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帮助病人适应医院文化环境的护理措施
3.1护理程序的理论基础
①护理程序的概念:护理程序是一种系统的、科学的为服务对象确认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工作方法。②理论基础:包括系统论、信息论和控制论等。
3.2护理程序的步骤
包括护理评估、护理诊断、护理计划、护理实施和护理评价5个步骤。
3.3护理诊断
护理诊断是关于个人、家庭、社区对现存的或潜在的健康问题或生命过程反应的一种临床判断,是护士为达到预期结果选择护理措施的基础,这些预期结果应能通过护理职能达到。
1、国外护理学形成和发展史:
公元前后——公园初期——中世纪——文艺复兴时期——南丁格尔时期
2、护理学是健康学科中一门独立的应用性学科,以自然科学及社会科学为基础,研究如何提高及维护人类身心健康的护理理论、知识及发展规律
3、护理专业的特征
(1)以服务为目的,满足社会需要;
(2)有完善的教育体制;
(3)有系统完善的理论基础;
(4)有良好的科研体系;
(5)有专业自主性。
4、专业护士的角色及工作范围
(1)专业护士的角色:①护理者;②决策者;③计划者;④沟通者;⑤管理者及协调者;⑥促进康复者;⑦教育者及咨询者;⑧代言人及保护者;⑨研究者及著作者;⑩权威者。
(2)护理专业的工作范围
①根据护理功能来划分,可分为:独立性的护理功能;合作性护理功能;依赖性护理功能。
②根据工作的专业性质来划分,可分为:专业性工作;类专业性;非专业性。
③根据工作场所不同来划分,可分为:医院护理,社区护理,护理教育、科研及管理。
1下列哪一项不符合协议期临终患者表现()
患者的愤怒逐渐消退
人际关系包含许多复杂的心里因素,但一般不受心理因素的制约。
正确
14有关病人遗嘱的处理正确的是()
A.护士作为见证人,应当场签名证明遗嘱是该病人的
C.作为遗嘱的受惠者,应在病人立遗嘱时回避
E.应对病人心身情况作详细记录
26生存质量包括:
A.机体/职业功能
B.心理状态
C.社交活动
D.身体状况
30在沟通交流中,以下哪种行为是不恰当的()
A.向病人保证手术会成功
D.告诉病人“如果是我,我会如何”
35在实施护理操作前,因未清晰向病人解释而导致病人紧张的压力源属于:
初级卫生保健的的工作内容包括:
A.预防性服务
正确答案是A,C,D,你的答案是C,D,E。你答错
一个患过敏性哮喘的病人痊愈后不想出院,病人出现的角色适应问题是:C.角色强化
心理健康指标包括:A.人格指标B.智力指标C.情感指标
病人角色行为缺加C.
指没有进入病人角色,不愿意承认自己是病人,这是一种心理防御的表现,常发生于由健康角色转向病人角色及疾病突然加重成恶化时。
疾病对社会的影响不包括:D.社会经济的负担加重
(1)健康的定义及影响健康的因素
(2)生活质量及促进健康的护理活动
(3)疾病的定义及病人角色与适应不良
1.影响健康的因素—生物因素心理因素社会因素
2.
3.1健康教育的原则
①科学性;②可行性;③针对性;④启发性;⑤规律性;⑥通俗性;⑦直观性;⑧合作性;⑨行政性。
3.2健康教育的模式
①健康信念模式;
②保健教育过程模式;
③健康促进模式
3.3健康教育的方法
专题讲座法;讨论法;角色扮演法;实地参观法;示范法;个别会谈法;展示与视听教学法。
美国心理学家库伯勒·罗斯认为临终病人的心理反应过程分为五个阶段,即否认期、愤怒期、协议期、忧郁期与接受期。
3.1护理理论的概念
护理理论是对护理现象及其本质的规律性、系统性认识,其目的在于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护理现象。
3.2常用的护理理论或概念模式,以及这些理论在护理中的应用。
(1)奥瑞姆的自护理论
(2)罗伊适应模式
罗伊适应模式是围绕人的适应行为,即人对周围环境中的刺激的适应加以组织。在模式中刺激和人的适应水平构成适应系统的输入,人的行为是适应系统的输出。
(3)纽曼的健康系统模式
纽曼的健康系统模式是一个以开放系统为基础的护理概念性框架,模式重点叙述了与环境互动的人、压力源、面对压力源人体的反应和预防四方面内容。
3.1沟通交流的基本要素,基本方式、基本技巧
①基本要素:主要由沟通的触发体、信息发出者、编码、信道、译码、信息接受者及反馈七个基本要素组成。
②基本方式:包括语言及非语言沟通两种类型。语言性沟通是采用语言、文字或符号进行的沟通。非语言沟通一般不是用词语,而是借助动作、手势、眼神、表情等来帮助表达思想、感情、兴趣、观点、目标及用意的方式。
3.2护患关系中的基本沟通技巧。
①治疗性的会谈技巧;
②日常护患沟通技巧;
③特殊情况下的沟通技巧。
专业忽视的角色:护理者决策者计划着
怎样更好的保护自己?
护患关系
(2)基本模式:①主动-被动型;②指导-合作型;③共同参与型。
3.2促进护患关系的基本策略与方法
护士需要在预防及解决护患关系问题中发挥主要作用,包括消除角色不明确的影响,消除责任冲突的影响,自觉维护服务对象的合法权益,加强护患沟通及理解。
3.1压力的概念
压力是解释心理社会因素影响健康与疾病或导致疾病的关键环节。压力源可分为躯体性、心理性、社会性、文化性四种。
3.2有关压力的主要理论及学说
(1)席尔的压力与适应学说:
席尔主要从生理角度描述了个体对压力的反应,他认为压力的反应包括一般适应综合征和局部适应综合征。一般适应综合征是人体对压力源的全身性、紧张性、非特异性反应。局部适应综合征是机体在出现全身反应的同时所出现的某一器官或区域内的反应。
(2)拉扎勒斯的压力与应对模式:
拉扎勒斯认为压力是人与环境相互作用的产物,如果人认为内外环境刺激超过自身的应对能力及应对资源时,就会产生压力。压力源作用于个体后,能否产生压力,主要取决于认知评价及应对。
(3)霍姆斯和拉赫的生活实践与疾病关系学说
霍姆斯和拉赫认为,日常生活中,每时每刻都有不同的生活变化,生活事件是一种需要生理和心理双方面都进行适应的压力。个体在对生活事件适应时,需要消耗较多的能量以维持恒定状态。若个体在短期内经受较多剧烈变化,就会因过度消耗而容易发生疾病。
3.3减轻病人压力的方法
①进行有规律的运动;
②注意饮食营养和适当的休息;
③应用各种放松技巧;
④有效调节心理平衡;
⑤采用积极的应对方式。
(1)弗洛伊德的性心理发展学说:人的本能是追求生存、自卫及享乐,而刺激人活动的原动力是原欲或称为性本能。
(2)艾瑞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强调文化及社会环境在人格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认为人的发展包括生物、心理及社会三个方面的变化过程,此过程由八个发展阶段组成,每个阶段都有一个发展危机或中心任务必须解决。成功地解决每一阶段的危机,人格会顺利发展;如果不能解决,危机将持续存在,相继累加,则可能出现人格缺陷或行为异常。
(3)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发展的内在动力是失衡。人的智力发育是人与环境相互作用,经同化和顺应两个基本认知过程而形成的。
(4)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道德发展指个体在社会化过程中随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学到的是非判断标准,以及按照该标准去表现的道德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