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能力已成为当代教师必须具备的专业素养。本课程以《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试行)》为指南,紧跟教育技术学科发展前沿,面向中小学教师工作需求,以应用为导向,理论与实践并重,旨在让学习者理解现代教育技术的概念与内涵、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原理和方法,具备良好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创新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的方法和策略,在法律和道德的约束下恰当地应用信息技术.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习者比较深入地了解信息时代教与学的特点,系统学习现代教育技术学的基本理论、熟悉现代教育技术学研究的领域与发展动态,重点掌握一定的信息技术知识与能力,并能够将这些技术与学科教学紧密结合起来有效开展技术与教育教学的融合,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与教学效率。
1.掌握计算机系统的基础操作:操作系统、常用软件安装与使用方法、网络与病毒常识等;
2.具备一定的信息技术知识与技能:信息技术常识、信息网络检索的基本能力、信息下载与处理的常用能力等;
3.知道一些常见教与学的基本原理与方法:了解一些常规的教学法,如讲授、演示法、讨论法等,了解一定的常规学习法,如自主学习、研究性学习等。
参考书目:
[1]汪基德主编现代教育技术(第二版)[M].高等教育出版社,2021.
[2]南国农.信息化教育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3]兰国帅.现代教育技术——理论建构与创新实践[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8.
[4]何克抗主编教育技术学概论(第二版)[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
[5]李颖,董彦.现代教育技术应用[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2018.
[6]王陆.现代教育技术应用[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
[7]南国农李运林主编教育传播学(第二版)[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8]何克抗.信息技术与课程深层次整合理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1.在线学习中,讨论区为学习者问题研讨、交流互动提供了实践场;在课程考核要求中,课程讨论占百分之20的分值;各位学员们,不可忽视。
2.在课程学习,平台使用,或者学习考核等方面的问题,都可以来讨论区交流;
3.部分单元作业采用同伴互评的方式,简而言之就是学习者之间相互评价彼此的作业,相互打分,要求评5个作业,不参与互评,或者未完成互评都会影响分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