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浙江缙云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和支持教育事业,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重要地位,加快培养与培育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人才。其中,对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更是大力扶持,使其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和优异的成绩,并逐渐形成了具有当地特色的职成教品牌。
缙云职业中专:
山区小城走出的综合性现代职校
缙云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以下简称缙云职业中专)创办于1983年,至今已有30多年的办学历史。学生数量从几十人发展成为目前的3500多名学生,学校从一片百亩荒沙滩上,发展成为了一所引领丽水、辐射全省的综合性现代职校。
学校先后被评为国家级重点职业技术学校、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近三年来接待全国各地约1000多人次来校参观交流。对于这样一所身处山区小城的学校来说,取得这样的成绩显得尤为可贵。
作为浙江省现代学徒制试点的“首发”学校之一,缙云职业中专与企业开展了一系列的深度合作:共同制定人才培养目标,学校教师与企业师傅共同逐渐组建“双师团队”,学校与企业共同对学生进行教育教学、评价等,让学生在学校和企业之间来回学习,将理论与实际充分进行结合。
(缙云职业中专电子装配校内生产线)
“学校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特长,实行扬长教育,并培养每个学生的工匠精神。”校长叶云汉告诉记者,随着学校的知名度和美誉度的与日俱增,一些企业提前到学校“抢人”,愿意出资培养学生直到毕业。
潘贵平就是该校培养的优秀毕业生之一,他在校学的是机电一体化专业。2004年7月从学校毕业,2006年12月进入奥的斯机电电梯有限公司工作。潘贵平结合在校学到的知识,通过自身的努力,逐渐成长为公司的技术骨干。奥的斯机电梯有限公司杭州分公司还成立了潘贵平电梯安装维修工技能大师工作室,该工作室于2016年被评为“杭州市技能大师工作室”,他自己则获评“杭州市首席技师”。
值得一提的是,近些年来,学校还紧密结合当地产业特色和优势,如电子商务、缙云烧饼、机械装备行业,设置对口专业,服务当地经济。
近几年来缙云县电子商务业发展迅猛,一批电子商务集聚乡镇、村先后涌现。学校便经常性组织电商班学生到各个电子商务聚集地和创业园参观学习、实习,积极了解各电子商务公司的优势和特点,对产品开发,推广,客服,仓储,物流等工作岗位有了更深的感性认识。
2016年,缙云烧饼被列入“省级非遗”,学校为了培训缙云特色小吃的传承者和人才的后备力量,顺势开展“缙云烧饼”示范店实训基地,让学生学习缙云烧饼制作过程,为缙云特色小吃推广和传承培养后备人才。
此外,缙云还是全国特色机械装备产业集聚区。学校顺势而为,调整办学思路,瞄准地方产业需求,扎实做好机械加工技术专业在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训条件建设、社会服务等方面的拓展与深化,服务地方机械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
缙云工艺美校:
教产结合将学校与企业融为一体
缙云县工艺美术学校(以下简称工艺美校)创办于1987年,是一所培养工艺美术实用人才的专业性特色高中,目前在校学生有1300多名。
所谓的“教产结合”,是将学校与企业进行有机的结合,其主要特征是学校与企业融合、学生与工人融合,教学与生产融合。换而言之,就是把工厂变成教室、把教室变成工厂,把教师变成技师、把技师变成教师。此外,学校注重因材施教,让每个学生都有东西学、有兴趣学。
(缙云工艺美校学生在制作103米的巨幅油画《萨宾人》)
正是这样接地气的培养方式,学校的毕业生往往供不应求,多年来实现了100%的就业率。2006-2007年,先后被评为浙江省工美专业理事长学校,中国美院优秀生源基地。
“我刚来的那年,学校只有200多名学生,学生和家长普遍都不接受,很多学生还是学校老师主动出去找来的。”杜卫建欣喜地告诉记者:“后来随着工艺美校的知名度和美誉度的逐年上升,学生和家长的观念也发生了变化,报名的学生也越来越多,甚至一些领导干部都愿意把自己的孩子送到学校里来。”
周杰赢是工艺美校2011届的毕业生,大学毕业后从事了喜爱的漫画行业,如今他已经是宁波某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的联合创始人,其漫画作品《罪八仙》在全网连载,投放仅2个月就被漫画岛百万买下独家发行权。年仅23岁的他可以说是人生赢家了。
周杰赢当时选择工艺美校是因为中考失利了。“原本以为自己肯定没书读了,正好工艺美校的老师过来招生,初中班主任就让我去报名看看,于是就有了后来在美校的光景。这是在我传统教育生涯中,极为珍贵的一段时光。”周杰赢回想其当时的情形,至今觉得非常庆幸:“如果每三年是我人生节奏点,那工艺美校是我现在一切的起点!”
如今担任丽水市新生代企业家联合会副会长、丽水市青年企业家协会副秘书长等社会职务的张明,积极主动配合与母校开展校企合作工作,经常受邀回校与在校学生进行交流讲座,讲述创业故事、传授创业心得,并为母校创造了不少学生实习与就业的岗位。
缙云电大:
开设本土特色培训班助推农民实现就业致富
浙江广播电视大学缙云分校(以下简称缙云电大)成立于1979年2月,2008年10月升格为电大缙云分校。学校现有教职工34人,大专本科在籍学员1500余人。
从2014年开始,学校结合缙云当地实际,解决农村人口就业,增加农民收入,组织开设了缙云烧饼师傅、缙云爽面师傅、月嫂(育婴师)、宴席师、民宿管家、乡村导游等培训班,共计培训人数14067人,其中缙云烧饼师傅5210人,爽面师傅932人,月嫂(育婴师)1937人。
(缙云电大烧饼师傅师傅培训班)
杜金玲是缙云电大2015年第一期的月嫂学员。毕业后,同年10月,她在缙云创办了一家保洁家政服务有限公司,服务项目涵盖家居卫生保洁、房屋装修、搬家移厂、物业保洁、绿化保养、保姆和母婴护理等家政服务。现已发展成为拥有注册员工112名的大公司。公司中有金牌月嫂14名,均是缙云电大月嫂培训班毕业的学员。
郑晓慧是缙云电大月嫂培训班2015年第三期月嫂学员,同年9月被上海一家月子会所录用,从事住家月嫂至今快3年了,早已成为上海小有名气的金牌月嫂,未来两年内的订单都排得满满的。她的丈夫施轶君则是缙云电大烧饼师傅培训班的学员,现在在杭州一家烧饼店工作。夫妻俩人一年收入达20余万元,成为因为培训班而受益致富的榜样。
目前,缙云烧饼师傅、缙云爽面师傅、月嫂三大技能培训已经家喻户晓,品牌效应日益凸显,学校已然成为广大群众提升技能素质的“加油站”,助推“三农”经济腾飞的“引擎器”,成为缙云农民增收创业的一条新途径。
据统计,2017年,缙云烧饼实现产值15亿元以上,缙云爽面总产值突破2亿元。烧饼师傅人均月薪由3000元提高到5000元以上,爽面师傅人均增收5000元。学校先后与上海、宁波等地的月子公司建立合作,学员在育婴师培训结业后有多种就业选择,平均月薪在5000元以上。
2014年以来,学校先后被评为浙江省新型农民素质培训示范基地、浙江省标准化成技校、浙江省现代化成技校、浙江省社区教育示范学校、全省电大系统先进办学单位。2016年9月,缙云烧饼师傅培训被评为“浙江省终身学习品牌项目”;2017年3月,缙云烧饼师傅培训项目入围浙江省成教品牌项目。
缙云县:
继续将职成教作为一项惠民工程来抓
职业与成人教育不同于普通教育,起步晚,覆盖面广。缙云县委、县政府积极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将职成教发展列入政府规划,把职成教工作作为一项惠民工程来抓,人财物等要素向职成教倾斜,形成了以政府主导、教育主管、部门配合、社会参与的一体式协同推进机制。
近5年来,全县累计用于职成教资金达4.3亿元。目前共有职业中专、工艺美校、教师进修学校3所职业学校;有电大缙云分校(县成教中心)1所,区域性成技校6所,乡镇社区学校18所,村级教学点253个。中职学校共有国家级示范专业1个、国家级实训基地1个,省级示范专业6个、省级特色(骨干)专业3个、省级实训基地5个。全县职业学校专业产业匹配度达98%,社会满意度达97.88%。
2017年5月,在缙云县主要领导的主导下,教育、发改、财政、建设等部门密切联动,启动实施全县职业教育资源整合工作,决定将现工艺美校校址与现教师进修学校、电大缙云分校校址互换,将现教师进修学校学前教育专业并入工艺美校,并实施一系列建设项目。整个资源整合工作,投入资金将超过7000万元。
“缙云作为浙江的欠发达地区,职业学校和成人学校承担起了为乡村振兴培养人才,解决困难家庭孩子的培养和就业问题之重任。”缙云县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谢身言坦言:“一些学生虽然没有机会上大学,他们却在职校找到自己的兴趣爱好,既恢复了自信,也解决了以后的就业问题,还有可能比大学毕业的同学实现更好的就业。”
谢身言表示,目前缙云已经形成以政府主导、教育主管、部门配合、社会参与的一体式协同推进机制。接下去,缙云县将继续立足县域实际,把职成教工作作为一项惠民工程来抓,以现代教育理念为先导,逐步优化专业设置,完善人才培养体系,提升教育质量与效益。继续细化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的功能定位,实现错位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