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教育技术1现代教育技术1参考资料《现代教育技术》傅钢善主编,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现代教育技术》黄河明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教育技术学导论》尹俊华等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信息化教育概论》南国农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6月第1版《现代教育技术——走进信息化教育(修订版)》祝智庭等,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7月第2版现代教育技术2参考资料《现代教育技术》傅钢善主编,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现代教第一章现代教育技术概论第一节信息时代与教育第二节技术、教育技术与现代教育技术第三节教育技术的发展第四节学习现代教育技术的意义现代教育技术3第一章现代教育技术概论第一节信息时代与教育现代教育技第一节信息时代与教育信息时代的主要特征
1、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是信息时代的最显著特征
2、知识是信息时代最重要的生产要素
3、适应变化与创新是信息时代的生命线
4、合作/协作是信息时代的主要生存与发展方式
5、科学范型走向非决定论现代教育技术4第一节信息时代与教育信息时代的主要特征现代教育技术4信息时代的教育(一)传统教育三大基石的裂变
1、阅读方式的变革
(1)从文本阅读走向超文本阅读
(2)从单纯阅读文字发展到多媒体电子读物(3)在同电子资料库对话中的高效率检索式阅读现代教育技术5信息时代的教育现代教育技术52、写作方式的变革
(1)从手写走向键盘输入、扫描输入、语音输入(2)图文并茂、声形并茂的多媒体写作方式(3)超文本结构的构思与写作(4)在与电子资料库对话中阅读与写作的一体化现代教育技术62、写作方式的变革现代教育技术63、计算方式的变革
(1)从数学计算走向用基二代码和二进制的数字化模拟和高速运算(2)文字的数字化使计算机从语言上升为文化,并使传统文化教育的三大支柱融为一体(3)图像、声音、影视的数字化使人类进入了“虚拟现实”中的计算机仿真世界,并使数字化成为人类把握历史、现实与未来的一种重要文化方式、生存方式和教育模式。
现代教育技术73、计算方式的变革现代教育技术7(二)信息技术对教育教学的冲击
1、教育观念的变革
(1)现代教学观
(2)现代师生观(3)现代人才观(4)学习时空观现代教育技术8(二)信息技术对教育教学的冲击现代教育技术82、学习方式的变革
(1)创新性学习信息时代的学习要求从传统的维持性学习向创新性学习转变。两种学习方式在本质上存在不同,如下表所示。现代教育技术92、学习方式的变革现代教育技术9比较要素维持性学习创新性学习目标掌握相应的技能和行为,以适应已知的、可预期的问题情境掌握相应的技能和行为,以适应未知的、不可预测的的独特的问题情境标准对老问题更好的解决方案对新问题创新性的解决方案参考过去未来行为一致性/相同性发散性/独特性同伴关系竞争协作信息流自上而下全方位预期规定的拓展的/未知的现代教育技术维持性学习与创新性学习之比较10比较要素维持性学习创新性学习目标掌握相应的技能和行为,以适应(2)自主学习所谓自主学习,指学习者在学习活动中具有主体意识和元认知能力,发挥自主性和创造性的一种学习过程或学习方式。自主性学习的根本特征主要表现在主体性与参与性两方面。现代教育技术11(2)自主学习现代教育技术11(3)个性化学习学习者的个性化发展是人的发展的显著特征。个性化发展有赖于个性化学习。个性化学习是学习者充分发展的前提,体现“以学习者为中心”、尊重学习者的差异和实现教师指导的针对性的教学理念。
现代教育技术12(3)个性化学习现代教育技术12(4)基于技术的学习信息时代为学习者提供了大量的学习工具和学习模式。这些学习工具和学习模式不但突破了传统学习的封闭性,使学习走向开放性,而且其本身就是学习者在信息时代所必须掌握的生存技能。基于技术的学习为学习者学习提供了“技术丰富的”(Technology-riched)支持性条件,构建了丰富的学习平台。
现代教育技术13(4)基于技术的学习现代教育技术13(三)师生角色的转变
1、信息时代的教育迫切要求教师角色的变化
(1)做学生的导师
(2)意义建构的促进者(3)信息咨询者(4)团队协作者(5)课程开发者(6)学术顾问(7)研究者(8)学习者现代教育技术14(三)师生角色的转变现代教育技术142、信息时代的学习对传统的学习者的角色提出了转变的要求
(1)主动的学习者
(2)建构的学习者(3)协作的学习者(4)意图的学习者(5)交流的学习者(6)情境的学习者(7)反思的学习者
现代教育技术152、信息时代的学习对传统的学习者的角色提出了转变的要求现代教信息技术与信息素养(一)信息技术(InformationTechnology,简称IT)
1、信息技术的定义
传感技术(sensingtechnology)的任务是延长人的感觉器官收集信息的功能.它包括信息识别、信息提取、信息检测等技术。
通信技术(telecommunicationtechnology)的任务是延长人的神经系统传递信息的功能.
计算机技术(computertechnology)则是延长人的思维器官处理信息和决策的功能。计算机技术与现代通信技术一起构成了信息技术的核心内容。
缩微技术(microfilmtechnology)是延长人的记忆器官存贮信息的功能。国外的缩微技术发展很快,美国是缩微技术最发达的国家。现代教育技术17(二)信息技术的内容现代教育技术17(三)信息技术对教育的影响
1、多媒体技术将得到综合应用
2、个别化学习方式将得到真正确立
3、远距离教育的效果和作用将大大增强
4、继续教育和技术培训更加方便和有效
5、教学和科研更富有成效现代教育技术18(三)信息技术对教育的影响现代教育技术18(二)信息素养(informationliteracy
)
1、信息素养的定义
能够判断什么时候需要信息,并且懂得如何去获取信息,如何去评价和有效利用所需的信息的能力--1989年美国图书馆学会(AmericanLibraryAssociation,ALA)现代教育技术19(二)信息素养(informationliteracy)2、信息素养的内容
信息意识——即人的信息敏感程度,是人们对自然界和社会的各种现象、行为、理论观点等,从信息角度的理解、感受和评价。通俗地讲,面对不懂的东西,能积极主动地去寻找答案,并知道到哪里、用什么方法去寻求答案,这就是信息意识。信息时代处处蕴藏着各种信息,能否很好地利用现有信息资料,是人们信息意识强不强的重要体现。使用信息技术解决工作和生活问题的意识,这是信息技术教育中最重要的一点。现代教育技术202、信息素养的内容现代教育技术20
信息知识——既是信息科学技术的理论基础,又是学习信息技术的基本要求。通过掌握信息技术的知识,才能更好地理解与应用它。它不仅体现着师范生所具有的信息知识的丰富程度,而且还制约着他们对信息知识的进一步掌握。
信息能力——包括信息系统的基本操作能力,信息的采集、传输、加工处理和应用的能力,以及对信息系统与信息进行评价的能力等。这也是信息时代重要的生存能力。
现代教育技术21信息知识——既是信息科学技术的理论基础,又是学习信
信息道德——培养学生具有正确的信息伦理道德修养,要让学生学会对媒体信息进行判断和选择,自觉地选择对学习、生活有用的内容,自觉抵制不健康的内容,不组织和参与非法活动,不利用计算机网络从事危害他人信息系统和网络安全、侵犯他人合法权益的活动。这也是师范生信息素质的一个重要体现。
现代教育技术22信息道德——培养学生具有正确的信息伦理道德修养,要
3、我国学生信息素养培养的主要内容
在我国,针对国内教育的实际情况,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主要针对以下五个方面的内容。
4、对师范学生信息素养培养的主要措施
(1)技术(信息技能)较好地掌握信息技术知识,掌握使用各种信息传播工具获取信息的技能。
①基本操作技能
了解信息技术的基础知识、基本工作原理,具备操作系统基本知识,并能排除简单故障。
②写作技能
会使用字处理软件进行写作,掌握初步的多媒体写作能力及网页制作能力。
③运算技能
能利用电子表格简单处理日常事务,初步理解程序设计概念及基本原理等。现代教育技术244、对师范学生信息素养培养的主要措施现代教育技术24
(2)智力(文化素养)掌握信息处理能力和把信息技术融合到教学中的应用能力。
①快速获取信息能力
例如,会浏览Internet
网上图文资料下载方法,能正确下载和安装应用软件等。
②加工处理信息能力
能有效地整合信息,以创造性的解决工作、学习中的各种问题。
③生成表达信息能力
能根据自己的目的对信息进行组织、编辑,并通过自己的思考处理信息,用多媒体方式表达出来,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展示、发布、教学、交流和讨论等。现代教育技术25(2)智力(文化素养)现代教育技术25
(3)意识(信息意识)具备良好的信息道德素养和信息意识。
①信息道德素养
②信息意识
具有强烈的使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有为改进教学而积极学习和使用各种信息工具的欲望,并能付诸行动。
具有了以上三个方面的信息素养,每个人就有了自主学习和独立工作的能力,所以具有信息素养是学生进行学习、教师教学的基本条件。信息时代的教师首先必须具备信息素养,才能成为合格的教师。
现代教育技术26(3)意识(信息意识)现代教育技术26第二节技术、教育技术与现代教育技术技术
技术是人类在生产活动、社会发展和科学实验过程中,为了达到预期的目的而根据客观规律对自然、社会进行认识、调控和改造的物质工具、方法技能和知识经验等的综合体。现代教育技术27第二节技术、教育技术与现代教育技术技术现代教育技术27教育技术(一)教育技术的名称演变1.
视觉教育阶段(20世纪初—30年代:照相、幻灯、无声电影等新媒体相继应用于教学)
2.
视听教育阶段(20世纪30—50年代无线电广播、有声电影、录音机先后在教学中获得应用)3.
视听传播阶段(20世纪50—60年代教育电视的使用由实验进入实用阶段,程序教学机风靡一时)4.
教育技术阶段(20世纪70年代至今微型计算机问世,计算机教育应用进入新的阶段)现代教育技术28教育技术现代教育技术28(二)教育技术的定义
1、AECT’94定义
教育技术是为了促进学习,对有关的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进行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
学习过程:学习者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的认知过程和情感过程,它的主体是学习者。学习资源:是指在学习过程中可被学习者利用的一切人力与非人力资源,主要包括信息、资料、设备、人员、场所等。在课堂教学中所利用的学习资源也称教学资源。现代教育技术29(二)教育技术的定义现代教育技术29
AECT’94定义的内涵:
(1)一个目标。目标是为了促进学习,强调学习的结果,阐明学习是目的,而教是促进学的一种手段。
(2)两大对象。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是两个对象。
(3)五个范畴(内容)。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是教育技术的五个基本领域,每个领域都有其独特的功能和范围。
(4)两种性质。教育技术既是一个实践领域,又是一个理论领域。现代教育技术30AECT’94定义的内涵:现代教育技术30现代教育技术教育技术AECT’94定义的基本结构
31现代教育技术教育技术AECT’94定义的基本结构31
AECT’94定义的结构图:
现代教育技术开发印刷技术视听技术基于计算机的技术综合技术设计教学系统设计信息设计教学策略学习者特征评价问题分析标准参照测量形成性评价总结性评价管理项目管理资源管理传播系统管理信息管理利用媒体技术改革的推行实施与制度化政策与规章教育技术的理论实践32AECT’94定义的结构图:现代教育技术开2、AECT2005定义
教育技术是通过创设、使用、管理合适的技术性的过程和资源,以促进学习和改善绩效的研究与符合道德规范的实践。EducationalTechnologyisthestudyandethicalpracticeoffacilitatinglearningandimprovingperformancebycreating,using,andmanagingappropriatetechnologicalprocessesandresources.
现代教育技术332、AECT2005定义现代教育技术33
AECT2005定义的结构图:
现代教育技术创建学习环境创设教学问题分析教学方案设计教学决策评估教学方案实施利用资源评估过程/资源选择资源运用革新推广制度化技术性的学习过程与学习资源管理项目管理授递系统管理人员/信息管理项目评估领导力建设34AECT2005定义的结构图:现代教育技术AECT’05定义与AECT’94定义的对比,我们可以发现以下几点明显的变化:
(1)研究对象。聚焦于促进学习和改进绩效的技术性(technological)过程和资源,不如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的概念宽泛;另外,从“教学技术”回复到“教育技术”,却把技术的教育应用范畴扩大了,表明采取了面向整个社会的大教育观。
(2)目的。①促进学习,更加强调学生自主性;②改进绩效,一是说明重视结果,二是说明技术不仅可支持学习,还可支持工作。
现代教育技术35AECT’05定义与AECT’94定义的对比
(3)方法。①将设计和开发合并为创建,是指为了产生各种学习环境而涉及的研究性、理论性和实践性活动,带有不断创新的意蕴。②将评价融合于创建、利用、管理的过程中,加强了形成性评价,更体现了经常评价、持续改进的现代管理学理念。③强调技术的适用性和实践的社会规范约束,体现出技术哲学的理性思维。
(4)理论基础。AECT’94定义偏重于客观主义认识论和现代主义价值论,而AECT’05定义偏重于建构主义认识论和后现代主义价值观。
(5)适用范围。从教学技术回到教育技术,承认技术对于人类教育活动具有广泛的影响力。现代教育技术36(3)方法。①将设计和开发合并为创建,是指为(三)教育技术与电化教育
教育技术与电化教育的联系和区别联系:①本质相似②目的都是要取得最好的教育效果,达到教学最优化
③都是利用新的科技成果去开发新的学习资源,并采用新的理论、新的技术手段与形式去控制教育或教学的过程现代教育技术37(三)教育技术与电化教育现代教育技术37区别:①研究对象:教育技术研究学习资源和学习过程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包括与教育有关的一切可操作的各种要素的整合和方法。电化教育研究的主要是利用新科技成果发展起来的电子教学媒体,并将这些媒体恰当地与传统教学媒体结合。②研究领域:教育技术包括学习资源和学习过程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五个范畴的理论与实践。电化教育研究领域相对较窄,侧重对视听教育的理论、设备、教材、教学法、管理等进行研究。③研究方法:教育技术着眼于从整个教育的大系统乃至具体的学习活动和学习经验的个别化系统。电化教育重点放在电教媒体选择组合与教学理论、教学方法运用的小系统。现代教育技术38区别:现代教育技术38(四)教育技术的主要实践领域
1、视听媒体传播教学
2、个别化教学
3、远程教学
4、教学设计
现代教育技术39(四)教育技术的主要实践领域现代教育技术39现代教育技术(一)现代教育技术的概念
趋向多媒体化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多媒体教学系统和多媒体电子出版物)为人机之间的信息交流提供了全新的手段,今后,音视频媒体将加快数字化,虚拟现实技术将在实践应用中展露头脚。
现代教育技术44(五)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趋势现代教育技术44重视人工智能在教育中应用的研究未来的教育技术领域倾向于引入基于知识工程和专家系统的人工智能技术。人工智能技术与网络、多媒体技术的结合将使教学呈现崭新的面貌。重视教育技术理论的研究加强对教育技术理论的研究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是重视教育技术自身理论基础的研究,其二是加强将学习理论应用于教育技术实际的研究。研究与实验的开展将成为教育技术发展的重要动力。强调教育技术应用模式的多样化根据社会需求和具体条件的不同,划分不同的应用层次,采用不同的应用模式。尤其是从注重学校教育技术向服务终身学习的开放式教育技术方向发展,现代远程教育将作为重要办学形式得到迅速发展。
现代教育技术45重视人工智能在教育中应用的研究现代教育技术45第三节教育技术的发展国外教育技术的发展阶段
起步阶段20世纪初~20年代无声电影无线电广播《学校中的视觉教育》迅速发展阶段20世纪30年代~60年代有声电影、电视程序教学机戴尔的“经验之塔”、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程序教学系统发展阶段20世纪60年代~80年代闭路电视系统计算机传播理论、系统论、认知主义学习理论网络发展阶段20世纪90年代至今Intetnet网络建构主义学习理论46第三节教育技术的发展国外教育技术的发展阶段现代教育技术发我国教育技术的发展阶段
我国的教育技术源于欧美的视听教育。90年代以前,我们一直把我国的教育技术称作“电化教育”。90年代以后,我国和国外教育技术同行的交流开始增多,积极借鉴、吸纳了许多国外教育技术的理论和方法,不仅在名称上逐步改用“教育技术”,在研究的内容、方法和实践的领域也在逐步扩展。
现代教育技术47我国教育技术的发展阶段现代教育技术47一、萌芽阶段(20世纪20年代至40年代)二、初期发展阶段(49年至60年代中期)三、重新起步和快速发展阶段(70年代末至80年代)四、深入发展阶段(90年代至今)
现代教育技术48一、萌芽阶段(20世纪20年代至40年代)现代教育技术48教育技术发展的原因
因此,学校必须在教育和教学过程中,充分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挖掘学生的创造潜力,提高学生的创造意识,训练和强化学生的创造能力。
现代教育技术50第四节学习现代教育技术的意义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现代教育技术可以为教育的信息化提供技术支持和智力支持现代教育技术有助于促进教与学的改革学习现代教育技术的意义现代教育技术51现代教育技术51现代教育技术作业根据自己的理解,谈谈对师范生开设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的必要性。52现代教育技术作业根据自己的理解,谈谈对师范生开设第二章现代教育技术的理论基础第一节视听教学理论(经验之塔理论)第二节教学与学习理论第三节传播理论第四节系统理论现代教育技术53第二章现代教育技术的理论基础第一节视听教学理论(经验第一节视听教学理论美国教育家爱德加·戴尔(EdgerDale)在1946年所著的《视听教学法》(《Audio-VisualMethodsinlearning》)一书中,提出了“经验之塔”(ConeofExperience)理论,他认为人的经验有的是以直接方式得来的,有的是由间接方式得来的,种种不同。各种经验大致可分为三大类十一个层次,如图所示:
把学习经验分为具体和抽象,提出学习应从生动直观向抽象思维发展,符合人类的认识规律。
提出了视听教材分类的理论依据,即应以其所能提供的学习经验的具体或抽象的程度作为分类依据。视听教材必须与课程相结合。
现代教育技术58(二)"经验之塔"理论在教育传播过程研究中的指导意义现代教第二节教学与学习理论教学理论
教学理论是以教学规律为研究对象的学科,其内容是研究如何依据教学活动的性质和规律,合理设计教学的过程和情境,以提高学生学习的质量和效率。
一般认为,17世纪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奠定了这门学科的基础。20世纪初开始发展起来的现代教学理论,对教育技术的发展产生了直接的影响。现代教育技术59第二节教学与学习理论教学理论现代教育技术59(一)斯金纳的程序教学理论
程序教学是一种个别化的自动教学的方式,由于经常用机器来进行,也称为机器教学。正是由于斯金纳对程序教学理论所作出的杰出贡献,斯金纳被称为“程序教学之父”。斯金纳提出了程序教学的基本原则:
积极反应原则
程序教学不主张完全由教师授课的方式进行教学,而是以问题的形式,通过教学机器或教材给学生呈现知识,使学生对一个个问题作出积极的反应。即要求学生通过程序教材和教学机器,能自己动脑,自己动手去学习。现代教育技术60(一)斯金纳的程序教学理论现代教育技术60小步子原则
将教学内容按内在的联系分成若干小的步子编成程序。材料一步一步地呈现,步子由易到难排列,每步之间的难度通常是很小的。学生每次只走一步,做对了,才可走下一步,每完成一步就给予一次强化,这就使强化的次数提高到最大限度,从而能促使学生主动、积极地学习。
及时强化原则
这一原则要求在每个学生作出反应后,必须使学生立即知道其反应是否正确。告知学生结果,也就是给予学生反应的及时强化,这也是程序教学中最常用的强化方式。现代教育技术61小步子原则现代教育技术61自定步调原则
以学习者为中心,不强求统一进度,鼓励每一个学生以他自己最适宜的速度进行学习。这样,学生可按各自不同的思维方式、速率来处理问题而不受其他人的影响。当然这一原则是以个别化教学方式为基本条件的。
低错误率原则
目标分类
布卢姆最早提出将学生学习行为作为教育目标并对教育目标加以分类研究,他将学生学习目标分为三个基本领域:认知、情感、动作技能。而这几个领域又包含若干个层次,其中关于认知领域包括六个主要类别:⑴知识;⑵领会;⑶运用;⑷分析;⑸综合;⑹评价。每个主要类别都包括若干子类别
现代教育技术64(二)布卢姆的目标分类理论、掌握学习理论和评价理论现代教育教学评价
布卢姆侧重对学习过程的评价,并把评价作为学习过程的一部分。布卢姆主张教学中应更多地使用另一种评价方法——形成性评价或形成性测验。形成性评价的主要目的不是给学生评定分数或等级,而是帮助学生和教师把注意力集中在学生对教学内容达到掌握水平所必备的知识技能上。布卢姆指出,评价与评分不是同一个意义。不评分也能够对学习结果作出评价,形成性评价就是一个例子。
现代教育技术65教学评价现代教育技术65掌握学习
“掌握学习”理论提出后,迅速为各国所采用。这是因为该理论博采众长,具有易操作,易为教师理解和运用的特点。它为解决集体教学与因材施教的矛盾,认识教师期待与学生成绩影响的关系,将教学评价引入教学过程的必要性研究等方面,提供了成功的范例。但是,“掌握学习”理论亦有其不足之处,如一步一回头的矫正,耗时过多;在对差生予以矫正学习的同时,如何保证尖子生的发展;强调了巩固知识,但却忽视了能力的培养等等,这一系列问题尚待研究和探讨。现代教育技术67影响与评价现代教育技术67(三)布鲁纳的结构--发现教学理论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从认知心理学原理出发,提出了以学生主动“发现”为主要形式的教学方法。发现法的重要特征是在一个由教师有组织、有目的地创设的学习情境中,学生依靠习得经验和主观动机,一步步地去“发现”新的知识内容,并通过这种成就感,不断地深入“发现”行为,最终在这些发现成果的积累、组成和构架中,“顿悟”到知识的内在体系,从而掌握学习内容。现代教育技术68(三)布鲁纳的结构--发现教学理论现代教育技术681、布鲁纳的教学思想主要体现在:
①要掌握和学习学科的基本结构
学科的基本结构,具体地讲就是指每门学科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法则的体系。布鲁纳认为,任何学科都有相当广泛的结构,而且任何与该学科有联系的事实、论据、观念、概念等都可以不断纳入一个处于不断统一的结构中。尤其是自然科学和数学这类高度形式化的学科中,更有明晰的基本结构可教给学生。现代教育技术691、布鲁纳的教学思想主要体现在:现代教育技术69
②要组织螺旋式课程由于学科的结构有较高程度的抽象性和概括性,因此在组织学科结构为中心的课程时,也有相应的要求。“一门课程在他的教学进程中,应反复地回到这些基本概念,以这些基本概念为基础,直到学生掌握了与这些基本概念相适应的完全新式的体系为止。”具体说,就是打通中小学和大学同一学科的界限,组织循环往复达到较高水平的螺旋式课程,使学科内容围绕基本结构在范围上逐渐拓开,在难度上逐渐加深。现代教育技术70②要组织螺旋式课程现代教育技术70
③广泛使用发现法要掌握学科的基本结构,就应想方设法使学生参与知识结构的学习过程,这种方法即他提倡的“发现法”。因此,结构主义教学论与“发现法”是紧密相联的。学生学习和掌握学科基本结构,必须自己去发现,自己去组建。布鲁纳发现法教学的一般步骤是:(1)设置问题情境。提出问题,带着问题观察具体事物;(2)树立假设。问题讨论、材料改组、经验联系、提出假设;(3)上升到概念或原理;(4)转化为活的能力。现代教育技术71③广泛使用发现法现代教育技术71(四)巴班斯基的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
巴班斯基(Юрий
Констинович
Бабанский)是前苏联著名教育家。20世纪60年代初,巴班斯基创造了克服大面积留级现象的先进教学经验。在总结这一经验的基础上,他将系统论的基本原理引入教学论的研究,于1972年写成《教学过程最优化——预防学生成绩不良的观点》,提出了最优化教学的理论。他认为教学论的研究必须从系统的观点出发,始终着眼于整体与部分、部分与部分、整体与外部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综合地考察对象。教学过程最优化是巴班斯基教育思想的核心。现代教育技术72(四)巴班斯基的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现代教育技术721、关于教学过程最优化
按照巴班斯基的观点,“最优的”一词具有特定的内涵,它不等于“理想的”,也不同于“最好的”。换句话说,所谓教学过程的最优化,就是要求将社会的具体要求与师生的具体情况和所处的教学环境、条件以及正确的教学原则几方面结合起来,从而选择和制订最佳工作方案(即教案),并在实际中坚决而灵活地施行之,最终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1)教学任务的具体化;(2)选择一定条件下最优组织教学过程的标准;(3)制定一整套该条件下的最优手段;(4)尽最大可能改善教学条件,以实施选定的教学方案;(5)实施规定的教学计划;(6)根据选择的最优化标准,分析教学过程的结果。现代教育技术742、教学过程最优化的具体实施程序现代教育技术74(五)加涅的教学理论
加涅(RobertM.Gabne)是美国当代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加涅认为学习的发生有内部的条件和外部的条件,内部条件指的是学习者本身在学习前所具有的最初的能力、经验或已有的知识,外部条件指的是由于学习内容的不同构成对学习者不同的条件。教学应该根据各种不同类型的学习及其产生的条件来进行,使内部条件和外部条件的提供都经过计划安排。现代教育技术75(五)加涅的教学理论现代教育技术751、关于教学目标
加涅把教学目标归纳为五种学习的结果,即言语信息、智力技能、认知策略、动作技能和态度,这五种学习结果包括认知、情感和动作技能三大领域。学校开设的各科课程都各有差异,各有侧重,但不论怎样都在这五结果和三领域之内。加涅要求学校每门学科都按五种学习结果制定具体的教学目标。现代教育技术761、关于教学目标现代教育技术762、关于教学过程
加涅根据信息加工心理学原理提出了一个得到广泛认可的学习与记忆的信息加工模型,据此他把完整的教学过程划分为9个阶段,如图所示:现代教育技术内部过程教学事件行动例子接收预期提取到工作记忆中选择性知觉语义编码反应强化提取和强化
提取并概括化1.引起注意2.告知学习者目标
3.刺激回忆先前的学习4.呈现刺激5.提供“学习指导”6.引出行为7.提供反馈8.评价行为
9.促进保持和迁移使用突然的刺激变化告诉学习者在学习之后,他们将能做些什么要求回忆先前习得的知识或技能显示具有区别性特征的内容提出一个有意义的组织要求学生表现出行为给予信息反馈要求学业习者另外再表现出行为并给予强化提供变化了的练习及复习
同时,加涅认为,这些阶段是可以因人而异的,当学习者已经实现了其中的某一个或几个阶段时,教学可以跳跃进行.因此,更加注重个别化的学习了.772、关于教学过程现代教育技术内部过程教学事件行动例子3、关于教学方法以及教学结果的测量与评价教学方法一般指的是教材呈现的方式,师生相互作用的方式,教学媒体选择与应用等。加涅认为根据教学目标中确定的学习结果类型以及某类学习当时所处的学习阶段,可以选择适合的教学方法。加涅的学习理论中分门别类详细研究了每类学习的过程和有效学习的条件,教师可以很方便的根据自己的教学任务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
加涅认为教学是是以目标为导向的。因为测量需要明确的可观察的数据,这主要是针对教学目标的设置是否是可测的。而加涅的教学目标规定清晰,测量评价因此没有问题。现代教育技术783、关于教学方法以及教学结果的测量与评价现代教育技术78学习理论
学习理论是研究人类怎样学习的理论,主要在阐明学习如何发生、有哪些规律、是什么样的过程、如何才能进行有效的学习、学习过程中心理和生理有何种变化规律等方面而形成的理论。目前,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学习理论有:行为(联结)主义学习理论、认知(格式塔)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以及人本学习理论等。现代教育技术79学习理论现代教育技术79(一)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行为主义在20世纪初兴起于美国。行为主义各学习理论的共同之处是:是以人类可观察的行为作为主要的观测元素,认为人的行为是对外界刺激的反应。将学习看做是刺激与反应建立新联结的过程,即S-R之间的联结,而强化则是促进这种联结的重要手段。因此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又称为联结主义学习理论。
现代教育技术80(一)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现代教育技术80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代表人物及学说
现代教育技术巴甫洛夫的经典性条件反射学说华生的学习理论桑代克的“试误说”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学习理论81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代表人物及学说现代教育技术巴甫洛夫的经典性巴甫洛夫的经典性条件反射学说
俄国生理学家、高级神经活动学说的创始人巴甫洛夫(IvanPavlov1849—1936)的条件反射理论是行为主义心理学发展的奠基石。
美国心理学家华生在巴甫洛夫条件反射学说的基础上创立了行为主义心理学。他是第一个将巴甫洛夫的研究结果作为学习理论基础的人。
学习就是以一种刺激替代另一种刺激建立条件反射的过程。在华生看来,人类出生时只有几个反射(如打喷嚏等)和情绪反应(如惧、爱、怒等),所有其他行为都是通过条件反射建立新刺激—反应(S—R)联结而形成的。现代教育技术84华生的学习理论现代教育技术84桑代克的“试误说”
桑代克是美国的心理学家,他受达尔文进化论的影响,认为人类是由动物进化来的,动物和人一样进行学习,只是复杂程度不同而已。
现代教育技术85桑代克的“试误说”现代教育技术851、桑代克的“猫开迷笼”试验
桑代克认为,学习的实质在于形成刺激—反应的联结(无需观念作媒介);人和动物遵循同样的学习律;学习的过程是盲目的尝试与错误的渐进过程;学习遵循三条重要的学习原则:
(1)准备律(2)练习律(3)效果律
桑代克的学习理论在教育实践具有重要指导作用,譬如人们用一些具体奖励如五角星、口头表扬等鼓励学生进行大量的重复和操练。他对教师的总的劝告是“奖励所想要的联结”。一个受过教育的成年人可以拥有百万个刺激—反应的联结。教育的目的在于形成、保持、消除、改变或引导各种联结。现代教育技术882、桑代克的学习观及其应用现代教育技术88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
斯金纳是行为主义学派中最有影响的心理学家之一。斯金纳根据自己创制的斯金纳箱对白鼠和鸽子进行实验,提出了操作性条件反射学说和强化理论,对教育实践起了非常巨大的作用。1、斯金纳的实验(如图所示)
斯金纳箱内有杠杆和与食物储存器相连接的食物盘。在箱内的白鼠按压杠杆,就有一粒食物滚入食物盘。一只饿鼠进入箱内,开始时有点胆怯,经过反复探索,迟早会做出按压杠杆的动作,同时获得食物,若干次后,就形成饿鼠按杠杆取得食物的条件反射,斯金纳称此为操作性条件反射。现代教育技术89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现代教育技术89现代教育技术90现代教育技术902、斯金纳的“操作条件反射说”
斯金纳认为,一切行为都是由反射构成的,任何刺激——反应单元都应看作是反射。斯金纳将有机体的行为分为两类;应答性行为和操作性行为。应答性行为是由已知的刺激引起的,操作性行为是由人自身发出的。
现代教育技术912、斯金纳的“操作条件反射说”现代教育技术913、斯金纳的“强化理论”
斯金纳认为,学习一定的行为,务必要重视行为的后果。如果这一后果容易使这一行为再次发生,这就是一种正强化。如果行为的后果不容易使这一行为再次发生,就是负强化。(换句话说,正强化促进某一行为的发生,而负强化使人或动物避免作出某种行为。)人们可以有目的地设计强化程序,使人或动物学会某种行为,或控制某种行为的发生。现代教育技术923、斯金纳的“强化理论”现代教育技术92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
(1)学习是刺激与反应的联结,基本公式为S—R(S代表刺激,R代表反应)
(2)学习过程是一种渐进的、尝试与错误的过程(3)强化对学习很重要。如果一个行为发生后,给一个强化刺激,行为的强度会增加。
斯金纳还提出如下公式:反应+强化→增强反应反应(无强化)→减弱反应反应+惩罚→压抑反应根据这样的理论,20世纪50年代,斯金纳研制了程序教学机,并提出程序教学法。现代教育技术93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现代教育技术93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特点
重知识、技能的学习,重外部行为的研究,而忽略了学习与内部心理过程的关系,过于机械。现代教育技术94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特点现代教育技术94(二)认知主义学习理论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对客观事物之间关系的认识,是在刺激与刺激之间建立联系。学习是知识的重新组织,即将原有的知识结构和学习对象本身的内在结构相互作用,这是学习的本质。即,学习就是面对当前的问题情境,在内心经过积极的组织,从而形成和发展认知结构的过程,强调刺激反应之间的联系是以意识为中介的,强调认知过程的重要性。因此,使认知主义在学习理论的研究中开始占据主导地位。现代教育技术认知是一个人了解客观世界时所经历的几个过程的总称,它包括感知、领悟、推论等几个比较独特的过程。95(二)认知主义学习理论现代教育技术认知是一个人认知主义学习理论的代表人物及学说
现代教育技术苛勒的顿悟说托尔曼的认知—目的说布鲁纳的认知发现学习理论奥苏贝尔的认知结构同化学习理论加涅的信息加工学习理论韦特海默的理论96认知主义学习理论的代表人物及学说现代教育技术苛勒的顿似动现象实验
现代教育技术97似动现象实验现代教育技术97现代教育技术把一个实际上静止的刺激知觉成一种特殊的运动形式的实验
似动实验是韦特海默建立完形主义心理学的主要实验根据,也是完形主义心理学派的开端和标志。98现代教育技术把一个实际上静止的刺激知觉成一种特殊的运动形式的现代教育技术韦特海默的理论
运动错觉的发生不是在感觉水平上,不是在视网膜区,而是在感知中,即在意识之中。从外面进来的、互不关联的一些感觉都被看作是一种组织起来的整体,其自身带有自己的意义。韦特海默称这种总体感觉为“格式塔”思维会给进入大脑的一些感觉以结构和意义。99现代教育技术韦特海默的理论思维会给进入大脑的一些感觉以结构和苛勒的顿悟说
现代教育技术苛勒(WolfgangKohler,1887-1967)。他先后在杜平根、波恩和柏林大学接受教育,1909年在柏林大学获博士学位。他是格式塔心理学的奠基者之一。100苛勒的顿悟说现代教育技术苛勒(WolfgangKohle
苛勒于1913年-1917年间,曾对黑猩猩的问题解决行为进行了一系列实验。提出了与当时盛行的桑代克的联结学习理论相对立的认知学习理论—学习的顿悟说。
现代教育技术黑猩猩学习实验101苛勒于1913年-1917年间,曾对黑猩猩苛勒顿悟说的基本观点
第一,学习的实质是在主体内部构造完形。所谓完形,亦称“格式塔”,指的是一种心理结构,它是在机能上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整体。一切学习,其实质均在于通过对情境中各部分之间关系的理解而构造完形,学习并非是在情境与反应之间建立联结。
第二,学习是通过顿悟过程实现的。顿悟是指对情境的突然理解。学习的顿悟说,又称完形说,它与桑代克的联结说针锋相对。顿悟说否认刺激与反应之间的直接联系,强调二者以意识为中介。
现代教育技术102苛勒顿悟说的基本观点现代教育技术102托尔曼的认知—目的说
托尔曼(1886—1959)是美国心理学家。他担任过加利福尼亚大学、哈佛大学的心理学教授,曾任第14届国际心理科学联合会主席。他对各派采取兼容并包的态度,以博采众家之长而著称。他既欣赏联结派的客观性和测量行为方法的简便,又受到格式塔整体学习观的影响。现代教育技术托尔曼103托尔曼的认知—目的说现代教育技术托尔曼103托尔曼对S-R联结说对学习解释的不满,提出了认知目的说。他主张以有机体的整体行为,包括外部的、内部的、身体的、脑内的等有机体在活动中的所有东西为研究对象,并指出行为与情境之间的联系不是直接的,二者之间存在一个中介变量,即心理过程。认知—目的说的基本观点:
(1)学习是有目的的,学习即期待的获得。
(2)学习过程并非简单的反应过程,而是通过认知形成认知地图的过程。
(3)外在强化并不是产生学习的必要条件。
现代教育技术104托尔曼对S-R联结说对学习解释的不满,布鲁纳的认知—发现学习理论
1、学习的实质是主动形成认知结构认知结构是指反映事物之间关系的内部认识系统,或者说,是个体关于某一事物的全部知识及其组织。学习是一个积极主动的认识过程。学习者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主动地获取知识。在学习中:①重视已有经验在学习中的作用;②重视学生学习的内在动机与发展学生的思维尤其是直觉思维。现代教育技术105布鲁纳的认知—发现学习理论现代教育技术105
2、重视对学科基本结构的学习
无论教师选教什么学科,务必要使学生理解学科的基本结构,即概括化了的基本原理或思想。学生理解了学科的基本结构,就容易掌握整个学科的具体内容,就容易记忆学科知识,就能促进学习的迁移,促进智力和创造力的发展,并可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和提高学习的兴趣。现代教育技术
3、提倡发现学习
布鲁纳认为,学习一门学科不仅是“学会什么”,更重要的是“学会如何学习”。他指出,“我们的教学并不希望学生成为一个小型图书馆,而是要他们参与获得知识的过程。学习是一种过程,而不是结果。”在布鲁纳看来,学习的过程就是一个探索知识的过程。关于发现学习,布鲁纳指出,“用自己的头脑亲自获得知识的一切形式”都可以称为发现学习。1062、重视对学科基本结构的学习现代教育技术奥苏贝尔的认知结构同化学习理论
奥苏贝尔是美国纽约州大学研究院的教育心理学教授,其认知同化理论的基本内容是:
1.有意义学习理论
2.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
3.先行组织者策略现代教育技术107奥苏贝尔的认知结构同化学习理论现代教育技术107有意义学习理论
信息加工学习理论把人的认知用计算机进行功能模拟,用信息加工的观点看待人的认知过程,认为人的认知过程是一个主动地寻找信息、接受信息,并在一定的信息结构中进行加工的过程。
现代教育技术111加涅的信息加工学习理论现代教育技术111加涅的学习与记忆的信息加工模型
1974年,加涅根据现代理论,运用计算机模拟的思想,提出了学习与记忆的信息加工模型,通过这个模型,我们可以了解,在学习时学习信息在学习者内部的主要流程。
现代教育技术112加涅的学习与记忆的信息加工模型现代教育技术112认知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
(1)学习不是刺激与反应的直接联结,而是知识的重新组织。即学习是认知结构的组织与再组织,其公式是:S-AT-R(A代表同化,T代表主体的认知结构)。
客体刺激(S)只有被主体同化(A)于认知结构(T)之中,才能引起对刺激的行为反应(R),即学习才能发生。
(2)学习过程不是渐进的尝试与错误的过程。学习是突然领悟和理解的过程,即顿悟,而不是依靠试误实现的。现代教育技术113认知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现代教育技术113
(3)学习是信息加工过程。人脑好似电脑。应建立学习过程的计算机模型,用计算机程序解释和理解人的学习行为;(4)学习是凭智力与理解,绝非盲目的尝试。认识事物首先要认识它的整体,整体理解有问题,就很难实现学习任务;(5)外在的强化并不是学习产生的必要因素,在没有外界强化条件下也会出现学习。现代教育技术114(3)学习是信息加工过程。人脑好似电脑。应建认知主义学习理论的特点优点:重智能的培养,重内部心理机制的研究。
缺点:没有揭示学习过程的心理结构。我们认为学习心理是由学习过程中的心理结构,即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两大部分组成的。智力因素是学习过程的心理基础,对学习起直接作用;非智力因素是学习过程的心理条件,对学习起间接作用。只有使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紧密结合,才能使学习达到预期的目的。而认知学习理论对非智力因素的研究是不够重视的。现代教育技术115认知主义学习理论的特点现代教育技术115(三)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进入20世纪90年代,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开始兴起,成为学习理论中的重要流派。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内容可从“学习的含义”(即关于“什么是学习”)与“学习的方法”(即关于“如何进行学习”)这两个方面进行说明。现代教育技术116(三)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现代教育技术116
关于学习性质的比喻及其启示现代教育技术“鱼牛”的童话
这个故事说明了在人们基于自己已有的知识建构新知识中,创造性的机遇和危险并存。世界是客观存在的,但对于世界的理解和所赋予的意义却是由每个人自己决定的。人们以自己的经验为基础来建构和解释事实。117关于学习性质的比喻及其启示现代教育技术“鱼牛”的童话现代教育技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几个概念
图式:个体对世界的知觉、理解和思考的方式。
图式是认知结构的起点与核心图式的发展变化就是认知发展的实质。认知过程受三个基本过程影响:同化、顺应、平衡。118现代教育技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几个概念图式是认知结构的起点与现代教育技术同化:个体在感受到刺激时,把它们纳入到原有的图式之内,使其成为自身的一部分。顺应:有机体调节自己的内部结构以适应特定刺激情境的过程。平衡:个体通过自我调节机制使认知发展从一个平衡状态向另一种较高平衡状态过渡的过程。新的认知平衡人间电子机器认知平衡环境同化顺应119现代教育技术同化:个体在感受到刺激时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主要观点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景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
由于学习是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的帮助即通过人际间的协作活动而实现的意义建构过程,因此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或四大属性。(如下图所示)现代教育技术120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主要观点现代教育技术120现代教育技术情境协作会话意义建构学习环境121现代教育技术情境协作会话意义建构学习环境121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关于学习的方法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提倡在教师指导下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也就是说,既强调学习者的认知主体作用,又不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传授者与灌输者。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被灌输的对象。
学生要成为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就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从以下几个方面发挥主体作用:
现代教育技术122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关于学习的方法现代教育技术122(1)要用探索法、发现法去建构知识的意义;(2)在建构意义过程中要求学生主动去搜集并分析有关的信息和资料,对所学习的问题要提出各种假设并努力加以验证;(3)要把当前学习内容所反映的事物尽量和自己已经知道的事物相联系,并对这种联系加以认真的思考。现代教育技术123(1)要用探索法、发现法去建构知识的意义;现代教育教师要成为学生建构意义的帮助者,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从以下几个方面发挥指导作用: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形成学习动机;(2)通过创设符合教学内容要求的情境和提示新旧知识之间联系的线索,帮助学生建构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3)为了使意义建构更有效,教师应在可能的条件下组织协作学习、开展讨论与交流,并对协作学习过程进行引导使之朝有利于意义建构的方向发展。
现代教育技术124教师要成为学生建构意义的帮助者,就要求现代教育技术基于建构主义的学习方法支架式教学(scaffoldinginstruction)抛锚式教学(AnchoredInstruction)随机进入教学(RandomAccessInstruction)125现代教育技术基于建构主义的学习方法125现代教育技术支架式教学(scaffoldinginstruction)
“支架式教学应当为学习者建构对知识的理解提供一种概念框架。这种框架中的概念是为发展学习者对问题的进一步理解所需要的。为此,事先要把复杂的学习任务加以分解,以便于把学习者的理解逐步引向深入。”第一发展水平第二发展水平最近发展区社会性支架嵌入式支架脚手架(scaffolding)126现代教育技术支架式教学(scaffoldinginstr现代教育技术支架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