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中学是某市最为重要的高级中学培养人才基地之一。学校在大力发展经济的同时,为贯彻中央“科教兴国”的方针,在学校建设方面更是加大了在人力、物力、财力方面的投入,为迎接知识经济挑战的来临而做好充分的准备。
一直以来学校教学都沿用传统的黑板加粉笔的教学模式,方式落后,形式死板,无法满足现在多元化形象教学的要求。因此,为普遍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在新形势和新要求下,推进高新科技在教育教学领域的应用已势在必行,而电化教学是高新技术在教育领域里的直接体现。参照国内外学校的先进教学经验,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安装电教设备,全面提高教师和学生运用电教设备进行学习和工作的能力,创造适应时代要求的新的教学模式、评价模式和管理模式,同时提高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
本方案在设计时结合中学实际情况,设计出以计算机为中心的多媒体教学平台,集自动化智能控制与大屏幕于一体,可实现与远程教育相结合的多媒体电教系统。
本方案设计的宗旨――简单、实用、经济、实惠
系统简介
多媒体电教室是多种系统的有机结合,它主要是由以下几大部分组成:
1.大屏幕投影系统
大屏幕投影系统从安装方式上可分为前投式和背投式两种类型。前投式系统价格较低、安装方便,且其画面效果不易受环境光影响,是多媒体电教室采用较为普遍的投影方式;背投式系统画面均匀度较好,画面质量较高,但易受环境光影响(室内光线需作一定的控制)。而且其安装受空间限制,安装难度较大,价格也较高。
大屏幕投影系统从工作原理上主要分为三类:CRT三枪投影机、LCD液晶投影机和DLP数字投影机。LCD液晶投影机亮度高,操作简便,成像效果好且价格较便宜,因此是现在市场上的主流产品,市场份额达到70%以上。结合天河区党校实际情况,我方建议使用亮度较高的(2000ANSI以上)液晶投影机较为适合。
2.中央控制系统
多媒体电教室内各种音频、视频设备较多,整体操作比较困难。为此,我们推荐配备中央控制系统对设备进行集中控制。
中央控制系统是―种基于总线形式工作的控制系统,一般由四大部分组成:控制面板、中央控制单元、总线控制单元、控制软件。用户通过控制界面实现对电教室内各种电教设备进行控制和操作(如投影机、影碟机的控制、音量控制、多路视频信号和电脑信号的切换、电气开关的开闭等)。以其应用范围广、智能控制性能好、操作简单,将电教室带入到一个全新的智能环境。
3.音响系统
学校多媒体电教室是进行教学活动的场所,对音响效果的要求以实用为标准。因此我们建议采用国产品牌的设备进行配置,其中以突出人声为配置音响系统的主要参考标准。
主要设备性能及参数
1.投影系统(投影机)
(1)爱普生EMP-821液晶投影机
中学的电教课室较大,作为学校的教学中心,其对投影的要求要远远高于其他一般性质的电教课室,一般的投影机无法满足其需要。因此,本方案中我们推荐配备现在世界上顶级的投影产品爱普生投影机。其型号为EMP-821,投影参数为:亮度2600ANSI流明,真分辨率1024×768,支持1600×1280。
主要性能:
高亮度、高对比度
高效节能UHE短弧灯泡,寿命长达2000小时以上
采用独创的数码尺寸重置技术(DAR)支持高达UXGA(1600×1280)的超高分辨率
高透光率TFT液晶板
9比特A/D转换器、噪音消除系统
电子梯形校正
色彩匹配
主要参数:
液晶板:1.3英寸(×3)多晶硅TFT活性矩阵
像素数:786,432像素(×3),共计2,359,296像素
灯泡:200WUHE短弧灯泡,寿命长达2000小时以上
对比度:500:1
亮度:2600ANSI流明
画面尺寸:22-300寸
有效扫描频段:垂直43-120HZ,水平15-107KHZ
重量:1.9KG
(2)宏控KT-8000数码实物展示台
带有1/4英寸的行间传送CCD(电荷耦合器件)的宏控KT-8000数码实物展示台能极清晰地捕捉并放映二维和三维物体,无论是在讨论室还是在会场大厅内,观众都能看清每个细节。
光学22倍、数码8倍功率变焦透镜
五方位臂杆及科旋转镜头
全平的演示平台
摄像头拼接
35毫米幻灯片夹具
镜头:F1.6f=4.0-64mm
拍摄区域:320×240mm(max)29×22mm(max)
焦点可调范围:带特写镜头时平台面上90mm
照明:侧灯、背照灯
成像元件:1/4″行间传送CCD(电荷耦合器件)
像素:横1024×纵768,真正130万像素,带VGA数码输出端子,可上RGB信号,分辨率为1024×768
清晰度:水平500电视线以上
功能:电子快门、白平衡、V补偿、正负片转换
2.宏控KT-830电教中央控制系统
“广州宏控”电教平台采用广州宏控KT-830多媒体控制主机,配以轻触式按键面板,可以满足目前电教室内多媒体设备控制的各种要求,并具有体积小、安装方便、性能稳定、操作简易的特点。
(1)系统自带有6x2AV音视频矩阵切换器和3x2VGA(带长线驱动)切换器,可自由切换6路音视频信号和台式电脑、个人电脑、数码展示台。
(2)8路红外控制口,可控制诸多不同的多媒体设备。例如投影机、影碟机(DVD、VCD、CD、LD)、功放机、录像机、录音卡座等。
(3)KT-830的52键轻触式控制面板是市面上使用极方便的产品。因为一个按键发出多个控制信号,使受控设备同时联动。因为分区合理,键数少,教师在操作时才能够控制自如,真正体现出控制方便、舒适、快捷的优点。
(4)系统自带的音视频矩阵,具有两路独立的音视频输出,满足教学过程中节目预选、编辑的要求。
(5)控制界面全部用可视化界面,且全部采用简体中文显示,方便易用,教师无需特别培训就可操作自如。
邦华BR-606无线领夹咪
(1)特点
VHF高波段,石英锁定频率,频率不会偏移
当话筒在开机及关机时产生的冲击杂音可以完全消除
采用专业的精密电路,并配备有平衡式和不平衡式的音频输出
(2)规格
频率范围:VHF高波段180至270MHz
频率稳定性:±0.005%,以石英控制
调制形式:FM
最大偏移度:±15KHz
音频响应:40Hz-18KHz
信/噪比:大于100dB
操作范围:半径50公尺以内
温度范围:-10℃-55℃
接收方式:石英控制固定频率
接收灵敏度:12dB/μV
谐波干扰比:80dB以上
输出接头:不平衡式采用φ6.3mm音频插座,平衡式采用普通卡龙插座
4.教师控制讲台
多功能教师控制台是集合了多年学校多媒体电教室工程的经验,参考了许多学校的建议并结合实际情况设计而成,它具有以下特点:
(1)由设备先进的专业家具厂生产,采用高密度板,具有美观、耐用的特点。
(2)设计上将全部电线、电缆藏于此台的背后夹板中,既美观大方,又防止教师、学生接触到电源插头、插座而可能造成的事故。
(3)所有门都加装活动伸缩导轨,开门后,可将门推入柜中,方便教师活动讲课。
(4)具有目前先进的展台升降功能。
使用来同的管理系统可以直观的看到每个多媒体教室的中控、投影机、电脑及讲台门的开关情况,可以远程的开/关各个教室的设备,包括电脑、投影机及讲台锁的打开。你可以在下班的前几分钟扫描一下软件,看看哪些教室没有关,然后关掉它。如果你已经回家的话也没有关系,因为我们的管理系统是可以跨网段、跨校区控制,你只要能够上网,通过IE就可以管理学校的多媒体教室,使多媒体得到合理利用。
管理系统可以远程的监控电脑画面,控制电脑的鼠标/键盘,配以摄像头,还可以监视教室的上课情况,同时可以监听老师上课的声音。
管理系统的课件录制功能能录下老师上课的内容、形象及声音内容上传到校园网或其它地方,供学生下载来看。淘汰了传统的采集卡采集(采集卡是必须依赖PC机的,占用PC资源,监控时必须开启教室的PC机)模式,使用网络视频服务器的方式,教室不需要打开电脑也可以监视、录制课件。我们的课件录制能将PC机上播放的DVD等图像清晰的录制下来。
管理系统提供群发功能,能同时控制多间及全部的多媒体教室。
管理系统不需要另外增加成本的投影机、电脑拔线报警及门锁报警,能保全你的投影机及电脑的安全,只要有人拔了投影机或电脑的VGA线,总控制室/保安室就会有图像和声音提示,能准确的知道是哪间教室哪个设备有人在盗取。报警信息还可以通过短信息通知管理人员,那么就可以不用担心下班后多媒体设备的安全问题了。
管理系统的网络广播功能:可以将主播教室的老师图像、讲课内容及声音传到听课教室里面去,通过软件远程打开各听课教室的多媒体设备,做到听课教室无人职守。在校长室或领导办公室安装上软件就可以将校长及领导的形像及讲话内容广播到各个教室里面去。我们的管理系统提供的网络广播功能能分组广播,不会出现网络堵塞的情况。
电子举手请求帮助:授课老师遇到设备使用问题,可按计算机键盘的F9键,向管理员发送帮助请求,通过语音聊天及文本对话模式及时解决问题。
管理系统的开门即用,关门即走的功能能解决老师的使用困难,可以使你的教学更加简洁。
中控主机内置电视接收装置:可通过按键面板选择频道,可以远程选择频道,能在软件上直观的显示当前频道。
完美的兼容性:与吴天移频器的成功对接,已在广州广东药学院的150多套得到学校的认可。
信号的自动切换:
1当有比当前优先级高的信号源出现时,中控会自动切换并投影该设备:当当前的信号源关闭时,则会自动投影下一个有信号的设备。(比如当接上笔记本电脑时自动投影笔记本信号:当关闭笔记本电脑时又自动投影回电脑信号等);解决了老师使用上的困难:
关键词:多媒体教室;教学质量;保障与提升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高等教育信息化是促进高等教育改革创新和提高质量的有效途径,是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创新前沿,研究实现多媒体教室教学设备的网络集中控制管理和对多媒体教室进行信息化管理是实现多媒体教室信息化建设的核心任务。
一新疆大学多媒体教室的现状分析
新疆大学在多媒体教室的建设、运行和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分析总结为以下几点。
(一)缺乏符合我校教学实际的建设标准
由于对高校信息化建设规律认识不足,在我校多媒体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形成了先进行多媒体教室建设,后制定规章制度的工作思路。
(二)存在重硬件、轻软件、缺现代化管理的现象
国内高校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通常投入大量的资金进行多媒体教室的基础设施建设,倾向于购买“看得见”、“摸得着”的硬件,往往忽略了建设后期对多媒体教室的有效管理与维护。导致多媒体教室建设完成后,没有足够的多媒体教室管理软件可供使用,从而降低了多媒体教室的利用效率。
(三)部分教师的信息化教育水平严重制约
多媒体教学质量的提升由于教师岗前培训中未进行系统的信息化教学培训,造成部分任课教师对多媒体教学设备操作不规范或误操作,影响多媒体教室的正常使用及教学进程。
二网络环境下多媒体教学质量保障与提升的研究思路及主要内容
(一)网络环境下多媒体教学质量保障与提升的研究思路
根据教育部《中国教育信息化十年规划》对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总体部署和发展任务,结合中国教育技术协会技术标准委员会颁布实施的《多媒体教学环境工程建设规范》及内地高校信息化建设的工作经验,对新疆大学所有多媒体教室进行全面摸底,最终提出多媒体教室建设标准及现有教学设备的全面升级改造方案。
(二)网络环境下多媒体教学质量保障与提升的主要内容
构建一个集网络技术、音视频技术、多媒体技术、软件应用技术等于一体的先进的多媒体教室综合信息管理系统,从根本上解决多媒体教学设备的使用和管理问题。
1.确定多媒体教室中硬件设备的建设标准和升级改造方案
首先研究制定符合新疆大学教学实际的多媒体教室建设标准,依据标准对我校现有多媒体教室进行信息化升级改造。多媒体教室信息化改造项目基于顶层设计、分步实施、逐步完善,资源有效共享、多系统间设备最大限度复用的思路,遵循安全稳定可靠、可扩展、技术先进性、操作维护简便性和经济实用性原则。
2.探索、引入可视化多媒体教室综合管理平台并开展应用研究
新疆大学拥有三个校区,三个校区共计165间多媒体教室,通过对我校多媒体教室进行调研,对各种规划方案比对、论证,确定基于网络环境下的符合新疆大学教学实际状况的多媒体教室综合管理平台建设方案,并在市场中筛选最符合我校多媒体教室现状的产品,对多媒体教室的教学设备及教学过程进行科学有效地管理。
3.探索研究符合新疆大学教学实际的多媒体教室管理与使用制度制定
新疆大学多媒体教室信息化建设规章制度,使我校的多媒体教学的硬件配备、软件应用、岗位队伍建设、资源库建设、现代教育教学设施的管理和使用上都有章可循。努力推进我校教育信息化又好、又快的良性发展,指导今后的多媒体教室信息化建设。
4.建立培训机制,制定培训教案,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制定
多媒体教室使用培训教案,以此规范任课教师对多媒体教学设备的操作。积极开展管理人员和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培训,提升信息技术能力、管理能力和执行能力,并逐步建立工作规范;完善教师信息技术能力考核标准,将信息技术能力评价结果纳入任课教师考核。本研究将采取多种方法和手段帮助任课教师快速掌握信息技术教学,更新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三总结与展望
(一)总结
新疆大学现已成功地全面升级改造了多媒体硬件设备,从技术层面基本实现了网络环境下多媒体教室的教学质量保障的基本要求。具体总结如下:
1.明确符合我校实际多媒体教室建设内容和设备技术标准通过走访任课教师、教务处及大楼部工作人员,分析总结各部门提出的宝贵意见,并结合中国教育技术协会技术标准委员会的《多媒体教学环境工程建设规范》,最终制定符合新疆大学实际教学状况的多媒体教室升级改造建设内容、建设标准和教学设备技术参数。
2.建立新疆大学多媒体教学设备的建设标准
(1)多媒体网络中央控制器
(2)多媒体中控讲台
中控讲台预留读卡器安装位置,内含电子锁,可通过钥匙、校园卡开启,也可根据需求满足多个逻辑条件下开启。
(3)引入符合新疆大学教学实际的可视化
多媒体教室综合信息管理平台在经过升级改造的多媒体教学设备基础之上,引入了可视化多媒体教室综合管理平台系统。该可视化管理平台可以有效发挥管理资源再配置功能,加强设备使用过程监督,有效降低多媒体设备故障率,对多媒体教室的教学设备及教学过程进行科学有效地管理。
(4)制订网络环境下多媒体设备管理制度及使用手册
本研究以新疆大学教育信息化标准为依据,以教务处、网络与信息技术中心的工作实践中总结出的经验为重要内容,特制定了《网络环境下多媒体设备管理制度》、《多媒体教室管理人员岗位职责》等。以上规章制度能够有效地提高教室的利用率,为保障教学安全和教学质量奠定基础。
(5)建设可靠的多媒体教室运维保障队伍,完善多培训方案
(二)展望
今后,要实现多媒体教室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进一步提升多媒体教学质量和保障教学安全;另要根据国家教育信息化的根本宗旨,在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不断提升高校教育教学质量和人本培养质量方面,开展进一步的研究。
参考文献
[1]陈金玉.高校多媒体教室的运行机制和管理模式研究[J].中国教育信息化,2009,22(23):41-44.
[2]符南华,杨进东,陈亮.高校多媒体教室的分类及教学模式浅析[J].教育信息化,2003,16(1):52-53.
关键词多媒体教室;网络中控;实时资源共享;远程互动
RecastCommonMultimediaClassroomstoRemoteInteractiveClassrooms//ChenWangsheng
AbstractInthistext,itisbrieflypresentedanddiscussedthatthedifficultiestosharereal-timeclass-teachingamongcolleges’classroomsatpresent.Toachievetheobjectiveofsharingthereal-timeresources,itisconsideredtorecastcommonmultimediaclassroomstomeettheneedsofremoteinteractiveclassrooms.Thenbasedonthecurrentsystemofmultimediaclassrooms,arecastplanisintroducedandanalyzedthroughforitsfeasibility.Afterputtingtheclassrooms’recastintopracticeandtestcarefully,itisshownthattherecastclassroomsmeettheneedsofreal-timeremoteinteractions,andtherecastisverysimpleintechniqueandcheapinbudget.
Keywordsmultimediaclassroom;networkedcentralcontroller;real-timeresourcessharing;remoteinteraction
Author’saddressNetworkandModernEducationalTechnologyCenterofHuaqiaoUniversity,Quanzhou,Fujian,China362021
1引言
随着多媒体教学应用系统的日益普及,一大批优秀的多媒体教学资源在各高校相继建立,但如何实现课堂资源的实时共享却始终是资源管理的一个难点。这个问题不但在多校区高校存在,在各校区内部也同样会有。尤其是在优秀公共课程的设置上,各大高校不仅希望能够开放课堂以满足校区内的选修要求,更希望能在跨校区间远程互动开放,以在更大范围实现资源共享的目标[1-3]。
考虑到目前教室座位资源配置的紧张状况,孤立教室的课堂开放基本上难以满足需求,遑论跨校区的远程课堂共享。市面上虽有一些公司提出建设多教室听课系统方案,但这些专用系统不仅造价高、远程实时互动能力差,且往往和现有多媒体中控系统不兼容,不太符合高校的实际应用条件。
有鉴于此,综合各高校与华侨大学实际情况,考虑将网络中控多媒体教室改造为远程实时互动教室以满足需求。改造方案既要充分挖掘现有多媒体教室系统的资源潜力,又要和现有系统兼容,还要满足低预算、易实现的要求。
2方案的可行性分析
要实现上述目的,首先要对高校现有的多媒体系统做一个详细分析,以研究上述方案的可行性。
2.1高校现有多媒体教室系统资源分析
目前各高校早期部署的多媒体教室系统大多经过更新换代,特别是多媒体中央控制器,新建的多媒体教室普遍采用新型网络集成中控系统[4],以达成简化操作、集中控制、统一管理的建设目标[5]。
通常,多媒体教室网络集成中控系统(以下简称集成中控系统)包括教室端子系统和控制中心网管子系统。教室端子系统视设备多寡配置不一,硬件方面可扩展性较强,且能实现“一键”上下课功能;网管子系统则实现整个系统的集中管理与控制功能,应用软件比较丰富。以华侨大学为例,所采用的竞业达集成中控系统的基本结构如图1所示。
参看图1,左侧的教室端子系统以多媒体网络中央控制器(以下简称网络中控)、电源箱为中心,教师在现场通过控制面板(人机交互界面)按键触发中控送出信号,控制对应设备开关机或切换调节视音频信号等。而图1右侧的集成控制中心则借助网管软件通过网络与各教室端中控交互通信,不但能实现对教室端的控制功能,还能实现参数配置修改等高级功能,从而完成集中控制、统一管理的任务。网络中控是系统中最为关键的核心设备,其主要接口如图2所示。
由图2可见,竞业达网络中控提供了一组视频、音频输入监控端口。中控采集监控端口实时输入的教室视音频源信号,经由合成、编码后通过网络传输至远端的控制中心。控制中心网管子系统对接收到的监控视音频信号进行解码,输出视音频信号至电视墙等显示扩音设备,使得管理人员能够实时观察、了解教室情况,实现多媒体设备的安防、监控等集中管理功能。目前,华侨大学多媒体教室均配备摄像头,实现监控功能。
该集成中控系统的软件配置提供一套VGA信号采集软件、一套双视频流接收软件以及一套资源服务器软件:采集软件安装在教室端计算机上以采集教师电脑的VGA课件图像;双视频流接收软件可以安装在局域网上的任意一台计算机上,与安装在控制中心的资源服务器软件配合,能接收任一教室端的一路VGA信号并通过中控的监控端口接收一路视音频信号,实现远端实时双视频听课的功能。
2.2远程互动教室改造方案的可行性分析
远程互动教室系统的参与教室至少需要2间,本文所提出的改造方案要实现的系统功能主要包括:1)交互教室之间能够稳定地实时采集、互传教师课件和视频图像,听课教室接收、观看授课教室的教师课件VGA图像以及教师讲课视频,授课教室则收看听课教室的学生场景;2)交互教室之间能够稳定地实时采集、互传音频,听课教室收听授课教室的现场声音,而授课教室则收听听课教室的现场声音。
对照前面的可行性分析可知,现有教室要能实现上述功能尚缺少以下条件:听课教室所需的本地学生音频采集功能,以传递到远程授课教室;听课教室所需的远程授课视频显示功能,以观看远程教师场景;授课教室所需的远程听课视频显示功能,以观看远程学生场景。
听课教室可以借助双视频软件接收远程授课教室的课件VGA图像,并由投影显示。同样,授课教室也能借助该软件接收到听课教室的学生视频图像。方案充分挖掘原有系统的双视频流软件功能,只要再增加必要的显示设备,在原系统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的线路以及参数调整,并充分利用校园网络的高速传输性能,不难看出本文提出的改造方案是完全可行的。
3远程实时互动教室系统的实现
由一个授课教室与一个听课教室构成的远程互动教室系统基本结构如图3所示。与图1的教室端子系统做一个比较可知,远程互动系统对原教室系统进行的硬件扩充主要在于:授课教室端增配一台主机、一台显示器,以接收、显示听课教室学生实时场景;听课教室端增配一台主机、一台大屏幕高清液晶电视,以接收、显示授课教室教师实时图像;听课教室端增配一套无线话筒,以采集互动问答时学生的实时语音信号。
该方案所改造的互动系统不仅要确保两端的图像能够正常传输、显示,还要解决实时网络互传带来的回音问题,并且要对系统两端的音量进行均衡设置。在线路规划和参数调节得当的情况下,互动系统双方应该要能达到均衡清晰的正常视听效果。
为满足实时互动的要求,对有关的视音频线路设置、授课教室端的摄像头位置进行相应调整,并在系统中新增的2台主机上安装双视频流接收软件,结合原有教师机上的VGA采集软件以及安装在控制中心的资源服务器管理软件,进行必要的软件参数设置(具体设置参照产品手册)后,互动教室软硬件系统即安装完成。和专用系统的复杂结构相比,本互动系统的硬件实现简单,且无需添置额外软件,充分利用原有系统的功能特点。
笔者在同一教学楼层的2间多媒体教室搭建此套系统现场测试,以一台液晶显示器替代液晶电视输出图像,两端的视频图像采集分别利用教室原有的监控摄像头实现。摄像头的视频输出接到中控的监控视频输入端,听课端新增无线话筒接收器的音频输出接至中控的一个话筒输入端,中控的一路音频输出则直接与中控的监控音频输入端连接(中控的另一路音频输出连接不变)。输入到监控端口的视音频信号经中控合成编码,通过网络在两教室之间互传,为实时互动提供双视音频源。
另外,为避免回音,笔者首先取消功放音频输出与中控音频输入之间的所有连线,再将互动双方双视频接收主机的音频输出通过转接线(3.5mm转6.5mm)直接接到功放的话筒输入接口。为避免音量失衡,笔者还对两端的系统音量根据实际收听效果进行均衡调节。经过这样的线路和参数的系统调整,不仅保持了原有的视音频监控信号,而且解除了两教室之间的视音频传输环路,解决了由此带来的回音问题。
系统的实测效果除了由于教室监控摄像头精度有限、视频图像效果一般以外,互动双方进行对话声音清晰,听课端接收授课端的PPT课件图像清晰、稳定。当授课端在说话的同时播放视音频文件以模拟实时授课场景时,笔者在听课端仍可与授课端正常对话。
若对图像质量要求不太高,加上管理得当,本互动系统即可满足实时互动授课的要求。如若采用新型自动跟踪摄像头进行视频图像采集,则系统的实用效果必然更好。而若两教室互动系统仍无法满足需求时,按照本方案可以进一步推广实现多间教室的实时互动,系统兼容性好、扩展性强。
4结论
本文针对高校中普遍存在的对实时课堂资源共享的合理需求,基于现有的多媒体网络集成中控系统的软硬件资源,采用一种简单廉价并且有效的改造方案,通过充分挖掘现有系统的资源潜力,实现2个多媒体教室间的远程实时交互应用系统。经过实验和测试,实现预期目标,该改造方案兼容性和扩展性较强,可以满足课堂资源实时共享的实际应用需求。
[1]齐仲锋,陈武.论高校公共课程教学手段信息化改革[J].新疆教育学院学报,2006(1):59-61
[2]仲维庆.多校区高校教学资源综合利用的思考[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8(07):37-38
[3]郭小辉.高校多校区教学资源的整合与利用初探[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2009(05):197-198
>>浅谈现代多媒体教室智能化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镇江多媒体教室的人工智能化设计研究智能化多媒体教室管理系统构建探析多媒体教室智能化管理系统在数字化校园中的应用智能化教室探讨如何构建智能化多媒体教室管理系统基于WebService的多媒体教室管理系统的设计基于虚拟桌面的高校多媒体教室设计教室照明节能控制系统的智能化和可视化设计录播教室的智能化多功能设计及建设智能化多功能录播教室建设的分析基于多元智能化的小学英语教学模块设计经济管理院系多媒体教学系统智能化设计基于现场总线控制的建筑智能化设计基于RFID的智能化馆藏管理系统设计基于智能化弱电系统的优化设计浅谈基于PID的智能化红茶发酵系统设计打造智能化\信息化\人本化的多媒体教学环境智能化3D多媒体中心5款多媒体PC助力电视智能化常见问题解答当前所在位置:l,各节点信息如图3所示。
3.3网络拓扑连通性测试
在Mininet环境下用pingall测试h1主机和h2主机连通性,如图4所示。研发人员可以通过Floodlight的RestfulAPI接口来向Floodlight平台请求交换机状态、能力、拓扑等各种信息,而策略控制StaticFlowPusher机制则是通过RestfulAPI接口来管理流表的。本文使用StaticFlowPusher改变流表,让h2ping不通h1,具体命令如下:
sudocurlXDELETEd′{″name″:″flowmod1″}′
3.4故障自恢复实验
(1)利用Floodlight控制平台为网络的主机之间设置两条转发路径,为h1和h2下发主路径,备份路径,测试拓扑如图5所示。
(2)模拟单故障情形,Mininet中输入命令links1,模拟链路中断。使用Iperf从h1向h2发送数据,分别发送普通UDP数据分组和视频文件流。
(3)通过观察h2的Iperf服务器端输出信息以及使用WireShark抓包工具分析分组传递路径可知,在上述故障情形下主机h1可通过备用路径到达目的主机h2,系统能够准确地检测故障,并对故障情形进行诊断判别,最终能够进行路由恢复,ping结果见图6。
测试结果表明,基于SDN的多媒体教室网络架构是可行的,比传统的IP网络架构更有优势。基于此,在南校区数字化教学楼两个英语多媒体教室部署了SDN网络,通过英语老师的实际使用情况来分析SDN多媒体网络架构给英语教学服务带来的影响。
4实践及效果分析
为了评测SDN多媒体教室网络给英语教学带来的效果,分别在2016年第一学期(已部署SDN)和2015年第二学期(未部署SDN)对在数字化楼多媒体教室上课的A班和B班学生和教师(共82人)就SDN多媒体网络对英语教学产生的影响进行了访谈调查,调查结果如表1所示。
由统计结果可知,部署SDN多媒体网络的多媒体教室比没进行网络改造的多媒体教室故障率底,没有出现网络故障;部署SDN后,师生对校园网络应用于在线视频播放、在线学习、实时视频交流三个方面满意度大幅提升,部署的SDN网络更好地满足了英语教学的需求,提升了英语网络教学的现代教育技术水平,有助于老师教学和学生英语学习。
5结语
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SDN的英语多媒体教室网络架构,解决了英语多媒体教室网络管理中的一些问题。本文设计的SDN架构采用OpenFlow技术实现了业务数据和控制数据的分离,通过控制器集中灵活管理多媒体教室的中控设备,减少了网管人员维护量。通过利用Mininet软件和Floodlight控制平台,实现了控制器对中控设备的灵活控制,说明了基于SDN的多媒w教室网络架构的设计方案可行。最后,经过实践验证可知,SDN多媒体网络给教学提供了更好的服务。
[1]杨永兰.项目教学法在初中信息技术兴趣小组实践活动中的应用研究[D].呼和浩特:内蒙古师范大学,2011.
[2]袁正义.如何维护和管理单位互联网络[J].电脑知识与技术:学术交流,2009(24):66696670.
[3]万昕.关于SDN如何解决传统网络问题的探究[J].江西通信科技,2013(2):1113.
[4]佚名.SDN发展历程回顾[J].中国教育网络,2013(8):2021.
[5]马云.华为企业SDN解决方案让网络更便捷地为业务服务[J].中国教育网络,2013(8):5859.
[6]沈成彬,蒋铭,曾涛.SDN/NFV技术的接入网应用[J].中兴通讯技术,2015(4):1519.
[7]张朝昆,崔勇,唐Gt,等.软件定义网络(SDN)研究进展[J].软件学报,2015,26(1):6281.
[8]黄孙亮.基于SDN的未来数据中心网络探讨[J].通信世界,2013(20):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