足于字面上的了解和标题的简单记忆。

3.理论联系实际,学思结合。《现代教育技术》是一门面向中小学教育教学实践、具有很强的实践性与综合性的课程。在学习过程中,自学考生要注意结合信息化教学工具、信息化教学环境以及人工智等新技术的运用,进行教学设计并制作教学资源,学会信息化教学模式。

五、应考指导

1.如何学习

2.如何考试

卷面整洁非常重要。书写工整,段落与间距合理,卷面赏心悦目有助于教师评分,教师只能为他能看懂的内容打分。回答所提出的问题。要回答所问的问题,而不是回答你自己乐意回答的问题!避免超过问题的范围

3.如何处理紧张情绪

正确处理对失败的惧怕,要正面思考。如果可能,请教已经通过该科目考试的人,问他们一些问题。做深呼吸放松,这有助于使头脑清醒,缓解紧张情绪。考试前合理膳食,保持旺盛精力,保持冷静。

4.如何克服心理障碍

这是一个普遍问题!如果你在考试中出现这种情况,试试下列方法:使用“线索”纸条。进入考场之前,将记忆“线索”记在纸条上,但你不能将纸条带进考场,因此当你阅读考卷时,一旦有了思路就快速记下。按自己的步调进

六、对社会助学的要求

1.深刻领会大纲精神,确保社会助学符合大纲要求

为保证考生自学不偏离本大纲的基本要求,社会助学单位或个人首先需要深刻领会本大纲的基本精神,准确理解各知识点要求达到的认知层次和考核要求,确保授课内容选择和课程安排能够充分覆盖大纲相应的考核知识点,不要随意增删内容和提高、降低要求。

2.紧扣核心知识和关键概念,帮助考生建立系统化知识结构

社会助学单位或个人要善于抓住本大纲的核心知识和关键命题,在重点内容上多下功夫,做到点面结合,纲举目张,避免陷入片面的、碎片化的考点知识训练,从而导致考生对课程知识的掌握缺乏整体性和系统性。

3.采用讲授法、案例分析法、讨论法等多种教学方式,充分发挥考生的主体性

七、对考核内容的说明

1.本大纲要求考生学习和掌握的知识点内容都作为考核的内容。课程中各章的内容均由若干知识点组成,在自学考试中成为考核知识点。因此,课程自学考试大纲中所规定的考试内容是以分解为考核知识点的方式给出的。由于各知识点在课程中的地位、作用以及知识自身的特点不同,自学考试将对各知识点分别按四个能力层次确定其考核要求。

2.在考试之日起6个月前,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国务院颁布或修订的法律、法规都将列入相应课程的考试范围。凡大纲、教材内容与现行法律、法规不符的,应以现行法律法规为准。命题时也会对我国经济建设和科技文化发展的重大方针政策的变化予以体现。

3.按照重要性程度不同,考核内容分为重点内容、次重点内容、一般内容,在本课程试卷中对不同考核内容要求的分数比例大致为:重点内容占60%,次重点内容占30%,一般内容占10%。

八、关于考试命题的若干规定

2.本大纲各章所规定的基本要求、知识点及知识点下的知识细目,都属于考核的内容。考试命题既要覆盖到章,又要避免面面俱到。要注意突出课程的重点、章节重点,加大重点内容的覆盖度。

3.命题不应有超出大纲中考核知识点范围的题,考核目标不得高于大纲中所规定的相应的最高能力层次要求。命题应着重考核考生对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是否了解或掌握,对基本方法是否会用或熟练。不应出与基本要求不符的偏题或怪题。

4.本课程在试卷中对不同能力层次要求的分数比例大致为:识记占20%,领会占30%,简单应用占30%,综合应用占20%。

5.要合理安排试题的难易程度,试题的难度可分为:易、较易、较难和难四个等级。每份试卷中不同难度试题的分数比例一般为:2:3:3:2。

必须注意试题的难易程度与能力层次有一定的联系,但二者不是等同的概念。在各个能力层次中对于不同的考生都存在着不同的难度,考生切勿混淆。

6.课程考试命题的主要题型一般有单项选择题、名词解释题、简答题、论述题。

附录题型举例

一、单项选择题

1.以下哪一项不是刘墉潜根据TPACK模型提出的信息时代教师能力结构()

A.学科教学能力B.教学设计能力

C.资源应用能力D.课程整合能力

参考答案:D

2.多媒体课堂教学模式充分体现的教学思想是()。

A.以教学为中心B.以学生为主体

C.以学生为中心D.以教师为主体

参考答案:C

二、名词解释

1.教育技术

参考答案:教育技术是关于学习过程与学习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

2.信息化教学资源

参考答案:信息化教学资源是一种特殊的教学资源,是经过选取、组织、有序化的,适合学生发展的有用信息的集合。

三、简答题

1.简述教学设计的基本原理。参考答案:

(1)目标控制原理。

(2)要素分析原理。

(3)优选决策原理。

(4)反馈评价原理。

四、论述题

1.教育技术从哪些角度给课程教学提供支持?形成了哪些有效的教学模式?参考答案:(提供关键要点,自行展开论述)

(1)提供过程设计。

(2)提供资源开发。

(3)提供效果评价。

应用多媒体、网络技术支持课堂教学,已成为目前教学实践的常态,并在此过程形成了很多有效教学模式。

(1)多媒体课堂教学模式。

(2)网络教学模式。

(3)混合式教学模式。

自考生题库

专业智能,巩固提分

真题全景再现

进入做题

模拟考场

海量题随机做

考前点题

部分科目押题

章节练习

章节专项突破

错题收纳

试题收藏复习

易错题

高频易错习题

网课试听

教材大全

做题闯关

温馨提示:本网站所提供的考试信息仅供考生参考,考试政策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THE END
1.现代教育技术专业主要学什么课程二、开设现代教育技术的院校推荐: 1.大同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大同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坐落于大同市武周山下十里河畔,是一所有着优质教育资源和优良办学传统的百年老校。学校创办于1913年,时称“山西省立第四师范学校”;1914年更名为“山西省立第三师范学校”;1934年更名为“山西省立大同师范学校”;1972年与原大同一中互换https://www.gaokao.cn/gk-mb/20/1008
2.现代教育技术专业开设课程有哪些考研方向是什么最近经常有小伙伴私信询问现代教育技术专业开设课程有哪些 考研方向是什么相关的问题,今天,焕发网小编整理了以下内容,希望可以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现代教育技术专业开设课程 现代教育技术专业开设课程有教师学与教育论、学校教育心理学、教育技术学导论、教学系统设计、计算机应用基础、 计算机网络、数据库原理与应用、https://m.hfkaoyan.com/48633.html
3.教育硕士考研:现代教育技术专业介绍,考研调剂,2026考研以下是“教育硕士考研:现代教育技术专业介绍_考研调剂_2026考研”,了解考研常识是为了更好地备战考研,对于“考研:中国近现代史专业就业方向”“同等学力考研可以调剂吗”“考研备考:英语基础差怎么办”“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就业方向有哪些”等有疑问的考生,可以继续关注启航教育为大家整理的考研资讯。 https://jixun.iqihang.com/zixun/dayi/2024582486.html
4.现代技术是教育教学中的运用反思(转载)本文的“现代教育技术”大体指目前方兴未艾的网联网、人工智能、数字化等手段在教育上的运用。 最近读一位学生家长回忆自己当年上学的一段话,我颇有感慨。 他是这样说的—— 作为70后,我们这一代所受的教育虽然也是同样的教育,甚至还要更简单粗暴。但好在那时体系疏松,就像一张到处是洞的网,那一代的孩子仍有大量https://www.jianshu.com/p/99e5bf0c0435
5.现代教育技术名词解释现代教育技术名词解释 1、教育技术: 教育技术是为了促进学习,对有关的过程和资源进行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包含以下内涵:1)一个目标,为了促进学习。2)两大对象,过程和资源。3)五个范畴,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4)两种性质,教育技术既是一个实践领域,又是一个理论领域。 https://m.oh100.com/ahsrst/a/201704/267347_3.html
6.现代教育技术名词解释全(3页)现代教育技术名词解释全.pdf 关闭预览 想预览更多内容,点击免费在线预览全文 免费在线预览全文 6.6 现代教育技术复习 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评价和管理, 能,掌握基本的网络操作技能。 识,而是认知的主体, 意义的主动建构者。 名词解释 以实现教学优化的理论和实践。侧重于教 3) 自控素养:要求学生能够 而教师也https://max.book118.com/html/2020/0829/7043155002002164.shtm
7.《现代教育技术》名词解释资源描述 名词解释一、SCI(Scienee Citation Index, SCI)是由美国科学信息研究所(ISI)1961年创办出版的 引文数据库。SCI是美国科学引文索引的英文简称,其全称为:Scienee CitationIndex,,创刊于1961年,它是根据现代情报学家加菲尔德(Engene Garfield)1953年提出的引文思想而创立的。时至今日加菲尔德仍是SCI主编之一。SChttp://m.zhuangpeitu.com/article/51358826.html
8.《现代教育技术》名词解释.docx文档介绍:《现代教育技术》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一、SCI (Science Citation Index, SCI)是由美国科学信息研究所(ISI)1961年创办出版的 引文数据库。 SCI是 《现代教育技术》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一、SCI (Science Citation Index, SCI)是由美国科学信息研究所(ISI)1961年创办出版的 引文数据库。 SCI是https://m.taodocs.com/p-686378497.html
9.现代教育技术试题及答案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我们最少不了的就是试题了,借助试题可以对一个人进行全方位的考核。那么一般好的试题都具备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现代教育技术试题及答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一、选择题: 第1章教育技术概述 1.教育技术发展的初级阶段是(B ) https://www.yjbys.com/qiuzhizhinan/show-537316.html
10.现代教育技术复习资料(通用6篇)现代教育技术复习资料(通用6篇) 篇1:现代教育技术复习资料 P5 AECT05定义:教学技术是关于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 AECT94定义:教育技术是通过创造、使用和管理适当的技术性过程和资源,以促进学习和提高绩效的研究与符合伦理道德的实践。 https://www.360wenmi.com/f/filesa85x20e.html
11.2024年心理降教育离线作业9篇(全文)2024年心理健康教育离线作业 第2篇 《青少年心理学》 满分100 分 一、名词解释(每题 4 4 分,共 0 20 分) 1.第二性征:进入青少年期,下丘脑的性中枢活动起来,分泌出促性腺激素释放素,促进脑垂体前部 的腺垂体分泌“促性腺激素”,于是性腺功能就活跃起来,分泌大量的性激素,促使性机能逐渐成熟,从而引起个体生https://www.99xueshu.com/w/fileaio2nypm.html
12.2022年4月自考00413现代教育技术试题(历年真题)2022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现代教育技术 (课程代码00413 ) 注意事项: 本试卷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选择题,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 应考者必须按试题顺序在答题卡(纸)指定位置上作答,答在试卷上无效。 涂写部分、画图部分必须使用2B铅笔,书写部分必须使用黑色字迹签字笔。 http://www.zikao35.com/38823.html
13.什么是信息化教学环境,名词解释定义是?名词解释信息化教学环境 参考答案:信息化教学环境就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所创建的教学环境,是开展信息化教学的基本条件,包含在信息技术条件下直接或间接影响教师“ 点击查看完整答案 广告位招租 联系QQ:5245112(WX同号)http://www.ppkao.com/tiku/shiti/63ef9be10d344588981bb24fc2615f72.html
14.现代教育思想名词解释现代教育技术 名词解释 点击查看答案 第2题 简述现代教育思想的功能。 点击查看答案 第3题 试说明现代教育思想的结构。 点击查看答案 第4题 谈谈你对于现代教育思想概念的理解。 点击查看答案 第5题 现代教育思想在结构上可以分为:()教育思想、()教育思想和()教育思想。 现代教育思想在结构上可以分为:(https://www.shangxueba.cn/4901552.html
15.教育学:教育技术学试题预测(最新版)考试题库60、名词解释 全境环视技术 点击查看答案 61、单项选择题 国外现代教育技术是在()的促进下兴起的。 A.系统科学理论研究发展 B.学习与教学理论研究发展 C.教育传播理论研究发展 D.直观教育与媒体技术 点击查看答案 62、单项选择题 下述关于录音一投影仪组合的表述中存在问题的是()。 A.录音一投影仪组合能同时http://www.91exam.org/exam/87-3581/3581270.html
16.caa计算机辅助评价原理,现代教育技术复习资料名词解释5. 微格教学的含义(名词解释):它是以现代教育理论为基础,利 用先进的媒体信息技术,依据反馈原理和教学评价理论,分阶段 系统培训教师教学技能活动。 6. 教学设计的概念(名词解释):教学设计业称教学系统设计,教 学系统是一个由教师、学生教学资源的教学内容等诸多因素组成 https://blog.csdn.net/weixin_42506994/article/details/118778685
17.广安教育技术条件装备管理所2020年部门预算编制说明负责全市教育教学信息资源的开发工作,构建全市统一的教育信息化管理应用平台;负责全市教育技术装备管理人员(实验员、图书管理员、总务人员、电教管理人员)能力培训工作;负责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管理能力培训工作;负责全市学校现代教育技术教学应用研究,科研课题的管理,远程教育项目的管理、应用、推广,师生信息技术应用活动的https://www.guang-an.gov.cn/gasrmzfw/srdbgsqbkfhccn/pc/content/content_17192485400297553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