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信息技术信息资源高中化学资源平台课程整合
一、信息技术与化学教学资源的整合
二、信息技术中的化学教学资源
我们可以通过各种媒介取长补短,相互结合,相互补充,完善教与学。综合分析各种媒介的化学主题信息,主要表现了如下特点:
(2)提供物质微观结构中的图片和比例模型资源平台提供了每种物质微观世界的结构式、晶胞和比例模型,还有丰富的色彩样式,是教师制作课件时的好素材。
(3)准确可靠的物理量数据参考资源平台附有详细的物质的物理和化学两方面的物理量数据,方便查阅者直接引用或使用,为使用者提供了严谨的逻辑思考习惯的依据。
(4)化学与生活、社会的联系资源平台对化学物质的应用和联系具有时代性、新颖性,链接丰富,很好的体现了化学与生产生活的紧密联系,寓化学原理于实际问题中,可以使读者很好的体会学以致用的理念。
(5)化学实验视频的有趣性资源平台提供的实验视频多以巧妙、奇特又合理的视角冲击着我们的想象力,是课本教材外很好的实验视频补充,是化学实验付之于实践很好的启蒙老师。
3.化学信息资源的应用
(1)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2)利用网络优势,开发学习资源
三、反思
参考文献:
[1]刘知新.化学教学论[M].3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关键词:化学;整合;网络平台;教学改革
一、信息化教学平台的设计理念
二、信息化教学平台的建构
总之,化学基础课程信息化教学平台,既要能很好的为教学服务,又要方便学生自主学习和在线学习,也能方便教师查阅资源库合理安排讲义内容。在构建网络平台时还应注意,要以方便学生为主,比如平台界面的设计要简洁明了,易于操作,提示明显等。
[1]张华,徐强,刘志广,等.现代分析化学网络开放教学平台的构建[J].化工高等教育,2010,27(1):70-74.
[2]曲宏毅,韩锡斌,张明,等.网络教学平台的研究进展[J].中国远程教育,2006,05s:55-59.
[3]徐立恒.高等院校安全工程专业化学类课程体系改革探讨[J].安全,2010,(7):57-58.
[4]李涛,何海滨,蔡向阳,等.高等学校基础化学课程的体系重构与改革[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9(5):111-112.
[5]丁邦琴,邱鑫.高职生物技术及应用专业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整合的教学改革探索[J].广东化工,2007,7(34):142-144.
[6]印家健,崔扬健,姜李.立体整合——高等农业院校基础化学教学内容与模式改革[J].高等农业教育,2007,9(9):34—35.
关键词:信息化;高中化学;实验教学
一、信息技术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作用
(一)帮助学生理解知识
(二)模拟危险实验,提高实验课程安全性
高中化学实验有些危险性较大,比如硫酸的实验,这类实验危险系数高,一旦学生不小心将硫酸洒在身上,将会导致很严重的后果。我们通过信息化技术,可以模拟危险的实验,既可让学生看到了实验过程,又有效降低了实验风险,提高了高中化学实验课程的安全系数。
(三)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高中化学课程具有一定的难度系数,不如音乐、美术课等对学生的吸引力大,很多学生是被动的学习,对这门课程没有学习兴趣,这会造成学生学习效率下降。[2]通过信息化技术,老师可以在实验教学中引入视频、音乐、动画等,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在信息化条件下开展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的措施
(一)应用多媒体技术讲解实验重点
在高中实验课程中,以往老师都是在前面操作实验,学生在下面观看,之后自己动手操作。但由于实验室比较大,而且实验器材多,很多学生由于前面的遮挡不能看清楚老师的操作演示。现在老师可以应用多媒体技术,利用多媒体课件演示实验,这样所有学生都能看清楚老师的实验操作了。在学生独自动手操作的过程中,老师可以在下面指导学生在操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例如,在学习“配置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这个实验室时,老师可以先在投影仪上播放实验步骤,让同学们清楚地看到实验中的细小步骤,倒溶液的方法、倾斜角度等,这些在幻灯片中的演示都很清楚,学生在自己配置溶液时,就能注意到实验中的细节问题。
(二)利用网络搜索,丰富教学资源
关键词:翻转课堂微课教育信息化
一、翻转课堂的兴起与发展
翻转课堂作为信息化教育的教学模式发展,对研究信息化教学有着重要的意义,与传统的课堂教学相比,其有着显著的优势:
1.促进学习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效能
媒体技术的发展促进了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的发展,对教学环境、教学媒体、教育传播模式带来了深远的影响。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始终是教育信息化发展的重点任务之一,国内建设了大量的公开课、精品课程、名师名课等一系列的课程资源;尤其是近年兴起的MOOCs、微课,更促进了课程资源的建设与应用。在资源建设如火如荼的同时,资源的有效利用、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一直困绕着教育界与教育领导机构。翻转课堂的出现,很好的解决了教学资源的利用问题,对于提高教学资源的利用与共享有着重要的意义。
2.提高了学生的自主性、实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模式
3.促进网络学习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教育信息化的发展为信息化教学提供了理想的教学环境,移动终端的功能发展、多媒体技术的融合发展,促进了文字、图片、视频、音频、图形、图像、动漫等多种信息载体的跨平台制作与传播,丰富了信息形式、提高了信息传播效率、增强了信息交互功能。为信息的分众化、精准化传播提供了较好的媒介工具。随着智慧校园建设的推进,移动学习、泛在学习成为当下的研究热点。
二、微课的发展与应用分析
三、基于翻转课堂的微建设与应用分析
翻转课堂是一种比较成熟和流行的教学模式,教学视频的教学设计、教学活动、知识点讲解与演示、学生特征分析等方面的要求也比较高。微课又是特殊形式的教学视频,特点就是时长非常短、知识量丰富、以视频为主要载体。所以翻转课堂视角下的微课制作与应用,需要考虑教学计划、资源、平台、策略等一系列的因素,具体如下:
1.优化教学设计、提高微课资源库建设水平
基于翻转课堂模式的教学需求,提高微课的应用水平,首要问题是做好教学设计。根据教学目标的不同,教学设计可以分为以学生为主体的设计、以教师为主体的设计、以学生和教师双主体(适时切换)的设计。教学设计需要依据教学目标、课程规划、教学计划、课堂活动设计、学生认知特点、学生的知识基础、师生互动等多种因素做出综合性的判断,选择合适的教学活动程序。其次要依据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对知识点进行分解和梳理、根据授课需要选择合适的表达形式,从而选择恰当的教学媒体(文字、图像、图像、视频、语音等),满足多数学生的认知需求,提高教学和学习效率。再者,要对课堂做好系统性的规划,选好适合做成微课的知识和内容、提炼信息精华,适宜用短小的视频片段清晰传达信息,通过多种手段提升微课的制作水平。最后,为更好的满足学生自主学习的需要、方便他们按照自己的进度学习知识,课程视频资源库的建设必不可少,高水平的微课资源库是翻转课堂及其它自主学习模式的前提和保障。
2.推进微课平台建设、规范微课制作标准
3.探索网络化教学模式、促进微课有效利用
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对教育信息化的支撑作用愈加明显,越来越多的信息化技术或工具进入教育领域,如虚拟现实技术、微传播平台、仿真技术等,提升了信息化教学环境的层次,对新教学模式和新型资源的需求也日益强烈。翻转课堂、移动学习、泛在学习等新兴的网络学习模式日常成熟,为微课带来了广泛的应用前景。为促进微课的有效利用,首先要建设良好的微课建设与应用平台,及相应的软件、硬件设施,为实践新兴的网络教学与学习模式提供优良的信息化环境。其次要提高教师的新兴教学资源的创作与应用能力,通过技术培训、比赛、项目、科研等多种方式切实提高教师信息化教学技能。其次要提高学生的网络化、自主性学习能力,泛在学习的发展将带来丰富的学习资源,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信息化时代变得更加重要,以便有效利用各类学习资源、实现终身学习。
综上,翻转课堂作为新兴的网络化教学与学习模式对视频教学资源(微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微课的建设与应用为实践网化教学模式提供了理想的资源,二者的融合发展有利于推动信息化教学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由于翻转课堂的推广还受到诸多的限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了微课的有效利用,教育界仍需做大量的工作才能推动微课的建设与有效利用。
[1]何克抗.从“翻转课堂”的本质,看“翻转课堂”在我国的未来发展[J].电化教育研究,2014(7):5-16.
[3]VanderbiltUniversity,CenterforTeaching.Flippingtheclassroom[EB/OL].2013-01-22)[2015-07-16].ht-tp://cft.vanderbilt.edu/guides-sub-pages/flipping-the-classroom/.
[4]秦炜.翻转学习:课堂教学改革的新范式[J].电化教育研究,2013(8).
[5]梁乐明,曹俏俏,张宝辉.微课程设计模式研究――基于国内外微课程的对比分析[J].开放教育研究,2013.19(1):65-73.
[6]胡铁生.微课的内涵理解与教学设计方法[J].广东教育综合,2014(4).
关键词:微课信息技术教学
一、聋人学校信息技术微课教学重在障碍补偿
二、聋人学校信息技术微课教学重在突破重难点
微课短小精悍,任务是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开展教与学,核心就是重要知识结构的建构和难点的突破。模仿与掌握已经不是当前信息化时代聋人学校信息技术课堂学生的主要任务,知识学习的探究过程形成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才是信息素养培育的关键,信息技术的微课教学不可等于示范操作,微课设计主要在于启自主思维、掌握重点突破难点。在微课教学中,以丰富的视觉元素做好知识铺垫,以问题启发与尝试实践贯穿探究学习过程,力求学习过程和交互活动均高效集中指向重难点。
如七年级《演示文稿设计与制作》中演示文稿模板学习中,在微课教学中展示丰富的风格迥异模板对比,通过视觉元素的冲击与对比让听障儿童感受到模板设计对于演示文稿表现方式的重要性,提升其审美能力。通过微课展示演示文稿模板自主设计的各个细节,给予大量拓展性的或技巧性的设计创意,学生通过个性学习、探究尝试、创新内化等环节,突破模板风格的选择与个性设计的重难点。
三、聋人学校信息技术微课教学重在自主学习
微课教学内容聚焦于知识点,学习过程交互性强,可灵活地用于课堂内外多种学习情景,供学习者自主学习的课程,是一对一可交互的学习。微课学习充分地体现了人本主义学习精神,可利用手机等移动学习终端随时、随地、随需地进行自主学习。听障儿童学习能力差异较大,每一名学生在学习是都有不同学习需求,在信息技术微课教学中可以充分照顾到这种差异,学有余力者课前自主先学,课中积极巩固与拓展,稍有困难学生可反复观看后顿悟学习,或在老师和同学的帮助下获得知识结构。这种分层学习方式较好地解决了听障儿童自主学习的差异,提高其信息化个性学习能力。微课教学中所有学习活动均以学生为中心而开展的,学生获得信息化自主学习能力,这其实也是信息技术课堂的培养目标。
四、聋人学校信息技术微课教学重在课堂高效
五、聋人学校信息技术微课教学重在精心选择
微课教学广泛开展,反映了信息化学习时代学生移动学习需要,微课是自下而上的主动变革,聋人学校信息技术课堂开展微课教学会使课堂更为高效,同时培养听障信息化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听障儿童的信息素养,促进各科信息化学习开展,推动听障儿童适应信息化学习时代的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