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数智融合 构建智慧化高职教育发展新生态高校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四次集体学习时指出,近年来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加速创新,日益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全过程。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推进教育数字化,建设全民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大国”。中共中央、国务院2023年印发的《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将建设数字中国上升到“是数字时代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引擎,是构筑国家竞争新优势的有力支撑”的战略高度。在科教兴国战略和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推进的总体布局中,在教育强国建设的总进程中,职业教育是教育综合改革的突破口和最大增量,职业教育与时俱进,才能为建设教育强国夯实技术技能基础。教育数字化是教育教学活动与数字技术融合发展的产物,也是进一步推动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动力。高职教育数字化转型与升级已迫在眉睫,突出产业数字化应用场景、推进教育数字化转型、培养数字化人才成为当务之急。

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以下简称“广科院”)党委围绕“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总要求,把推动发展作为主题教育的着力点,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秉承“开放、共创、共享”合作思路,以“云中广科”为示范样板提出“云中高职”发展理念,开展了高职数字化转型的实践和探索。校企双方围绕“数字化顶层设计”“数智融合的专业群人才培养体系”和“数字技术创新服务平台”等三个方面,出实招、谋实事、求实效,共同打造数字化产教融合新平台,探索智慧化高职教育新形态,推动解决教育数字化转型发展难题,将主题教育落实到学校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将数字化意识、数字化素养、数字技术能力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培养适应数字经济发展、支撑现代产业体系的技术技能人才、数字工匠人才。

打造“云中广科”标杆,构建“云中高职”数字化顶层设计

广科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关于推进数字教育,建设全民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大国的精神,与华为聚焦高职教育数字化的共性问题,提出“云中高职”战略,共同研究高职院校智慧校园和教育教学的新形态,携手探索先进可靠、经济适用、可复制推广的数字化转型方案。通过数字化重塑文化、重塑实力、重塑校园,助推学校“双高”建设和高质量发展。

图1携手华为共同打造“云中高职”智慧教育新形态

构建大规模个性化人才培养体系。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进一步推进数字教育,为个性化学习、终身学习、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和教育现代化提供有效支撑。个性化的人才培养体系,必然要求建设全覆盖的数字化支撑平台,将数字技术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也必然是学校数字化升级的核心要求。广科院提出“二三三二”人才培养体系,面向两类学习者、通过三个发展路径、实施三阶段异步组织、校企“双元”育人,从而实现大规模个性化人才培养,抓好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关键一招。

创新“大类招生、分类精准培养”模式。基于“二三三二”人才培养体系,广科院软件技术国家高水平专业群坚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创新“大类招生、分类培养”育人模式改革。根据产业人才大数据分析,动态设置多类型模块化课程体系;通过产业、教学、发展大数据分析,开展“大一自然班、大二岗位班、大三项目班”的两次分流异步教学组织,实施分类教学、个性化培养。

广科院、华为及其生态伙伴凝聚推进数字教育的价值共识,构建了数字化产教融合生态,共建云中高职研究院、职业教育大数据研究院,开展以数字人才培养、数字校园联合创新、职业教育大数据研究为主要方向的创新实践,以“云中高职”生态赋能学校数字化升级,打造“云中广科”标杆,构建数字化校园新样板,以基于“云中高职”的专业群数字化变革与实践助力教育强国建设。

广科院成功入选教育部第一批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试点、广东省高职教育数字化标杆学校,入选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建设与应用成果典型案例。“云中高职”战略写入了华为2021年年报,“云中广科”成为华为实施“云中高职”的样板和标杆。

创新“六维”总体设计,建立数智融合专业群人才培养体系

广科院依托“云中广科”平台,以软件技术国家高水平专业群为试点,重点围绕“教学标准、教学环境、教学资源、教学团队、教学模式、教学评价”六个维度系统实施数字化升级,建立数智深度融合的专业群人才培养体系,实现更高效、更精准和更有效的人才培养。

图2六个维度建立数智融合专业群人才培养体系

基于大数据研制个性化教学标准。依托职业教育大数据研究院,校企合作建设了产业人才大数据分析平台、学情大数据平台,引领个性化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的研制。

建设丰富的多元数字化教学资源。校企共建立体化项目教材、在线精品课程、数字迭代的项目资源库、课程思政云平台和虚拟仿真实训案例等多元教学资源,充分运用国家智慧职教平台、实训实战云平台等支撑学生泛在、多样化学习。

提升教学创新团队数字素养与能力。重点围绕提升教师的“数字职业技能开发能力、专业数字化建设能力、教师数字技术应用能力”,通过培训数字化工具、实施混合式教学、建设数字化资源、开展数字化评价等实战化举措,推动教学创新与课堂革命,提升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

创新“云中课堂”教学模式。通过打通在线教学管理门户、在线实训平台、管理服务平台,校企搭建协同创新混合云支撑平台,实现管理数据和教学资源的共享和云端访问。构建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项目在线智慧实训、云中协作和AI辅助的“云中课堂”模式。

实施基于大数据的教学评价。依托智慧教学实训云平台,采集教与学过程大数据,构建基于大数据的分类考核评价体系。大一专业基础课,采集学习平台上的学习时长、交互情况、作业完成效率等数据,侧重学习过程评价;大二岗位核心课,采取项目小组自评、互评与教师评价相结合方式,强化项目完成情况的结果评价;大三综合实践课,采集学生项目团队在开发过程中的日志、总结等过程数据,定期开展项目成果答辩,开展以“职业能力+个人发展”为主的增值评价。

基于软件技术国家高水平专业群的数字化实践,在模式、平台、软硬件等方面推动广科院7个省级专业群的数字化变革与转型,实现基于“专业+AI、AI+行业场景”的开放共享赋能,以AI赋能为主线,引领全校专业群“AI+特色”的数字化转型,打造数字创新工场产教融合开放平台,服务粤港澳大湾区数字经济发展。

建设数字创新“云”工场,搭建数字创新服务产教融合平台

党的二十大报告首次将教育、科技、人才三者统一部署,提出要“统筹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协同创新,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这为职业教育指明了新方向,提出了新要求,赋予了新使命。基于协同创新混合云提供的资源和算力支撑,广科院软件技术国家高水平专业群联合10余家IT企业共建“一研究院”“一工作站”“一产业学院”和“三中心”,构建数字创新工场产教融合大平台,高质量推进产教融合、科教融汇。

图3数字创新工场产教融合大平台:产教融合、科教融汇

协同创新混合云。建设算力强大、容量充足的混合云,支撑用于教学实训的云平台,为学生提供智能化、泛在式、个性化的“云中实训”。建设用于科研技术服务的高性能计算中心,满足学校科研以及区域优势产业技术创新的算力需求。

打造职教大数据研究院。成立职教大数据研究院,校企共建高水平研究团队,开发产业大数据平台、全国-省-校三级联动的高职大数据画像系统,完成《状态数据质量分析报告》等6项报告,为教育行政部门提供决策依据。

集成三大应用创新中心。依托教育部软件工程协同创新中心、广东省智慧职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东省移动应用工程技术开发中心等三大应用创新中心,深化产教融合、科教融汇,促进人才培养、产学研用、科技成果转化,近三年技术服务经费总额达1630余万元,承担省部级及以上科研项目34项,获知识产权155项、研发产品85款,打造了计算机视觉、大数据等4个省级科研创新团队。

教育数字化是我国开辟教育发展新赛道和塑造教育发展新优势的重要突破口。“双高”建设以来,广科院坚持“应用为王,服务至上”,着力提升数字化育人成效,围绕数字化升级初步构建了智慧教育发展新生态。移动端统一门户WeLink活跃用户2.9万余,集成各类应用和办事流程139个,移动端服务使用3000万余次;形成了数字治理体系、数据驱动各类诊改工作77项;建设了一批优质的数字化资源,上线国家智慧教育平台34门,其中国家级6门;入选“十四五”规划教材22部;树立了师生的数字化意识和思维,培养了师生的数字化能力和方法,输送了一批高素质的数字化人才。

广科院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汲取奋发进取的智慧和力量,立足“湾区基色、创新本色、数字底色、科技特色”办学思路,倾力打造湾区数字技能人才培养高地,构建智慧化高职教育发展新生态,推动高职教育的数字化变革与创新突破。实践证明,办好新时代高职教育,必须更加深刻领会“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切实把握蕴含其中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不断转化为推进高职教育数字化的思路办法和具体成效。

坚持系统观念“高度”,强化顶层设计促内涵发展

广科院与华为聚焦高职教育数字化的共性问题,以数字化驱动教学、实训、管理转型升级,共同打造了高职院校智慧校园和“云中高职”智慧教育新形态,携手探索先进可靠、经济适用、可复制推广的数字化转型方案。实践证明,只有坚持系统观念“高度”,才能探索出一条顶层设计、规划先行、稳步推进、迭代发展的高职数字化转型之路。新时代新征程上,要不断巩固在数字化建设和应用方面取得的成果和特色,找准职业教育与数字化的结合点,锚定“双高”建设的发力点,数字化重塑文化、重塑实力、重塑校园。

重视调查研究“深度”,推动学校数字化转型升级

深化产教融合“广度”,激发学校改革发展新活力

广科院在教育数字化发展中把产教融合摆在突出重要位置,以“一体两翼”为改革载体,以产业需求为导向,构建了数字创新工场产教融合大平台。实践证明,只有不断深化产教融合“广度”,切实做到“学科跟着产业走、专业围着需求转”,才能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效衔接,逐步形成职业教育和产业统筹融合、良性互动、双向发力的发展格局。新时代新征程上,要结合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在数字创新服务产教融合平台上激发新活力,高质量推进产教融合、科教融汇,促进职业教育与产业发展之间的双向互动。

培育立德树人“厚度”,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广科院构建了“二三三二”人才培养体系,创新“大类招生、分类培养”育人模式改革,将数字化意识、数字化素养、数字技术能力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实践证明,只有培育立德树人“厚度”,抓好增强职业教育适用性,才能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实现大规模个性化人才培养。新时代新征程上,要不断夯实数智融合的专业群人才培养体系,建设全覆盖的数字化产教融合新平台,实现更高效、更精准和更有效的人才培养。

THE END
1.首页智慧职教以知识点/技能点为基本颗粒度,以整个专业的知识/技能树为整体架构,通过系列元数据对素材实现系统化管理,从而使得每个素材都能被便捷地查询和调用。https://www.icve.com.cn/
2.职业教育数字化学习中心“职业教育数字化学习中心”(亦称“智慧职教”网站)是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建设和运营的职业教育数字教学资源共享平台和在线教学服务平台。 本平台是国家“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项目建设成果面向全社会共享的指定平台,为广大职业教育教师、学生、企业员工和社会学习者提供优质数字资源和在线应用服务,促进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扩https://lib.shjgu.edu.cn/_t79/2017/1204/c1131a11277/page.htm
3.平台简介平台简介 用户登录 用户注册 问题反馈 帮助中心平台简介 为深入实施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促进职业教育优质资源与典型成果汇聚,国家职业教育智慧教育平台发挥互联网+教育优势,加强融合,统一呈现, 建成了覆盖职业教育领域全部专业大类与教学层次、可持续发展的数字教育资源供给体系。平台包含专业与课程服务中心、教材资源中心https://vocational.smartedu.cn/helpCenter/index.html
4.数字化赋能职业教育中国职业技术教育网在论坛致辞中,教育部副部长翁铁慧强调,中国一直高度重视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将其纳入职业教育改革发展规划等着力推进,设立了职业教育数字校园、信息化标杆校、专业教学资源库、精品在线开放课程、虚拟仿真实训基地等相关项目20余个,建成了资源共享的“国家职业教育智慧教育平台”,为推动数字技术与职业教育深度融合、提高数字https://www.chinazy.org/info/1006/12855.htm
5.人才培训中心业内新闻——专访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司长陈子季 3月28日,国家智慧教育平台正式上线。平台是教育系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的实际行动,是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取得的阶段性成果。持续推进建设并充分运用国家智慧教育平台,将进一步缩小“数字鸿沟”,有助于我们深刻思考新形势下“教育何为”的问题,有助于把数字资源的静态http://www.zjypxzx.com/c/2022-05-11/499935.shtml
6.网络中心当今社会,以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5G、VR/AR、区块链等信息技术为代表的科技革命对人类生活、工作、学习等各个方面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在教育领域数字校园已成为办学的基本条件,特别是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已成为支撑教育教学、沟通校企合作、促进师生发展的必需环境。 http://www.xtzy.com/wlzx/detail.jsp?public_id=153330
7.西藏自治区教育厅西藏职业技术学院是西藏唯一一所综合性高等职业院校,同时也是全国100所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之一,是教育部、财政部网络教育数字化学习资源中心典型应用示范学校。拉萨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是西藏自治区唯一一所培养基础教育师资的师范类院校,多年来,学校形成了以师范教育为主、非师范教育协同发展,全日制教育为主、成人继续教育http://edu.xizang.gov.cn/6/28/4842.html
8.2022年教育部长怀进鹏关于教育数字化的重要论述要着力增强教育发展动能,以教育评价改革为牵引,统筹推进育人方式、办学模式、管理体制、保障机制改革,深入实施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建设全民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大国,为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2022年11月30日,怀进鹏在《光明日报》撰文《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https://kcsq.nxeduyun.com/index.php?r=teach/topic/info&sid=810252&id=360499
9.信息化教育教学论文范文(通用8篇)构建数字化学习中心软件平台,这个平台主要有教学质量工程支撑平台、数字化教学资源平台、全球优秀公选课资源平台、精品课程申报以及建设平台、专业与课程建设平台、实验教学和实验管理平台、论文指导平台、课程实时录播系统、教学博客平台等。这个数字化学习中心软件平台的优势主要有:第一利用信息化推动高等教育教学改革,从而实https://www.unjs.com/lunwenzhaiyao/jiaoyujiaoxuelunwen/20100703230634_183165.html
10.职业教育数字化学习资源建设研究:现状问题及建议新闻中心从数字学习资源发展历史来看,职业教育数字化学习资源开发经历了“三代”:第一代是开发作为现有教学过程附加系统的多媒体课件和计算机教学软件;第二代是开发设计信息技术支持下的综合学习环境,特别是互联网终端使用者参与发布的,具有沉浸式、混合式和开放性特点的学习资源和平台;第三代是对教育机构组织和文化架构进行整体http://www.longrace.cn/news/237.html
11.陈子季:国家职业教育智慧教育平台将联通2500余个教育部门和1.13万所职业院校陈子季:建设“国家职业教育智慧教育平台”是职业教育数字化的重要抓手。前面已经介绍过,“国家职业教育智慧教育平台”由“1个职教大脑?数字驾驶舱系统、2个二级平台、4个子系统和4个分中心”组成,是一个“1+2+8”的三级架构。其中,“职教大脑?数字驾驶舱系统”定位为国家级职业教育数字化管理和服务平台,既可https://www.hebcpc.cn/gzjy/info/1074/2254.htm
12.新版重庆高等教育智慧教育平台重庆职业教育智慧教育平台正式为加快推进教育数字化发展战略,充分发挥人工智能技术优势,按照数字重庆建设总体要求,积极落实重庆市教委数字教育工作部署,经过近一年的技术升级改造,新版重庆高等教育智慧教育平台、重庆职业教育智慧教育平台已于近日正式上线启用,分别面向在渝普通本科高校、各类职业院校和社会学习者开放。新版平台将充分利用AI技术,为用户提供http://www.cqeic.cn/info/1006/2830.htm
13.中教全媒:河南职业技术学院打造“育训并重,融合发展”终身教育建成适应“双讲台”的师资力量和专家团队,积累丰富的“模块化”数字学习资源,建设“体验型”继续教育学习中心,健全终身学习的延伸化服务,提供全方位、个性化的学习方案。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推进教育数字化,建设全民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大国。河南职业技术学院担负起时代赋予终身教育体系的新使命,强化办学职能https://www.hnpt.cn/info/1019/15960.htm
14.就“数智赋能助推教育数字化转型,打造‘数字湖科’”主题与[主持人]:刚才我们一起探讨了教育数字化转型中遇到的一些挑战和问题,那么贵校是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的呢?请您介绍一下学校的信息化基本建设情况,并分享贵校在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过程中的经验。 [10:18] [嘉宾]:作为教育部第一批数字校园试点校,我校自2022年6月起展开数据对接工作。大数据中心累计汇聚数据源28个、实http://talk.hnedu.cn/room.do?id=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