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行业2023年度策略:信创立地,数据顶天新闻头条计算头条

1.1、年初至今板块表现处于全市场后位

截至2022年12月16日,计算机板块年初至今跌幅23.97%,处于A股所有板块排名较后位置。

1.2、板块涨幅前列公司分布相对分散,但以中小市值为主

截至2022年12月16日,计算机板块涨幅前20名公司中仅中国软件1家公司市值超过300亿,前20平均市值仅为92亿元。行业分布相对分散,金融IT、政府IT、加密安全板块表现突出,分别有4/4/3家进入涨幅前20,信创板块有两家进入涨幅前20。

1.3、仅50亿-100亿市值区间公司平均涨跌幅能够跑赢板块

截至2022年12月16日,以中信计算机指数成分股中,涨跌幅平均数为-16.53%,30亿-50亿区间市值公司与板块均值基本一致,50-100亿区间市值公司大幅跑赢板块均值,涨跌幅平均数为-7.77%,其他市值区间公司表现均低于整体均值。市值500亿以上的涨跌幅平均数:-22.06%;市值100亿-500亿的涨跌幅平均数:-17.07%;市值50亿-100亿的涨跌幅平均数:-7.77%;市值30亿-50亿的涨跌幅平均数:-16.70%;市值30亿以下的涨跌幅平均数:-23.73%。

1.4、产业资本频频回购与激励,或为行业向好前瞻指标

截至2022年12月16日,A股计算机板块共有107家上市公司实施回购股份,总金额约330.83亿元,其中回购前三的板块分别为:政府IT(16家)、金融IT(11家)、信创(7家);共29家上市公司发布股权激励预案,以期权初始行权价格为准,总金额约为146.53亿元,总股本约10.1亿股。

1.5、机构持仓处于历史相对底部区间

通过对基金前十大重仓股进行估算,2022年Q3计算机板块(中信计算机成份股且剔除东方财富)占基金总持仓比重约为2.55%,较上个季度有所回升(2021Q2~2022Q2分别为2.33%、2.51%、2.56%、2.19%、1.99%),计算机持仓占比处于历史底部,略有反弹。

1.6、人均薪酬增速显著低于全行业中位数,2023年大概率迎来基本面拐点

通过对计算机板块(本文选用Wind中CS计算机板块作参考)板块人均薪酬增速中位数与全行业增速中位数比较可得,计算机板块人均薪酬增速中位数2019年起大约领先全行业一年,2020/2021/2022H1计算机板块和行业人均薪酬增速中位数分别为-0.22%/12.46%/4.4%和7.92%/-0.93%/14.54%。我们预计,2022年计算机板块人均薪酬增速中位数显著低于全行业中位数水平。在计算机板块相对表现突出的2014-2015、2018-2019年,计算机行业归母净利润增速中位数均显著高于全行业中位数。2020、2021、2022Q3来看,计算机行业归母净利润增速中位数均显著低于全行业中位数,随着板块景气度回升、人员成本增长趋缓以及低基数多重因素下,预计2023年大概率将迎来重要拐点。

2.1、科技自立自强决心空前:最高层明确“丢掉幻想,正视现实”

回顾历史,目前处于新一轮信创产业大发展的初期:1)根据亿欧智库数据,2019年信创产业完成多个重点专项试验;政府率先开启自主安全项目,同时重点行业积极推动信创局部试验和部署。因此,信创主要标的(以中国软件、东方通为例)从2019年8月开启主升浪。2)2020年5月:美国对华为第二轮制裁对于国产芯片底层制造逻辑产生深远影响,信创行情见顶回落。3)2022年9月开始,最高层明确:“丢掉幻想,正视现实,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加快攻克重要领域“卡脖子”技术“,同时美国限制英伟达、AMD向中国出口高端AI芯片、推出限制中国的芯片法案等外部推动因素加剧,而经过两年发展华为在“根”技术的扎实推进更坚定了信创信心,新一轮信创产业大发展时代已经到来。

2.2、新一轮信创推进路径与保障:科技自立自强、新型举国体制与国企改革三位一体

国企改革大趋势下,两大计算机行业“国家队”有望迎来新机遇。1)中国电子、中国电科是国内科技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力量。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电子”)、中国电子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电科”)是中央直接管理的国有重要骨干企业,集团下属众多科技产业重要公司,是国内科技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在国企改革大趋势下,两大央企以及下属上市公司有望持续受益于改革趋势。2022年是国企三年改革的最后一年,以两大央企“航母”为代表的国企有望在改革大潮下迎来新机遇。

2)计算机行业以中电科为代表新一轮国企改革已经开始全力推进。2021年6月中国普天信息产业集团有限公司整体并入中国电子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成为其全资子企业。此外,中电科旗下重要上市公司电科数字注入优质资产柏飞电子、推出大力度股权激励、变更公司全称为中电科数字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等系列动作都标志新一轮国企改革下公司正在发生飞跃性的深刻“质变”。中电科旗下另一家计算机行业上市公司太极股份2021年12月收购国产数据库领军企业北京人大金仓及普华软件,再一次验证了中电科集团整体在新一轮国企改革下的重要战略变化。

2.3、信创“根”技术的终极信心:华为数字底座风云再起

2.3.1、华为数字底座风云再起

鲲鹏产业持续发展,生态不断繁荣。根据华为官网,截至2022年11月华为全联接大会,1)鲲鹏产业生态稳步发展,硬件伙伴出货占比已达95%以上。2)欧拉实现从企业主导到产业共建,快速跨越生态拐点,当前累计装机量达245万套,预计今年底在中国服务器操作系统领域新增市场份额将达25%,有望成为中国新增市场份额第一。3)鲲鹏开发套件DevKit和应用使能套件BoostKit持续优化,提升原生开发能力,助力开发者极简开发,今年底在国计民生行业的生态满足度将超过70%,当前已发展4200多家伙伴,已发布12000多个鲲鹏认证解决方案,在政府、金融、交通、电力等行业规模应用。我们认为,鲲鹏产业链在海外的科技打压之下并没有此销声匿迹,而是在持续迭代壮大。

2.4、工业软件:数字化与国产化共振,厂商业务加速突破

2.4.1、需求端:数字化与工业“信创”双击

全球工业软件市场规模庞大,我国工业软件市场高速发展。全球工业软件市场规模由2012年的2850亿美元增长至2020年的4358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为5.45%,整体规模庞大。2021年我国工业软件市场规模为2414亿元,2012-2021年复合增长率达到14.24%,增速强劲。在中国制造逐步向高端制造迈进的道路上,我国工业软件市场有望持续保持高速增长的势头。

需求端核心驱动力之一:数字化转型加速。2022年以来,国家及省市层面智能制造及工业软件不断夯实,政策红利有增无减。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集聚力量进行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坚决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国务院、工信部等部门也相继出台各类政策,鼓励工业软件等核心基础攻坚突破。各省市2022年以来,集中出台各类措施,给予各种投资及补贴政策,力度空前。

需求端核心驱动力之二:工业“信创”迫在眉睫。2022年以来,美国针对中国的贸易制裁和技术封锁仍在继续。2022年以来,美国首先将中国电信美洲公司以及中国移动国际公司等多家公司纳入“实体清单”。同时,在半导体领域加码封锁,限制专门为开发具有全场效应晶体管结构的集成电路而设计的电子计算机辅助设计(E-CAD)软件,限制英伟达向中国出口A100、H100等芯片。工业软件作为科技领域的核心产品,作为工业产业“皇冠上的明珠”,是实现智能制造的核心,在当前环境下,自主化和国产化迫在眉睫。

2.4.2、供给端:核心厂商进步明显,产品与业务加速突破

第二类:业务模式突破,实施型企业加速自研。赛意信息强化SMOM业务发展,并在垂直PCB行业进行了外延整合,垂直深耕。此外华为项目也取得重要进展;汉得信息发布HMDP主数据平台、班翎流程平台,自研产品再进化;第三类:业务领域突破:行业拓展或业务拓展。创意信息参股子公司杭州新迪与西门子在3DCAD领域达成重要合作,成为国内3DCAD市场最重要的事件;奥普特发布锂电视觉产品及方案,大力拓展新能源行业;宝信软件开启万名机器人上岗实施计划,马钢集团宝罗员工RaaS服务正式签约落地。自动化、无人化在钢铁行业有望开启大规模应用。

2.4.3、业绩层面:2023年板块收入与成本有望正向剪刀差,利润有望充分释放

2022年(前三季度)人员与收入增速错配,明年有望实现显著的盈利提升,形成正向剪刀差。2021年,基于对2022年的疫情节奏、自身发展等方面的乐观展望,板块主要公司均进行了较多的人员扩张,平均人员增长率超过25%。但由于今年疫情影响,客户需求及自身项目交付都受到一定影响,使得核心公司收入增速整体落后于2021年的人员扩张。从前三季度业绩来看,板块收入增速与人员人数存在明显的负向剪刀差,板块业绩承压。展望明年,随着当前防控政策的优化调整,预计下游有望逐步修复,需求转好,同时,人员流动顺畅的大背景下,项目交付也将更加顺利。我们预计,明年板块收入与成本形成正向剪刀差,带动盈利显著提升。

2.4.4、估值层面:估值处于历史较低分位

当前板块估值整体处于历史均值及均值以下一倍标准差之间,兼具高景气与低估值双重优势:由于内部、外部多种因素交叉影响,2022年初至今工业互联网板块录得负回报,但仍跑出相对收益。近1-2年,板块整体出现较为明显的调整。在当前来看,核心公司的farwardPE/PS基本处于均值、均值以下一倍标准差之间,整体处于较为低估的状态,兼具基本面与估值双重优势。

2.5、OA与协同办公:信创推进阻力最小的方向

2.5.1、信创驱动行业3-5年高景气,多模块拓展打开远期天花板

2.5.2、信创:有望驱动行业未来5年高景气

信创“2+8+N”布局空间广阔,新一轮建设潮有望逐步开启。信创产业是对已有建设成果的大起底,也是一次重新规划设计的机遇,协同办公作为共性系统且优先改造的系统,具备成为支撑平台的先决条件,可以为后续系统提供可以复用和服务,成为真正的应用基础。2014-2022年,党政信创从试点到规模推广,已完成三期建设。2021年开始,信创从党政向八大行业扩展,金融、电信行业逐步开始进行规模替代,形成了“2+8”的整体布局。当前,信创在原有“2+8”的基础上,已规划拓展到“2+8+N”完整的体系。从渗透率角度,据零壹智库测算,截至2021年年底,党政、金融信创覆盖率较高,分别为57.01%、29.55%,而交通、能源、教育和电信等行业渗透率还在10%上下,整体比例较低,随着部分压制因素逐步消除,2022年年底开始,信创和传统政府采购有望重启,逐季向上。

信创有望进一步提升OA行业集中度。协同办公行业竞争最核心的要素在于产品和渠道,近5年来行业真正持续成长、市占率持续提升的公司,都是在产品和渠道端具备显著竞争优势的公司。就产品端而言,协同办公行业有两个特点:1)企业往往需要根据自身的产品特点进行个性化定制,能不能以更高的效率、更低的成本满足企业的需求,是一个非常关键的要素。低代码/无代码平台就成了关键,致远互联的低代码构建能力是行业领先;

2)科层制的中大型集团往往具有多个层级以及繁多的分支机构,产品能不能支撑3-5级的管理层级以供数千上万人员工使用,其实是一个较高的门槛。就渠道端而言,相比ERP行业动辄千万的订单,协同办公行业订单多以小体量(通常几十万)、多批次的形态出现,因此,能不能撬动销售杠杆,释放出规模效应,尤为重要。对OA信创而言,研发适配投入、项目交付、平台化产品要求,都有望使得行业集中度进一步提升。

2.5.3、跨OA多模块延伸打破行业远期天花板

OA是企业全员应用,是企业流程和管理高频交互中心,天然具备向其他系统延伸的基础。与ERP、CRM等管理软件只应用于企业某个部门、部分人群不同,OA是企业全员应用的产品。同时,由于员工在工作中涉及到方方面面的审批与协作,OA又是一个天然的高频应用。因此,OA在企业办公中的重要性越来越高,一方面,OA可以成为企业办公的门户和数据中心,所有流程和数据都可以在OA中呈现和跟踪。近年来,OA逐步延伸出企业的运营平台,其特性可见一斑;另一方面,OA可以实现因人、据事、按时对企业员工和业务进行精细化管理,OA具备向其他业务系统延伸的天然属性。2022年年初,泛微网络发布七大专项产品,开启OA厂商大规模业务延伸新纪元。

2.6、从政府到行业:电力行业信创或最具弹性

信创由党政向行业,“2+8+N”不断打开市场空间。根据亿欧智库数据,自2013年开始,党政从公文系统开始国产化计划,后续还要做电子政务系统的国产化;八大重点行业中,金融、电信、能源、交通、航空航天,教育、医疗等均在加速推进;N个行业的信创预计2023年左右开始启动。信创应用正在从党政领域向全领域转化,信创应用发展新格局正在形成。正版化的推进给国产厂商发展带来又一助力:由于部分国外厂商为了培养生态、抢占市场等原因,导致Windows、Oracle等操作系统、数据库环节盗版严重。因此,国产化厂商实际上面临双重市场的机遇:信创+正版化。

电力信创:有望成为行业信创的“先行者”和“主力军”。第一,电网资金投入充足,信创推进具有坚实保证。国网“十四五”年均投资规模预计将维持在5000亿元以上,南网“十四五”期间投资预计较“十三五”期间增加51%。1)2022年国网年度电网投资计划首次突破5000亿元。新能源发电量占比提升、用电负荷结构变化等因素导致电网结构复杂性大幅提高,电网加速升级改造的需求显著提升。2022年1月国家电网年度工作会议中指出,2022年电网计划投资将达5012亿元,创历史新高。2)南网发布《“十四五”电网发展规划》,“十四五”期间,南网将规划投资约6700亿元,推动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构建。从投资额来看,“十四五”期间,南网的电网建设规划投资约6700亿元,较“十三五”增加超30%。

第二,两大电网集团聚焦信创发展,战略层面做出重点布局:南网《“十四五”电网发展规划》中提出逐步构建“合理分区、柔性互联、安全可控、开放互济”的主网架形态,安全可控是重要要求之一。国网率先发布实施国内企业首个“双碳”行动方案和构建新型电力系统行动方案,大力实施新型电力系统科技攻关行动计划,努力打造新型电力系统原创技术策源地。

第三,国产化已有重要突破:调度控制系统为为两网最先实现国产化突破的重点领域之一。1)国家电网:国家电网打造自主可控的智能电网调度控制系统(D5000主调系统),并于2021年在国网承德供电公司首次上线。系统的基础软件选用国产安全操作系统和关系数据库,机架式服务器和应用工作站全部选用国产芯片,打破国外基础软、硬件垄断,真正实现了系统的安全自主可控。2)南方电网:2021年钦州主配一体调度自动化系统通过了南方电网广西电网公司专家组的验收并投入试运行,该系统是南方电网的自主可控地市级OS2示范工程,系统所有基础软硬件和功能模块均采用自主可控设备,整体安全性得到明显提升。

以智能电网调度控制系统(D5000主调系统)为例:与主流国产化环境充分适配。国家电网D5000调度系统软件运行平台从2009年开始进行操作系统的迁移工作,从2019年开始向华为鲲鹏服务器平台迁移,操作系统选用麒麟信安操作系统(欧拉版)。数据库领域,已上线的国家电网D5000系统中,达梦数据库已被运用于国家电力调度控制中心、五大网调控分部、21个省调及百余个地调;人大金仓数据库在国网D5000系统建设中已经覆盖9省81个地市调度控制中心,累计数量达上千套。

第四,除两网外,电力行业其他力量也积极推进信创产业发展:1)2022年10月中国华能集团有限公司牵头研发的全国首台(套)单机65万千瓦水电机组全国产调速器、励磁系统在华能糯扎渡水电站成功投运。11月24号,新一代继电保护系统在华能澜沧江中下游的小湾水电站正式投运。华能集团牵头组建联合研发团队,基于银河麒麟操作系统V10等国产技术产品,实现了水电核心控制系统全流程100%国产化。2)国家能源集团龙源电力下属27个省区共186个新能源场站20多套关键系统的国产化工作中,人大金仓积极参与。3)中国华电联合飞腾、国电南自等企业,成功研制出华电“睿蓝”全国产化DCS系统,国产化率达到100%,实现了锅炉、汽轮机(含DEH)、发电机的全覆盖控制。

2.7、从小众到标配:密码或是本轮信创边际变化最大的领域

商用密码行业已经进入政策支撑的快速发展阶段。2008-2018年,受电子政务、电子商务等数字化社会经济新模式的不断带动,政务、金融等重要领域的商用密码应用需求快速增长;与此同时,商用密码的技术标准体系在不断完善,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为商用密码产业的快速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为满足网络空间密码金融领域、国家基础设施、数字经济、数字治理等重要领域的实际需求,商业密码产业引导政策陆续出台。2019年《密码法》颁布,商用密码发展进入了有法可依的新历史时期,《密码法》按照国家的发展与改革要求,大力促进商用密码产业健康发展,未来商用密码市场需求不断增加,刺激商用密码产业快速发展。

根据赛迪统计数据,近年来我国商用密码行业规模不断扩大,产业规模整体呈上升趋势。2020年在新冠疫情流行的客观环境下,我国商用密码产业仍取得高速发展,总体规模达到466亿元,较2019年增长33.14%,预计2023年商用密码行业规模有望达到937.5亿元。

数据的价值体现于流动,数据加密要兼顾数据流动畅通无阻。数据作为产业信息的核心载体,产生于千行百业,并通过便捷流通、多样组合等方式赋予自身海量的价值空间。智能化和新IT的浪潮促使各行业从过去的“信息孤岛”变为网络中的“信息节点”,导致数据原有“垄断违规”等安全问题凸显。海量数据的诞生虽然加速了企业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但随之而来数据滥用也引发数据隐私泄漏的系统性问题,大量涉及个人及企业的隐私的数据在互联网上随意流通;而“滴滴事件”更是敲响数据安全的警钟。既要数据安全又要确保信息流通是数据安全的重难点。

2.8、底部反转叠加政策增强:网络可视化迎来新发展周期

网络可视化产品是基于DPI技术的流量监管体,网络可视化之于网络类似于交管部门之于公路,主要功能是对网络数据进行监测、管理。网络可视化是指以网络流量的采集与深度检测为基本手段,综合各种网络处理与信息处理技术,对网络的物理链路、逻辑拓扑、运行质量、协议标准、流量信息、承载业务等进行监测、识别、统计、展现、管控,进而大数据分析与挖掘,实现网络管理、信息安全与商业智能的一类应用系统。网络可视化产品分为前端硬件和后端应用两大类。

从行为本质上看,网络可视化功能深入到网络数据运维行为的全生态。涉及到对于网络数据的运营、分析、维护、管理、应用等运维行为,基本可以通过数据采集、数据“清洗”和数据应用的通用步骤递进,同时对应五个层次:数据源,目前最主要的数据源是固网、移动网等;数据提取层,提供网络数据的获取、解析、移交等功能,即网络可视化前端;数据融合计算层,对数据进行存储、计算、检索等,实质是网络可视化后端;数据应用层,数据应用层实际上是广大计算机、互联网厂商的主阵地;最终客户层,是指政府、运营商、企业等应用系统和解决方案的最终使用者。在多层级的数据流转架构覆盖数据运维的全生态下,网络可视化同时具备“地基”和“必要工具”的双重属性,已成为数据要素时代下的刚需。

2.8.1、产品新格局:前后端产品互相交融

行业的多样性映射至需求定制化程度高,前后端产品融合格局凸显。网络可视化是典型以客户需求为导向的市场,需求从下游客户诞生并向上层层传导。标准化产品难以满足客户差异化需求,促使上游供应商根据客户需求提供“由前至后”的全生态产品体系。根据近期采招网5000万以上大项目为参考,网络可视化的对象不同将直接影响基础设施、存储接口、扩容需求等。在多行业耦合程度逐步提升的背景下,网络可视化的前后端产品融合格局将进一步凸显。

新型网络可视化产业链促进商业模式多元化。随着研发不断投入,基础架构提供商开始涉足应用开发、系统集成,应用开发商也开始进军系统应用落地业务,基础架构提供商和应用开发商开始直接向下游政府、运营商等最终客户提供产品或解决方案。以中新赛克为例,公司打通政府、运营商行业前端、后端、解决方案垂直一体化,公司2021年政府、运营商业务毛利率高达60%、90%。

2.8.2、供应链新格局:国产化替代提高整体稳定性

国产化替代为产品交付提供有力保障。网络可视化产品定制化需求程度较高,且需求由客户决定波动性较大,供应链稳定性受到考验。目前网络可视化产业链上游主要部件为芯片(成本占比92%,主要是专用芯片、CPU、存储芯片等)和其它电子元器件:1)专用芯片国产化替代进程稳步推进。网络可视化产品所需专用芯片主要有网络交换芯片、高端FPGA芯片、网络和计算机处理芯片等,目前网络交换芯片全球主要供应商有Broadcom、Marvell等,前沿400G交换芯片生产商主要是Broadcom、Marvell,交换芯片国产化替代难度较大,但不涉及深度学习AI等高端应用,没有芯片管控风险;FPGA芯片主要供应商为赛灵思、Altera,浩瀚深度招股说明书表示高端FPGA已制定较为明确可行的国产化替代方案,紫光国微、复旦微电都是国产化替代供应商候选人;

2.8.3、下游客户新格局:网安+大数据需求全面提升

网络可视化对数据进行运维的行为,本质上是在对各类数据进行标准化和可读化,能够解决数据要素市场以及政务大数据平台建设的痛点。1)标准化:网络可视化前端能够将流量处理形成如XDR话单等指定格式的数据,如将各类由杂乱无章的的流量转变为标准化数据,以解决数据规范性、数据质量等问题;2)可读化:网络可视化后端应用能够将标准化数据处理后得到更直观的结果,帮助人们更好使用数据。

2.8.4、5G流量总量的跃升拉开千亿市场帷幕

无论应用场景如何变化,网络可视化需求与网络流量呈强绑定关系。由于网络可视化前端单产品处理流量能力有限,流量总量上升后需要增加部署;后端应用需要不断升级以解决更复杂的网络场景需求。而网络流量的制造方式也是更多元化,二者均能体现出网络流量这一指标对网络可视化需求的指引能力。我们选取2014-2021年网络可视化龙头中新赛克、恒为科技、迪普科技三家收入规模与中国移动流量接入规模进行比较,可以较为明显的看出,网络可视化厂商收入规模与流量规模呈现正向关系。

5G时代来临最直接的结果是流量10倍以上跃迁式上涨。据华为杨超斌,5G时代消费者DOU将达到100GB,是4G时代DOU顶点的10倍,考虑中国网民数量很难降低,5G时代数据量有望提升10倍以上;同时据IDC预测,2025年来自C端流量占比将B端一致,考虑到当前B端流量占比小于C端,5G时代B端流量增速将高于C端,二者合力将推动整体流量10倍以上增长。结合信通院、观研天下观点,我们预测2025年中国数据量将是2020年4倍达到49ZB,2030年超过14倍达到176ZB。

2.9、信创产品渗透率测算: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2.9.1、信创各主要环节国产化渗透率

我们以5年为一个IT更新基本周期,考察存量国产化率情况;同时以2021年数据为基础,考察2021年增量市场中国产化率情况。

3.1、数字经济最两点关键已经明确:信创+统筹全国数据要素市场体系

数据要素发展历史存在两个阶段:第一阶段:2015年,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正式提出“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推进数据资源开放共享”,以贵阳大数据交易所为代表的数据交易机构开始建立。

第二阶段: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将数据作为生产要素参与分配,数据交易再度成为热点问题;目前我国正在加快培育数据交易市场,2021年北京、深圳等数据交易平台、2022年上海数据集团等机构的成立标志着数据交易机构迎来了第二轮探索期,截至2022年8月,国内数据交易所(中心)数量超过40家。北京国际大数据交易所基于“数据可用不可见,用途可控可计量”的新型交易范式,从技术、模式、规则、风控、生态等方面,加快建设多层级、安全、负责任的数据交易体系。上海数据交易所通过建设数据商业生态体系、建立数据交易配套制度、上线智能数据交易系统、发放数据产品登记凭证、撰写数据产品说明书等系列创新,探索解决数据交易确权、定价、互信、入场、监管等关键问题。

作为数据要素管理“先行者”,上海数据集团打响新阶段的“第一枪”。2022年5月,上海市人民政府批复同意组建上海数据集团有限公司。2022年9月,上海数据集团有限公司正式揭牌成立。组建上海数据集团,是上海加快打造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核心载体的重要举措,这将加快公共数据和国企数据的要素化进程,激活数据资源,同时带动社会数据的汇聚融合,以市场化运作的方式对外输出数据价值。这一模式有望全国推广。

3.2、打造全国数据要素市场化体系对于数据资产重估的意义不亚于“股权分置改革”

建立全国数据要素市场体系基础制度,其对于数据资产价值重估的意义不亚于2005年资本市场启动的股权分置改革对于上市公司定价重估的意义。股权分置改革回顾: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是通过非流通股股东和流通股股东之间的利益平衡协商机制消除A股市场股份转让制度性差异的过程,是为非流通股可以上市交易作出的制度安排,而股权的。2005年4月29日,经国务院批准,中国证监会发布《关于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试点有关问题的通知》,启动了股权分置改革的试点工作。经过两批试点,取得了一定经验,具备了转入积极稳妥推进的基础和条件。经国务院批准,2005年8月23日,中国证监会、国资委、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商务部联合发布《关于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的指导意见》;9月4日,中国证监会发布《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管理办法》,我国的股权分置改革进入全面铺开阶段。

截至2006年底,沪深两市已完成或者进入改革程序的上市公司共1301家,占应改革上市公司的97%,对应市值占比98%,未进入改革程序的上市公司仅40家。股权分置改革任务基本完成。从上证综指走势可以看出,2005年改革启动之后大盘即整体上行,2006年末改革基本完成后大盘加速上行,股权分置改革对于推动资产市场定价重估起到了非常重要作用。

3.3、数据要素会计准则出台,数据资产评估配套机制迈出第一步

我国数据要素市场空间广阔:据国家工信安全中心测算,2020年我国数据要素市场规模达到545亿元,“十三五”期间市场规模复合增速超30%;“十四五”期间,这一数值将突破1749亿元。

3.4、高级别数据要素政策正式落地,行业开启发展新阶段

3.5、数据已成为重要生产要素,多环节构成完整体系

2020年4月10日,《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正式公布,将数据确立为重要的生产要素之一。数据要素将数据定义为信息的一种载体,以电子形式存在并可以从中获取到信息,使数据成为值得收集与管理的资产,发掘了数据的自身价值,并可以促进其他生产要素的创新,提高生产效率,推动技术、资本、劳动力、土地等传统生产要素的深刻变革与优化重组,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一定程度上解决企业生产经营中的信息不充分或不对称问题。

存在的问题:数据要素是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基础,已快速融入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和社会服务管理等各个环节,但是作为要素,数据还有以下三点问题需要明确,第一个是权属问题,数据的权属模糊,衍生数据及衍生数据主体、数据资产主体具有多重性,因此需要对数据权属进行确权;第二个是计量问题,数据目前没有统一、普适性的定价标准和健全的数据资产交易机制,很难进行计量,因此要对数据资产进行定价;第三个是交易问题,由于数据的权属和计量问题尚不明确,且目前没有交易的大规模案例,因此需要建立数据交易制度。

3.5.1、确权:数据要素发展的首要环节

3.5.2、定价及交易:以平台为核心匹配供求两方,价格机制等不断探索

数据要素的定价机制对于数据资产的厘清、数据资源的有效配置至关重要,其中最困难的地方是其“可辨认性”,及由此带来的数据要素市场培育及价格形成的困难。因此,数据要素定价与统计核算的重点,在于数据要素的价格形成机制。交易有不同的形态,包括市场交易、拍卖、合作博弈等。影响市场交易的因素:最常见的数据要素市场是市场交易,其价格形成机制受三方面影响,分别为供给方之间的竞卖、需求方之间的竞买以及供需双方的博弈。影响数据要素定价的主要因素包括成本、收入和相对市场力量。成本方面,包括数据采集、存储、传输、分析、应用和管理等环节的累计成本、历史成本、重置成本和机会成本。收入方面包括现金流贴现法、内部报酬率法、资本市场定价模型以及对标估值方法等。

3.5.3、安全:行业发展重中之重,政策层高度重视

国家非常重视数据要素的安全问题,数据基础制度建设要维护国家数据安全,保护个人信息和商业秘密。隐私计算等数据安全流通技术深入探索实践,在物流运输、公共安全、智慧能源、智慧城市、工业互联网等场景开展探索应用。

3.5.4、底座:国资云是数据要素发展的重要底座

作为数据要素发展的底座,国资云的发展至关重要。1)国内云市场格局发生变化,运营商份额快速提升。根据IDC数据,2021年下半年天翼云占国内公有云IAAS市场份额为10.3%,而到2022年上半年提升至11%,市场地位由第四名提升至第三名。2)运营商云业务持续加速:2021年财报数据显示,中国电信天翼云、移动云、联通云营收分别达到279亿元、242亿元、163亿元,分别同比大增102%、114%、46.3%。2022年上半年,天翼云收入达到280.82亿元,同比增长100.8%;移动云收入为234亿元,同比增长103.6%;2022年上半年,联通云收入同比增长143.2%,达到187亿元。

案例:浙江大数据交易中心2016年5月18日,浙江大数据交易中心有限公司正式成立。浙江大数据交易中心是浙江省第一家大数据交易场所,也是浙江省唯一一家持数据交易牌照的省级数据交易中心。公司通过数据产品、数据技术、数据模型、供需匹配、数据流通平台建设来完成数据流通服务,同时以数据加工、整合、脱敏、模型构建等服务提供额外配套数据增值支持。2021年交易中心的交易金额已达6200万,年交易数突破2亿次。浙数交平台包括几个方面:一是供给方产品和需求方的需求上架,二是交易平台负责在线撮合,三是平台及一系列服务方提供交易等服务,同时履行监管等职责。

4.1、自动驾驶:2023年或迎政策+渗透率关键拐点

自动驾驶被重新被定义,L3是自驾能力的分水岭。结合美国SAE以及我国工信部下发的《汽车驾驶自动化分级》,自动驾驶是指汽车本身能够持续地执行部分或全部动态驾驶任务,使得驾驶的角色从人转移到自动驾驶系统。根据系统完成驾驶任务的程度、角色分配以及运行范围限制,又将驾驶自动化分成0-5级。其中,从全球范围而言,当前大规模量产的车型仍搭载L2级别以及L2+的系统,L4级别目前处于测试、或在限定区域限定人群的小范围应用阶段,而处于过渡阶段的L3级自动驾驶系统标志着驾驶权正式从人移交到自动驾驶系统,成为自驾能力的“分水岭”。但是,L3级自动驾驶技术受到技术、法规等制约,目前仍未能大规模量产落地,仅搭载在小批量车型之上,或者部分L3级别功能在L2+的车上体现。

其中,感知层作为自动驾驶功能的认知起点,直接体现了整车硬件的感知性能和智能化水平,而随智能汽车架构由分布式-(跨)域集中-中央计算平台架构演化,决策层的运算能力和运算效率也将面临全面的“升维”要求,成为主机厂产品差异化的直接看点。我们认为,车载传感器(眼睛)与计算平台(大脑)或将率先放量,或将成为智能汽车产业链中最先受益的板块。

感知层:智能传感器是感知层的核心组成,由其获取的数据是自动驾驶系统的“认知起点”。感知层主要是通过传感器,即摄像机、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等,代替人的“视觉”和“听觉”,以采集周围行驶环境信息和车内信息,并在高精度地图及定位的辅助下获取系统地理位置,实现环境感知、车身感知。自动驾驶系统通过感知获得众多原始数据,形成“认知起点”,即整个自驾系统以此为“基石”,进行信息的处理、决策、执行,最终实现自动驾驶的功能,而在整个感知环节中,传感器承担着采集原始数据的职责,各司其职构筑起“感知防线”,在整个自动驾驶环节中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

决策层:作为定义自动驾驶能力的关键,依靠着高算力计算单元以赋予汽车真正的“思考能力”,是最具颠覆性的一环。其中,在硬件架构中:软硬件分离的范围将扩大至决策层全局,原有ECU的运算要求也将被彻底弱化,并统一交付于域控制器及其主控芯片处理,而自驾芯片、域控制器产业的景气度或将迎来井喷。以域控制器为例,未来5年其渗透率或将大幅度提升,按照佐思汽研的测算,预计到2025年,中国乘用车ADAS/AD域控制器年出货量将达到356.5万套,乘用车前装自动驾驶域控制器渗透率将达14.7%;在软件架构上:区别于座舱的定位,自驾域更注重于功能迭代,因此其底层OS需具备“安全性、低延时”特点;算法也将转变为以数据驱动的“功能算法”。

执行层:在根据决策层反馈的指令,代替人对车辆进行控制,其核心为车辆的纵向控制和横向控制。智能汽车的执行层是在环境感知技术的基础之上,根据决策规划出的目标轨迹,通过纵向和横向控制系统的配合,使汽车在行驶过程中能够实现车速调节、车距保持、换道、超车、行驶等基本操作。其中,纵向控制包含车辆的驱动控制和制动控制;横向控制包含方向盘角度的调整以及轮胎力的控制,而实现“纵向+横向”自动控制,即可按给定目标和约束,自动控制车的运行。

4.2、医疗IT:2023年有望开启底部复苏

我国医疗信息化市场保持较快的发展速度,市场规模加速增长。医疗机构正在实现部门级应用向院级应用转变、而卫生管理部门正在探索区域医疗卫生管理的信息化途径,电子健康档案与电子病历等一系列标准规范的出台进一步刺激了行业信息化应用投资的加速,众多厂商积极成立面向医疗行业的专门部门提供相应解决方案,以期在行业整体增长中捕获市场机会。医疗信息化的不断发展刺激着市场规模不断扩宽,根据Frost&Sullivan《中国医疗信息化市场研究报告》,中国医疗信息化市场规模快速增长,预计2023-2025年增速达到25%-30%左右,市场规模将于2025年达到474.3亿元。2013-2020年中国医疗信息化产业投融资规模不断增加,2020年市场投资金额达到了131.65亿元,增速达到79.29%,资本驱动我国医疗信息化产业进一步发展。

电子病历&DRG/DIP:政策驱动以评促建,市场规模逐年增长。近年来,我国医疗信息化政策频出,并大力支持电子病历系统的建设,医院整体的电子病历应用水平逐步提高。根据中国医院协会信息专业委员会的调查,我国大部分医院对电子病历高度重视,并将其作为未来的重要工作。2021年国家医保局制定《DRG/DIP支付方式三年行动计划》要求2025年底,DRG/DIP支付方式覆盖所有符合条件的开展住院服务的医疗机构,基本实现病种、医保基金全覆盖,DRG/DIP促使医疗高质量发展,2025年“DRG/DIP全覆盖“实施要求电子病历系统应用水平需达到5级标准,促进电子病历市场规模发展。

我国电子病历市场规模在政策背景下快速提升,占医疗信息化市场比例逐年提升。根据Frost&Sullivan统计,2020年我国电子病历市场规模达到18亿元,占医疗信息化市场比例12.40%,占比预计逐年增加预计2021年规模为23.3亿元左右,2022-2025年预计占医疗信息化市场比例在15%左右,至2025年市场规模将超过70亿元。

2020年三级公立医院电子病历系统功能应用水平平均级别由2019年的3.23提高至3.65,91.26%的三级公立医院达到3级及以上水平(占比较2019年提高8.02个百分点),65.26%的三级公立医院达到4级及以上水平,在医院内实现全院信息共享,并具备医疗决策支持功能,为创建线上线下一体化的医疗服务新模式打下较好基础。从整体情况看,全国电子病历系统功能应用水平平均级别尚未满足“2020年三级公立医院电子病历系统功能应用水平4级”的要求。从医院个体看,33.33%(641家)的三级公立医院电子病历系统功能应用水平级别未能达到4级,主要集中在辽宁、黑龙江、山东等地区。

4.3、财政IT:“高成长“&”高质量“的发展态势

从收入视角看我国财政体系:非税收入由财政部门管理。非税收入就是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等向企业和个人收取的除税收以外的费用。非税收入中收取金额较大的是专项收入、行政事业型收费和罚没收费等。2021非税收入2.98万亿元,同比增长4.2%,近五年来非税收入每年占全年总收入的15%左右。而从国家管理体系的角度看,占比一般公共预算收入85%的税收由国家税务局系统征收,而非税收入由财政体系收缴。

复盘财政信息化建设:“政策指引-试点-确立标准-全面推开”的路径清晰,电子采招平台和预算管理一体化脱颖而出。回顾我国财政信息化改革的演进,在统一的市场建设方向指引下,几个细分领域的改革均通过中央本部级试点-地方性试点-政策落实完善-系统标准制定-全面推广铺开的路径演进。这样的模式有两点好处,一方面从试点到定标准的阶段,能够参与其中具备先发优势的厂商能够很大程度上占据行业的主要市场份额;另一方面,确立标准后全面推广,使得IT系统能够做到尽可能的标准化,IT厂商能够实现良好的产品化水平,进而提升盈利能力。其中,电子采招平台和预算管理一体化和别由发改委和财政部推动,已经走到了全面推开的阶段,是财政IT景气度最高的板块。

电子招投标平台陆续建设,市场空间不断打开。招采电子化在降低招采交易成本、保证招采公平性方面有突出的作用,经实践证明,电子招标投标可以降低5%-10%的直接成本,节约1%-2%的人员和办公费用,平均每个招标项目节约交易成本约2.73万元。在政策推动和效率提升需求两方面助力下,电子招标交易额迅速增长,2021年达到7.39万亿,相较于17年《行动方案》出台时规模增长509%,相应的电子招投标IT市场也蓬勃发展,预计2025年CAGR为11%。

4.4、教育IT:政策引领新周期,底部反转趋势确立

央行&财政部携手,助力教育新基建。今年9月份以来,国务院、教育部、中国人民银行、财政部等部门相继出台了针对教育信息化贴息贷款的支持政策,央行宣布设立设备更新改造再贷款,以不高于3.2%的利率向制造业、社会服务领域和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等投放,额度在2000亿元以上;财政部、国发委等五部门对包括教育、卫生健康在内的10个领域提供设备更新改造贷款贴息2.5个百分点,期限2年。在央行“设备更新改造专项再贷款”和中央财政“贷款贴息”双重共振下,实际贷款利率低于0.7%,组合政策的推出带来智慧教育需求的增长,教育信息化或将再次迎来建设高峰。

贴息政策外,万亿中长期贷款投放蓄势待发。设备更新改造专项再贷款和贴息政策外,由国家发改委主导,2022年7月份以来,银保监会、国务院、监管部门等陆续推出扩大中长期贷款投放政策,明确由21家银行共同实施,各银行按照市场化原则,从备选项目清单当中自主选择项目对接,主要投向传统产业改造升级、重要行业领域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国产化替代和教育领域技术装备更新改造等16类领域、128个细分领域。截至10月中旬,国家发改委审定通过各地申报的制造业中长期贷款第一批项目5838个,项目贷款总需求2万亿,目前第一批项目已推送给21家经办银行,要求各机构尽快对接,第二批和第三批项目正在评审和陆续申报。

供需两端协同发力,共同支持多个方向。中长期贷款的主导部门是国家发改委,以制造业为主,偏向于供给侧的生产领域;央行主导的设备更新改造再贷款,偏向于需求侧的消费领域。中长期贷款投放提出16个鼓励类领域,设备更新改造再贷款提出10个鼓励类领域,两者存在重合领域,比如教育、产业数字化转型等领域,但两项政策并不矛盾,符合条件的项目可以同时申请两项贷款。两项政策共同助力扩大市场需求,推动消费恢复成为经济拉动主力,增强发展后劲。

职业教育日益受重视,经费支出稳健上升。随着职业教育的加速推进,行业需求不断上升,投入也在日益增长。从数据上来看,2008-2021年,我国职业教育方面财政支出保持稳定增长态势,2021年达到3402.91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12.39%。将职业教育经费支出进行分类,其中高等职业教育和中专教育占比最大,2021年分别达到1632.62亿元和1356.62亿元,合计占全国职业教育财政支出的88%。从支出细分可以看出,我国对高等职业教育支持力度很大,培育高素质技术人才有利于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高校信息化建设:头部高校投入占比最高。将高校划分为一流大学建设高校、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和其他普通高校,根据《中国高校信息化发展报告(2020)》统计数据显示,三类高校2020年信息化经费分别为4036/2139/972万元,占学校总经费比重依次为1.2%/1.8%/3.7%,一流大学建设高校的信息化投入远高于其他高校,其次是一流学科建设高校。高校信息化投入不同领域中,建设投入占比最高,运维其次,网络安全投入最低,高校信息化仍以建设为主。

信息化建设应用场景丰富,技术创新不断探索。高校的信息化建设主要从教学科研、校园管理以及校园服务三个方向展开,通过构建完整的网络设施,覆盖教室、实验室、图书馆等学习与研究场所,实现智慧教学与科研;完善信息化体系,加强信息化队伍建设,实现校园智能管理;完善各类基础设施,拓展学生、教师和学工的服务类型与服务范围。实现信息化建设必不可少是底层技术的搭建,大数据、人工智能、5G、物联网等新技术的广泛应用也为高校信息化建设带来广阔的发展空间。

4.5、酒店零售IT:2023复苏大势所趋,核心龙头有望迎来业绩反转

国内、国外酒店零售业回暖是大势所趋。1)海外:海外疫情管控放开后,旅游酒店龙头业绩、资本开支等已经开始回暖。以万豪、希尔顿两大酒店集团为例,分季度看,两大酒店集团收入、净利润增速均在2021Q1开始回暖,资本性支出也开始逐步回暖。2)国内:政策迎来重要拐点,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发布《关于进一步优化落实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的通知》,不再对跨地区流动人员查验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和健康码,不再开展落地检。从国内酒店业发展情况看,星级饭店整体营收、平均出租率确实受疫情影响在2020年明显波动,2021、2022年行业虽整体企稳但景气度仍处相对低位,未来行业反弹空间较大。

政策持续支持行业发展,多个政策为2023年旅游、零售等行业回暖提供了重要动力。从2022年2月的《关于促进服务业领域困难行业恢复发展的若干政策》,到5月国务院出台的《扎实稳住经济的一揽子政策措施》,再到12月的《旅游景区疫情防控措施指南》、《旅行社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指南(第六版)》等政策,我们可以看到,政策对旅游、零售等产业的支持力度在不断加大,产业政策为2023年旅游、零售市场的复苏提供了重要动力。

海外酒店开支不断回暖,也利于石基信息SaaS业务的推进。1)订单侧:继洲际订单落地后,公司今年又落地朗廷国际等订单,验证了石基企业平台领先的PMS功能、高水平的集团化管理能力,为下一步市场拓展树立标杆效应。公司表示,公司在大中华区综合交付能力强、口碑良好,未来两年有望签约更多的国际酒店集团。2)实施侧:2022H1公司ARR2.4亿元,云POS上线总数超2500家,石基企业平台SEP在半岛、洲际、Ruby、Sircle等酒店集团上线共31家酒店,云业务不断积极推进。目前洲际酒店集团计划在2023年将批量酒店引入公司SEP平台,半岛酒店计划尽早将全部酒店切换为公司SEP平台。

THE END
1.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职业能力重构研究中心我校出席2024年世界职业技术教育发展大会11-29 怀进鹏在世界职业技术教育发展大会作主旨报告11-28 学术资讯 更多 郭素森,等|职业教育混合所有制改革实践的发展历程、基本共识与应对策略2024-12-10 《中国教育报》:教育适配产业发展,产业助推教育提升 ——首个国家级产教融合共同2024-11-28 https://www.zzrvtc.edu.cn/cgzx/main.psp
2.中国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网2024年全国职业教育科(教)研工作会议召开(视频) 2024-11-17 [职教论坛杂志社]2024年全国职业教育科(教)研工作会议召开 2024-11-17 [现代职业教育网]职教动态|在济南举办的这个会议为何能吸引教育部领导出席 2024-11-17 [中国教育报]2024年全国职业教育科(教)研工作会议召开 2024-11-17 [光明日报]https://www.cvae.com.cn/
3.梅赛德斯一奔驰中国职业教育在线平台梅赛德斯-奔驰中国职业教育在线平台 Mercedes-Benz Vocational Training China Online Platform 学员 老师 工厂管理员 管理员 用户名 / 邮箱 密码 验证码 忘记密码 我已阅读并同意服务协议和隐私政策 登录 还没有账号?快去注册一个吧。现在注册 登录https://www.lantian.tech/
4.中德职业技术教育网淄博职业学院-山东莱茵科斯特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AHK中德(武汉)职业教育培训中心】 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德国AHK上海代表 【中德焊接技术应用中心】 河北石油职业技术大学—德国哈勒焊接研究 【戴姆勒中国职业教育学院—职业教育项目】 安徽职业技术学院-戴勒姆 http://www.sgaee.com/
5.“汽车零部件关键制造技术与职业教育产教融合交流会”在沪成功2024年12月3日上午,在上海国际汽车零配件、维修检测诊断设备及服务用品展览会(以下称Automechanika Shanghai)盛大开幕之际,汽车零部件关键制造技术与职业教育产教融合交流会在上海成功举办。本次会议由Automechanika Shanghai主办单位中国机械国际合作股份有限公司,和机械行业企业人才认证与就业服务联盟(以下称联盟)联合主办,https://www.saiyuda.com/notice/430.html
6.互联网早报2月24日星期一良品铺子今日将“网络上市”;百事7.057、戴姆勒精简管理层缩减开支,大中华区CEO唐仕凯任期延长至2025年 8、现代汽车董事长郑梦九将于下月交棒,由长子继任 9、Polestar中国区总裁吴震皓或将离职,由大众进口车销售总监接替 10、特斯拉在欧洲已有5500名员工,德国超级工厂第一阶段将雇佣12000人 教育培训 https://maimai.cn/article/detail?fid=1419032929&efid=u9WKMRh6ov1xHbIRaBHBKw
7.马斯克:智能手机是过时技术,脑机接口才是未来+一分种看懂苹果2020年秋36氪获悉,医疗大健康职业教育品牌润德教育宣布完成1亿元融资,投资方为赛富投资基金,曼巴资本担任独家财务顾问。本轮融资将用于新产品研发与推广、智慧教学系统研发、投资并购等方面。润德教育于2014年成立于广州,是一家以医疗大健康职业教育为主的职业教育机构,培训项目主要聚焦资格类考前培训、职称类考前培训、中医技能等https://www.163.com/dy/article/FMP3VV4D0531G0IB.html
8.课程思政指导意见范文赫尔穆特?贝克教授借鉴德国莱茵兰普法州、巴登符腾堡州及巴伐利亚州的经验,为物流管理专业引进德国职业教育质量评价体系QMVC(QualityManagementofVocationalCol-lege),根据德国莱茵兰普法尔茨州学校发展与质量保证研究所(InstitutfuerSchulentwicklungundQualitaetssicherung)的评估指导意见与评估方法,结合中国职业教育特点,研究https://www.gwyoo.com/haowen/276719.html
9.第43次CNNIC报告第二章:我国网民规模为8.29亿我国网民以中等教育水平的群体为主。截至 2018 年 12 月,初中、高中/中专/技校学历的网民占比分别为38.7%和24.5%;受过大学专科、大学本科及以上教育的网民占比分别为8.7%和9.9%。 网民学历结构 (四) 职业结构 截至2018 年 12 月,在我国网民中,学生群体最多,占比达25.4%;其次是个体户/自由职业者,占比为20.0https://www.zhujib.com/di43cicnnicbaogaodierzhangwoguowangminguimowei829y.html
10.成都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工作简报(2018年第1期)1~3月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进一步坚定“四个意识”,增强“四个自信”,弘扬爱国情怀,凝聚思想共识,3月30日下午,成都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组织党员及教职工集中观看爱国主义纪录片《厉害了,我的国》。我院党员、教职工积极相应,踊跃观影,为祖国加油点赞! https://www.cdjky.com/contents/165/10691.html
11.我们走过的这一年:盘点2022年影响深远的经济大事件(万字长文)?医疗、物业、职业教育……全国两会还带火了哪些行业? ?芯片成大国竞争焦点,中国如何应对机遇与挑战? ?“专精特新”培育浪潮来袭,企业如何把握机会? ?“双语直播”出圈,新东方会为直播带货带来新变革吗? ?比亚迪超越特斯拉:中国迈向汽车制造王国的先声 https://weibo.com/ttarticle/p/show?id=2309404847742123114866
12.自我实习评价与总结通用12篇[1]刘峰,张岸杨.基于三层体系结构顶岗实习管理监控网络平台的构建[J].职业教育研究,2009,(04). [2]罗金梅,罗恩华.高等院校学生顶岗实习管理的探索与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09,(11). [3]彭汉庆.高职校外顶岗实习基地教学化的若干思考[J].职业技术教育,2009,(29). https://jtzy.xueshu.com/haowen/80988.html
13.戴姆勒山东首个教育项目在烟台汽车工程职业学院落成中国山东网讯 3月21日下午,戴姆勒铸星教育项目2016烟台基地落成典礼在烟台汽车工程职业学院隆重举行。烟台汽车工程职业学院长尹桂瓒、戴姆勒大中华区有限公司人力资源支持及戴姆勒中国职业教育总监司徒马丁先生先后致辞,并与出席活动的市、区及校企双方领导共同为基地落成剪彩。 烟台市教育局副局长曲仁臣,福山区政府副区长http://3g.sdchina.com/show/3743235.html
14.视听法教学方法案例(精选5篇)国家远程学习中心对课程审查的过程非常严格,提供审查的课程要符合国家远程学习中心的《远程学习评价指南》课程标准,标准列出了远程教育课程应包含的各种指标,所采用的教学方法和评价方法等,每项指标下还作了具体的要求,并给出了审查时可能提出的问题和做出的评论。如果课程与职业教育相关,那么该课程还必须送给德国职业https://www.1mishu.com/haowen/214998.html
15.技术学院:聚焦“三教”改革引领内涵式发展职业教育近年来,陕西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深入贯彻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双高建设为抓手,聚焦军工特质人才培养,全面深化三教改革,实施人才强校战略,以信息化建设引领教法革新,持续推进课程教材一体化改革,在“内涵”建设方面持续发力,逐步形成了以教师为主体https://www.ishaanxi.com/c/2022/0505/2434162.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