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新时代,四川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把握课堂教学改革未来发展趋势,积极推进信息化教学改革。
四川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始建于1976年,荣获国家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全国“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样板校”等称号。近年来,学院秉承“崇德、笃学、尚能”的校训,确立了“立足信息产业、争创西部一流”的办学定位,走出了一条“依托信息手段、搭建信息平台、实现信息诊改”的信息化教育教学之路。
完善基础建设
筑好“高速”地基
信息化教学的关键是“线上+线下”的教学方法,其中的在线学习更是信息化教学的核心。丰富的课程资源和完备的教学基础设施是在线教学的基础。
课程资源是连接教师和学习者的纽带。学校组建企业、教师和学生资源建设团队,配套多项管理制度,构建了教学设计一体化、教学内容模块化、资源精细化、知识点碎片化、交互多样化、考核智能化的“六化”资源建设标准。同时,学校还针对理论课、理实一体课、实训课确立四级标准建设体系。学校已经开发建成500余门校级优质资源、36门省级优质课程资源,在课程资源的建设上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课程资源和基础设施的建设为学校信息化教学的实施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助力信息化教学“高速路”基础建设。
优化教学模式
打通“高速”通道
信息化教学对学生自主性的要求更高,所以教学模式也需要相应的改变。四川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形成了“双平台、双终端、三联动”在线教学模式,为学生有效在线学习保驾护航。
教育模式中的“双平台”是指建立网络教学和大数据两个平台。其中网络教学平台即超星网络教学平台,是以信息资源建设和信息应用系统建设为核心、整合海量教学资源、为全体师生提供全方位一站式服务的网络教学云平台;大数据平台则是集教师线上教学、学生学习、线上答疑、作业布置及批阅、教学质量自动评估功能于一体的网上服务平台,实现全过程数据跟踪信息,教学过程督导无死角。整合教学资源,提供教学服务,两个平台共同作用,搭建了信息化教学平台。
同时,学校也建立起教学和管理两个终端,即“双终端”,来构建网络教学与管理闭环系统。其中教学端即超星学习通APP,让教师移动教学和学生移动学习无缝对接;管理端即超星智慧教务管理端,具有业务管理、政务服务、教学管理等功能。教学端和管理端两个终端的建立,使在线教学与管理形成了完整的闭环,完善了信息化教学功能。
“三联动”指的是学校组织的学院、教师、学生三方联动,通过学院、教师、学生三方同频共振,有效地构建了线上学习生态系统,为实现“教学标准不降,教学质量不变”的工作要求提供了可靠保障,实现了信息化教学的有效沟通。
完善诊改工作
提高“高速”质量
随着线下学习的逐步解封,单纯的线上教育模式已经无法满足教学需求,学校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双教、双学、双评”诊改工作。
首先,学校在在线教育生态的基础上进行改善,将线下教学融入其中,添加了“双教双学”补丁,大大提升了信息化教学能力。其以教师为主导、学生助教为辅助,分成线上与线下两个部分。
其次,学校加强学生学习评价客观性,评价由线上评价和线下评价两个部分构成,即“双评”。其中线上评价分为过程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过程性评价通过平台采集学习行为数据开展,总结性评价通过期末考核完成。科学、合理、准确的评价,引导学生加强学习、改进学习方法,不断提高线上课程教学质量。线下评价则是通过教室端和学生移动端动态对课堂教学活动进行监测,制定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标准,形成三级督导、三维督教,及时对课堂教学质量进行预警、调控和改进,通过闭环迭代,促进教师对自身教学方法、手段等进行诊断和改进。
诊改工作的进行,建立了常态化的人才培养质量自主保证机制,为信息化教学的高速畅通提供保障。
百舸争流千帆竞,长风破浪正当时。面对新时代、新任务、新要求,四川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积极探索、砥砺前行,以改革为先导、以实干为根本、以高标准为追求,建设起通往未来的信息化教学“5G高速”发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