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职教|市域产教联合体打造区域经济“新引擎”经济参考网

江西金力永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稀有金属现场工程师产业学院开班仪式上,企业导师现场教学如何辨别铸片颜色。(资料照片)

赣州稀有金属市域产教联合体:

建基金搭平台抓工程协同推进产教融合

赣州稀有金属市域产教联合体(下称“联合体”)是教育部公示的第一批国家级市域产教联合体之一。联合体以赣州经开区为核心主体,整合赣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上犹工业园区资源,由江西金力永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江西应用技术职业学院牵头,联合政府、学校、企业、研究机构、行业协会等多方组建。

据介绍,联合体成立以来出台了一系列针对学校、企业的支持和激励机制,同时以产教资源服务平台、数字学习平台等平台建设和多项重点工程建设为抓手,全力打造兼具人才培养、创新创业、促进产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功能的国家级市域产教联合体。

成立产教融合基金建立产教激励机制

为加快汇聚更多资源要素,赣州经开区统筹整合经开区属国企、各级政府引导基金以及社会资本等各方投入,围绕联合体内企业发起成立涵盖全产业链、全生命周期的引导母基金。目前已完成赣州市产教联合体创业投资基金合作企业注册工作,预计在五年内实现基金总额10亿元。

为激发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赣州市教育局联合市发展改革委、市人社局等部门共同制订了“赣州市金融+财政+土地+信用产教融合激励措施”,明确提出要通过“加大金融扶持、强化财税优惠、落实土地政策、健全信用激励”等方式,促进人才培养供给侧和产业需求侧结构要素融合。

此外,赣州经开区明确了对联合体内院校和企业的奖励制度,支持重大高新技术成果及项目产业化、培育引进联合体产业技术人才、开展稀有金属产业发展基础研究等。

强化平台建设协同推进产教融合

联合体整合成员单位产教服务平台作为联合体产教资源服务平台,通过“整合现有资源+新建部分资源”的方式,丰富公共资源平台数量,避免重复建设,减少资金投入,推进优质资源的开放与共享。联合体内目前共有稀有金属产教服务平台8个,用于人才供给信息、人才政策解读、岗位需求信息等发布,促进稀有金属产业人才链的顺利对接。

与此同时,联合体通过“整合+建设”的方式推进数字学习平台建设,建有高质量数字化企业实际案例库、项目库以及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等专业教学资源超过13000个,其中国家级教学资源库1个、省级教学资源库9个、省级在线开放课程69门。

值得一提的是,联合体还注重强化与省内优质高校合作。例如南昌大学赣州产教融合研究院项目将在赣州经开区共同组建校地合作特色科研平台,充分发挥南昌大学在新材料领域的学术优势和技术优势。

推进工程建设提升融合成效

记者了解到,联合体的5项工程,既是促进人才培养、产教融通的重要抓手,也是服务区域产业发展,提升联合体水平的具体举措。

一是推进体系贯通工程,匹配产业人才需求。联合体成立了“赣州稀有金属市域产教联合体人才培养工作小组”,通过调研分析赣州市内稀有金属产业链龙头企业核心岗位需求,为专业(群)设置和教材选定、实习实训等提供依据,进一步促进教育链、产业链、人才链深度融合。目前联合体内院校专业设置与区域重点产业的匹配度达到63%。

二是推进培养融通工程,提高人才适应能力。联合体整合多个院校资源,打造特色产业学院,不断扩大现场工程师培训规模。目前联合体内已建成特色产业学院22个;2023年培养现场工程师近1800人。同时,联合体推动建立现代学徒制育人模式,健全学校招生录取与企业用工一体化的招生招工制度,开设订单班191个,开设现代学徒制实验班27个。

三是推进师资融合工程,夯实人才培养基础。目前,联合体内建立教师企业实践流动站22个,2023年,实现双向交流1297人次,共建“双师型”教师培训基地15个,组织教师培训超过5600人次。

五是推进开放提升工程,促建高水平联合体。联合体与俄罗斯秋明工业大学、英国国家学历学位评估认证中心等院校和组织开展多领域、多层次合作,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和国际化视野。

据介绍,联合体将继续建设以稀有金属产业为主导产业的“政校行企研”五方协同合作平台,推动赣南稀土产业和职业教育互补互融、共生共长,为加快建设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示范区提供强劲动力。(记者黄可欣实习生上官于烜北京报道)

教师指导学生在中试基地现场实习。(资料照片)

北京集成电路产教联合体:

“中试基地”助力解决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

为加强集成电路人才有效供给,推动集成电路产业高质量发展,北京集成电路产教联合体(下称“联合体”)于2023年6月在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落地,并入围教育部公示的第一批28家国家级市域产教联合体名单。

联合体是依托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采用“政府主导、学校主体、企业协同”的运作模式建立的政校企联合体。由北京亦庄管委会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以下简称“北电科”)作为秘书长单位,联合北京工业大学、北京集成电路卓越工程师创新研究院等科教机构及北方集成电路技术创新中心等30余家单位共同建设。

联合体以产业园区为基础,在政府统筹下,建设新型集成电路人才培养平台,汇聚“政产学研用”各界资源,推动集成电路技术成果生产力转化与生产一线人才培养,服务北京市集成电路产业高质量发展。

为服务集成电路企业技术创新与成果转化应用,北电科与获得“北京市隐形冠军”称号的北京集创北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集创北方”)合作,联合共建集成电路公共实践平台——北京经开区“集成电路产品与测试”中试基地。

中试基地针对新型液晶屏驱动芯片测试这一环节设计和建设,共有15条芯片测试产线,承担开发区集成电路企业的芯片测试任务,可完成100多项集成电路芯片指标的测试,同时可兼顾企业量产。

中试基地从三个方面推动了深度的产教融合,服务地区集成电路产业高质量发展,并在解决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是开展技术服务促进企业发展。中试基地与集创北方共建联合运营团队,学校提供设备、场地等资源,企业技术专家入驻中试基地,联合开展LED显示芯片测试项目。项目包括版图设计、嵌入式系统编程到系统调试、功能检测等环节,当年即完成了3000万片芯片的量产测试任务,并面向经开区集成电路企业开展员工培训500人次,有效提升了企业员工技术水平,促进了企业的持续发展。中试基地还将发挥北京经开区集成电路产品测试中试基地产业级IC测试核心设备的优势,校企联合打造创新型第三方公共测试服务平台,承接经开区企业芯片测试中试项目,助力企业产品创新应用。

二是创新专业人才培养机制。以中试基地为平台,承接国家级集成电路课程实施能力提升培训项目,提升教师队伍专业水平。中试基地面向集成电路专业学生开展实践教学,引入企业实际生产项目,搭建具有工业级设备的生产性实训环境,实施“真岗位、真项目、真应用”教学,提升学生专业能力与岗位实践能力。

以中试基地作为平台的培养模式,让众多学生受益匪浅。“学校与企业的深度融合为我们创造了很好的平台,在学校学到的知识和技能让我进入企业后快速熟悉企业的工作内容和流程。”一位已进入企业工作的学生说。

三是加强教学及科研成果转化。依托中试基地实践项目,推进教学与教法改革,开发《集成电路测试技术》《集成电路版图设计》等课程3门,编写教材3本,开发职工培训标准1项。中试基地每年接收电子信息工程技术、应用电子技术等专业学生150余名,开展集成电路芯片测试、数字集成电路设计等理实一体化课程教学,开设集成电路测试技术项目实战、集成电路版图设计项目实战等实习实训。

(作者系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集成电路学院院长,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集成电路学院副院长)

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牵头成立首批国家级市域产教联合体。(资料照片)

武汉中国光谷产教联合体:

围绕“武汉造”主打“光谷牌”培育“数字工匠”

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简称“武软”)依托东湖新技术开发区,联合烽火通信等175家政校行企及科研院所成立“武汉·中国光谷”产教联合体(简称“联合体”),入选了教育部公布的全国首批市域产教联合体。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职业院校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特别是光谷产业的数字化转型升级,推动着学校专业建设、人才培养模式的不断变革。尤其是教育教学的数字化转型,更是抓住了主动求变的‘牛鼻子’。”武软党委书记马蜂说。

近年来,为适配数字经济和信息时代对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新要求,武软紧紧依托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园区企业,围绕“武汉造”,主打“光谷牌”,培养了大批创新型“数字工匠”。

对接光谷产业数字化转型蕴蓄职教发展新动能

立足产业办专业,武软逐步形成了适应“光芯屏端网”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数字创意、生命健康、商贸物流等产业板块的专业布局,同时,武软主动对接光谷产业数字化转型,增设云计算、大数据技术、物联网、工业互联网等新专业,深入挖掘数控技术、会计等传统专业对应产业的新业态、新场景、新内涵。

武软教务处处长李萍介绍,武软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共增设云计算、大数据技术、物联网、工业互联网等30个新专业,并对12个传统专业全面开展专业数字化改造与升级。

在这些“数字”专业里,有华为生态圈、阿里生态圈,有鲲鹏产业学院、新华三数字工匠产业学院,有华为唯众大数据学院、华为1+X实习实训就业基地,有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网络安全保障工程……都是公司、项目与教学的深度融合。

据了解,每个专业都至少与一个业内骨干企业合作,采用“1个龙头企业+1所院校+1个产教融合型企业+n个产业联盟企业”的建设模式构建人才培养链。每个“数字”专业还会聘请数十名来自行业企业一线的工程师授课。

产教融合激活校企合作新引擎

联合体集纳了175家政校行企及科研院所,也包括武软的7个职教集团、6个产业学院、5个国家级协同创新中心。依托这些平台,武软承担着300多项横向课题,获得专利301项,为300余家企业提供技术开发、技术服务与技术咨询,为企业实现经济效益近亿元。

依托“武汉·中国光谷”产教联合体,武软获批“复杂零部件智能检测与识别”省工程研究中心,同时也是全国高档数控系统和智能装备产教融合共同体的积极参建者。

武软副校长王中林表示,学校将充分发挥面向产业、连接行业、服务企业的独特优势,利用智能制造工程技术等专业群优势资源,着力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大力开展应用技术研发转化,加速开发优质共享资源,努力增强职业教育的适应性,奋力开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的新局面。

数智赋能培育创新型“数字工匠”

一边是光谷产业集群的数字化不断突破、提速、增效,赋予经济发展新动能,另一边是武软不断适配数字经济和信息时代对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新要求,培养了大批掌握智能化网络化技能、善于应用数字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的复合型“数字工匠”。

“大学期间平均每年至少参加一次‘国赛’,不断接触到行业内最先进的知识和技术,加上老师们的教育指导,我看到数字经济更大的发展空间。”武软机电一体化2019届学生陈宁毕业时就已经获得湖北省人社厅授予的“PLC应用”高级技术职称,入职后迅速成长为骨干员工。

“中国产业升级与数字化转型已经步入快车道。”武软校长蒋兴鹏说,“我们将继续紧跟数字产业发展趋势,坚定数字工匠人才培养方向,着力提升师生信息化素养,夯实教育教学数字化底座,推进教育教学数字化转型,不断提升数据治理能力,建好国家职业教育信息化标杆学校,助力光谷产业数字化转型和中国数字经济发展。”(作者:董明周思思张进)

(作者系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党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党委宣传部副部长,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党政办公室副主任)

常州新能源产教联合体:

聚焦“实”“产”“教”打造新能源产业转型升级“加速器”

由常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和万帮数字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共同牵头、依托武进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建设的“常州新能源产教联合体”(以下简称“联合体”),是第一批28家国家级市域产教联合体之一。

联合体实体化运行以来,坚持以服务常州“新能源之都”建设与发展为导向,以深化现代职教体系改革与创新为引领,以提高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以产助教,在“实”有成效、“产”有加力、“教”有真章三方面下功夫。

二是瞄准“产”字大作为,构建“产学研用”融合发展平台。以党建为引领,积极打造“新能红盟”,用党建链串起教育链、人才链、创新链、产业链,组建常州市“新能源之都”产科教联盟,集合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等创新资源,不断扩大产学研合作对接领域,推动共性技术、关键核心技术协同攻关,增强人才培养供给的匹配度。以平台为依托,联合体建成一批产教融合重点项目库,建有省级实训基地25个、市级综合性公共实训基地2个、联合体内院校与合作企业共建校外实训基地1500余个,在建6个项目。4个产教融合基地入选国家“教育强国”重点项目。

联合体正积极打造新能源产业集群科创增长极:通过建设龙城实验室等共性技术服务平台,协同解决产业关键共性难题建设科创综合体;组建混编技术研发及应用团队,实施“一师一企业一课题”工程,抓住企业转型升级的痛点、难点,有效促进常州产业加速升级;依托中德(常州)创新产业园等国际合作平台,推进“组团伴企出海”。

此外,联合体“产学研用”一体化发展平台提供完整的创业孵化、产学研转化、企业人力资源、技能培训等服务,成为常州新能源产业发展的加力“倍增器”。

三是聚焦“教”字大转型,构建“产教赛研”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赋能职教高质量发展。联合体探索中国特色现代学徒制、新型企业学徒制的高技能人才培养成功模式及“创新路径”,培养能够推动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解决实际问题、具有工匠精神和快速适应市场变化的精操作、懂工艺、会管理、善协作、能创新的高技能人才。为此,联合体打造了集生产、教学、实训、培训、科研、竞赛、评价、科普“八位一体”一站式实践育人基地,进一步优化学科专业设置,开发新兴专业实践教学课程,校企联合开展企业后备技能人才培养的“种子计划”和“桩主计划”,加大新能源领域人才培养覆盖面。

为保障人才培养质量,联合体实施“百名教授进千企”工程,组建由大国工匠、技能大师、优秀教师组成的教学团队,加强校企人才双岗互聘;实施校企联合招生,共同制定和实施人才培养方案、共建教学资源,建设现场工程师学院;以学生毕业能力指标点为起点反向设计课程,构建“OBE+项目化”课程体系,创新教学模式,重点培养学生充分利用现代技术、适应现代高端先进设备的水平,提升学生的综合职业素质和知识技能快速迭代能力。(作者:席海涛)

(作者系常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

学生在机器人产业学院学习。(资料照片)

唐山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产教联合体:

打造“共享工厂”推动机器人产业集群建设

2023年9月,唐山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产教联合体(以下简称“联合体”)入围教育部公示第一批28家国家级市域产教联合体名单。

联合体成立以来,引导、推动联合体成员单位围绕机器人产业集群发展,依托自身优势开展各类服务平台建设,着力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和社会服务能力,形成了“集中服务+分散指导”的机器人产业发展生态圈。

据介绍,截至2023年底,联合体共搭建技术服务平台18个、共建实训基地27个、建设大师工作室9个,校企合作形成技术研发成果237项、面向企业员工开展培训667500人日、面向农民工和退役军人等特殊群体开展培训3257000人日。

值得一提的是,联合体在唐山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打造了实体化运营的全国首家机器人非标产品定制的“共享制造工厂”。该共享工厂整合了11所院校的优质教育资源,依托唐山百川智能机器股份有限公司,集“人才培养+技术研发+创业孵化+技能培训”于一体。

据介绍,共享工厂从产品研发、采购、生产、物流、售后等八个方面向京津冀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提供共享服务。共享工厂主要包括唐山机器人共享制造公共服务平台(以下简称“公共服务平台”)、工业机器人共享培训基地、工业机器人产业学院、工业机器人创新研究院等4部分。

共享服务平台:高效的供需对接桥梁

据介绍,公共服务平台是集创意开发、研发设计、实验检测、样机试制、生产制造、成果转化、成果交易以及后勤服务于一体的综合服务平台。

由公共服务平台提供的共享采购平台、共享营销渠道、共享维保服务等,可为需求单位提供全链条共享服务,打造互联互通的协同制造体系。

联合体成员单位的师资、科研、设备和人才培养等优质资源,为公共服务平台运营提供了智力支持和设备、人才保障。公共服务平台运营则为院校教师和学生分别提供了优质的岗位实践、挂职锻炼、顶岗实习和就业场所,实现了“产、科、教”同频共振、与时俱进、共同发展,实现了职业教育人才与企业高质量发展的紧密结合与良性促进。

共享培训基地:开放共享的技能培训服务载体

依托联合体牵头院校唐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已建成的第46届、47届世界技能大赛机器人系统集成项目中国集训基地等成果,联合体对接机器人产业上下游企业岗位设置,整合联合体优质资源,在唐山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建设工业机器人共享培训基地,面向工业机器人产业领域的人才培养和技能提升开放、共享。

据介绍,共享培训基地主要包括工业机器人模块化应用培训区、传感器综合培训区、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培训区、嵌入系统开发培训区、工业机器人工作站培训区、工业机器人理实一体化培训区等6个实操培训模块,可实现每年培训2000人次以上。

工业机器人产业学院:打造人才培养高地

有关负责人介绍,联合体整合院校与企业优势资源,引入机器人产业领域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建设工业机器人产业学院,将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植根于产业集群,增强人才培养的适应性。

工业机器人创新研究院:技术创新攻关“尖兵”

以唐山市工业机器人系统智能运维技术创新中心为基础,联合体深化科教融汇,联合11家高新企业,整合成员单位优质科研资源,建设工业机器人创新研究院,开展“机器人+”行动计划。

在加盟商模式下,虽然可以迅速扩大品牌覆盖面,但由于各地加盟商的执行力差异,可能导致服务质量参差不齐。

春日融融,带起重庆国资国企领域的十足干劲儿。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63072334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57号

THE END
1.学术理论智慧教育引领高职院校数字化转型的基本思路与推进策略职业教育的教学活动具有较强的开放性,教学过程既包括课堂讲授,也包括在实训车间、工作实习岗位的课外实习环节,因此教学数字化应该是面向培养全链条的。课堂学习通过技术支持实现精准化、高效化的讲授,使学生得到理论知识的基本建构;课外实训和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g3MDU4MTgwOA==&mid=2247518239&idx=4&sn=ce667111473ef7bb41ea8376c6c792eb&chksm=cfd7283a1f9d76181a33e0796da793f6fbed393aab3283889fe531d0b54349382bfb6155f0af&scene=27
2.首页请牢记您的用户名哦! 确定 首页 课程思政 专业群 资源库 专业 课程 素材 职教云 MOOC学院 中职频道 智慧继教 智慧教研室 数字教材 国际频道职业教育数字化学习中心 所属项目: 正在加载 项目来源: 正在加载 所属分类: 正在加载 课程性质: 正在加载学时:正在加载 正在加载 开通https://www.icve.com.cn/portal_new/courseinfo/courseinfo.html?courseid=xiwgaiws9abhqlaw3ts9ua
3.国家职业教育智慧教育平台互联网+教育背景下职业院校信息化建设的新使命南京信息工程大学邓志良所属平台:中国教育干部网络学院 校企协同走出去 服务“一带一路”战略有色金属工业人才中心宋凯所属平台:中国教育干部网络学院 “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天津市职业大学郝晓秀所属平台:中国教育干部网络学院 新时期职教德育工作的理论与实践——从https://vocational.smartedu.cn/mobile/
4.许建领江涛魏明卿中全: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深圳职业技术数字化基座建设是推进数字化转型的信息承载和物质保障,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教育数字化服务的质量、水平和能力,主要包括“支撑公共教育和学校教学的各种数字化设备、网络、终端、软硬件平台、系统、场所、工具、软件、数据、资源、制度与机制等。”[6] 深职大着眼长远、兼顾效益,按照新建一批、改造一批、淘汰一批的思路,https://www.chinazy.org/info/1006/14950.htm
5.以数字化赋能职业教育培养适应数字时代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国家职业教育智慧教育平台是教育系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的实际行动,是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取得的阶段性成果。因此,要加强国家级平台的资源贡献和教学应用,把平台建设成为学生学习与交流的平台、教师教育教学与备课交流的平台、学校治理能力与科学办学的平台、社会教育治理与服务的平台和推动教育改革发展研究的平台。http://www.cqnx.com/html/content/23/05/2768.shtml
6.育见国家智慧教育平台“满月”数字化如何加速职教升级3月28日,国家智慧教育平台正式上线,这是教育部推出的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取得的阶段性成果,是以实际行动为构建网络化、数字化、个性化、终身化教育体系迈出的重要一步。国家智慧教育平台一期项目包括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国家职业教育智慧教育平台、国家高等教育智慧教育平台、国家24365大学生就业服务平台。 https://m.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17890586
7.两会教育信息化热词盘点九三学社中央建议,尽快制订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战略实施方案。以职业教育数字学习环境建设为基点,以提升职业院校教师数字素养为核心,以建设全国性的数字教育服务平台为保障,从国家层面整体推进我国职业教育数字化的实施。 与此同时,建设服务于全民技术技能终身学习的技术技能培训在线课程平台、资格证书及“1+X”技能等级证https://www.cmea.org.cn/Index/detail?id=2797
8.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上线一周年访客量超11亿人次——中国记者今天从教育部获悉,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自去年3月28日上线,现已成为世界第一大教育数字化资源中心和服务平台。平台连接了52.9万所学校,面向1844万教师、2.91亿学生和广大社会学习者,汇聚了中小学资源4.4万条、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1295个、高等教育优质慕课2.7万门,提供优质政务服务26项,上线一年来,访客量超过https://t.m.youth.cn/transfer/index/url/news.youth.cn/gn/202303/t20230328_14415208.htm
9.提高职业院校关键办学能力——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1~26届教师“说课”列入十大工作载体之中,率先布局“说课”平台,统筹多所院校开展说专业、说课程、说专业群、说场景展示,推动职业教育专业建设适应新技术变革和产业发展需要,为职业教育新版专业目录的修订进行了实践探索,为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化升级提供落地参考,为发展服务人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学习的职业教育搭建实践平台。http://cfy.hzjzxy.com/info/1271/6142.htm
10.国家智慧职教云平台入口网址国家智慧教育平台2022年2月28日正式上线,它是国家教育公共服务的综合集成平台,聚焦学生学习、教师教学、学校治理、赋能社会、教育创新等功能,是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取得的阶段性成果。 国家智慧教育平台是国家教育公共服务的综合集成平台,2022年2月28日正式上线,聚焦学生学习、教师教学、学校治理、赋能社会、教育创新等功能https://gongkaike.21cnjy.com/article-846850.html
11.中培人才数字化服务平台平台介绍 新闻资讯 政策法规 专家智库 合作单位 关于我们 08-09 教育部:我国已建成世界最大规模高等教育体系 记者17日从教育部新闻发布会获悉,我国已建成世界最大规模高等教育体系,在学总人数达4430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从2012年的30%,提高至2021年的57.8%,高等教育进入普及化发展阶段。 在介绍十年来高等教育改革http://www.p-spsptae.com/col.jsp?id=104
12.唯众云课堂:领航智慧教育,赋能职教未来,打造高效人才培养新平台随着《中国智慧教育发展报告 2023》的发布,智慧教育被正式定义为数字教育发展的高级阶段。然而,各职院在智慧教育的发展道路上,往往面临着诸多挑战,如缺乏一体化教学平台、优质教学资源不足等。唯众凭借深厚的产业洞察与教育实践经验的融合,基于对当前教育背景和院校需求的精准把握,成功地将在职业教育过程中积累的产业优势https://blog.csdn.net/whwzzc/article/details/139241696
13.职教数字化课程建设培育平台服务支持 伙伴招募 政策资讯 九一速课 关于我们 公司简介 联系方式 招贤纳士 企业视频号 基于AI与数字人技术赋能,仅需3步,即可将教学PPT升级成AI微课视频,帮助老师0基础建设讲解类、口播类微课,助力课程数字化、专业数字化建设。 马上试用观看视频介绍 AI赋能 http://www.ltpower.net/product2/16.html
14.宜宾职业技术学院推出“技状元·云上职教”数字化平台《教育导报》讯(记者 王浚录)近日,宜宾职业技术学院举行了“技状元·云上职教”平台推介会,探讨如何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提升职业教育的产业人才培养能力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 据了解,宜宾职业技术学院“技状元·云上职教”数字化平台由该校独立设计开发,旨在贯彻落实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政策部署,推动职业院校数字校园https://www.scedumedia.com/news/item/234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