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现代职业高中2023年中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
为贯彻全国职业教育大会精神,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年)》,根据《陕西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做好2023年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编制、发布和报送工作的通知》要求,我校严格按照《中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编制参考提纲》规定,现将西安现代职业高中2023年中等职业教育质量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一)学校概况。
西安现代职业学校创建于2000年,是经教育主管部门批准成立的一所全日制中等职业学校(市教职发〔2000〕24号)。2004年经西安市教育局批准,更名为“西安现代电子职业学校”(市教职发〔2004〕15号)。2020年12月15日经西安市教育局批准,更名为“西安现代职业高中”(市教函〔2020〕575号)学校,现位于西安市长安区子午大道466号,办学场地为租赁性质,租赁期6年,为我校独立使用、安全稳定。学校占地面积198.6亩,建筑面积93399.57平方米。
学校俯瞰图
(二)学生情况。
西安现代职业高中现有学生3674人,和2021年相比减少155人。其中2019级901人(电子商务专业294人,市场营销专业277人,通信技术专业210人,软件信息与服务专业96人,城市轨道运营管理专业11人,机械制造与控制专业13人);2020级965人(电子商务专业299人,市场营销专业203人,通信技术专业217人,软件信息与服务专业138人,美术绘画专业37人,机电技术应用专业35人,城市轨道运营管理专业15人,播音主持专业21人);2021级1808人(商务英语专业353人,电子技术应用专业100人,现代通信技术应用专业257人,市场营销专业219人,机电技术应用专业394,软件信息与服务专业263人,绘画专业46人,播音与主持专业43人,电子商务专业133人)。
(三)教师队伍。
教职工共204人,专任教师204人,兼职教师65人,专业课及实训课教师119人,双师型教师109人,教职工总数与学生数之比为1:18.29,行政人员和工勤人员占教职工总数的比例为28.2%。
(四)设施设备。
学校建立了各项教学设备设施使用和管理规章制度,并按要求合理应用设施设备进行教学,按要求填写使用记录。学校全部接入联通500M光纤宽带网络,校园主干网络500M以上,覆盖整个教学场所。学校现有网络多媒体设备205套,教学用终端(计算机)数1035台,生均台数达到0.28台。计算机及多媒体设备完全可以满足学生教学和学习需要;数字校园基础设施较为完善,建有专门的校园数字广播直播平台,为学生、教师提供了较全面的服务。
数字校园基础设施较为完善,建有专门的校园数字广播直播平台;数字校园为学生、教师提供了较全面的服务。
学校2022年扩增了图书室,图书达到63170册,其中纸质图书达到51072册,电子图书数12098册,座位200余位。面向学生开放使用,注重校园文化和阅览室建设的融合,最大发挥了阅览室在我校校园文化中的作用。近年来,学校不断加大实训设施的投入力度,通过新建、改扩建部室,更新、充实设备,各类实训室和功能部室达到24个,专业教室或模拟实验室座位数1200座。现有教学仪器设备资产总值1359.5万元,生均仪器设备值3699.39元,办学条件获得极大改善,基本满足专业发展的需要;实习实训开出严格按照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开足开齐实验实训课程,实训课开出率大于90%。同时,我校与西安科技大学高新学院签订人才联合培养协议,实现实验实训室共建、资源共享。
学校现有运动场约16637.84㎡,篮球场9个,羽毛球场6个,足球场2个,沙坑2个,乒乓球场1个(10套乒乓球桌);建有体育器材室60㎡;各类体育器材400余件,基本满足教育教学和学生活动需要。每学期举办一次田径和趣味运动会,每年组织学生进行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检测并按时上报数据。学校卫生保健机构健全,教学、生活设施设备符合《学校卫生工作条例》的基本要求。建有标准卫生所、标准隔离室,约1776㎡,校园干净整洁,环境宜人。学校现有保洁人员28人,校园垃圾分类管理规范,浴室约2118㎡,学生餐厅约6306.85㎡,共2000座位,可容纳2000人,配备有专业的营养师2人,工作人员96人,确保学校师生每天合理膳食、营养摄入全面。卫生室配备专业的医疗人员8人,保健教师2人,每学期定期开展地方病、流行病的防治讲座,组织师生体检和疫苗接种。餐厅获评“网红餐厅”,成功创建“无烟校园”。
二、学生发展
(一)学生综合素质稳步提升。
学校高度重视学生德育工作,坚持立德树人,创新德育教育模式,丰富德育内容,弘扬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突出职业教育特点,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学校开设了《职业生涯规划》、《职业道德与法律》等课程,增强学生政治法律等方面的素养。不仅重视职业技能训练思想,还从入校开始就注重打牢学生的文化基础,为学生终身学习奠基。在教学中一手抓文化素养教育,一手抓专业技能教育,两个方面并重并举。学校始终以《民办教育促进法》和《实施条例》为依据,制定学校发展规划,依法依规开展教育教学工作,办学方向明确、措施具体。学校秉承“自强不息日新月异”的校训,坚持多元化的人才培养观。在学校的管理上,实行了准军事化及人文管理的新型管理模式,注重培养学生健全人格,综合素养和个性思维,坚持多元化的人才培养观。
(二)学生在校体验满意度不断提高。
学校加强课堂管理,改革教育教学模式,促进教学质量提升,保障人才培养契合职教规律和行业企业用人标准,让学生乐学,教师乐教,企业乐用(具体情况详见附件2:中等职业教育满意度调查表)。
学校注重学生全面发展,除了开设日常课程以外,每月组织开展校园文化活动、主题班会、社团活动等。学生参与率达到100%,培养学生兴趣爱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2022年共开展各项学生文艺体育活动31项,组织大型系列活动4次、主题教育活动4次、特色活动9次。
(三)学生资助落实到位。
学校认真落实国家各项资助政策,把国家惠民的好事做好、好事做实,确保没有一名学生因经济困难而辍学。学校资助管理规范严格。贫困学生资助工作严格按政策执行,专人负责,及时公示享受助学金、免学费学生名单;有关助学金、免学费资料齐全,没有虚报、截留、挪用等问题。2022年上半年发放助学金595人,发放助学金59.475万元;免学费2322人,免学费185.76万元;2022下学期申报免学费2655人,助学金624人,暂未收到拨款。学校2022年经费投入稳定,满足教学、教师的工资发放、学校建设维护和设备添置。
(四)就业质量逐年提高。
学校不断完善校企合作机制,促进毕业生更高水平就业。学校紧跟企业用人需求开设11个专业,其中电子商务专业是市级重点专业。各专业能与当地产业需求相联系,服务于当地经济发展。学校为了培养优秀的实用型技术人才,坚持在教学中以质量为中心,以市场需求定专业,以行业需求定标准,以企业需求定课程。使学生在专业理论知识和技术实践能力两方面得到均衡发展,为毕业生顺利、稳定、高薪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五)学生职业发展能力不断增强。
学校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面向全体学生,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努力建设一支适合职业教育发展和社会需求的队伍。学校面对现实,把握机遇,结合学校校实际情况实施标准化封闭管理,做强做大特色专业,加强校企合作,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知识为基础、以技能为抓手,让每一位学生的职业生涯从这里开始,让每一位学生潜能得以发挥,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团结全校教职员工,努力创建专业特色,教学有品牌,学校有名师,学生有专长,逐步把学校打造成具有特色的职业学校。
三、质量保障措施
(一)专业优化调整初见成效。
学校始终以《民办教育促进法》和《实施条例》为依据,制定学校发展规划,依法依规开展教育教学工作,办学方向明确、措施具体。学校秉承“自强不息日新月异”的校训,注重培养学生健全人格,综合素养和个性思维,坚持多元化的人才培养观。目前,学校开设:电子商务、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机电技术应用、电子技术应用、机械制造应用、现代通信技术应用、软件与信息服务、市场营销、绘画、播音与节目主持、商务英语专业,2022年新增设运动训练专业,其中电子商务专业是市级重点专业。教学计划、总结完备,开设课程与招生简章相符;学生学习管理规范,不定期对学生的出勤率和教师的到岗、授课情况、教风学风组织教学检查,强化教学过程监控。定期组织课堂教学评价、召开学生座谈会;重视教学工作研究,追求课堂教学有效性,增强教学的针对性、规范性和科学性。学籍管理、学生档案、教师业务档案等资料齐全,管理规范。
(二)教育教学改革成效明显。
1.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学校以校企结合,工学结合,顶岗实习;人才培养框架为统领,在专业指导委员会指导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采用学校、行业、企业三方共育人才培养模式,实现学生技能与就业岗位能力要求零距离对接,培养基础实、力强、素质高的技术技能型人才。为进一步规范办学行为,学校结合实际,修订完善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树立证书标准意识,积极开展专业教学研究,加强职业技能等级标准与专业教学标准的有效衔接,深化三教改革,推进“岗课赛证”综合育人,畅通课证融通渠道。本学年,学校教务处修定11个专业教学标准和人才培养方案,编写教学管理制度十余项,装订教学管理文件汇编3本。编写11个专业课程标准和实训课课程标准、1本公共基础课课程标准。
3.课程建设:学校开展广泛的行业企业调研,明确专业职业岗位(群);召开企业专家及骨干教师座谈会,调整确定专业课程典型工作任务;以专业骨干教师为主导,校企合作,归类整合形成核心课程,共同制定课程标准;针对实际工作任务需要,以职业活动为主线,把职业标准融入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目标,重新组织和设计教学内容,将生产工艺流程、产品标准、服务规范等引入教学内容。梁艳老师撰写的《高中英语核心素养的培养和研究》、郑秋红老师撰写的《高中英语核心素养的培养和研究》、王南南老师撰写的《基于核心素养下高中英语写作策略研究》获课题一等奖。
4.信息化教学:学校紧跟信息技术发展方向,构建了教务管理、一卡通管理、资源管理和开放式网络教学平台。学校的标准教室都配备有电子白板,学校监控全覆盖;学校全部接入联通500M光纤宽带网络,校园主干网络500M以上,覆盖整个教学场所。学校现有网络多媒体设备205套,教学用终端(计算机)数1035台,生均台数达到0.28台。计算机及多媒体设备完全可以满足学生教学和学习需要;数字校园基础设施较为完善,建有专门的校园数字广播直播平台,为学生、教师提供了较全面的服务。学校开通网校通服务,获取网络教学资源,教师全部能够利用数字多媒体辅助教学,全体教师都可以运用微课视频、PPT课件等进行教学。基于信息技术环境、信息技术资源,使信息技术手段与教学融合,形成现代化理念、技术融合的教学范式,教师信息化水平与能力大幅提升,为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打开新局面。
5.实训基地:学校与西安科技大学高新学院共享实训基地,加大实训室建设,积极改善办学条件,增强学校办学综合实力。学校重视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和资源利用,在稳定、巩固现有基地基础上,依托校企合作逐步增加校外实训基地数量,拓展应用范围,加大合作力度。
6.教学资源建设:学校选用国家教育部颁发的中等职业学校配套教材,在教学中根据学生层次选取教材内容,教师不仅要会选用教材,还要善用教材资源,还能不断探索新的教学理念和人才培养模式,合理开发课程,根据每个循环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条件编写适合我校学生状态和教学环境的校本教材。学校结合教学的实际需要,开发了“实践性、研究性学习”为主题的校本讲义,已经完成语文6册、数学4册、英语4册、政治3册、历史2册,共计19册的校本讲义。校本讲义的开发在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学生的个性成长,学校办学特色的形成起到了积极作用。
(三)教师培养培训成效显著
学校健全教师培训制度,继续实施名师工程、人才引进工程,采用国培、省培、市培、校本培训和下企业实践五级培训途径,深入落实师德、师能、教育理念、培训考核四项具体内容及企业实践制度,发挥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示范作用,打造德高、善教、巧做的高素质师资队伍。学校改革创新教师培养、评聘、考核、人事分配等制度,采取个人自评、专业组互评、学生测评三位一体评价考核机制,将教师教学、管理实绩和科研成果等列入重点考核范围。建立各级各类大赛指导教师奖励制度,充分调动广大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学校重视教师培训,提升教职工的个人素养,使教职工全面了解和掌握学校通用的工作制度及工作流程,人事处定期组织新员工培训,2022年8月10日起,学校人事处采用线上+线下的方式,开展了为期十天的以“提升教师职业素养和构建高效课堂”为主题的暑期教师培训系列活动,收益显著,反响良好,较好的达到了促进教师和班主任专业成长,提高我校管理水平的目的。
为加强学校教师队伍建设,进一步发挥骨干教师的带动辐射作用,每学期邀请省级名师入校开展“精品展示课”教学交流活动,聘任学科专家,促进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强化教师专业成长梯队建设。2022学年度,组织教师参加国家级培训次数1次,合计5人次。培训涉及自动化类骨干教师课程开发、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提升、VR/AR/MR/AI等信息化教学能力培训、数控车铣加工与电子商务类;组织教师参加省级中职学校信息化建设专题与中职学校学生管理人员培训,合计2人次;组织2名教师参加市级职业学校专业教师企业实践及创新能力培训(汽车维修类);组织七名教师参加由西安市教育局主办、西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承办的2022年中等职业学校1+X证书制度试点与校企合作培训;组织十名教师参加由西安市教育局主办、西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承办的2022年中等职业学校教学与管理能力培训。我校大力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组织58名教师参加2022年首期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培训,初步建立适合“双师型”教师成长和专业发展的管理制度。
2022年国家级培训统计表
项目类型
项目名称
培训单位
参培
人员
1
课程实施能力提升
自动化类骨干教师课程开发
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2022年11月14日-11月25日
梁永胜
2
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提升
西安航空职业技术学院
2022年11月6日—11月12日
奚敏
3
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
VR/AR/MR/AI等信息化教学能力培训
山西华兴科软有限公司
2022年10月23日-10月29日
吴依丹
4
1+X证书制度种子教师培训
数控车铣加工
2022年10月24日-10月30日
高春伟
5
访学研修
电子商务类
西安交通大学
2022年10月16日-11月13日
何丽霞
2022年中职学校信息化建设专题与中职学校学生管理人员报名表
专项技能提升
中职学校信息化建设专题
陕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2022年10月25日-11月4日
任军
中职学校学生管理人员
2022年11月13日-11月23日
相运
市级培训
①组织2名教师参加职业学校专业教师企业实践及创新能力培训(汽车维修类);
专业教师企业实践及创新能力培训(汽车维修类)
②组织2名教师参加2022年中职学校信息化教学与课程建设培训;
2022年中职学校信息化教学与课程建设培训报名汇总表
区县
工作单位
姓名
性别
年龄
职务
长安区
西安现代职业高中
男
38
处长
陈俊强
36
/
③组织58名教师参加2022年首期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培训;
2022年首期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培训报名表
出生年月
民族
段春梅
女
1983.2
汉
周霜
1986.1
胡亚岗
1990.8.
张涛涛
1984.10
朱玉红
1989.11
6
刘伟
1985.10
7
李丹
1988.08
8
刘自如
1988.05
9
高沁
1992.01
10
陈卓
1992.10
11
于莎
1990.10
12
柴佳丽
1996.9
13
邓媛媛
1996.01
14
卢旺利
1993.08
15
梁家珲
1998.09
16
梁博
1992.07
17
周腾飞
1986.02
18
张玲
1986.11
19
陈锦珠
1994.12
20
杜玉珍
1995.2
21
张志发
1999.09
22
张明英
1995.8
23
牛美书
1992.05
24
张昱
1993.12
25
王柳
26
张伟
1993.4
27
胡琼
1991.5
28
王斌
1993.3
29
李娜
1987.4
30
宋婴婴
1994.7
31
黄雪琴
1996.6
32
刘四梅
1991.1
33
邢娅宁
1985.1
34
王凯悦
1998.4
35
王秀敏
1980.11
路红
37
田佩
1992.11
乔颖
1997.7
39
吕粉娟
1985.2
40
白原亮
1989.8
41
刘珊
42
张晓茹
43
杨文莹
44
白雪
1990.4
45
温洋洋
1986.6
46
王利
1982.9
47
杨欢
1990.7
48
刘晓
1994.3
49
高眉
50
刘小转
1991.2
51
牛小瑞
1975.10
52
陈静
1993.5
53
张雨蔷
54
杨苗苗
55
刘聪
1994.2
56
郑宗婷
1992.12
57
杨婷
1995.7
58
冯钰
④组织七名教师参加由西安市教育局主办、西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承办的2022年中等职业学校1+X证书制度试点与校企合作培训。
2022年西安市中等职业学校1+x证书制度试点与校企合作培训报名汇总表
庞钰洁
校长
苏鹏飞
副校长
教务处副处长
高洪强
校办主任
教务处处长助理
宋佳
行政干事
李金萍
教务干事
⑤组织十名教师参加由西安市教育局主办、西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承办的2022年中等职业学校教学与管理能力培训。
2022年西安市中等职业学校教学与管理能力培训班报名汇总表
尚俊善
职业生涯规划师
(四)诊断改进制度日臻完善
1.教学管理:学校明确教学工作目标,建立和健全教学管理系统,明确职责范围,保证教学工作有计划、有步骤、有条不紊地运转。教学副校长、教务处每天安排专人每节课查课,检查教师、学生上课情况,对不认真上课和学习的教师和学生提出量化打分处理,教研组长定期开展业务学习,教研、教导处定期检查教师教案、听课笔记、业务学习、作业批改等情况,并在总结会上进行公布,促进教师努力工作。
学校严格按照《会计法》和国家统一的财会制度进行核算,资产管理规范、产权明晰;注册资金无提前或变相撤出情况。学校严格按照物价部门核定的收费标准收费,依法纳税。财务管理制度完善,账、单、表、册会计凭证规范齐全,并依法接受会计事务所和上级主管部门的监督和审计。
4.后勤管理:学校后勤管理始终树立以人为本,服务育人的思想,以后勤工作为教育教学服务、为全体师生服务为宗旨,紧紧围绕学校中心工作,强化自身建设,抓稳后勤管理。按照上年拟定的建设目标,完成了财产清查工作和资产平台填报工作,强化了水电管理和食品安全管理,建立健全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和资产管理台账,严格执行资产管理政策,用好资产动态管理平台。及时做好维修维护工作,为学校各项工作提供了物质保障。
5.安全管理:安全重于泰山,安全工作是学校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学校牢固树立安全第一思想,不断完善各类安全管理制度。
加强学校食堂管理工作,保障食品安全。严格把好原材料进货的质和量,执行食品进货查验记录制度,保障师生就餐满意度不断提高;经常加强卫生检查,抓好食品卫生及食堂辖区环境卫生,确保健康、干净、整洁的卫生环境;建立就餐、清洁消毒等食堂卫生管理台账,严格每日每餐保证准时足量取餐留样。广泛收集师生对伙食的意见,及时认真研究,力争多样,可口的饭菜,热心服务师生。
筑牢校园疫情防控网,保障师生安全。严格落实各项防控措施,细化完善防控工作方案和应急处置方案,落实学校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因病缺课(勤)追踪登记制度、复课证明查验制度等要求和防控措施,早预防、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经常性开展防疫培训、检查排查,将疫情防控作为学校日常管理的重要内容。加强师生员工健康监测,按要求组织师生员工开展核酸检测,对安保、保洁、食堂等校园工作人员实行闭环管理,规定动作核酸检测检测,定期开展全校性消毒消杀。落实健康教育,把传染病防控知识与技能等内容纳入健康教育课和“开学第一课”,提高师生员工防病意识和自我防护能力。积极倡导体育锻炼,养成健康生活方式。加强校门管理。全面把控所有进出校园通道,实行校园相对封闭管理,做到专人负责、区域划分合理、人员登记排查记录齐全。加强公共场所管理。安排专人负责学校卫生设施管理、卫生保障、监督落实等工作,落实校园内公共区域卫生管理制度和消毒制度。加强食堂管理。规范就餐流程,错时错峰就餐,引导人员保持安全距离。
6.管理队伍建设:全面落实理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推进依法治教、依法办学、依法治校,提升学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挖掘各岗位育人要素,以科学管理涵育师生品德,营造风清气正的育人环境。厚植理想信念,坚持“五育并举”,构建并实践“价值塑造、知识传授、技能训练、创新实践、素质养成”五位一体育人体系;将红色教育、理想信念教育等内容,全过程全方位融入学生学习生活,实现理想信念教育时空全覆盖、阵地全占领。围绕涵养工匠精神,积极探寻德技并修、全面发展的技术技能人才有效培养路径,大力涵养学生的“工匠精神”,努力打造“理想信念强、职业素养高、发展潜力大”的毕业生品牌效应。学校依法治校,充分发挥教代会职能作用,突出以激发教职工创造力和增强敬业精神的管理机制为核心,进一步完善教育质量评价制度,促进学校加强教育教学诊断与改进,全面提高学校整体管理效率和办学质量。
(五)特色德育奠基出彩人生
落实管理育人理念,重视学生养成教育,下大力气规范学生的日常行为和仪容仪表:布局“班主任专业成长规划”“学生生涯规划教育”等工作,抓实“政教处、级部和班主任”从早操到晚寝的无缝隙管理工作;加强德育培训,优化政教考评,实施学生处分进档案管理改革,激发管理队伍的潜力和创造力,努力打造勤奋务实、认真负责的班主任队伍;营造“管理育人,立德树人”的工作氛围,使学校教育教学秩序井然。
1.德育课实施情况:学校始终把德育工作摆在重要位置。德育课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渠道,是在校学生必修的公共基础课,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学校遵循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原则,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规律和中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实际需要出发,注重实践教育、体验教育、养成教育,做到知识学习与能力培养和行为养成相统一,切实增强针对性、实效性和时代感。
2.校园文化建设:学校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重要育人功能。凝练具有职中特色的办学理念,并在师生中广泛宣传,使之深入师生心中。推进校园美化建设任务,营造体现职场氛围、促进优良校风、教风和学风形成。学校结合毕业典礼、升旗仪式以及民族传统节日、重要节庆日、纪念日等,开展经典引路,细节育人特色教育,开展特色鲜明的最美学生等最美系列主题教育和评选活动;结合技能竞赛等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弘扬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时代风尚,培养学生职业兴趣和职业精神,增强就业创业信心。
4.党建情况。学校党支部坚持“三会一课”制度,按时召开支部委员会,和党员组织生活会,每月至少举行一次党课讲座;坚持民主生活会制度,由党员每半年将本人的思想、工作、学习及做群众工作等状况向党支部及党员大会作一次汇报;坚持民主评议党员制度,定期查看党员学习笔记,对党员的表现状况进行一次民主评议,对优秀党员和党务工作者进行表彰;坚持定期党课讲座制度,学校党支部成员绕党建工作,结合时政要点,每学期至少举行两次专题讲座,宣讲党的基本知识,介绍先进的政治思想。本年度,学校党支部结合办学行为专项整改、校风学风建设专项活动和红心向党等活动,采取开展讲座、集中培训和自学互学相结合的形式,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抵御防范宗教意识,筑牢思想防控体系。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带动广大师生学深悟透党的二十大精神实质。西安现代职业高中开展了“党的二十大精神进校园”系列学习宣传活动,通过组织师生收看党的二十大开幕会,举办“学习党的二十大、永远跟党走、奋进新征程”主题黑板报评比活动及“党的二十大精神”学习宣传展等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激发广大学子的爱党、爱国热情,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团结引领广大青年团员和学生坚定跟党走,让校园里唱响青春主旋律。落实好“学校书记、校长带头走进课堂,带头推动思政课建设”的实际行动,11月22日—26日,我校党支部书记庞钰洁围绕“爱国主义”“责任”“党史学习教育”为主题组织开展了为期5天的书记校长讲思政课活动。12月12日-20日学校团委利用线上向全校学生宣讲党的二十大精神。
四、校企合作
(一)校企合作开展情况和效果。
学校全面提升办学条件,努力开展职业教育达标提质工作,在扩大与高职“3+2”人才培养模式上下功夫。目前已与西安职业技术学院、陕西邮电职业技术学院、陕西工商职业学院、铜川职业技术学院签署“3+2”联合办学合作协议,既有利于系统地培养技术技能人才,又为学生提供了可持续发展的空间,对于学校长远发展和专业建设,提高学校多层次办学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二)学生实习情况。
学校组织召开实习工作专题会;做好全体实习学生岗前培训工作;组织召开实习动员会;开设了职业规划课程;签订学生实习就业三方协议书,实习工作不断规范。
根据陕西省教育厅印发的《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管理规定》,学校建立健全学生实习管理制度,严格执行各项要求,加强实习工作的指导和监督,做好学生实习的组织管理工作。目前,已与西安长城数字软件有限公司、西安有德仪器设备有限公司、西安鼎科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科大九次方大数据西安有限公司、西安市长安区吉云惠网络科技有限公司、陕西博圣工程监理有限公司、陕西清博大数据科技有限公司等大中型企业进行合作,坚持“互相支持、双向介入、优势互补、资源互用、共同发展”的原则,共建电子、网络实训基地。各企业每学期为学校提供50个岗位,6个教师挂职锻炼岗位。公司的工程师也被聘为学校兼职教师。西安高科建材科技有限公司、西安中兴通信终端有限公司正与学校协商,利用实训基地校企共建研发中心,定向为建筑职教集团人员提供技术培训、出国劳务培训服务。以专业群为纽带,促进人才培养链和产业链相融合。
(三)集团化办学情况。
学校与西安科技大学高新学院签订人才联合培养协议书,共建校内实训基地,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为学生搭建实习就业平台。
五、社会贡献
(一)技术技能人才培养。
学校2019级毕业生901人,其中900人为2022年7月毕业,1人春季毕业。898人通过职教高考、普通升学、综合评价等形式升入高一级学校继续深造学习,其中4人升入职业本科;157人升入普通本科;737人升入专科;3人选择自主就业。学校毕业生以良好的职业素质,较强的专业技能,深受用人单位欢迎。通过学校对就业学生的跟踪调查,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满意度逐年提高。近年来,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和整体素质有了较大提升。毕业生能较快的适应工作岗位要求,把所学生的专业技能与工作实际结合在一起,企业满意度较高。
(二)社会服务。
校立足区域经济发展实际,服务当地群众,践行“一名团员就是一面旗帜”的目标。2022年12月4日是第九个国家宪法日,为进一步做好普法宣传教育工作,我校校号召各年级、各班级开展以“崇尚宪法、尊重宪法”为主题的普法宣传主题教育活动,让宪法教育深入校园。
(三)服务抗疫。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行动刻不容缓。暑假疫情高发期间,学校领导高度重视,立刻开展行动,严格按照上级部门关于做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一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和要求,积极采取有力措施,应对疫情防控。制定了《西安现代职业高中2022年春季学期开学疫情防控工作方案》《西安现代职业高中应急模拟演练方案》《西安现代职业高中防控新冠肺炎疫情处置应急预案》,成立了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做好每日全员健康监测,实行校园“五个一律”管理,加强卫生工作人员配置和培训,做好防控设施设置及物资储备,每日定期开展安全排查和环境消杀,加强教师群体疫情防控工作,校园卫生大清扫和消杀工作常态化管理,全体师生实行错峰就餐及加强后勤食堂管理,学校各部门把疫情防控工作作为当前最重要的工作抓细、抓实。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认真贯彻落实各项疫情防控制度措施,坚决服从命令听指挥,做到令行禁止,以高度的责任心和强烈的使命感打好这场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
六、举办者履责
(一)经费。
财务管理严格按照《会计法》和国家统一的财会制度进行核算,资产管理规范、产权明晰;注册资金无提前或变相撤出情况。学校严格按照物价部门核定的收费标准收费,依法纳税。财务管理制度完善,账、单、表、册会计凭证规范齐全,并依法接受监督和审计。
(二)政策措施。
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教职工聘用采用合同制,学校与教职工均签订有劳动合同,按国家规定为教职工缴纳社会保险,无拖欠、克扣教师工资现象。严格按照“工定量、人定岗、岗定责、绩考核”的教职工岗位责任制,考核教职员工。尽可能为教职工潜心教育,锐意进取,创造性工作创设较为宽松的环境,制定有鼓励教师进修、培训、参赛的奖励办法。
七、特色创新
西安现代职业高中以宣传学校、增加学校知名度为出发点,校园文化建设有了新亮点,各项硬件、软件建设有了新看点。
改善办学条件,不断提升办学水平。2022年累计投资7385.94万元,提升学校基础设施。其中投资2283.93万元,修建南三6层教学楼一幢,建筑面积9155.71㎡;投资330.4万元,修建三层办公楼一幢,建筑面积944.00㎡;投资1679万元,改造南四6层公寓楼一幢,建筑面积8395.00㎡。新建操场投资2549.93万元,建筑面积9106.92㎡;篮球场1767.00㎡,投资265.00万元;五人制足球场1851.21㎡,投资277.68万元。艺体楼主体已建成,已进入水电网铺设、室内阶段,预计2023年4月中旬投入使用。新餐厅已经开始大开挖,预计2023年8月投入使用。
学校努力开展职业教育达标提质工作,在扩大与高职“3+2”人才培养模式上下功夫。我校目前已与西安职业技术学院、陕西邮电职业技术学院、陕西工商职业学院、铜川职业技术学院签署“3+2”联合办学合作协议,既有利于系统地培养技术技能人才,又为学生提供了可持续发展的空间,对于我校长远发展和专业建设,提高学校多层次办学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2022年获得市级以上荣誉统计表
2022.11
陕西省教学能力比赛三等奖
西安市教学能力比赛三等
陕西省教育厅
西安市教育局
李师军
西安市教学能力比赛三等奖
王锋哲
魏博
2022.06
西安市微课比赛二等奖
王思腾
西安市微课比赛三等奖
郑光琴
王南南
西安市微课比赛优秀奖
刘阳阳
八、主要问题和改进措施
回顾本年度工作,2022年学校围绕“改革创新,质量强校”战略方针,拓宽思路,创新工作方法,加快改革步伐做了大量工作。通过自查,发现学校管理建设及运作过程中还存在以下不足之处:
(一)学校办学条件有待进一步改善,尤其是实训设施设备有待充实,为教学提供有力的保障。个别专业实训条件不能满足专业需求的问题,学校专业实训室与西安科技大学高新学院共建共享。学校将根据职业高中办学标准,加大资金投入,争取集团公司支持,改善实训条件,提升学校办学品位。
(二)师资队伍建设质量有待进一步加强,主要包括师风师德建设、教师能力素质培养,教师的福利待遇有待进一步提高,以吸收和留住更多的优秀教师。
(三)与企业、院校的合作需要进一步的加强与细化。在各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直接指导下,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发展,以办学生满意、家长满意、社会满意的职业教育为工作出发点和落脚点,创新管理、开拓奋进。
附件:表1中等职业教育质量数据表
表2中等职业教育满意度调查表
2022年12月28日
表1中等职业教育质量数据表
名称:西安现代职业高中
思政课程教师数
人
引用
德育工作人员数
60
班主任数
德育活动学生参与数
3000
其中:国家级
0
省级
地市级
体育课专任教师数
美育课专任教师数
升学总人数
898
其中:通过贯通培养升学人数
通过五年一贯制培养升学人数
通过职教高考升学人数
730
升入职业本科人数
升入普通本科人数
157
升入专科人数
737
全日制在校生数
3674
专业数量
个
课程总量
门
138
参加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人数
3446
学校填报
学生体质测评合格率
%
60.59
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学生获奖人数
全国职业技能大赛学生获奖人数
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含职业资格证书)获取人数
62
生均校园用地面积
平方米
35.4
生均校舍建筑面积
22.63
生均教学、实习仪器设备资产值
元
3699.39
年生均财政拨款
纸质图书数
册
51072
电子图书资源数
12098
校园网主干最大带宽
Mbps
500
教职员工额定编制数
204
教职员工总数
专任教师数
其中:专业教师数
83
生师比
:
1:18.29
双师型教师总数
109
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专任教师占比
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专任教师占比
兼职教师总数
毕业生总数
901
就业人数
毕业生专业对口就业(升学)人数
825
毕业生服务三次产业人数
其中:服务第一产业人数
服务第二产业人数
服务第三产业人数
合作企业接收教师企业实践人数
合作企业接收学生实习比例
企业对学校捐赠设备总值
万元
接收国际学生人数
开展分段培养中外合作专业数
开发并被国(境)外采用的课程数
在校生满意度
98
2839
调查问卷
其中:课堂育人满意度
97.6
课外育人满意度
99.5
思想政治课教学满意度
97.8
公共基础课(不含思想政治课)教学满意度
99.3
专业课教学满意度
99
毕业生满意度
——
其中:应届毕业生满意度
958
毕业三年内毕业生满意度
96
教职工满意度
用人单位满意度
100
家长满意度
主办单位:西安市长安区人民政府办公地址:长安区西长安街6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