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专栏作家阿尔弗雷德刊文描述了他与Facebook在隐私全方面的一些斗争经历,读罢引人深思。
阿尔弗雷德认为停用(退出)自己的Facebook帐户会阻止这个社交网络在线跟踪他,包括他在网上的所有痕迹。但无论如何怎么做,最终仍没有办法摆脱“追踪”。
“在过去的一年里,我尽量减少自己使用Facebook的次数。我删除了一个10年前的老账户,并用一个尽可能少去登陆的虚拟账户替换了它。另外,我很早就从手机上删除了Facebook的应用程序。”
停用、退出或是删除都不能保证不被追踪
实际上,从2018年“删除Facebook”的倡议发起支出,这个社交网络应用的一个弊端就被用户发现:即使用户的账户停用或退出,它也会继续收集关于你在线活动的数据。所有这些数据都会被发送回Facebook,并在用户的帐户处于这种模糊状态时与之绑定。不在线、退出或注销账户、删除应用程序,都不会改变这个现状。
有隐私专家警告称,从停用(退出)账户中持续收集数据的做法可能对用户具有一定误导性。
“大多数人以为在停用期间能少收集或不收集数据,”搜索引擎DuckDuckGo的首席执行官兼创始人GabrielWeinberg表示。“停用意味着停止运转,你不会想着刹车都踩下了但是还有轮子在转动。”
LowensteinSandler律师事务所的技术顾问凯瑟琳·麦吉坦言,一般人会认为,当自己的退出账户或停用时,Facebook会暂停数据收集。“而实际情况并非如此,出于消费者透明度的考量,我觉得这是一种欺骗行为,”麦吉表示。
这家全球最大的社交网络提供的“模糊披露”是其隐私保护的另一个焦点。
从无孔不入到360度的用户画像
2018年3月,英国的剑桥分析公司(CambridgeAnalytica)通过几项性格测试,在Facebook上收集人们的信息后,后者发现自己陷入了困境。事件被曝光后引发了一场波及广泛的倡议——公众被鼓励删除自己的Facebook账户。皮尤研究中心(PewResearchCenter)发现,42%的美国用户在2018年的某个时候会暂时远离(不使用)Facebook。
对于厌倦自己的用户,Facebook这样表示:关闭你的账户从来就不是为了保护数据隐私,而是为了保护Facebook上其他人的隐私。
温伯格建议,Facebook要么更改已停用账户的数据收集,要么更好地向人们解释这一问题。“无论公司提供什么样的功能,都应该尽量满足用户的期望。”
麦吉说,让消费者感到意外通常会引起监管机构的警觉。这位前检察官辩称,由于Facebook未能明确解释你的数据仍在被收集中,即使你的账户被停用,理性的消费者也被误导了。“Facebook应该采取补救措施,当有人停用了他们的账户时,不要收集信息。”
Facebook对隐私的野望正在在催生新的创业项目
“新的隐私助手Jumbo能修复您的Facebook和Twitter设置。”
有分析人士指出,Jumbo对Facebook或推特等科技巨头来说可能是一场噩梦,但对那些已经无法忍受其窥探隐私做法的用户来说,却会是一个救星。
这款Jumbo应用程序会自动调整用户的30个Facebook隐私设置,为用户提供更多保护,并在将用户的旧推文保存到手机后删除。它甚至可以删除用户在谷歌搜索和亚马逊Alexa上的历史记录,Instagram和Tinder的清理功能据说也在开发中。
不过,最大的问题是,互联网巨头们是会允许Jumbo的发展,还是会限制它的成长?Facebook、Twitter和其他互联网巨头公司实际上很容易就能开发出像Jumbo这样的功能,因为这些功能可以增强用户的信心和认知,从而增加他们的应用程序的使用率。
但由于这些巨头的商业模式往往依赖于收集和挖掘尽可能多的数据,并从更广泛可见的内容中强迫用户参与,因此这些巨头们可能只会做出一个举措——寻找所有借口来屏蔽Jumbo。
另一个关键的问题是,Facebook对隐私的觊觎和窥探做法,在今天的网络世界中只是个案吗?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